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彩蛋·盛世衰亡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宋朝,淳化四年。
    有大臣念起了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另有人叹息:“可惜,唐朝的消亡已经不可逆转,纵使有‘北地傅介子’又能如何?”
    【李隆基知道自己治下的太平繁荣吗?知道,他非常清楚,并相当为之骄傲。】
    【既然取得了如此之成就,任何一个帝王都会将其视作自己最大的荣耀,李隆基也不例外。】
    【而对此,他接下来选择将目光放在:甲.继续处理国内大事,特别是关于均田制和土地兼并的问题
    乙.关注内外问题,比如边境上与吐蕃、突厥的关系
    丙.皇室内政也很重要,比如皇子们的封爵问题】
    唐朝,贞观年间。
    李承乾一时有些疑惑,因为这三个选项看上去好像都没有什么大毛病啊,国内很重要,内外很重要,皇室内政同样也很重要……不像宋朝宋徽宗的那个选项,一开始就很离谱。
    他只能看向自己无所不能的耶耶。
    李世民有些头疼,揉了揉太阳穴,叹道:“这三个选项,实际上都正是当时的大唐面临的关键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那烈火烹油下的致命杀机。“要朕来说,就不应该只去处理一项。”
    明明应该都加以处理的,就算不能解决,也要缓解一二。反正有了此时盛世的打底,皇帝也有了对一些关键内容开刀的底气。
    只是,若这李隆基最后搞出什么大事……
    甲, 还是丙?他觉得丙更有可能。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思索一阵后,肯定了皇帝的看法。
    毕竟,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那到此时,他必然会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另外两件事非常迫切,但在皇帝心中,最迫切的可未必是那些事情。
    【丙】
    神迹继续。
    【天下承平日久,李隆基的心思就开始转移,而令他感到不快的则是太子的事情。】
    【未登基之时,李隆基娶妻王氏,王氏聪颖过人、有胆有识,在李隆基发动政变之时,“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李隆基登基后,王氏随即被封为皇后。】
    【但问题随之出现,王皇后始终未曾生子。那太子应当立谁?】
    汉朝,景帝年间。
    刘启对这种问题感到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奇怪的?谁出挑立谁呗,实在不行就按着排序来,总之先立上一个太子再说。”要是太子实在不行,大不了到时候再废了就行了。
    反正等皇帝稳固了权力,想重新挑一个继承人也不是一件难事。
    【李隆基决定按照长幼来。恰逢此时,长子李琮狩猎时伤及面部,不能再担当储君之责,于是,开元三年正月,李隆基册立二儿子、当时还叫做李嗣谦的郢王为皇太子。】
    【但是,由于李隆基本人的经历,以及唐朝的光辉传统,他对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都有着极高的防备心理。】
    唐朝,武德年间。
    “……”李建成也没心情嘲讽李世民引领的大唐风尚了,他从这句话中察觉到了非常、非常不妙的气息,“二弟,你这个曾孙不会把宗室们都干掉了吧?”他又否定了这个猜测,“不,不至于干掉,难道是全部禁止接触朝政?”
    李世民脸色也不好看。李建成最后的猜想,是极有可能的。毕竟,能够被神迹特意提起“防备心理”,那就绝非一般的防备心了——说不定要比他们父子兄弟之间还要更加防备。
    好歹他们是确实有着利益争斗,而李隆基和他的子女兄弟姐妹……等等!李世民瞪大眼睛,子女、兄弟、姐妹,他这是宗室女眷都防备上了?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之前,大唐就已经进入到了皇帝皇后皇子公主太上皇太后的随机斗争中了吗?
