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第80讲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这段经文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六种邪知见,「十六有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解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
    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指行阴的微细之相生灭不已,他能观照到八万大劫之内的万法。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是不是死了以后还有我——还可以受生?这是「死后有相」,由四阴而生十六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他讲这个肉身就是我,这是计「色即是我」,这是不是落入了身见?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这实际上是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这是外道的第二种邪见,非要讲死了以后还有我,色阴破了有受阴,受阴破了有想阴,想阴破了有行阴,行阴破了以后还可以受生。本来是可以受生的,但我们也可以不受生,明心见性而得解脱。他这种「死后有相」就似乎变成六道轮回,以此来误导众生使其落入六道轮回,而不去修证了生脱死的那种圣果。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这是计「色不是我」。色身属于我所利用的而已。他这里就讲这个灵体是我,仍然没有破除我执。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这里变成了「我小色大,我在色中」。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我只能是恒顺,消极地来适应;而不懂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他分成自他。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这四种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肯定死了以后有相。那死了以后有没有相呢?确实有相啊,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相破掉,把这个我相破掉,来证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是这个真如实相。他以死后有我相来否定证真如实相,是这种情况。如是循环,有十六相:因为他不知道有识阴,他知道前面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这四阴每阴都有四相,四四一十六相。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这里作两种观照。第一种观照,是把那死后有相——「色即是我」,作为「毕竟烦恼」,就是没有菩提可证了,因为修阿罗汉就是在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如果讲「色即是我」的话,受也是我,想也是我,还破什么烦恼啊?搞到底还是烦恼。「毕竟菩提」,属于后面的三种,「我大色小,色不是我,我小色大」,他懂得心性能相对独立开来,就相似于证到虚空天、虚空神的境界。以此作为是「毕竟菩提」,与前面的烦恼呢,这就是「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第二种观照,一个人一定是有毕竟烦恼,有肉团身,另外配其它三种,或者色大我小,或者色不是我,或者色小我大,这种人也叫「两性并驱各不相触」。或者他证到这个色即是我,这个肉身就是我。那么他那个我大色小,他是在这个肉团身的基础之上,心量大于色身,心量跟色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或者我小色大,心量小于色身。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讲是「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各不相触」是表示相互的独立性。
    所以这四种情况,大小、小大、是、不是,分别对应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是不是十六相啊?
