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第二卷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身心泰然:心安身就安。所以明白了在我们六种意识心后面还有见性、还有真人,知道了自己还有来世,跟大家讲啊,这就是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们比起那个不知道有没有来世、不相信有来世的人,在临死的时候心态一样不一样?后者是不是心境一片恐惧?也许有些人还比较安详,他不过是自欺欺人:「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死,大家都要死。人家能死,那我难道就不能死?」他用这种心来安慰自己,这是麻醉剂。
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何况这些修行人本身就在行善积德,真正明白了,就把假人和真人分开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修、没有证,他已经吃了定心丸:「原来是这样啊!」他的这种心态是凡夫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有的人不一定讲得清楚,虽然他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解脱了」,在佛法里叫解脱知见,他一丝一毫都不怀疑。一个真正明白自己解脱的人、一个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他会欣喜若狂。过去形容那些开悟的人,怎么了?有的是打嘴巴,左右开弓:「我混账!我不是人!我吃了千辛万苦以为怎么样长、怎么样短,原来成佛就这么简单呐!我怎么这么愚痴啊!人家这么样劝我,我还怀疑人家、还诽谤人家。」是不是他感到自己也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别人呐?原来成佛就这么简单。佛也是讲啊,成佛最简单呐!马上第四卷就要讲了,易如反掌。何况明心见性算什么东西?两分钟你就明心见性,一句话你就明心见性。当然要根据各人根机不一样。
一定要明白,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来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什么是「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最圆满的净土?当下成就的净土!我们净土宗的祖师印光大师是不是讲:「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呀!明心见性,初信位的菩萨就能明心见性,与等觉菩萨相差五十多个位次。明心见性算什么?如果一个人讲自己明心见性了,可能就会有一大堆人来攻击你、来诽谤你:「你算老几啊?你能明心见性?」印光大师讲,把「法华奥典」听懂了,就是等觉菩萨。我们不是修净土吗?祖师就是这样讲的。难道你不走近路,要走远路?一念就能叫你成就,你却愿意修无量劫再成就?
所以你只要听到这个问题,当下「身心泰然」——这个「泰然」的境界有高有低,最低保障线不落三恶道、初果罗汉;最高地上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不封顶。《妙法莲华经》第十七品就是这么讲的,印光大师就是这么讲的。这是我们救命的法宝啊!救我们无量劫的轮回之苦,我们要懂得感恩。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这里的「念」是回顾。「无始」,没有开始。所以我们往往讲,你即使能够见道、能够不落三恶道、能证得初果罗汉、初信位的菩萨,你这个功德受用也比你成圆满之佛要大无量倍。有人感到奇怪:「初果罗汉算老几啊?怎么跟成佛相比?」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证到阿罗汉,这个时间有没有量?没有量啊!那我们从初果罗汉到成究竟圆满之佛有没有量?有量。那么有量,再大再大再大,即使写满了天空多少多少量,只要停止了,他就是个小不点儿——因为它是有量,跟无量相比就是小不点儿,不管多长,我从现在开始到成佛已经是指日可待;特别是读懂了《法华经》,那更是指日可待。只有明白了十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念,这才叫念佛。怎么叫念佛?我这一念就是佛、我这一念就是无量佛,这叫念佛。不是嘴巴念,也不是攀缘心在念。攀缘心在念「我要成佛、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叫方便菩提心;明白了阿弥陀佛就是我、极乐世界就在我心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没有哪一法不是极乐世界,这叫念自性佛,这叫究竟菩提心、真实菩提心。
妄认缘尘:说尽了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什么是「缘尘」?执着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我,执着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是器世界。我这个六根为「能缘」,外六尘为「所缘」,「能缘」攀「所缘」,造成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意识心,叫「所缘缘」,也叫「增上缘」,这叫「妄认缘尘」,说尽了万法。
分别影事:种种的妄想分别就跟我们走路的影子一样,那个影子真实不真实?你不能把影子当成是我啊!可是这个肉团身是不是我们的影子?你执着的时候就是影子,当你明白了是影子的时候,它当下是不是影子啦?当下就是真的。圆顿大法即在此。
所以,我们是不是天天在做梦?天天在做影子,把影子当成真实。就和那猴子捞月亮一样——在井底看到月亮,不好啦!不好啦!月亮掉到井里头啦!但是捞捞捞,后来捞了半天都捞不到。一只猴子回头一看,月亮还在天上呢。回头一看,是不是表明心见性了?所以明白「一心三藏」的人,他即使讲天文地理、唐诗宋词,统统能讲成《妙法莲华经》,牛屎狗粪都能讲成《妙法莲华经》。你说妙不妙?妙啊!