    李隆基是自己的曾孙,自己和他之间能有几代?李世民原本还算肯定,但如今推出了这样的情况,却难以肯定了。毕竟,争斗的情况下,能有几代皇帝那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了不起的几天就能换一个皇帝。
    【起初,李隆基的做法是在长安城大明宫南边的永兴坊和兴宁坊建立了被称作“十王宅”的院落,用来让皇子居住。同时,在十王宅中,皇子的生活起居由宫中宦官密切照料,一日三餐由家令侍奉,皇子们也在这里由学士教导。】
    汉朝皇帝们瞳孔地震:“还能这么来?”这防备心可不是一般的重啊。
    生活起居由宫中宦官照料,那这宦官还能是谁的人?当然是李隆基的,这就相当于密切监视。
    而就连学习都在这十王宅中,那这些皇子们想要对外交流的渠道还有多少?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简直要一口血吐出来:“把皇子们都拘在一处,不叫他们随意出门,朕养公主都不是这么养的!”
    长孙无忌委婉提醒:“陛下,神迹中说皇子们皆是如此,那太子想必……”也是这样没差多少。
    被他这么一提醒,李世民更生气了:“太子能这么教养吗?!”就算你对这个太子不满意,打算日后废了再立,你也不能现在就这么往废了养啊。
    他有些茫然:“这李隆基不会将所有的子嗣都这么教养吧?那日后,我大唐宗室……”还能有人才吗?
    【随着皇子的陆续成家生子,李隆基又于十宅外修建“百孙院”。而华清宫侧也修建了十王院、百孙院。这些地方有专门的宫人配给和物资供应,各种生活起居基本上可以在其中进行,无需与外交通。王孙纳妃嫁女,就在十王宅中。
    不仅如此,皇太子也不在东宫单独居住,只是在“十王宅”中辟出一处单独可以车马往来的别院。】
    【接下来,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决定:甲.继续削弱皇子公主等宗室力量
    乙.给太子解解绑,毕竟还是一国储君
    丙.不可能解绑,但继续削弱有点慢了,要来就来一把大的】
    唐朝,贞观年间。
    高士廉拱手:“陛下,这个年份很重要。”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此时的年龄,将会和他的行为密切相关。
    李世民点头:“若李隆基登基时间较早,也会是二十余岁,那么及至开元二十五年,他就是五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他已经开始担忧自己的寿命问题了。
    长孙无忌道:“倘若如此,那他对于皇子的态度……”很有可能不仅不会变好,还会更加恶化。
    不管当时李隆基的健康情况到底如何,在外人看来,就是已经过了壮年,而此时谁正当盛年呢?太子。
    李世民闭了闭眼,按下了丙。来一把大的?还能有什么大的,左不过废掉甚至杀掉太子,可能还会再牵连几个皇子。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搞了一件大事,不过,这件事情最后来看,或许并不能算得上大事。】
    【早在先前,李隆基废掉了搞“符厌”的王皇后,开始宠幸武惠妃,与她诞育多名子女,既然有了子嗣,武惠妃本人当然想要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太子,于是时常向李隆基吹风。】
    【而李隆基呢,可能是出于对武惠妃的宠爱,可能是由于太子年岁渐长让他愈发不喜,有一日,就曾想要废黜太子,但是刚刚准备,就被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劝阻,为了劝住唐玄宗,张九龄还把历史上的着名例子拉了出来,比如汉武帝和他的太子的问题。】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一边看,一边嗤笑:“李隆基或许宠爱那个武惠妃不假,但要说真的因为武惠妃吹风就要废太子,那他也不可能登基、更别说造就开元盛世了。”他可没有忘记,神迹刚开始说李隆基上位还是他的父亲禅让呢。
    这么富有唐朝传统的上位方式,李隆基就算不是一个十成十的聪明人,也不可能是一个为了别人的利益赴汤蹈火的人。能让他下手的原因,只能是自身利益。
    “????朕的太子?”终日吃瓜,终有一天,吃到了自己身上,还是一个惊天巨瓜。
    刘彻头晕目眩,自己和太子又怎么了?自己和据儿关系很好啊,太子除了据儿还能有谁?据儿又有仲卿这个舅舅和去病这个表哥,力量也很稳当……
    难道是有人挑拨自己和据儿的关系?
