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丧葬·后续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大蒙古国,太宗年间。
    窝阔台的神情骤然沉了下来,即使他有试图做出一副和缓的姿态,却半点也未曾奏效。
    涉及到自己的死期,自己的死因,谁也不能心平气和。
    ——况且,这个死因还竟然是这样的情况!
    身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最好的驾崩原因,无疑是在取得辉煌功勋后,因年岁而自然迈入死亡,病逝也不是不行;次一点的驾崩原因,自然是在建立了功业之后,在铸造下一个功业的战场上战死。
    而像是这样因为饮酒嗜酒加上游猎最终暴病而亡……那真是半点也不好听。是完全不适合作为一个有为君主的死因的死因。
    窝阔台一想到这里,神色就更阴沉了。
    他确实被父汗选中,成为了新任大蒙古国的大汗,现如今也完成了父亲的遗志灭亡了金国,自身的位置也坐得更加稳当了。但这不代表,这样一个关乎他死期和死因的消息出现后,在蒙古的宗王功臣们心中不会出现动荡。
    拖雷一系,可还有着不小的力量呢,况且,他们还能和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扯上关系。
    想了许多,窝阔台开始真正考虑一件事情:戒酒,或者至少减少大半的饮酒量。
    是的,他开始考虑这件事了。
    要说窝阔台此前到底清不清楚嗜酒有害?那当然是清楚的。可就像神迹中的他一样,虽然清楚,可他却始终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说,在真正看到严重后果之前,他始终不能下定这样的决心。
    直到现在,神迹中的自己因为嗜酒游猎终于暴病而亡,端坐于此的窝阔台才终于开始考量这件事情。
    他放下了之前手中一直端着的酒杯。
    其他蒙古宗王功臣们打从看见了大汗的驾崩和死因后,就一直默不作声,停止了一切动作,悄悄地打量着窝阔台,想看看大汗会作何反应。
    此时,看到窝阔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没有拿着酒杯的也罢,原本还拿着的也纷纷放下。
    这酒,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可惜的是,这样的好东西有时候偏偏会带来那样大的负面作用……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若说太宗年间的窝阔台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寿命和朝堂问题,那太祖年间的成吉思汗就是真的要被气笑了。
    好一个窝阔台,大蒙古国的大汗最终竟然是因为嗜酒,欢饮极夜乃罢而暴病身亡,这说出去好听吗?!
    况且,他还是自己的继承人,是大蒙古国的第二任大汗——汉人那边还有什么三代衰落的说法,结果到了他大蒙古国,居然第二任大汗就成了这副样子?他大蒙古国的铁蹄尚能前行,刀锋还未生锈,结果带领他们的人居然给自己找出来了这么个死法。
    本来,大蒙古国就是自己创立,蒙古草原统一也未有多久,这样一个环境下,大汗突然暴亡,而西征军队还远在他乡……这样一来,一个搞不好,就会出现极大动荡。
    成吉思汗可不想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不过两三代就玩儿完。
    元朝,至元年间。
    若说关于太宗窝阔台汗之死,忽必烈还不甚在意。毕竟,这对他而言已经是历史,众人皆知,无可更改。失烈门、乃马真后、贵由等人的争端同样如此。况且,在随后,贵由汗死后,大汗世系就转移到了他这一支手中。
    唯一让忽必烈破防,准确而言,破了大防的,还是神迹最后似是不经意的那句“蒙古,乃至元朝的继承情况都是一片混乱,乃马真后和贵由汗也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不过一部分,而已?
    前面神迹是提到过继承制度的不完善,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不能说他没有接着神迹的话思考过,但思考后的结果是他暂时没有觉得会造成多大的问题。况且,这其中还有着蒙古的传统根基问题。
    但就是神迹此时这么一句话,让他不能再不重视这件事情了。
    乃马真后和贵由汗,乃至其后的蒙哥汗,在窝阔台汗死后的这一段历史中,蒙古内部的争斗和各方的纠葛,规模之庞大、情势之混乱,别人或许只知一二,但忽必烈却是一清二楚。
    这样的争斗产生的原因在于多方面,产生的后果也涉及了多方面。虽然最终情势似乎是稳定了下来,但造成的影响却始终存在。
    就连忽必烈自己的登基上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
    而他创立大元,又在许多方面进行汉化学习,想的自然是将大元的统治长久延续下去,让大元、让蒙古能够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而在这之中,皇位、汗位的传承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只有皇位传承得当,出上数代英主,忽必烈的这一想法才能得到实现。
    可是现在,若说乃马真后、贵由汗的事情也“不过是”其中一部分,那大元的继承情况又会是什么模样?
    虽说他们蒙古未必要学汉人那样搞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也不能彻底乱作一团啊。
    【说到窝阔台驾崩,这里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点值得一提。】
    各个时空的人都精神一振,大蒙古国、特别是窝阔台驾崩之前的人则都是一惊:难道大汗的死还有什么别的问题?