那我们吃大米、白面能不能讲成「如来藏」?对于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以此来检验自己,你明白了没有?随便拿出一物,这是什么东西?你解释它的来龙去脉。这样下来是不是成佛太简单了?所以想到这里是不是感到惭愧万分呐?同时也感到法喜:幸亏明白了原来《法华经》《楞严经》还这么妙,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修行人要做个老实人,在真理面前敢于低头,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有来世,对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要负责、对如来家业要负责!我就是这样的人,谁能指出我的问题,我当下给他顶礼。我在戒场做过,我在山西太原做过,不仅顶礼,我还包红纸包供养,你就是我的老师。这是修行人的本职,这就是破我执。我做居士时就懂得破我执。你们想不想听我怎么样破我执啊?(想)你们既然想,就不要怪我信口开河啊!(众笑)
第一个,我有一次骑自行车,发现一个人连续三次追上来在前面向我脸上吐口水。第一次、第二次我根本都没往心里去;吐到第三次我就停下来了。我首先跟他合掌:「阿弥陀佛,在上风吐口水能不能当心一点呐?」我不是生烦恼。他要是吐到别人脸上,我想人家要揍他的嘴巴的。他眼睛一瞪:「哦,你还知道啊?那你怎么向我脸上吐口水?」我猛然意识到,我可能在上风吐了一次口水。然后我马上说:「对不起,谢谢你的指教!」他还搞得不好意思了,是不是?这是第一个破我执的事例。
第二个,我出家之前已经跟我的冤亲债主分手。回到老家,单位照顾我,给了我一间正房、一间厨房。一间正房有大门、有房门,还有厨房门,三个门。我出外从来不锁门,这就是我的特点。哪个愿意来哪个就来,人来人住,狗来狗住,这是第二个我破我执的事例。
第三个,我连续修六年苦行,吃的是豆渣、麦麸、毛芋头,可是我把钱拿来放生。到街上捡烂菜叶、在垃圾堆捡烂菜叶。第一次捡烂菜叶,你知道我心里斗争多激烈?「我这个人今天竟也到了这步田地了。」看到没有人的时候再偷偷地捡菜叶。比做贼心里还慌,这说明是我执。人家看到,「哎呀,你现在捡烂菜叶回去吃了?」尽管这样还是被人家发现了秘密,趁我不在的时候「抄家」,看我吃的东西怎么样怎么样。一回来以后,街道委员会书记说:「赶快写一个报告。我给你报基保,你所有的东西我已经掌握得一清二楚。」结果呢,他们强行给我搞了个基保。其实他哪知道我的秘密啊?这是第三个我破我执的事例。
所以一个明白自己解脱的人,他非常快乐。面对讽刺、挖苦、打骂,哪怕是枷锁上身,哪怕是在劳改里,他都自在快乐——「这下可以好好闭关了、这下可以好好念佛了」,甚至可以求往生。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不会有任何理由来生任何烦恼!但是除了这个众生不争气,他要生烦恼。佛菩萨烦恼最大,我告诉你。谁都没有佛菩萨烦恼大,他就是急在众生不争气。但是这种烦恼在佛法里叫「尔焰」,是智慧、是功德。要明白这个道理。
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大家各自检点一下自己的心态。一旦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时候,你对这个法、你对师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所以「如失乳儿,忽遇慈母」,你们能感受到吗?因为师父给了你们法身慧命,而父母只能生你一个肉团;父母只能对你这一辈子负责任,乃至只能负责到十八岁,而师父是负责你们生生世世,直到你永久了脱。师父也不是世间的师傅可比,世间的师傅教给你手艺、谋生,师父教给你们了生脱死、成佛。谁把这些心发起来,谁得大成就。那发了这个心,是成就了师父,还是成就了我们自己?是成就了我们自己啊!我们要知恩报恩。师父能吃得了多少、穿得了多少?你报来报去,报在如来家业、报在你自己,明白吗?
