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略(下)
作者:山中老犬   大燕公子最新章节     
    姬康看着邹衍和鲁仲连两位先生,也有点不好意思。

    轻轻咳嗽了一声,言道:“两位先生,你们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么?如果不同意此项战略,也可以提出来,小子会给予考虑的。”

    邹衍老先生,看了下旁边老友鲁仲连,站了起来,不胜唏嘘地道:“康儿,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我们两人生于齐国,但现在是辽地之臣,我们会分得清轻重的。”

    “如果是其他国家要占领齐国,我们肯定反对;但是我辽地占领齐国,我们反而会乐见其成,并且会竭尽全力帮我辽地。因为我辽地占领齐国,这是齐国百姓之福呀!”

    鲁仲连老先生在旁,也朝姬康点了点头。

    姬康对着两人,深深一躬。

    邹衍和鲁仲连两人,这次没有避让和回礼,坦然接受了姬康的这个躬礼。

    姬康行罢礼后,抬起头来,看着墙上的这幅辽地堪舆图道:“四位先生,我辽地将来的数年,不做他想,努力发展好辽地。”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辽地的百姓更加富足,就是要让我们辽地的军队更为强大。”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在这两个目标的前提下进行。”

    “但是我们的目光,也不能短视;我们的目光,一定要注视着中原大地,注视着中原大地发生的一切。并为此,做好一起准备,随时准备参与进去。”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绝对不能让秦国的实力,再继续进一步增大了。如果秦国与中原各国发生大战,只要秦国战败或双方对峙,我们可静观其变,进一步发展好自己的事情。”

    “但若是秦国准备发起灭国之战,我们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犹豫,就要集中所有我辽地的一切力量,对秦国进行打击,绝对不能让秦国无限扩充下去。”

    “小子希望这样的时间,来得越慢越好,最好三、五年后。因为我辽地或燕国大军,一旦投入中原,就将再没有喘息的时间,大战将爆发数年,直至中原一统。”

    剧辛等四人,听到这里,心里涌上了无限的感慨,辽地在年轻君侯的带领下,终于要走向了争霸天下之路了。

    姬康反而没有过多的考虑,继续侃侃而谈:“四位先生,我辽地今后要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还有小子经常所说的工业,乃至医学的发展。”

    “农业方面,要修建更多的水库和水渠,要开垦更多的田地,打造更好的农具,和培育出更好的肥料。要逐年提高我辽地九郡的亩产量,让我辽地民众丰衣足食。”

    “要建立几个建设兵团,大规模地开发辽地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外兴安岭平原这些大的平原,把这几个平原,建设成我整个燕国,乃至华夏民族的粮食基地。”

    “我辽地土地肥沃,水系丰富,平原众多,这是天赐我华夏一族的宝地。小子始终有个愿望:就是想让我辽地所产的粮食,能供给我华夏所有民众就食,让我华夏一族再无粮食之忧。想让天下的黔首们,都说声:辽地熟,天下足。”

    “这几个建设兵团,拿起武器就是将士;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就是农户。我们要给这几个兵团的将士们,发放与正规军团将士们同等的薪水。”

    “并允许他们携带亲属,成家立业,生老病死,我辽地官府一体承担。但要同军人一样,要有严格的纪律,赏罚分明。”

    说到这里,姬康端起桌上的杯子又喝了口水,缓缓对四位先生说道:“工业,与农业同等重要,我们要加大各郡县工业区的管理。要让这些工业区,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我辽地军民。”

    “要不断改进工业生产的机具,打造更好的工业机械。不断提高从事工业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发明、创造之人,要给予很高的待遇,以及职位、爵位。”

    “下来,我要说到医学。医学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就目前而言,我们首先就是要提高,我辽地民众的寿命,要把他们的寿命大幅提升。

    “其次我们要提高孕妇的健康和婴儿的存活率,提高我辽地孕妇的产婴率和婴儿的成长率。四位先生,孕妇怀胎十月,婴儿顺利成长到成年,都不容易呀!”

    “最后,我要说的是,要防止疾病的流行和大规模的传染。现在,各国战乱不断,战乱过后,必有灾役,人口会因此而大量减少。”

    “四位先生,我们辽地要做到以上三点,靠的是什么,靠得就是医学。”

    “小子在这里可以大胆地说,农业、工业、乃至医学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

    说到这里,姬康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前世的那个朝代。

    姬康在前世,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时候,建国已经几十年了。

    但是姬康从自己的爷爷和父辈们那里知道。当时华夏刚建国的时候,被外族称为“东亚病夫”,民众平均年龄和现在差不多,只有三十岁出头。

    而当时的华夏,被东西方的所有工业大国,几乎全面封锁。

    太祖那一辈子人,不知废了多大的力气,为了华夏这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殚思极虑。

    识字率低,就办扫盲班,简化汉字;人口寿命低,就培训医生和护士,让“赤脚医生”行走乡村田间;没有工业,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等太祖去世的时候,华夏这个国家,炎黄这个民族,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度。也为华夏随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