    「毕竟烦恼」,有形有相的是不是都是烦恼啊?他以这个无形无相无为作为菩提。佛在前面讲烦恼菩提二转依号是怎么讲的?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里他变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变成了有二法门。烦恼在前面破除了,在后面还会生出来;那么菩提在前面证到了,证到了那个前面生后面灭,这使我们的行阴仍然在这个轮回心里轮转。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死后有什么?有相。所以与别教破一切相见性相违背。这个相包括色相、受相、想相和行相,随着后面还有识阴里面更微细的那种生灭,都必须破除掉,才能见到真正的空性。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注意,圆顿大教修行,生也好,死也好,都是我;有相也是我,无相也是我,无相不妨有相,有相不妨无相;我们要证的是无住大涅盘,不住有,不住空,不住中,在什么境界都是行菩萨道,在空在有都自在,始终要对这个法提起观照。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这段经文开示行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七种邪知见,「计八无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色、受、想这三阴比较粗浊,比较浮躁,断除了以后,在行阴区宇已经集中到见分、见性这个一精之明,所以既坚且凝。「凝」是凝结到一处,「正心」是相对于前面三阴那种粗心、浊心而言,心比较清净了,但这里仍然还是妄心。如果不是妄心的话,我们就不要修证了。「坚凝正心」,有振作气氛这个含义。
    魔不得便:破除了受阴,外魔不能入心;破除了想阴,外魔没有办法在我们前面现相,因为我这个心已经不往外攀缘了。
    穷生类本:因为进入了行阴区宇,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阿赖耶识,它包括了所有的见分、相分,「穷」就是穷尽所有一切万法之类,这个第七识现在坐镇阿赖耶识这个大本营,他把阿赖耶识大本营当成是自己的家。把阿赖耶识所有的这些东西当成是自己仓库里管理的东西,也叫种子识。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观彼」就是观照行阴,谁观谁啊?自己观自己。「幽清常扰动元」这六个字就概述了行阴区宇的基本特征。「幽」是讲在行阴区宇这个心性的速度,行阴是八识体上微细生灭之相,它靠八识最近。「清」呢,前面的色阴是八识的粗相分,受阴和想阴也是八识的粗相分,同时又是八识的动相分;所以这三阴相对而言比较重,比较粗,比较浊,比较乱;那么这三阴破除以后进入了一精之明,相对而言,这个行阴是不是比较清啊?「常」,是指行阴区宇那种微细的生灭之相,就像波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生灭不已,而且速度非常非常快。它一秒钟的这个生灭变化是1280万亿亿次,所以给人造成一种生灭不已的这种常相,而不像色、受、想三阴那种断断续续的相。「扰」是相对于第八识来讲。第八识已经显得平静,因为它的速度比行阴更快更快。那么第九识来讲,它是如如不动,其实如如不动是最大的动。你没有感觉的动,它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你说不动,它怎么能至啊?说它动,你根本没有感觉到,连等觉菩萨都感觉不到。等觉菩萨破生相无明都必须诸佛如来亲自帮忙。
    想阴、行阴、识阴都有速度可言,唯有我们的真心没有速度可言。比如说我们一念到北京与一念到扬州火车站,这个时间有没有区别啊?没有。其实是我们感觉到没有区别,实际上还有区别,这还是想阴,心量扩大了;就是到了行阴都有速度,到了识阴还有速度,唯有到了真心没有速度。所以当我们一念观照到整个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上下虚空万法一念都是我的时候,你这个心力不可思议啊!第九识如如不动,其实是最大的动。
    这个「动」,那就是接着「扰」后面而言,干扰了就有动,前面的「幽」、前面的常都在动,这是在行阴区宇的第五个特征。有动就是烦恼,那不动的时候是最大的动,动到极点了,是不是烦恼就圆满了?世间法叫物极必反。
    「元」是对「动」而言,无量的动都是由行阴这个源头在动。这个「元」是针对色、受、想、行往外这个源头,在想阴的阶段,他以粗重的分别心感觉不到万法都由我在动,只有到了行阴境界,他进入了阿赖耶识种子仓库,看到自己是个仓库保管员,一切的东西都要经过自己进进出出,觉得自己是元老,是诸动之元。那么到了识阴来讲,识阴又成了诸动之元。那么识阴的动元是什么东西?就是生相无明。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他在行阴区宇这种邪知邪见是在破除色阴、受阴、想阴的那种情况下而受影响所致。比如说,前面在破除色、受、想的时候,在破了以后就没有了;好,那我现在这个行阴破了是不是也没有了?没有了,就变成第八种计度。
    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他是由前面色、受、想这三阴出现的情况来打妄想。以此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来看这个行阴。现在虽然有,跟色、受、想三阴一样,有怎么办?破了不就没有了?他不懂得破除行阴以后还有识阴。
