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彩蛋·“边衅”13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次的问题。
    皇帝是绝对不会觉得自己的政策还存在什么问题的,他压根不会想到这方面,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政策出了问题的——如果等到后来情况发展不如预想,那么他绝对会先干一件事情:干掉几个大臣。
    这一次,林石麟等人不就被坑掉了么。
    但是,问题在于是甲还是乙。
    甲,乙,区别就在于皇帝还会不会派人专程前往处理后续……皇太极还是并不觉得也不希望这个皇帝做出甲的选项的。
    因此,他按下了【乙】。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暗自摇头。
    静安这个直隶总督,虽然看出来了当时央洲与莺莺国的一些差距,这确实不假,但是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莺莺国的意图和打算,还是没能从过往的思维方式中挣脱出来——这倒也不奇怪,过往的思维方式坚固无比,确实不是能轻易挣脱出来的。
    但是,他没有挣脱出来不假,但是却也没有将实情上报啊!
    你挣脱不出来旧的思维方式,这不怪你,毕竟实在太困难,没有种种情报和信息的话简直就像是要求圣人再世;但是,你居然对皇帝的奏报是大量的含糊其辞,压根没有将真正能够代表莺莺国这些人的表现的情况上报上去。
    ……
    李世民又叹一口气,这怎么说,应该算是神迹之前的那句话——大臣们虽然不是没有理想,但也不是奔着丢官甚至下狱而来。
    所以,静安不想因为种种可能的冒犯之词或者可能的莺莺国的行为而让自己被皇帝罢官免职甚至押解进京。
    所以,为了自己不至于招致什么风险,面对皇帝的怒火,静安选择了能够大致表达一部分实情的含糊其辞,以此缓和用语,进而让皇帝知道商谈的结果,也让皇帝不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还能获得赞许。
    这种娴熟的应对方式,显然不是什么没有经验的人能做得到的——不过,能够做到直隶总督,静安怎么讲也应该对朝堂上大臣们都懂得的一些方法心知肚明。
    所以,在整个朝堂、起码是爬到高位的大臣们都秉持着这一种躲避风险的做法的情况下,皇帝还能否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情报信息?
    若是好事,大臣们夸大也好,不夸大也好,总归是好事儿,皇帝看的时候自己挤挤水分也就行了;但若是坏事儿,或者其他涉及到一些难言的事情,大臣们这么尽可能地进行掩饰,皇帝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就算皇帝知道这些人都有所隐瞒,但是这不像是好事儿一样能够挤挤水分,到底隐瞒了什么,并不能够完全确定——特别是如莺莺国这样的全新的敌人的时候。
    加之皇帝本人又是这么个性格……
    【在与莺莺国的舰队达成一致、去往关口之后,皇帝任命了静安为新一任的钦差大臣,专程前往关口负责后续的谈判进程。】
    【而在任命了静安之后,皇帝还对他表示了自己的要求:不能够失了上国的体面,也不能够再次引发边衅。】
    【当然,这个要求简直就和之前他提出的那些条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不太符合实际,也一样的对受命的大臣非常不友好。】
    【九月初三,皇帝罢免了林石麟,算是表示自己经过复查后得出的负责人,也算是表示自己对这一次莺莺国的“上诉”“伸冤”给出的答复。】
    【林石麟,为先前的销毁危险品的后续问题填了坑。】
    【很快,九月初八,静安在面见过皇帝后离京南下,去往关口。这一去,静安也很快就会走到自己的终点。】
    【而在静安南下、莺莺国的舰队也南下后,皇帝虽然确实是派出了静安负责后续商谈事宜,但是这不代表他明白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在皇帝看来,这基本上就是宣告结束了,静安只能算是收个尾而已。】