    【这个点便是关于大蒙古国乃至元朝的皇帝下葬方式。】
    清朝,康熙年间。
    在场之人纷纷点头,康熙同样点头,确实如此。
    关于大蒙古国乃至元朝的皇帝或者一些贵族的下葬,他们大清的君臣也都知晓一二,那着实是与中原天差地别,与满族同样不同。
    不过,蒙古对于这个入葬传统确实是一直践行,而大清入关到现在,则更多地偏向了中原汉人的土葬方式——虽然这在康熙等人看来,也并非什么坏事。
    【大蒙古国,以及元朝的皇帝,在驾崩后的下葬流程与中原传统相差极大。】
    【首先,关于遗体的放置,与中原的棺木制作不同,蒙古是寻来两片足够巨大、能够放得下人的木头,将其中按照差不多人体的大小凿空,然后把遗体放入其中,再把两段木头严丝合缝地合拢,涂上油漆,随后用黄金制成圈套,套住两头和中间。】
    【当然,也可以将一棵足够粗的粗木直接掏空,再将遗体放入其中。】
    【接着,便是正式入葬。】
    【蒙古、元朝的大汗皇帝,不论在哪里驾崩,都要被葬入大漠草原之中,而至于如何前往,自然是由军队护送。】
    【而这个护送到达的地点,也并非提前准确圈定,事实上,在入葬前,也只是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但这个范围相当广泛,同时因为地点是在草原大漠,因此也没有什么可以用作参考的标志物。】
    【当军队到了这片范围,找到一个觉得差不多的地方,就直接就地挖掘深沟,随后将木棺放入其中,再将土进行回填。】
    【前面说过,这个地点堪称是随机选择,同时草原上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明显的标志物用以识别。】
    【因此,为了能够在日后找到大致的方位来祭奠,蒙古人便会在军中带上一头母骆驼和它所生的小骆驼,此时,就在下葬处,在母骆驼眼前,将小骆驼杀死——母骆驼便会记住这个地方,等到来日带着母骆驼前来,在小骆驼死的地方就会发出哀鸣,祭祀者便可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
    【到了这一步,入葬的流程还没有走完。】
    【随后,蒙古军队便会派出上万匹战马在入葬处及周围奔腾,经过万马奔腾和踩踏后,这一片土地就会被彻底踩实,与周围的其他土地别无二致。】
    【这还有一个问题:被挖掘过后,虽然经过马匹土地被踏实,但是上面的草却已经无法恢复原样。怎么办?】
    【因此,前来送葬的军队还要在这里驻守一年,并且将这片土地及周围地区用帐篷围起来,等到第二年,土地上长出新的青草,与周围的草原无异,军队才会正式撤离。】
    【如此一来,可以说是完全保证了墓葬地点的隐秘性,也保证了陵墓的安全性。】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等人看得津津有味,也不乏些许惊愕。
    那些北方草原、南边山林中的外族,与中原的丧葬方式并不相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像是蒙古这样一点后路都不留的方式,也着实不多见。
    “开始还能借助母骆驼来寻找大致方位,但等到母骆驼死后……”程知节有些感慨,等到母骆驼死后,还有谁能够在这样的茫茫草原上找到一个已经被掩藏的陵墓?
    没有人了。
    这确实是够安全的,基本上完全杜绝了那些该杀的盗墓贼图谋不轨。
    ——但是,这日后该如何祭拜?连陵墓都没有了,后人该找到哪里去祭拜?总不能只在祠堂中祭拜吧?
    对于中原而言,祠堂祭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墓前祭拜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不能用一个完全代替另一个。
    不只是他,在场之人虽然能够相信这样的墓葬方式的安全性,但同样没有人能够说服自己也采取这样的墓葬方式:还要祭拜的啊!
    李世民同样感慨:“蒙古的这一套入葬流程倒是严密,如此一来,还真是无人能够找到真正的陵墓所在。”
    但这同样也不是他能够接受的方式。
    若说安全,李世民自己觉得,自己的昭陵也颇为安全,保卫严密,各项措施都可以说是足够优异——总比汉朝的那些皇陵安全多了!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若说谁对这样的丧葬方式最无法接受,大汉的诸人必然是其中之一。
    此时讲究的是“事死如事生”,甚至,“事死”还要更重要一些——皇帝将建设皇陵是为关键大事,朝臣们也同样如此;而朝臣自己家中的丧葬之事,更是要将大量的金子等物陪葬其中。
    除去上层贵族们,就连底层的庶民也必须在丧葬一事上花费极大的心力和财物。
    纵使是不打算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太多财物,打算薄葬的刘恒看到蒙古这样的入葬方式,也还是不能接受。
    开玩笑,这样的方式,安全是安全了,保密是保密了,可日后的祭奠和传承呢?
    【当然,这样的方式虽然有违中原的祭奠传统,但好处确实相当多,嗯,确切点说,应该是非常多。】
    【蒙古、元朝这样的密葬方式,让盗墓贼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能找到皇帝、大汗的陵寝所在,因而也不能进行什么偷盗、盗墓等行为,也算是保全了大汗和皇帝们的死后安宁。】
    【茫茫草原上,也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广阔的蓝天,以及可能的疑似坟冢,但大汗们的真实的墓葬所在,已经无人可知。】
    【这么一点,说实在的,要比中原的那些辉煌壮丽的帝陵们好上许多,好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纵观历朝历代的皇陵、王公贵族们的陵寝,被盗的数不胜数,要具体细讲都讲不过来;相反,若是讨论有那些皇陵还保存完好,好好地呆在那里没有被盗,才是能够数的过来的方面。】
    【以唐朝的皇陵为例,唐代帝陵,共有二十座,十八座在陕西省,其中咸阳市九座(礼泉县两座、乾县两座、泾阳县两座、三原县两座),渭南市九座(富平县五座、蒲城县四座),一座在河南省,一座在山东省。
    而在这二十座帝陵中,十四座依山为陵,六座堆土成陵,十六座被盗,四座地宫未被盗掘,仅有一座百分之一百未被盗掘。】
    【汉朝帝陵则更为凄惨。汉武帝在位54年,修建陵墓用了53年,而茂陵也是西汉王朝中规模最大,陪葬品最多的陵墓。也正因为陵墓中藏有很多奇珍异宝,所以引来不少人觊觎,茂陵前前后后共被盗掘过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