    那么前面那个死后有相是不是也在色、受、想上打妄想啊?前面色阴破了有受阴,受阴破了有想阴,想阴破了有行阴。但是还可能行阴破了以后还又恢复色阴。它是由后后有而生计度。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的想法,是不是同样一种境界,各人有各人的执着?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这个道理好理解,没有色能不能现形啊?不能现形。所以这个色阴灭处,我们的身形叫无所因,也可以叫无所依。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我们在这个现阶段,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了,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存在啊?所以当我们想阴灭了的时候,就「心无所系」,与六根、与六尘再也不会发生联系了。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六根与六尘接触以后产生的一种直觉,也等于这个直觉是联系六根跟六尘的一个桥梁和纽带;现在我们的受破除了——比如说眼睛不看灯光了,这个受就没有了,眼睛与灯光是不是失去联系了?一个破了后面就没有了。从发展的前途来看,好像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这里的「阴性销散」,就是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破除了。「生理」就是行阴,生灭之理。「而无受想」,离开了受阴、想阴——受阴、想阴是自己,色阴是自己站到自己前面的相分。那么没有受阴、想阴,纵有色阴在那里,生理有没有什么作为啊?没有作为,所以「纵有生理」,也不能对外界进行受、进行想,这叫「与草木同」,就跟泥巴瓦块这些无情物一样,这是产生了一种悲观心理,修还不如不修呢,越修越没有了。他不懂得破除了行阴、识阴以后,会进入大光明藏。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进入行阴区宇的时候,这个色身是不是还在?这叫「此质」。色身还在就已经断除了对外六尘的这种受和想,什么都没得到,就得了一个空。这个色身死了,化掉了就更没有了。
    因之勘校:「勘」就是勘察、探讨,「校」就是分析、印证。这是用心分析,在打妄想了。死后相无:他把这个行阴破了以后,认为什么也没有了,这是断灭论。
    如是循环,有八无相:色、受、想、行这四阴,每一阴都是生前也是无相,死后也是无相。比如在色阴已经知道,破除了色阴,色阴是不是无相了?受阴破除了,受阴是不是无相了?这叫死后无相。怎么生前无相呢?那么没有进入行阴的时候,在色阴、受阴、想阴中,你能不能看到行阴的相?看不到。以此类推,四阴都是这样。这个色阴以行阴为例,就是在生前它也是没有相的。所以我们从娘胎出来之时,按照世间来讲,生前有没有相啊?没有相。明白一心三藏道理来看呢,他哪有个生?哪有个死?生而无生,死而无死。所以死后无相由前三阴来推断,生前无相由行阴来推断。行阴生之前是不是在色、受、想三阴中?你能不能看到它的相啊?看不到。这是八无相,反而堕落到凡夫的那种断灭论。
    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这是诽谤佛法。徒有名字,究竟断灭:是说说而已的。从色阴开始,前无因,死了以后什么也没有,后无果,这也叫拨无因果,一切皆空;他甚至把因果也空掉了。计断灭论的人,是下无间地狱的,这个罪过非常大。可是我们往往不理解,只以为杀人、放火才感召地狱之报,而不知道误解、诽谤大乘佛法这个罪过比一切的罪过都要大无量倍。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注意,在这个行阴后面十种境界讲完了以后都是一句概论,像这些颠倒论都是下无间地狱,一切罪过之中,破见为最!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八种邪知见,「八种俱非」。于色、受、想、行四阴界限中双计有无,既计有相,又计无相,或者计非有非无,或者计亦有亦无,成八俱非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解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行存」就是行阴;「兼受想灭」,就是兼前面的受阴和想阴——前面已灭的受阴、想阴与后面现在的行阴。双计有无,自体相破:从上面两个角度来「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怎么破法呢?一个呢,以行阴之有破前三之无;另一个呢,以前三之无破行阴之有,这是「双计有无,自体相破」,下面还有具体的说明。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前面色阴、受阴、想阴三阴是不是有啊?到了行阴时,三阴是不是无啊?所以在行阴的角度是不是也会没有啊?
    行迁流内,观无不无:仍然从前面三阴开始,现在三阴现前,并没有看到行阴,破了三阴以后可以看到行阴了;那么在行阴阶段看不到前面三阴,破除行阴以后,是不是还会看到三阴呢?他认为从头到尾就这么颠倒轮回。破了前面看后面,破了后面再看前面的,这叫「双计有无」。如果这样搞来搞去,是不是始终在六道轮回?他不懂得行阴后面还有识阴,识阴破除方见真心。所以「观无不无」,就是行阴死了以后,色阴、受阴、想阴还会现前。本来是要脱离六道轮回,结果修了以后还又回到六道轮回。
