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彩蛋·终成恶龙2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备注:因为这是彩蛋,所以对于曹操的经历属于简写,东汉三国很多复杂的势力、人物很有可能不会提到,或者一笔带过)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为这离奇的走向搞的青筋直跳,为灵帝刘宏的操作,也为后来的这些外戚们的操作。
    外戚掌权……掌权就掌权吧,左右还是在奉我大汉为主、尊崇刘家天下,但是这外戚怎么会如此行事?要搞事情的话,也要靠谱地搞事啊。
    从这董卓的行为来看,大约从开始就不是什么好的选择——难道在黄巾军的作乱下,大汉只剩下一个董卓和他掌控的武力能够帮到中央了吗?
    刘秀为这个猜测呆滞一秒,倒还真不是不可能。毕竟那个时候的大汉,说是群魔乱舞也不为过,发生什么情况好像都不是很稀奇的样子。
    只是,除去让他愤怒不已的情况外,神迹中的内容同样让他心生疑惑。
    “汉献帝?献?”他喃喃道,“献”这个字,用在谥号上,可不是什么恶谥,甚至都不算平谥,相反,献还算是一个美谥了:聪明澼哲曰献。
    那个废立皇帝的董卓,会给刘协这样一个谥号?
    或者说,给刘协这样一个谥号的,是神迹中最后提到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人的继承人?
    这么一个谥号确实好听,但让刘秀叹息的是,这样一个谥号,同样代表着大汉的终结。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桓帝永寿元年,曹操诞生在一个颇有权势、但又非常独特的家庭中。】
    【他是宦官之后,祖父曹腾是大长秋、且受封费亭侯,颇有名望,父亲曹嵩继承了祖父曹腾的费亭侯爵位,并通过祖父的人脉、以及自己的表现,在桓帝末期成为了司隶校尉。】
    【在东汉,司隶校尉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职位,秩比二千石,却有“无所不纠”权力,监察京师,京师七郡称为司州。】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曹操博览群书,对兵法尤为感兴趣;同时,正值年少的曹操任侠放荡,不研习品行和学业,并不为人所称道。】
    【但也有人从曹操这样肆意放纵的权贵子弟生活中看出了一些不平凡,有人评价他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或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有人认为,“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有着这样家庭出身、这样性格、年少经历,以及如此评价的曹操,对于自己的规划是:甲.像父祖一般,效忠天子,振兴大汉,实现理想,收获荣誉
    乙.身为官家子弟,自然要继承父辈职业,为曹家的发展贡献力量,顺便可以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丙.汉家天命将亡,接下来的天下,能者居之,我曹家也应当参与其中】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这一次的这些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太多了,其中还有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内容。
    比如,“宦官之后?祖父是大长秋???还受封费亭侯?????”
    刘恒怀疑自己是不是神志出了问题,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离谱的内容。好吧,宦官受封费亭侯,其实不算太过让人震惊,毕竟东汉的情况,宦官封侯也就封了。
    但是,宦官之后是怎么出来的?——毕竟,这个“后”是能够继承爵位的,也就是说,是得到皇帝认可的。
    “莫不是这曹腾是在生有子嗣后,才成为宦官的?”刘启提出了一个思路,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思路。不然,总不能是大家对宦官的定义不一样吧。
    父子两人放过了这个话题,开始讨论后面的内容。
    权贵子弟的生活不用多说,他们自是清楚;而曹操博览群书、喜好兵法的学习经历,无疑是暗示了他在随后即将到来的汉末乱世,将会发挥的作用。
    而关于曹操的评价……
    不论是清平还是治世,抑或者乱世,不论是奸贼还是能臣、奸雄,代表的同一个意思就是:曹操能力出众!出众到能够引领一个时代、成为一个时期最顶尖、最瞩目的那批人之一。
    这些内容可以往后放放,先看选项。
    “他的祖父曹腾既然能够成为大长秋、又被封为费亭侯,必然是深受桓帝信任,而桓帝别的不说,确实除去了一部分外戚问题。”刘启分析,“而他的父亲曹嵩,不论怎样,总归是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
    这样的家庭环境,父祖都算是天子比较亲近的臣子,曹操幼时基本不会变成一个想要往摇摇欲坠的大汉上踹一脚的人,所以,丙可以排除。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心大汉,还是更关注家族?
    刘恒挑眉:“试试就行了。”
    甲。
    汉朝初年。
    “清平治世与乱世之分吗?”刘邦琢磨着这几句评价。
    汉末,确实是乱世之兆,但是到底离乱世还有那么几分——所以,曹操此人,到底几分在乱世,几分在清平治世?
    他对大汉的影响,又到底是彻彻底底的负面,还是有几分正面?
    毕竟,到了那个程度的大汉的国祚,所能求的不过是多绵延几年。对于这样的期盼,曹操到底是让大汉多了几年国祚,还是加速了大汉的灭亡?