合掌礼佛:这是情不自禁合起掌来了。有时合掌,他情不自禁,还不知道怎么掌就合起来了。这就叫自性流露。
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虽然心暗、身暗,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下意识。但是在这个妄想心、粗心里,他还不明就里。我们往往是不是出现这种状况?我就是相信、我就是明白,但是我讲不清这个道理。这是不是修行人常见的一种心态?师父啊,我都懂,我就讲不出来、理不清,就是这种情况。这段经文就是这个意思。惟愿如来再详细地、明明白白地把「到底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什么是肉团身、什么是所谓的法身、什么叫有生有灭、什么叫不生不灭」,开示大众。
这个是不是很简单呢?我在这讲话的声音是不是生灭法?前面的过去了就灭了,后面的出来就生了,再后面的出来的时候,前面又灭了。可是当我没有想、没有讲的时候在不在我心里?在。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没有),那就是不生灭法。这个明白了吗?拳头变成了手掌,看上去拳头灭了、手掌生了,对于明心见性之人,拳头变现了手掌,手掌生了没有?它当下还是拳头,生了没有?拳头灭了没有?手掌当下还是拳头。所以生灭法与不生灭法就是「拿手好戏」,一下就明白了。这叫打比方。
讲法要善于打比方。你看生灭与不生灭,通过拿手好戏是不是也讲出来了?通过这个讲话一下子是不是认识到了?那么我们不生灭的那个东西,眼看手掌心看拳,心里没有想的时候那个「一二三四」就在。它既然不生灭、既然无形无相,那跟张三的那个不生灭,跟李四的那个不生灭,能不能把它分开?所以所有的生生灭灭的形相都共一个不生不灭的心。「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下一念,明心见性成大菩萨。
佛当年在世就是这样度化众生的。一个道理一讲,修行人跪在那里,佛讲:「好,成佛了!解脱了!」就这么简单。并没有讲:「虽然明白了,但是以后你还得给我老老实实地布施一万块,再去放生三千八百,然后再去参加拜忏八年,然后我再看看你能不能成佛。」有没有这样?都没有啊!这些都是节外生枝。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波斯匿王:他是佛的在家弟子,「波斯匿」解释成汉语叫月光。
我昔未承诸佛如来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他是在没有听到佛的教导的时候遇到了外道。再强调一下,外道也是行善积德的修行人,与世间法讲的外道不是一回事。世间法讲「外道」特指强盗土匪、坏人坏事,佛门讲的「外道」是修行不究竟,但不是坏人,是好人。
「迦旃延」,这是个外道,翻译为「牛领外道」。牛领外道是六师外道中的一种,这种外道一般是讲牛领,就是讲修苦行、吃青草、吃烂水果、不吃五谷,是这样修苦行的外道,过得像牛马猪一样的苦日子。
「毗罗胝子」,翻译为「不做胝子」,不做胝子就是执着于一种断灭空,什么事也不做。前者是六师外道中的第五种,后者是六师外道中的第三种。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这六师外道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气氛,队伍比较庞大一点。
「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这两种外道有两种共同的执着:第一个,众生都是自在天天王所造出来的,就是我们过去听说过的神话中捏泥巴造众生一类的传说,他执着于这种邪说;第二个,他执着于这个苦与乐,无因无果,现在无因,未来无果,皆以断灭空作为修行宗旨,所以死后断灭为涅盘。当然他这个断灭空也还是一种有为涅盘。他并没有讲断灭这个人心,而是断灭这个人身;如果断灭了人心的话,他就不会修行了。他不是认为人死了什么也没有,他认为死了以后就归入那种空性,外道称之为冥谛,还是有的。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我虽然生在佛世,而且与佛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生,但是对这个外道断灭论还没有完全地解除疑惑。「云何发挥」,就是看你佛怎么样把这个道理帮我讲清楚。「发」带有开示、开发,「挥」也带有挥发之义;「证知」,把我这个疑虑解开,使我能够刻骨铭心深信不疑。「此心不生灭地」,我这个心到底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就叫个不生不灭?通俗地讲,告诉我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理。自古以来啊,无数的宗教、哲学团体,英雄、伟人、圣人等等,都在探讨宇宙人生真理。这个世界从何而来?这个世界怎么回事?可是谁也讲不清楚。唯有如来出世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道白。