    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这里的「穷尽阴界」是自以为穷尽阴界,他只达到行阴,不知道后面有识阴。八种相就是四种阴,每一种阴都是非有非无,大家以此类推。从色阴开始破了以后没有了,他还没有看到受阴;当色阴灭了以后受阴就出现了。以此就知道在色阴出生之前,是不是也是无啊?就跟受阴一样。他是按照这个六道轮回去执着。在任何一个环节,你不能讲它是有,也不能讲它是无,所以说是「俱非」,俱非也就变成俱有。是这样形成这种生灭轮回。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就是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任何一个环节来研究,死了以后也是有相,也是无相。
    又计诸行:又于这个行阴中来执着妄计。性迁讹故:「讹」是虚妄的意思,这是讲行阴的迁流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如果到了识阴的阶段的话,他就知道行阴是由识阴而流出。心发通悟:这个「通悟」是狂慧、邪悟。
    有无俱非。虚实失措:这里的「有无俱非」呢,已经不仅是从色、受、想、行这四阴上来执着,而是从一切的万法皆是非有非无来执着。既可以推导到断灭论,也可以推导到六道轮回。这个六道轮回呢,刚才已经推导过了;断灭论呢,他认为死了以后什么也没有。但是至于为什么生出来的,他没有办法解释,用自然两个字解释最省事。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死后俱非」也是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没有。就是说,拿不定主意,没有办法讲。你如果讲死了以后有的话,那么前面有的东西都当下没有了,何况人死了以后哪还有什么东西?也就是说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在眼睛看得到的都没有了,何况死了以后还有什么东西?你如果讲他没有的话呢,又不甘心——色阴灭了以后有受阴,受阴灭了有想阴,想阴灭了有行阴,行阴灭了未必就不能有其它东西啊!这是一种糊涂理论,叫「虚实失措」。到底真还是假,你没有办法来把握。他这个理论自己都没有办法把握,所以研究了半天,给你一个糊涂答案,什么也讲了,什么也没有讲,也就是把人越讲越糊涂。
    后际昏瞢:是他表达不清楚,你没有办法肯定他是对还是错,因为他本身就讲不清楚。无可道故:也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你还没有办法来回答他的问题,没有办法来指正他是对的还是不对。他本身就是个含糊的概念。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怎么「惑菩提性」啊?这个生也好,死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是我的自性变现,什么话都没得讲。佛硬是讲三藏十二部经,对迷惑颠倒的众生进行种种的方便引导,那种方便引导也非常勉强,本来那个方便引导就是戏论法,可是众生反而又把它当成是真。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这个「心颠倒论」,因为他这种错误与外魔没有关系,完全属于自己用错了心。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这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九种邪知见,「七际断灭」。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解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
    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于这个前三阴「后后无」中,妄计七处断灭。「后后无」,刚才讲了,色阴当下是有,破了以后就没有了;受阴、想阴也是这个道理。由此来看,这个行阴当下虽然是现前,但是它的命运跟那个前面的色、受、想阴一样。他不知道在行阴破了以后还有识阴,识阴破了后面还有真心,所以他提前生这种断灭想。当然也有的人在破除想阴的过程中就可能生断灭想,在想阴中他看不到后面有行阴,他也可以生断灭想。
    或计身灭:计这个「身灭」一般是指四洲和欲界六天,这是两处。怎么「身灭」呢?升到初禅天以后,他就凭自己的定力来提升层次,自己变化自己。这是不是把欲界男女生活、生儿育女断掉了?是这样计身灭。
    或欲尽灭:到了初禅天的人,把欲界的那种男女生活已经断掉,这个一断的话,就是把欲界天后后无了。一层一层地往后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一直搞到最高境界都还是要死。讲到底,意思就是你做了佛还要死,因为前面生了后面就死。你就算往最高的境界证,最后也一定还是走向死亡。
    或苦尽灭:二禅天天人的出生是不是就意味着初禅天天人的死亡?怎么「苦」呢?初禅天人虽然离开了男女之欲,但由于刚刚进入初禅天,他还担心再落到欲界,这种担心是不是苦啊?他有忧愁之苦。二禅天人来讲,因为离开欲界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所以就胆大了,忧愁之苦也没有了。
    或极乐灭:「极乐灭」是讲三禅天的境界。三禅相对于二禅来讲,二禅又苦灭了,因此是不是就生起欢喜心了?欢喜心也是一种苦啊!到了三禅天,欢喜心也没有了。
    或极舍灭:这里同时包含两个地方。因为三禅的无忧无喜之乐,乐是不是还属于喜啊?他还有微细的这种喜的成分。到了四禅天呢,苦乐双舍,叫极舍地;那么「极舍灭」呢,就是把四禅天这个肉团身都灭了。