    【有了这种“基本结束”的认知,皇帝便觉得自己的政策获得了大成功,简直完美。】
    【于是,他接着命令沿海各地不要擅自对莺莺国动武,也不需要如之前一样紧张防备了;同时,他又想起来莺莺国曾经的几次递交文书不成的事情,皇帝觉得若是莺莺国的文书能够早一步递交上来,那么他就不会这样手忙脚乱,央洲也不至于被莺莺国舰队开至沽市入海口。】
    【于是,原本已经因为莺莺国之事被罢免的曲江巡抚富尔察乌又被皇帝下令,以罪论处,罪名就是没能及时上交莺莺国的文书,随后押解入京,并由刑部审讯。】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有些目瞪口呆,这样的操作,简直让他想起来了一些神迹中的那位宋朝太宗皇帝的做法。
    林石麟被拉过来填了坑,充作了替罪羊,这在前面已经有了预示,赵光美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这种事情也不算少见就是了;
    皇帝再度提出了“不能引发边衅”,但是又不能有损上国体面的要求,这简直和之前林石麟收到的那个“不能引发边衅”,但也要处理好危险品的要求一样。这虽然让人怀疑皇帝对于整体时局的判断究竟是什么样的,也让人怀疑皇帝的眼光和政治水平,但是倒也不算奇怪;
    静安这个新任钦差大臣,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也迟早会变成下一个填坑的人——这也不奇怪,虽然他的做法和打算与林石麟不同,但是皇帝的这个要求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过莺莺国到底是什么打算,自然最终也几乎是不能实现的美好想法。当然,皇帝如此态度,也说不定和之前静安糊弄皇帝的奏折有关;
    不过,最后那个,把已经罢免的曲江巡抚富尔察乌又拉过来论罪下狱,理由还是因为他没有及时上交莺莺国文书……
    这个操作,就实在是有点……
    不是说富尔察乌完全没有问题,也不是说他就不应该为了这一系列事件负有责任,但是吧,这个理由怎么也不应该找这个啊!
    因为莺莺国的事情,他已经被罢职免官,算是付出了一定代价;此时继续处理,算是进一步问罪、进一步追责,这也属于常态操作;但是这种进一步问罪追责,可以找的理由非常多,可以说对于他当时任职巡抚的时候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可以说他在任期间贪污受贿,可以说他有某些事情处理不当……
    但是,怎么就能非得拉出来一个“没有上交莺莺国文书”的理由?
    他没有上交莺莺国文书,不正是因为央洲的制度禁止非关口的大臣做这些事情吗?
    后来在沽市入海口处理莺莺国事务,与乔治和查尔斯等人交往的静安,在接收文书之前,还特意向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得到批准之后他才敢前去接收的。
    没有批准,哪个大臣敢这么干?
    ——这皇帝这么搞,完全不符合一个正当的体面的做法。理由那么多,你就非得直接搞出来这么一个罪名?
    赵光美不可思议,赵光美无法理解。就算是他们大宋的那位太宗皇帝,也都还要在面上找个过得去且难以指摘的罪名或者理由的。
    央洲的皇帝……
    赵匡胤一扭头就看到了赵光美目瞪口呆的表情,他瞬间就知道赵光美在想什么了,他没有评价,毕竟虽然皇帝的操作并非没有先例,但是每每遇到一个这样的皇帝,都确实是要让人难以评价。
    虽然皇帝,实权皇帝,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皇帝就是道理,但是一般的皇帝也还是要找一个过得去的理由的——毕竟,这样才有利于君臣双方维持一种良性关系,也有利于皇帝本人的一些政治活动。
    【十一月初六,静安抵达关口,与莺莺国的舰队开始后续商谈。】
    【此时,莺莺国舰队已经发生了变动,乔治因病辞职,总代表便由查尔斯接任,而总司令则由詹姆斯接任。】
    【主要负责谈判的,就是总代表查尔斯。】