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波斯匿王讲这个话比阿难讲话要有些分寸,他不是讲全体都「有漏」。今此大众中「诸有漏者」,一切大众中有漏的人,不等于大众都有漏。他毕竟是国王的身份,讲话不是那么随便。也就是说还有疑惑的人,都很想把这个问题搞明白。
对于修行人来讲,很可悲的就是说,有些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有漏,他也不明白佛法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自己讲得不究竟,可他就是不愿意闻,就是愿意稀里糊涂地修,这就是悲剧。阿难也是这么请法,佛也是这么说法,就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不知道「二种根本」,所以终日修行,「枉入诸趣」。
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广泛宣传这个论点:要开悟,唯有读《法华经》《楞严经》,因为是开悟的《法华经》,成佛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怎么样讲都是一样的,这两部经是一部经。
可是我们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修行人,死死提着个垃圾袋不肯放下,还以为自己会修行,主要的责任在于,《楞严经》第六卷就有讲啊,「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好多人不管听到谁说法,都是:「哎呀!讲得太好了、太好了!」「你得到了什么呀?」「不知道。什么也没得到。」他们认为一个人能言善辩、天上地下讲得活灵活现,就是讲得好,这是一种悲剧。他利用人们的一种善良心理来诈骗佛法。没有把《法华经》《楞严经》看懂的人,其实你一开口就是错的。而且佛在《佛说灭尽经》这部经上讲,到灭法时代第一部灭亡的经典就是《楞严经》!因为这部经典讲的是真话、讲的是真理。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佛问了两个问题,你觉得肉团身是金刚不坏,还是一定要归于死亡?佛讲一个真理往往就是从最浅显的事情或者现象来启发众生,这就是智慧,容易叫人开悟。为什么有些人讲经看上去讲得对,人家却不懂啊?这里有几种可能性:一种是他自己就不懂,但是好心搞一些口头禅来劝导大家;一种甚至就是故意的——那就是魔王的誓愿啊!
所以我们对一切的人,不要看他冠冕堂皇就怎么样,你要看他这种讲法能不能对我们起到真实效用,听了以后能不能给我们那种石破天惊、刻骨铭心的感受,能不能叫你幡然醒悟。「哎呀!原来还是这么回事啊!」你不要听来听去都是在「贴福字」。怎么贴福字?都是在恭维赞叹,怎么样长怎么样短。讲法一定是讲到真实之处,三句话就不离本行,你必须时时围绕我们这现前能够感受到的一切的万法,它是怎么回事?始终扣紧这个主题。从日常生活下手,从我们眼前,乃至从我们当下、当生说起,要搞明白。不能把讲经说法就变成讲故事,谈古说今,那只是一个方面,不是最主要的。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所以波斯匿王也是没有拖泥带水,因为这是明摆的事实,这个身体最终都会销亡的。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你现在还没有死,你怎么知道你必然要死?这也是用一种同分妄见来推理。有时候同分妄见也能推导出真理来,怎么推导呢?凡是人都要死,这是不是世间的同分妄见?因为我是人,所以我要死。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波斯匿王是带着隔阴之迷而来,但由于无始以来修行的习气,他这个心是不是比别人要细一点呐?一般人很少观照这个问题,乃至到了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他心里都还没有准备死的那种念头。波斯匿王不仅懂得要死,他还知道从这个身体的变迁情况来看。「念念迁谢」,就是念念变化,「迁」,就是改变环境,「谢」,就是死了、灭了。
新新不住:前面念头死了,后面念头是不是新的?但新的后面是不是还有后面的念头啊?才出现新的,刹那间就要变成旧的,是不是「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一堆柴火烧起来以后,我们就知道这堆柴火终归要变成一堆灰,渐渐地它这个能量热量就会消耗掉。
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殒」就是「亡」,「亡」就是「殒」,也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从出娘胎开始是不是就进入倒计时?从出娘胎开始是不是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但世间人认为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成长、壮大。
佛言:如是!大王!