    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七际」是指四大洲(一处)、六欲天(一处)、四个禅天(四处),再加四空天(这四层天单独算作一个空间),这样等于是七个地方,叫七处断灭。如果把四空天按照四层天加起来的话,那就是十个地方,叫十处断灭。七处断灭、十处断灭是一个意思。把这七个地方都研究透了,在我们眼前它就灭了。
    灭已无复:也就是覆水难收。因为在这个阶段,他在定中也能看到证到四空天的天人大部分都落了下去,所以他敢下这个结论。但是他不懂得四空天的天人之所以掉下去,是因为他们没有修到正法。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这是对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九邪知见的概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盘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盘,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盘,心颠倒论。
    这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十种邪知见,「五现涅盘」。
    同样一种现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者见生,灭者见灭。前面第九种他是看到后后无,为什么?色阴是有啊,但是一破就无了;受阴就是有,一破也是无了,所以他以此类推,到最后就是走向断灭。那另外一种人他看到,色阴灭了以后有受阴,受阴灭了以后就想阴,想阴灭了以后有行阴,他知道行阴完了以后还有什么什么阴,所以他以此类推,总是能看到有。
    坚凝正心:修行人在破除了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之后,回到了那个见性、见分、一精之明,与前面三阴存在的时候相比较,色阴是真心本来面目中的一种比较粗的相分,属于浮尘;受阴和想阴也属于一种比较粗的相分,是动相分。既然是动,我们就能感觉到。所以这三种比较粗浊的心破除以后,相对而言,我们的心就好像凝固在一精之明上,是变无量的妄想为一个妄想。这个一精之明,注意,仍然是妄想,是带妄显真之妄。相对前面三阴来讲,它比较坚凝。这里的「正心」仍然是带妄之心,一精之明是相对于前面的色、受、想这三种粗心、浊心而言,显得比较真实。
    魔不得便:这个时候,天魔也好,那些低等级的妖魔鬼怪也好,他既不能钻到修行人的心里,也不能装模作样站到修行人面前。为什么呢?修行人破除了想阴、不再往外攀缘的时候,魔站到那里也是白站,修行人不会理睬这个魔,他这个时候只看自己的这个心。
    穷生类本:因为我们的这个一精之明在前面的三阴破除以后,那个前半分末那已经不再起作用了,就回归到了阿赖耶识这个种子仓库里,心定在这里一看——哎呀,三世十方一切的万法都在这里啊!「穷」就是穷尽所有无量万法这个生生死死,都由此法界流入彼法界,他看到这个问题了。过去只知道一个很局部的时间、空间,现在终于看到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这个大空间,但他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观」,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走火入魔,信心还没有失去,他知道观静待变;「彼」就是行阴区宇。下面「幽清常扰动元」这六个字主要是描述行阴区宇的境界、特征。
    「幽」,也是相对于前面受阴、想阴那种很粗浊、很浮躁心态而言,分段式的一年、一天、一时、一刻、此时、彼时、此处、彼处……那么到了行阴这个阶段呢,一秒钟达到1280万亿亿次的生灭。所以相对于受阴、想阴那种粗浊、浮躁的心态而言是不是「幽」啊?又可见又不可见。
    「清」,也是对照受和想这种浮躁的心,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往往是全方位展开,而形相就非常粗糙;到了行阴,收缩到这个一精之明,相对而言就比较清。正因为收缩了,所以一精之明的力量就能达到不可思议的强大。他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整个十方三世一切万法都共在一个阿赖耶识里。
    「扰」,这是作为扰乱而言。行阴不像识阴,识阴的那种动作更快、更微细,所以相对于识阴来讲,它还有一种扰动,还在乱我们的心。所以在行阴阶段还要进一步地用功。因为修禅定功夫是以动静平衡这种心来静观待变,来回光返照。要明白,能观的心是谁啊?能观的心跟所观的行阴是谁啊?都是自己啊!能所不二,就是自己观自己。把心定下来,这就是观照,你不要打妄想,就停在这里观照,等养成了习惯以后,外面的什么声音是不是渐渐地就都没有了?那就是破除了受阴和想阴。
    「动」,也就是说,到了行阴还不是究竟的境界,动仍然是妄。无明风动,这仍然是空中花,即使到了识阴都还是动。只有最后到了真心才不动,实际上这个不动是最大的动,真心没有速度可言,十方三世都是不动而至,这个法真是妙!什么叫不动而至?就是动而不动。至就是动,你不动怎么能至啊?但他这种动没有速度,一起念他就超过太阳光速的无量倍,超过行阴速度的无量倍,超过识阴速度的无量倍。你再快的速度,只要它有个量,那么在我们真心这个速度面前它就是个小不点,就是这么妙!
