第74章 甲骑具装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明朝,洪武年。
    “一战定天下,洛阳虎牢之战,实在太过精彩。”朱柏感叹,又摇头晃脑,念起了白居易的诗句,“……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
    朱橚紧接着补上了接下来的一句:“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四功业成!”
    这时候,李世民才二十四岁啊!
    尽管是在人均寿命并不长的年代,但二十四岁仍旧可以算作是青年时期,而在这个年纪就能创下如此功业之人,可并不多见。这样的人,哪怕日后再无什么辉煌,也足以依靠这些功绩夸耀一生了。
    更何况,日后的李世民可并没有就此沉溺于旧日辉煌,裹足不前。
    也不怪整个唐朝都在怀念这一位皇帝,追思这一位天策上将了。
    “我记得,唐太宗那个天策上将的封号就是此次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后,被唐高祖所封吧。” 朱橚回想史书,道。
    “没错,就是在这一次,还加封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朱樉回答。
    嗯……这件事儿吧,这时候还是武德四年,但接下来唐朝的情况就越发不受控制了。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又重新回想起了当时知道二子一次性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扫清了北方势力的激动和喜悦,那时候,他的欣喜并非作假,而是发自内心;同时,他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和赞赏同样也是发自内心。
    这样的一场大胜让他由内而外地开心了许久,毕竟,如此辉煌的战果,放在历史上都是值得书写的一笔,而这样的战果也彻底稳固了大唐的天下,他李家的基业稳了!
    但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心后,二儿子急速壮大的力量也逐步显露出来,这不能不让他心怀忧虑,他对儿子是有关爱之情的,这不是假话。但,经过南北朝以来的纷乱,特别是最近的北周和隋朝,他不能不对这样的儿子心生怀疑和警惕。
    过往的历史实在没有带来多少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经验。
    隋朝,开皇十八年。
    为大隋精锐兵卒心痛过后,杨坚和独孤伽罗同样为李世民的辉煌成就而赞叹。
    “这样的英才俊杰,若是能够为大隋效力……”杨坚转了转念头,好像,也不是不行?
    只是具体情况还要再想想。
    暂且放下这件事情,夫妻二人再次把目光投回神迹。
    “看来,李唐的继承问题开始彻底浮上水面了。”独孤伽罗叹道,之前夫妻二人就认为唐朝的情况存在隐患,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隐患了,“李世民的功绩如大日煌煌,在此之外,其余人都并不能与之相较,而经过作战的李世民身边也必然聚集起了拥护他的一批力量。”
    有了这样的功业和力量,李世民还会甘于做一个秦王吗?或者说,太子和李渊就能够对他放心了吗?
    作为主体人物都这样,就更不用说他们三人各自身边聚集的利益群体了。即便本人没什么问题,但他们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在被利益集团所拥护的同时,必然也会被这样的集团所影响。
    这样看来,腥风血雨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李世民的功绩有目共睹,而唐朝也逐渐趋于平稳,虽然之后由于李渊斩杀窦建德又引发了以刘黑闼为首的河北降将们的复叛,但其后还是被李世民所平定。】
    【整体而言,唐朝的局势是在走向统一、走向平稳的。】
    【那么,在这里,我们想要问一下,唐军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这样的胜利呢?】
    【一方面,是唐军中有一批水平很高的将领,诸如洛阳一战中的李世民、李世积、王君廓等人;另一方面,唐军士卒们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精锐。】
    【特别是唐军中的精锐骑兵。】
    汉朝,元狩四年。
    正事儿来了!
    刘彻和霍去病、卫青等人都坐正了身体。
    【骑兵在整个唐朝的军事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唐朝的步骑比最高可以达到5:2。】
    【而说起唐朝的骑兵,就必然要追溯它的发展历程。】
    【自汉武帝征讨匈奴开始,骑兵在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就日渐上升,同样也在不断发展。】
    【在汉朝,骑兵作战就开始应用马甲、环首刀等等来作战。】
    神迹的画面上同步放出了汉军的环首刀,笔直的刀刃闪着铁器冷光,又长又短,长的甚至超过了一米;而马甲的样式虽然简单,但也能够给马匹带来一定的防护。
    【其后,在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马镫这一骑兵利器,极大地提升了骑兵的冲击力和稳定性,增强了骑兵的作战能力,将骑兵的重要性再次提高。】
    【同时,南北朝期间还出现了另一个关键性器具——完整的成套的马铠,能够防护马的全身。而这样的铠甲一般被称为具装铠或者马具装,那么由此又诞生了骑兵的一个新的分类——甲骑具装,也就是人马都批有完整铠甲的骑兵。】
    马镫同样是铜铁质的样子,两只马镫分别悬挂于马身两侧,分为镫环和镫柄两部分;
    而具装铠则复杂一些,有铁质的,也有皮质的,画面中出现了六个部分,分别标有名称:“面帘”保护马头,“鸡颈”保护马颈,“当胸”保护马胸,“马身甲”保护躯干,“搭后”保护马臀,以及“寄生”竖在马尾上。
    最后,是全身披挂重甲的兵卒骑在同样具装铠甲的马匹上的样子。
    秦朝。
    嬴政看着汉朝的环首刀,以及南北朝期间的马镫、具装铠,心情激荡。
    大秦连年征战,加上全国对于军事的重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对于秦军此时的各项装备自然了若指掌,对于各项装备对应的战斗力同样了然于胸。
    故而,当马镫甫一出现,他立刻就看出了这样的工具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解放双手,增强稳定性,也增强了冲击力。
    这样的工具对于骑兵而言,意义绝对是划时代的。
    至于具装铠,则是进一步武装了骑兵,人马铠甲俱全的甲骑具装,拥有的冲击力和战斗力更是远高于没有任何防护的普通骑兵。虽然可能会对灵活性造成影响,但单论冲击力,一名甲骑具装就极高,更何况足够数量、排列整齐的战阵呢?