佛印证他讲的不错。
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汝今生龄,已从衰老:你现在这个年龄,以及在你这个年龄阶段中的生命的活力、生命力。
颜貌何如童子之时:因为当年这个波斯匿王年龄已经六十二岁,这个时候的颜貌与童年之时比较怎么样呢?七八岁、十几岁这个童子时,容貌是不是很嫩、很鲜呢?看到小孩子都恨不得咬他一口;一看到老头子满脸皱纹了,就没有人喜欢。年龄大的人都有一种自卑感,「哎呀,我都老人了,谁喜欢啊?」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孩:就是小孩子。孺:也是小孩子,尤指幼儿。肤腠润泽:「肤」,就是皮肤,「腠」,就是皮肤上的皱纹。「润泽」,就是很有光色、水灵灵的,不像老人皮肤是干巴巴的,这不一样。年至长成,血气充满:成人以后,血气方刚。
而今颓龄:就是萎颓、衰老的年龄。迫于衰耄:「迫」就是快接近于「衰耄」;「衰耄」,一般地是指七十、八十、九十,年龄越来越老——「耄」,一般的是八九十岁,「衰」是七八十岁这样。形色枯悴:「枯悴」就是干枯。精神昏昧:人老了以后带有一点痴呆的样子,眼睛看人带有一点痴呆呆的。发白面皱:「皱」就是皱纹。逮将不久:就是快要不久于人世。「逮」,是得到的,我得到的这个生命已经不长了。
如何见比充盛之时:这里的「见」不是看见,可解释为如何能比那个年富力强的时候。「充盛之时」,年富力强。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大王!汝之形容:大王,你这个面容,或者你这个身容、容貌、形体。应不顿朽:「应不」,总不应该是说老就老、说死就死啊?「顿」就是立即。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
变化密移:是讲我们这个生命刹那刹那都在走向衰老,它这个变化的过程非常非常微细、非常非常快,所以我们不容易觉察到。就比如我们指甲是不是时时在长、头发是不是时时在长?你能不能看到啊?看不到、觉察不到,我们只能从比较大的变化、粗糙的变化来看。
寒暑迁流,渐至于此:指寒来暑往,年复一年。
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
他知道回光返照了:二十岁的时候感到很年轻力壮,但比十岁的时候是不是感到衰老了?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今年就是六十二岁了。六十二岁的时候看五十岁的时候还很强壮。
我记得我三十五岁的时候还洗冷水澡,现在冷水碰也不敢碰了,还洗冷水澡呢;二十岁的时候,那二百斤的大米麻袋往背上一驮,小跑步,现在五十斤也驮不动。所以人可不要看不起老人啊,我年轻的时候力气可比你们大啊!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
这是由寒暑之变到十年一变。怎么讲呢?我见密移:在我观照这个「密移」,先从这个境界来讲。虽此殂落:就是衰落。其间流易:「流易」是变化。且限十年:我们用十年一变来看,也能看出这个问题。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再把心放细一点来观照。其变宁唯一纪二纪:是十二年。我们现在以十二个寒暑来讲,这叫一纪。实为年变:就是岂止是十年一变,发现其实每一年都在变化。我记得我五十八岁的时候坐火车从来都舍不得买卧铺票,到了五十九岁的时候睡卧铺都感到很累。人是不是一年一年地在变化呀?所以我们对老人应该尊重一点、要优惠一点。我现在规定:大家出来听课的话,特别是出家人六十岁之内的一般都买硬座,个别身体不好的也可以照顾买这个卧铺票。
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一个月都不如一个月,到了年纪大的人他会有这种感觉。何直月化?兼又日迁:这个「直」,哪里仅仅是「月化」啊?每天都在变化。
沉思谛观:这里「沉思谛观」就是心更细了。「沉」,就是把心沉下来再认认真真地好好想。什么也不管,就是想怎么回事。
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每一念每一念都在走向衰老和死亡。就跟那个马季和唐杰忠俩人说相声一样,也就是讲这个人命无常啊!两个人见面说:「哎呀,都老喽!我们是一年不如一年喽!」两个人叹气。
另外一个说:「哎呀,我是半年不如半年咯!」
另外一个讲:「哎呀,我一个月不如一个月!」
「我半个月不如半个月!」
「我一天不如一天!」
「我半天不如半天!」
「我一时不如一时!」
「我一分不如一分!」
……
其他人不吭声了。怎么不讲话了?「我死了。」
人命无常啊!黄泉路上无老少。有些人怎么讲?等一等,等退休以后再说;等一等,等儿子讨上老婆再说;儿子讨上老婆再等一等,等小外孙上学再说;小外孙上学以后呢?「哎呀,现在走不开,要给小外孙做饭。」是不是?你一个人如果想这些事情啊,你越想事情就越多,就这个道理。越不想事的人,他真没有事。人就是这么古怪。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晓。你以为二十岁三十岁怎么样?你不一定就在那个八十岁的人后面死,明白吗?所以有智慧的人要抓住当下,人命无常。所以人到这个时候,他应该想一想我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佛可以开口讲话了。波斯匿王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佛就在死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