    为什么讲众生是可怜悯者啊?我们执着这一点点人天福报又能怎么样啊?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一个念,这么大的财富我们却不去修证。连二十八层天都是凡夫,二十八层天的福报都不值得一提,阿罗汉、辟支佛的福报都不值得一提。因为我们的福报和智慧是无量的。
    再讲这个「元」,站在行阴的这种角度看,这个「元」是色阴、受阴、想阴以及一切万法群动之首,一切万法都是从这里开始流出;但是他还不知道后面的识阴,如果到了识阴的话,这个元是谁啊?那就是生相无明。
    于后后有,生计度者:观静待变,他完全可以破除行阴。修禅切记不可动心起念,慧胜定就变成狂慧,定胜慧就变成昏沉。这个时候就要运用七菩提分,心动了——我怎么想这个东西?不行,不要想——这叫舍,用除、舍、定对治。如果什么也不想,出现昏沉了,就要赶紧提起观照,用择、进、喜来对治,生一念欢喜心,把这个心快速提起来。所以「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慧强定弱,或者慧胜定劣,这就变成狂慧。是人坠入五涅盘论:是自以为的那种涅盘。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注意啊,这五种涅盘是五个人各自执着。如果一个人同时执着五种涅盘,这不符合逻辑推理,涅盘只有一种。
    这里「欲界」为六欲天,不过要「天光清净庄严,回超日月之明,且离人间之秽浊」,至少是欲界三层天以上。大光明天,一般是外道拜祭的这个天。天人鬼畜破除烦恼习气以后,叫「后后有」,后后有是不是也叫舍得啊?前面舍,后面得。舍了色阴得受阴,舍了受阴得想阴,舍了畜生做人道,舍了人道做天道,舍了一层天到二层天,舍了二层天到三层天……整个佛法也贯穿着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全舍就全得。就看我们的心量,就看我们怎样抓住当下,舍掉烦恼习气当下就得菩提,这个「正转依」就是讲涅盘,就是讲转烦恼为菩提、转凡夫为佛。
    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为什么以欲界天为涅盘啊?他看到欲界天人太快乐了,需要的东西都是由第五层天变化供养,生活非常高雅文明,还能生儿育女——眼睛瞟一下子,儿子就抱到手里来了,而且那个夫妻生活就解决了。第六层天的人寿命也很长,身体高大,他只看到这种境界,还没有看到第七层天、第八层天,便得少为足,未证谓证,在佛法里叫计取见。五种涅盘都是得少为足、未证谓证——自以为成就了。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应该是「或以初禅,性无苦故」,跟二禅要换一下,为什么?初禅天已经没有欲界的种种苦恼。欲界就是到六层天都还有烦恼,为什么?有夫妻儿女,有家庭,是不是就有烦恼啊?仍然是烦恼,更不要说人道、鬼道、畜生道的那种烦恼了。所以到了初禅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省事。有些修行人现在是单身,在佛法里来讲这是大福报,要珍惜这个大福报啊!有些人好不容易出了这个围城,还想钻进去,这叫没有智慧。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应该是「或以二禅,心无忧故」,因为初禅虽然没有苦,他还担心再受苦;到了二禅,隔了一个初禅,这个忧愁的心已经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极悦」就是极乐,为什么极乐啊?二禅还有喜的念头,还动心啊;到了三禅,见喜不喜,心里安定自在,是不是更加快乐?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四禅天把三禅天的乐也舍了,把初禅天的苦、二禅天的忧啊,统统都舍了,苦乐双舍。没有苦感,没有乐感,这是真正的乐。
    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这是指不受大三灾之苦。大三灾来了以后,连三禅天都要被风刮掉,刮掉以后再生是不是还是轮回啊?也就是生灭。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他不知道包括四禅天在内都是有漏,四禅天首先还漏在肉团上,他的肉团身还不得解脱,乃至心的境界上还漏在凡夫天里,他还没有得到阿罗汉的人我空,没有得到通教的法我空,更不懂一心三藏。所以「迷有漏天,作无为解」,把这种有漏的人天福报当成涅盘。
    五处安隐,为胜净依:「胜净依」就是佛土,「胜净」就是净土。
    如是循环:是从欲界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处究竟:这五处都不是佛土。要明白,佛是方便说出五方佛、三世佛、十方佛、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佛土只有一处究竟,那就是一真法界。在最后所有的人都成佛,连一个泥巴瓦块、一片风、一滴雨,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化身佛。这时候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念。这一个念也可以化现出无量的佛,化现出无量的佛土,但这无量的佛还是一尊佛,无量的佛土还是一个佛土。这个法我们要深入地观照,要观照得清楚明白。
    由此计度,五现涅盘,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盘,心颠倒论:这是对进入行阴区宇所出现的第十种邪知见的概论。这五种涅盘,为什么讲「现」呢?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前当下,我们都容易看到,都容易证到,就摆在面前。真正的讲涅盘哪是这五现涅盘?阿罗汉的涅盘是证得人我空;通教涅盘是证到法我空;成佛以后以肉团身来教化众生,那叫有余依涅盘;化缘已毕,把这色身以三昧真火焚化,这是无余依涅盘;然后佛进入无住大涅盘——既不住有,也不住空,也不住中流;既不住天,也不住人,也不住鬼;既不住有情,也不住无情,既不住过去、现在,也不住未来,但是也无所不住。
