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知青齐聚
作者:偏爱年代文   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最新章节     
    “姥姥,我们娘三个就在客厅里待着,不去院子里转悠。”

    林宛如知道,长辈们都是为了她好,可她在卧室里实在是待够了。

    “姥姥,离出月子也没几天了,现在天气也热,只要不碰凉水,出来走动走动没什么的。”

    杨白衣和林宛如都这么说,暮雪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七八十年代,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说是坐月子,可几乎没人能真的坐够满月的。

    这个年代,还是讲究劳动最光荣的年代,大家都以劳动为荣。

    在客厅里,大宝和二宝看看这里,瞅瞅那里,对第一次走出卧室的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

    两个小家伙可爱的模样,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围在两个小家伙周围,这个逗一逗,那个抱一抱。

    小家伙们也不认生,不管谁抱着,都能和你一个灿烂的笑容,情绪价值给你直接拉满。

    “复兴,你看你林骁哥,现在儿女双全的,你大外甥,一胎办了两胎的事,你也要抓点紧了。

    不然等你去了安南,肯定要比现在忙碌得多,不知多久才能回家一趟,想要孩子就更难了。”

    当面催婚催生,一直是长辈们的拿手好戏。

    “娘,家里一下子添了两个,还不够您忙活的啊!”

    正在逗孩子玩的萧复兴,没想到老娘这么快就把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了。

    “只要你们肯生,我就带得过来。”

    当老人的,就没有不盼着人丁兴旺,儿孙成群的。

    “行,那我和凤英多努努力。”

    萧复兴乐呵呵地一口答应下来,暮雪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再为难自己的儿子了。

    老人催婚或者催生,如果你想快速的结束这个话题,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先满口答应下来,才是最优答案。

    如果你头铁,非要和老人对着干,不管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

    杨白衣遵守了当初的承诺,给在陈家屯一起下乡的知青们都写了信,欢迎他们过来喝喜酒。

    本来想给他们把路费一同邮寄过去,想了想还是算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时候太过于大包大揽,反而让朋友压力太大。

    等他们从苏城返校的时候,再帮他们安排车票,那样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接到了杨白衣的信件,曾经的知青朋友们都很期待,期待着分别已久的重逢。

    大家放下课本,第一时间去系里请假,赶去火车站,坐上了最近一班列车,直奔苏城而去。

    孙东超和李然,两人在沪市读大学,距离苏城最近,上午坐上车,中午就到了。

    就在他们结伴下了车,打算打听锦云别院怎么走的时候,在候车大厅里,看到了一张硕大的横幅。

    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海林县陈家屯下乡知青,前来参加满月酒。”

    “应该是接咱们的,走,过去问问。”

    陈家屯的知青之间一直都有通信,韩飞承了杨白衣那么大的情,在信中不可避免会提到杨白衣和萧家,在苏城的影响力。

    “同志,请问你们是杨白衣同志委托过来接我们的吗?”

    条幅下面,是两个穿着白衬衣的年轻同志。

    “是的,你们是海林县陈家屯下乡插队的知青同志吧?”

    两个年轻人表现得很热情,甚至带着一丝恭敬。

    “是的同志,我叫孙东超,这一位叫李然,我们当年和杨白衣同志,下乡插队在一个屯子。”

    确定了孙东超和李然的身份以后,两个年轻人越发的热情。

    他们都是市委机关单位的新人,昨天下午,夏冬主任去了他们办公室,把如此光荣而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两人赶紧去宣传部打印了条幅,今天一早,就坐着市委的专车来到了火车站。

    没错,为了迎接杨白衣的知青朋友,夏冬特意批了两辆吉普车。

    换作以前,夏冬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现在不一样了。

    拥军服装厂和爱军纺织厂投产以后,不但解决了烈士家属的工作问题,整个苏城的经济,也迎来了一次不小的飞跃。

    做为苏省的副省长,上面也给萧青阳插队安排了一辆红旗轿车,原来的吉普车也退下来了。

    现在机关大院里不缺车用,作为苏城大管家的夏冬,安排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两个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接过孙东超和李然的提包,送他们出了公车站,安排司机送他们去锦云别院。

    坐上吉普车的两人,此时还有些晕,知道杨白衣混的好,知道萧姥爷位高权重,但这也太高调了。

    安排专人接站也就算了,居然还有两辆吉普车专车接送。

    现在才刚刚开放,这么高调,真的没有问题吗?

    杨白衣本就不是高调的人,为了不给大家压力,军衔和封地的事情,特意交代韩飞两口子保密。

    来到锦云别院,孙东超和李然看着眼前的建筑群,直接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院子啊?说是封建帝王的行宫也不为过。

    亭台楼榭,雕廊画柱,院子里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让两人目不暇接。

    因为距离不同,知青们来的时间也不一样,知青们陆陆续续的来,不管来的是谁,杨白衣和林宛如的一样的热情。

    这两天,久别重逢的知青们,醉生梦死就是喝,抵足而眠就是聊。

    直到两个宝宝满月酒的前一天,在哈工大的崔金发和张辉终于到了,陈家屯所有知青全部聚齐。

    其他人都是从学校过来的,崔金发和张辉又回了一趟家,给杨白衣带了不少山货。

    “来就来吧,这么远的路,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干嘛?”

    看着眼前的大包小包,要说不感动是假的,这么多晒干的山货,一家两家肯定是拿不出来的,两人肯定是在屯子里收的。

    他们俩不过是普通的大学生,别说坐卧铺了,来的时候有没有座位都不好说,再带这么多东西,路上肯定不容易。

    “杨白衣同志,你也知道,虎妞嘴上没个把门的,我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全屯子都知道我要来你这里喝孩子的满月酒,这些东西,都是父老乡亲们主动送到我家,托我给你捎过来的。”

    天气炎热,再加上路途遥远,崔金发和张辉为了不负乡亲们的嘱托,一路上确实没少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