    华夏在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人类所有国家最健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在军事工业方面,发展出“两弹一星”,彻底杜绝了外族再入侵华夏的可能;

    人口寿命从平均三十出头,增长到平均七十岁;识字率从百分之四点多,达到全民的百分之八十一;消灭了南方吸血虫病、性病等各种传染疾病。

    而官府之清廉,更是华夏乃至世界史上,所罕有。

    为确保华夏生存,为确保这个民族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太祖的那一辈人,更是拿着简陋的武器,穿着简陋的衣服,开始东征霉帝,西伐印三,北击苏熊,南讨安南。为此,太祖的亲生儿子,也战死在了姬康现在所辖属的辽南郡。

    经过这几场建国后的大战,华夏一扫自清末以来,外族带给华夏的耻辱。

    其军威赫赫,更是让世人侧目。

    当时第一强国要攻打交趾,太祖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警告这个第一强国,你的军队不要越过这道线,否则华夏将要干涉。

    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大统领,看到这则警告后,居然兴奋异常,对外宣称,没他的命令,世界第一大国的一只蚊子,都不会飞过这道线。

    当时的世界的众多国家只有几海里的主权,太祖率先划了个十二海里的主权线,告诉世上任何一个国家,凡进入这个主权线的所有船只,华夏将给予摧毁。

    当时的第一强国,派人来告诉太祖,保证他们不会进入到华夏的这十二海里。直到太祖过世,这道主权线,都无一国敢给予踏过。

    数万里别的国家发生战争,太祖不满意,说了句:“战争可以结束了,别打了。”

    正在交战的两个国家,居然都听从了太祖的话,停止了战争。

    在前世上大学的时候,姬康在众多“砖家学者”的教授引导下,误以为太祖是刽子手、是窃国大盗,是屠夫,是穷兵黩武,华夏宁走“右倾”投降妥协路线,也不能再走“左倾”冒进路线。

    在那段时间,姬康也感到非常的迷茫。难道华夏非要一直走妥协投降路线么?就是几千年来,传下的儒家“中庸”之道,是不是也比这个路线好?

    但是等姬康走上工作岗位后,在闲暇之余,阅读了中外众多书籍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民族之魂!什么是民族的骄傲!什么是伟人!

    太祖去世后,人走政息。

    军队没有资金,开始做起了生意,战斗力极端下滑,最后才得以改正。

    许多令人遗憾的大项目纷纷落马,什么“运十大型运输机”,什么“战机发动机”等等。但这些东西,当时已经被华夏的科学家们都研发出来,投入使用了呀!

    但最可悲的是,这些项目的图纸和生产线,居然让外族和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给焚毁和拆掉了。甚至当时华夏最尖端的战机,也送给外族给研究去了。

    在所谓的“晶片”研究上,我们也一度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但在外族和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打击下,华夏法庭,居然判罚华夏当时的最先进“晶片”公司败诉,属于侵权行为。最后华夏“晶片”一蹶不振,被外族牢牢控制在手里。

    姬康想到这里,眼睛都有点湿润,强行控制住了自己愤怒情绪。

    心里不断念叨前世爱人的话:“你就是个技术员!你就是个技术员!”

    剧辛等四位先生,看到了姬康的情绪,都没出声,等着姬康对今后辽地战略的进一步阐述。

    姬康喝了口水,把自己的思绪纳回眼前来,对四位先生说道:“诸位先生,我最后要说的军事。我要说的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陆军我建议保持正规军五个军就可以了,海军则进一步扩大,我们辽地必须重视。”

    “陆军的这五个军,在这几年内,我们要逐步更换最先进装备,而且均为快速反应部队,以骑兵为主,而骑兵分重骑兵和轻骑兵两种,比例为一比二。”

    “剩下的辅兵乃至后勤、医院所有人员都编入战斗序列,也全部配备战马、车辆,这五个军,总计人数在十七万到十八万之间。”

    “今年先行建立一军,看有何缺点,再给予改正。因为这个军,是应对我辽地或燕国,乃至中原发生的意外情况,必须在今年完成。”

    “完善后,随即向我辽地陆军其他四军推广,务必在三年内完成建军任务。”

    “海军在此番箕国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建立一个军的编制,人数总计为三万五千人左右,今后视情况,再考虑编制一军。”

    “这样,我们辽地就有正规军,总人数为二十万到二十一万人左右,我们保持这么多的正规军就可以了。”

    “剩下的以建设兵团和预备役军做为补充,以应付大战和平时的救灾情况。”

    “四位先生,这就是我脑海中,未来几年中,我辽地的战略。待会记录官,会把我所说的这些整理成册,分发给各位先生。”

    “然后,你们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补充,形成我辽地未来几年内的战略细则,给予执行。”

    剧辛、邹衍、鲁仲连、苏代四位老先生,听完姬康的综述后,眼睛都亮了起来。

    一起站起,对姬康躬身道:“遵君侯之令,我等即可遵令执行。”.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三千五中文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