    「住」是就恒顺众生的心态而说。讲住,就一定有一个地点,有一个方位或者处所。既然有一个方位、处所,就会有分别心在。可是我们的心是无分别,一片风、一滴雨、一粒微尘,都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都是我们的处所。我们住在这个地球,地球就是我,哪有我住到我身上啊?千万不要把涅盘城当成有个房子在那里。你无所不住,风就是你,雨就是你,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哪一个不是你,你说你住在哪里啊?他能穿墙越壁,那穿的那个墙、越的那个壁,它是谁啊?我到极乐世界去,这里是娑婆世界,东方还有个药师佛……当你还这样分别的时候,你就没有成佛,明白吗?极乐世界也是我,娑婆世界还是我,鬼世界、猫世界、狗世界都是我。真如真如,在一真之外还有一个东西不真,这个真如就是假的。常作如是观照,你必得大利益、大受用!要观照,耳闻、目睹、身受,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不是你的,你感受不到;是你的,你一定感受得到。但是在烦恼习气还没破除的时候,你不能全部感受到。
    听《楞严经》,不要忘记了,「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空非见,云何见空?」也就是说,你见的东西就是你,好玩不好玩呢?我看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是我。这个法很难讲,「唯智乃知,唯智乃信,唯智乃证」。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这十种狂解都是出现在行阴区宇中,智慧观照与妄想邪见二者互相对抗而发生。「斯悟」一定是邪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这个「顽迷」,这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习气,没有自知之明,都是自以为是。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我们是学佛人,一言一行对人天鬼神大众都有直接的影响。修行人是为人师表啊,你讲一句话就是对着无量众生讲。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佛在《楞严经》反反复复强调,末法末法,再次提醒大家,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已经讲清楚!有人大力弘扬《法华经》,菩萨们要来护法。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吗?
    遍令众生觉了斯义:这个「遍」字妙啊!说明《法华经》《楞严经》是基础课,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佛讲了,要悟后进修;而悟,非《法华经》《楞严经》而不可悟。自古以来「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这叫「遍令」。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在行阴、色阴和后面识阴,一般会出现心魔;在受阴和想阴,一般是出现外魔。在受阴呢,是外魔附体入心;在想阴,外魔是附别人的心站在你的面前。天魔好治,心魔不好治。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他不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不明白整个的一切万法都是我,只想到自己要成佛、要去管理一切万法——你有这种心本身就是魔,以魔心来求佛,无有是处。因地心与果地觉相违背,如何成就呢?
    特别是那些修种种神通的同修,更是要检点一下。同样是修神通境界,你为自己与为别人,果报不一样。还有那些念佛人,一天念几万声,你那么精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往生?还是为了我自己要往生?你连方便菩提心都没有发起来,你果真方便菩提心发得很好也有可能会往生,起码不落三恶道。而明白了如来藏的法门,你方便菩提心发也发,不发也发,你还没有办法不发,你无意之中就已经发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这个心量都已经打开了。
    保持覆护,销息邪见:佛把这些阴魔境界提前提出来,给所有修行人打预防针,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他自然就有一种防护的力量,要深信佛语。「消息邪见」就是消除邪知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觉真义」,非一心三藏而不可。
    于无上道不遭枝岐:非一真法界不可谓「无上道」,「枝」是指节外生枝,打闲岔。要依教奉行,依如来正法来修持。「岐」就是岔路。修行人千万不要走岔路,否则你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生生死死啊!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麻木不仁呐!祖师大德敲着桌子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还不快走啊?!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不要让我们的心得少为足。「祈」就是希望、祈求之义,也可以解释为妄想。
    作大觉王清净标指:佛要求弟子们「作大觉王」,就是做佛菩萨,教化众生。「大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是自在之义,因觉悟而自在。「王」也表拥有财产,这个财产就是我们的涅盘功德、菩提功德。「清净标指」,「标指」就是指路牌。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