    于是,刘邦得出了一个结论:“曹操,这个人,还挺复杂的。”或许,这也是神迹这个“终成恶龙”标题的意义所在。
    【曹操想要如同父祖一般,成为一名大汉臣子,若是能够匡扶社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功绩,那就再好不过了。】
    【很快,桓帝驾崩,灵帝继位。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提拔为大鸿胪、大司农。】
    【而在灵帝熹平三年,曹操被举为孝廉,随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作为京城的官府,囿于达官显贵聚集,一向难以治理。】
    【但曹操却并没有退让,相反,他按规执法、不避显贵,“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过了没多久,曹操被调任顿丘(河南清丰)县令,其后又因堂妹夫濦(yin)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牵连免职。】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治所河南禹州)的黄巾军,最后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接着,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在这里,曹操发挥了自己一贯的风格,依法治理,清明吏治,“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而很快,朝廷决定徵还曹操为东郡(治所河南濮阳)太守,曹操决定:甲.接受任命,治理一方
    乙.能不能换个职位
    丙.想办法推辞,现在时局太混乱了,不如等看清情况再说】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曹腾的升官不以为意,他看着那个“举为孝廉”,感受到了政策延续的感觉。
    元光元年的时候,他才下诏让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也算是初步定下了举孝廉的这一方式举荐上来的人数时间等,现在看来,随着大汉的发展,举孝廉成为了常科,就和后世的那个科举一般。
    刘彻的心情颇为愉悦,因为这是好事儿,这意味着大汉的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即使在豪强林立的东汉,总也能够找出些有用的人。
    当然,灵帝时期的举孝廉是什么情况,刘彻就不做评价了,毕竟卖官鬻爵都变成了常态。
    西晋,泰始四年。
    晋武帝司马炎对举孝廉的核心内涵非常赞同:“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能成为忠臣贤臣,成为国家栋梁,成为皇帝能够放心倚重的臣子。
    若是连孝道都做不到,连有着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孝顺有加,他人又怎么能放心这个人、皇帝又怎么敢用这个人?、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和刘启都在思考。
    看曹操的行为,此人无疑是一个敢于执法、不畏权贵、心中有着政治理想的人,起码目前还是这样。
    若是按照这样的性格,能够成为东郡太守、治理一方,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曹操而言,也是一个实践理念和目标的好机会。
    但是……
    刘恒偏头看着刘启,刘启仔细道“但是如今是黄巾起义的主力被平定,可天子和朝廷依旧不去改变的时候,随后各地的军政大权又被下放,地方独立的趋势已经出现……”说是一片混乱也不为过。
    此外,神迹对曹操在济南担任国相时的情况也只是简单带过,关于中央和地方的乱象同样并没有细说,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天下大乱,汉室某种程度上和已经亡了也没差多少。
    而曹操,不论他、曹家的根基到底在什么地方,总归不是在济南和东郡。
    丙。
    【面对朝廷的诏令,以及当时的天下形势,曹操决定暂避风头,于是托病回乡,读书行猎。】
    【果不其然,在中央摇摇欲坠、以及东汉多年来更换皇帝的传统下,又有人想要行废立之事,又以伊尹、霍光为例,劝说曹操加入。】
    【曹操却并不同意,他认为一方面,废立天子是最不祥的事情,另一方面,现在也没有那个废立天子的条件,如今的这些人,怎可与伊尹霍光相比?】
    【被曹操拒绝后,这些人依旧在谋划,但最终果然迎来了失败。】
    【而曹操则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为了更好控制权力,灵帝招募壮丁、设立了西园八校尉,而曹操担任的是其中的典军校尉。】
    【很快,灵帝驾崩,西园八校尉转而分裂,担任上军校尉的蹇硕属于宦官,而新帝的舅舅何进与宦官矛盾不可调和,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袁绍则与何进共谋除去宦官。】
    【为了除去宦官,董卓被调令入京。】
    【何进被宦官杀死,袁绍虽然杀尽宦官却无力与董卓抗衡,于是,曹操等人逃出了京城。】
    【面对董卓的残暴无礼、倒行逆施,曹操决定:甲.暂避风头,看看情况,发表文章言语攻击,看董卓能够逍遥到几时
    乙.逃出来的不止自己,还有袁绍等人,袁家四世三公,若是他们决定讨伐,自己就去加入
    丙.怎能对董卓的行为无动于衷?主动出击,自己组织反抗,不需要等人出头】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的脸色再次阴沉——什么叫东汉更换皇帝的传统?朕没有定下这样的传统,朕不承认这个传统!
    不过,对于有人想要废立天子,刘秀倒不意外,中央都是这幅鬼样子了,有点心眼野心的人,都得努力一把,不努力都对不起自己。
    而对于曹操的回答,刘秀先是满意点头:没错,废立天子就是天下最不祥的事情,臣子之身,行废立天子之事,怎么可能有吉祥之意呢?
    随后,他的脸色又有点阴晴不定——“没有那个废立天子的条件”……感情是条件不足,若是条件充足,废立天子也不是不行是吧?
    后面的灵帝的糟心事情,刘秀闭眼略过。
    他看着最后的几个选项,精准地挑出了一个关键词:“四世三公?袁家?”
    这是刘秀再一次深刻意识到地方豪强发展壮大后的力量。四代人,三代“公”一级,这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断层,袁家垄断了一大把朝堂官职和影响力。
    不是说这些人都是依靠家族力量、自身没有任何才学,而是在于,这样的比例,没有家族力量参与,是不可能的。天下有才学的人少吗?不多,但也不会少到朝廷无人可用。但是这些人都能够在朝中施展抱负吗?
    能够四世三公,他们的家族力量只会绵延到各处,形成一个个庞大的根系……
    汉朝初年。
    刘邦兴致勃勃:“‘发表文章言语攻击’?也不知这曹操文采如何?”
    若是文采犀利、独领风骚,那不管他最后如何选择,中间多写几篇讨伐董卓的文章都是极好的。
    刘邦的心态已经完全调整过来,左右这大汉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要完蛋了,而且距离自己又那么遥远,自己又能做什么?
    况且,他能够保证自己挑选的继承人是可以承继大业的,不至于出现一个东汉末期的这几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