    【面对谈判,查尔斯并不是自行做主。事实上,作为首相的亨利在当初传达命令的时候,就已经向查尔斯等人给出了自己的命令,其中表明了谈判的数个条件。】
    【——虽然之前的那封致宰相的文书就已经提出了五点要求,但是,这并非是亨利的全部条件。】
    【按照他真正向查尔斯几人给出的谈判细则来看,最少,莺莺国一方也有十个条件。其中,有五条与前面文书中的五条一致,但是在关于赔偿商人的那一条中,又添加了要求央洲废除商行的条件;】
    【而多出来的五条,则分别是:首先,央洲需要开放更多的通商之地,包括关口、鸟岛、榕山、申县、明城五个地方;
    其次,如果央洲不能一次性将所有欠款赔付款赔偿完毕,那么剩余的赔偿款就要按照每年百分之五的利息计算;
    再次,央洲的皇帝批准最终商谈结果之后,央洲需要解除对沿海的封锁,但是,莺莺国的舰队则要等到钱款缴纳完毕后才会离开;
    最后,条约央洲语和莺莺语各一份,以莺莺语为主;
    此外,商谈条约要在一定期限内,由双方的君王批准认可。】
    【那么,如果要在商谈时进行一些让步或者拉扯的话,哪些条件可以放宽,哪些不能放宽呢?】
    【亨利表示,只有是否割让岛屿的那一条可以放宽,可以拉出来商谈。其余的九条,没有一条可以让步,央洲必须老老实实的接受才行。】
    【而即便是被亨利表示可以“商谈”“放宽”的岛屿割让这一条件,亨利也还给查尔斯等人划定了商谈的界限,那就是,如果央洲不接受这一条,则可以通过接受他列出来的额外的五条预备条件,作为不执行这一条的交换。】
    【而亨利额外的预备五条则是:莺莺国商人在央洲的沿海商贸地区享有极度的自由,央洲必须公布一条明确的税收额度、并且日后必须只能征收莺莺国这一额度的税收,莺莺国和莺莺国人享有最惠国的待遇,央洲不能对莺莺国从事任何不正当不合法的商贸的商人进行“虐待”,且莺莺国要享有在央洲的治外法权。】
    【总而言之,就是莺莺国首相亨利已经规定好了所有的东西,实际上对于央洲而言,根本没得谈。要不,就是老老实实接受条件,要不,就是再打一场——打出央洲的战斗力来,让莺莺国自觉不敌或者不划算,退让一步;或者显露颓势,最终不得不接受条件。】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的面部表情逐渐变成了带着些许狰狞之色的铁青。
    这些莺莺国人的胃口……还真是远超他想象的大!
    之前的那五条条件,皇帝将这些理解成了所谓的“伸冤”,但是康熙可没有这么想,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谈判,绝非什么上国与藩属的问题。
    而那一次,莺莺国的五个条件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胃口之大,大到让人吃惊,大到让人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究竟怀揣着什么打算和意图——但是偏偏,皇帝没有意识到,还将此事当做什么所谓的小小“边衅”,又还想着不损体面的同时还能不重启边衅。
    康熙看到这里,就已经对央洲的希望丧失掉了不少了。
    别的不说,他通过对当时的央洲的军备和财政情况的推断,已经觉得央洲多半不是能够怎么扛得住这莺莺国的入侵;而就算有什么可以长时间拉锯拖延的方法,恐怕皇帝也不愿意这么做。
    但是,当看到亨利在文书之外,给查尔斯等人的另外的五个条件之后,康熙才明白,自己还是对莺莺国的胃口低估了。
    要求央洲赔款,居然还要按年来算利息!
    不赔完,舰队还不离开,那岂不是说,央洲就要长期地生活在这莺莺国舰队的威胁之下?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员们、一部分商人又会出现什么做法,康熙不用怎么想就能知道。
    再者,还要继续开放沿海城市,用以给他们做生意——他们难道不会继续搞那些危险品?
    以及,这些条款还要以莺莺语为主!
    这是什么?这完全就是不打算真心谈判。像是亨利给出的那五个交换条件吧,那不是直接要求朝廷放弃对莺莺国人的任何管理权力吗?
    虽然有些词汇此前并没有听过见过,但是神迹在旁边也已经标注明白,非常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