    唐朝。
    李世民沉默,他也是不相信李隆基能是为了武惠妃而废太子的。毕竟,李隆基自己对皇子们就颇为防备。
    等到看到张九龄苦心相劝,他叹息:“太子迟早要被废。”李隆基既然起了这个心,那变成结果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张九龄还能当几年宰相?况且,这个汉武帝和戾太子的例子就不太符合现状,不管最后如何,起码武帝是真心想让刘据当太子的,可李隆基和他的太子呢?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陛下,臣担心,有了张九龄劝阻一事,玄宗会对宰相不满,进而……”收拢权力,或者放一个只会附和圣意的人上去。
    【此时,太子已经改名李瑛。】
    【二十五年四月,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和武惠妃一起再次构陷李瑛,说李瑛和李瑶、李琚兄弟三人,联合太子妃的兄长也就是驸马薛锈“常构异谋”。】
    【李隆基大怒,召集宰相商讨,此时张九龄已经致仕,如今的宰相李林甫就说“此盖陛下家事”,于是李隆基按照自己的意思,将李瑛兄弟三人废为庶人,不久赐死于城东驿。】
    【但这并非终点,天宝十一年,皇子李琰的两位孺人争宠引发巫蛊事件,李琰被李隆基囚禁宫中,忧惧而死。】
    【而在李瑛等人死后不久,武惠妃薨逝,李隆基追封为贞顺皇后。】
    【接下来,李隆基会:甲.改变对儿子的态度
    乙.对儿子一如既往,但励精图治
    丙.对儿子不变,但懈怠政事】
    李世民眼角抽了抽,这还能是什么?只能是丙。
    指望因为武惠妃死了李隆基就改变对儿子的态度?还是做梦吧。
    至于励精图治?看他新换上来的这个李林甫那句“陛下家事”的话,就知道李隆基对大臣的要求是什么了。
    【任用李林甫为相只是一个开始。兢兢业业许多年的李隆基,自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该好好享受的时候了。】
    【于是,他开始懈怠朝政,整日享乐,将许多政务交与李林甫处理。当然,最终的大权还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绝不下放。】
    【只是,仅仅是这样的行为,就足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了。很多东西,建设起来难如登天,但毁灭起来轻而易举。】
    【李林甫是一个只在乎自身利益权势的人,也是一个十足逢迎上意的人。】
    【既然李隆基想要轻松享乐,那么李林甫就帮助他更好享乐;何况,随着李隆基态度的变化,朝堂上只在乎上意、而非民生实事的大臣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愿意让李隆基享受的更加快活。】
    【以金钱为例,大臣们“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 “此皆不出于租庸调,无预经费。”而李隆基则是“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此外,李林甫为了更好巩固自己的权势,就不愿意任用汉人大族的子弟,更乐于提拔没有任何根基的胡人,即使胡人官位再高,也得不到世族们的认同。或许李隆基也有削弱大族力量的想法,总之他认同了大力提拔胡人的做法。】
    李世民眼前一黑:“任用胡人没有问题,但条件是皇帝励精图治啊!”胡人也有很多优秀忠心之人,他麾下就有不少例子,但前提是你能够控制得住!
    可李隆基现在呢?只图享乐,其余一概不管,即使大唐看起来昌盛无比,但其中的隐患又能再压制多久呢?
    其他隐患自己还不知道,但神迹的第一次选择,就明明确确点出,大唐当时存在边境问题、土地问题。
    当隐患爆发的那一日,必然有人想要图谋更多——确实有人即使势力不强,也能让人誓死追随,但你李隆基有那样的人格魅力吗?你现在这样的昏庸状态,哪个英才会单纯的誓死追随于你?
    【而官员们“体察上意”的表现,并不止于朝政或者金钱方面。】
    【还有后宫——皇帝想要放松享受,怎能没有美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