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买新车
作者:v奔跑的蜗牛v   你好,1976!最新章节     
    韩亚文最近感觉有些失去生活目标,钱他不缺,只是缺个对象,但对象又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因此有了点摆烂的心态。

    但郑卫民给他规划的一下几年后,他又有动力了。

    他能感觉到社会对个体户的接纳程度比去年高了许多,许多地方开始鼓励农民致富,万元户、冒尖户等名称一个个地被提起,让韩亚文感到郑卫民说的话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

    作为一名大院子弟,他有自己的关系;三五年后郑卫民会在哪个岗位上他不确定,但凭他自己是不是也能运作来这个事情?韩亚文敢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唯一的疑问是,要不要当第一个?韩亚文琢磨了许久,觉得还是不要当这个第一了。

    第一就是个虚名,要这个第一做什么?将来可能会被别人反复提起,他习惯了低调发财。

    回到家里,韩宣怀和崔大梅感觉到他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这是遇到哪个姑娘了?有奔头了?”

    韩亚文嘿嘿一笑,说道:“爸,你说过两年个体户的地位会不会不一样?”

    一提个体户,韩宣怀就生闷气:“别和我提这个!别看老子喝了你带来的酒,一样揍你!”

    韩亚文把和郑卫民聊天的内容说给爸妈听了,韩宣怀嘴巴微张,半晌才回过来神。

    “别说,小郑的这个想法……说不定还真能成。”

    崔大梅也说道:“那不还得个几年?来不及说对象。”她想着明年就能给儿子弄来这样一个身份,但也知道不可能,政策在逐渐放宽,要耐心等待。

    韩宣怀说道:“三五年后……说不定小郑还真能给弄成了。”

    等到郑卫民再往前走一步,他的份量会更重,在北京城说话也会有人在意;到时候加上自己这边,给儿子身上再加一层光环问题不大。

    崔大梅点头道:“到底还得是人家小郑,眼光就是远!不成,之前给你留意的几个姑娘不成了,我得给换换。”

    韩宣怀则提醒道:“小郑给你提出目标了,你自己也得上点心。这几年做得还行,后面几年要多帮扶帮扶老区,这样我们给你说话的时候才能大声。”

    “不用提醒,我心里有数。”韩亚文开始琢磨黄原的苹果了,看来不能一直躺着赚钱,他要给自己上点强度。

    几天之后,韩亚文带着几个人同郑卫民一道过去了二医,帮王云芳和刘娅搬行李。

    俩人坐在一起,郑卫民靠着车窗坐着,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哎,我准备买辆自行车了,往后往来崇文这边就不用乘公交了。”郑卫民找了个话题。

    “哎哟,好人呐!我的自行车可算解放了!挑好了没?”

    “没呢,看着哪个都好,但又不能都买,愁人。为了庆祝你买新车,回头得请酒。”

    “那就今儿请了。咱们去尝尝医院的伙食。”

    “我说郑卫民,你能不能找个好地儿?谁没事儿去医院吃饭啊?”

    郑卫民哈哈一乐,往座位上一靠,闭着眼睛晒太阳。

    二医这边,有不少同学开始实习,王云芳和刘娅算出来晚的。

    行李不多,郑卫民和韩亚文带来的人每人带上一点就给搬完了,一群人开着玩笑,说坚决不找王云芳看病。

    实习的医院距离王云芳家不远,韩亚文打趣道:“卫民,往后你和王云芳要在丈母娘眼皮子底下开展地下工作了。”

    王云芳说道:“我至少有对象呀。”

    韩亚文白了王云芳一眼。

    中午,几个人在一起吃的饭,晚上王云芳就回了家,大模大样地坐在沙发上等家里人回来。

    “我还以为家里进贼了,这大门就这么敞着……”刘凤芝从外面进来了,见到闺女先说了几句,又问道:“这是过来实习了?”

    “实习了,往后还能经常回家吃饭呢。”

    “小郑周末要是来看你,带回来一起吃饭。”

    “哎。”还是家里好,王云芳喜欢窝在沙发里的感觉:“妈,今儿亚文也去帮忙了,他的对象还没找到?不是说找了好多人帮忙的么?”

    “没!他这个状况不太好找。哎,你哥那边给家里来信了,冯芸被分到他那边实习去了。”刘凤芝对儿子可比韩亚文上心多了;顺利的话,过两年就能结婚,只是有了孩子之后要怎么办?刘凤芝挺犯愁,亲家也都在北京,两边都照顾不了那边。要和老王再商量商量,得想办法把两个孩子给调回北京来。

    王云芳从来不担心大哥,打小王云凯什么都能搞定。

    “妈,夏天我要去一趟陕北,秀莲姐要嫁人。”

    “和小郑一起去?”

    “还有亚文,他们一家人都过去。咱们大院过去不少人呢。”

    刘凤芝放心了,要是只有闺女和郑卫民过去,她心里还真不踏实。

    周末一到,郑卫民去拉着王云芳一道买了自行车。

    一辆凤凰车,崭新黑亮,车铃清脆。

    郑卫民骑着自行车带着王云芳,一路叮叮地按着车铃,王云芳坐在后面,吹着暖风,觉得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时间便在这温馨中慢慢度过。

    六月一到,南半球的战争局势愈发明朗,阿根廷占据主场之利,败相却愈发明显;到了六月中,阿根廷投降,失去了对马岛的控制权。

    北大的校刊上,刊发了郑卫民的一篇文章。

    “大英帝国最后的荣光,老徐,光看这个名字就足够了。”

    “当初让他转到世界史可真没白费,要不这会儿说不定和东风在一块钻山打洞。”徐淑武又看了一遍眼前的文章,战争结束了,什么观点都可以发。

    郑卫民站在英国的立场上对战争进行了解析,细数了英国的损失,并提出了一个角度清奇的论点:同样的战争再打一次,英国未必能赢,英国再无法独自进行长途作战。

    “老徐你看,小郑写的‘独自’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能配合英国作战的国家不多,但敢对咱们国家动武的,呵呵呵呵……”

    “看来小郑论文的第二部分可以被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