    朝堂上的聪明人有很多,不用皇帝开口,他们就自发地开始记录神迹中展示出的各项骑兵装备和兵器,力求完美还原。
    “陛下,”李斯近身,对皇帝低低道,“汉朝的环首刀就先不说,但南北朝能够给马匹都装备完整的铠甲,组成完整的骑兵,那他们在冶铁技术上必然有极大的进步。”虽然具装铠有铁质也有皮质,但铁质的数量绝对不少,这背后的原因很容易推出来。
    嬴政点头:“让工匠们,还有秦墨加强对冶铁技术的研究。”其实这项研究本来就一直都在进行,而明朝故事中的火器也离不了冶铁技术,让大秦上下对铁器的重视程度再次提高。
    汉朝,元狩四年。
    “5:2?!”这是什么比例?唐朝居然能够做到步兵和骑兵比例达到三比一,这背后反映出来的内容太多了。
    首先,就是他们战马的数量绝对非常多,不是简简单单地多几匹,因为骑兵要想形成足够的战斗力,那一名骑兵匹配的战马数量一定要大于一匹,要有两三匹才行——固然唐朝的骑兵未必每一支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只要有那么几支精锐,就会对战马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就是唐朝对战马的繁衍一定有一个几位完善的系统。战马的服役年限并不长,大约十年左右,而其中状态最佳的时期不过两三年。虽然度过巅峰期的战马还能勉强使用,但一般都会速度、耐力都下滑,因而通常会从军中退役。唐朝若是能够长期维持这样的步骑比例,那一个完善的马政系统必不可少。
    再有,就是唐朝的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问题了。马,是需要草场的,若是国土面积不够,马的数量增多,那很有可能会侵占耕地,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唐朝若是要大量养马,不管是朝廷养殖还是分派民间,那都必然要求朝廷能够满足粮食需求和经济需求。
    “朕记得,之前说唐太宗的开头,神迹说‘四方臣服’,还提到了西域。”刘彻拄着脑袋,回想先前的和唐朝疆域有关的每一句话,“看来这西域也是关键之地。”
    大汉经过几代帝王的休养生息,他又大力发展军队,此时战马也有了数十万匹,但每次对匈奴作战,战马的折损率也是相当惊人的,那都是钱啊!
    “这样的甲骑具装,重装骑兵,适合冲锋作战,还能够阻挡敌军兵锋,但不适合长途奔袭。”霍去病对甲骑具装的铠甲等还是比较感兴趣,只不过这样的确实不适合他一直以来那种直插匈奴内部的奔袭作战。“倒是那马镫,用途广泛。”
    【自甲骑具装出现以来,这一兵种就成为了南北朝时期的关键力量,或者说,当时的骑兵普遍装备具装铠,而一整套完整的马铠,重量几乎能够达到四十公斤(自动转换各朝重量),这使得甲骑具装的力量极为可怕。】
    【而南北朝后的隋朝,同样继承了这样的重视骑兵、喜爱甲骑具装的传统。以隋炀帝征讨高句丽为例,当时账面上的骑兵有九万六千人,而这些人全部都是具装,一半为铁具装(铁甲),一半是兽纹具装(皮甲);而后来随着隋炀帝奔赴江都的出自关中的骁果军,也基本都是具装。】
    【而出自北朝与隋朝的李渊父子,对骑兵自然非常重视。唐朝起兵之时,从突厥获得两千战马,又获得隋朝三千战马,而李渊本身任职太原就是在抵挡突厥,他尚为隋朝官员时就在尽可能培养骑兵,从饮食到训练,都与突厥无异,战斗力很高。】
    【而入主长安后,唐朝对于骑兵的重视也未曾改变。】
    【李世民征战四方,就专门从军中“选锋”,优中选优,最终选出数千人作为精锐骑兵,身披玄甲、也就是人马具装,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作为唐军的先锋军,又被成为玄甲军。】
    【而此次奔赴虎牢关,李世民所带的骑兵,也基本是玄甲军。而他们人马具装的特性,也是唐军将士被敌军射成了刺猬也未见大伤的原因。】
    汉朝初年。
    “这具装铠应当是可以随时拆卸的,”萧何道,“跟随作战需求改变骑兵负甲情况,尽可能保证了骑兵的机动性。”追击或者奔赴关隘、战场的时候就脱下一部分铠甲,变成轻骑;正面作战、冲锋陷阵的时候就人马具装,变成可怕的重骑。
    唐朝初立,骑兵的数量大概并不多,哪怕后来大量地方势力归降,他们手下的兵卒也不是能够一时间就全部收编的。所以,唐军骑兵中的关键力量,必然还是唐朝自己麾下的士卒。而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进行选锋,培养出一批足够精锐的玄甲军,唐朝的军事传统、骑兵风气也确实浓厚。
    北魏北周的情况神迹没有具体说明,但看隋朝,九万六千骑兵就有九万六千具装,其后组建的骁果万人也都是具装……尚武之风确实深厚,但隋朝的国力同样不容小觑。
    “说那么多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休养生息,提高大汉的冶铁技术,以及培育战马。”刘邦道,后世王朝能够有那么多铠甲,与他们的冶铁技术分不开关系,而骑兵数量多,与战马数量多也密不可分。
    但归根结底,他们的国力能够支持他们搞出来铠甲、去养马,而国力说到底也还是人口和粮食。大汉现在可不能胡思乱想、被那样的军队迷花了眼,一定要按着自己的步调走才行。
    ————————
    ————————
    二十有四功业成那个,大约是虚岁
    5:2属于较高的,但是根据地方不同,骑兵数量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