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大家子人平时也受大家的照顾,平时也没什么拿得出手,感谢大家的东西。
这次正好送大家些柴火,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我们家也是要开荒的。就当感谢大家帮我们家清理杂草了。”吴书容跟大家表态。
于是大家都觉得罗文这媳妇是个明事理的,能处。
大家都表示,砍草的事情一定帮着砍干净些,也让罗文家更好干活些。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有人上山砍草了。
罗叶家这个时候还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晚上忙完事情后早早上床睡觉了。
这时候的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是用的煤油灯,晚上都睡得早,毕竟点灯也是要费油的。
前世的时候,罗叶家是在罗叶5岁的时候自己出钱买的电线安装的电灯。
村子里只负责主线的电线,从电线杆接到自家的电线是需要用户自己买的,而且用户自己家里的电线也需要自己花钱。
所以很多人家都是没安装电灯的。
毕竟安装电线是需要钱的,每天使用电灯也是需要交电费的。
吴书容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煮好一天的猪食,然后再做早饭,吃完饭后罗文去上班了,吴书容就送罗叶去学校。
吴书容回来后就去山上干活去了。
去的时候山上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在砍柴,割草了。
见吴书容来了大家都跟她打招呼,也有村子里其他队的人也听说了,来割草了。
吴书容也不介意,只说,割草的时候大家都帮忙割干净些。
大家也表示肯定会割干净的,毕竟人家是免费的。
吴书容也开始割草了,自家也需要柴禾,能弄点回去也好。
一天罗文下班回来去山上割草,发现了两只小野兔,就把兔子带回了家。
罗叶看着这两只灰色的兔子很是怀念。
前世这两只兔子养肥了,最后一家人把他们杀来吃了,真香呀。这次罗叶把这两只野兔和家里的兔子养在了一起。
就这样干了十天不到,山上就变得光秃秃了,真的是干干净净。连枯草都被薅走了。
毕竟有免费的柴禾,大家天不亮就上山了,天黑了都还没舍得走。
期间罗文每天下班回来后,见天还没黑,就去把荒山上的石头捡捡,顺便挖挖地,堆堆土。只要能弄出一株树苗的种植范围就行了。
毕竟要想把全部的土都翻一遍也不现实,全都是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一个月,树坑基本上都挖好了。
期间罗文去了城里向人打听了桃树苗的售卖情况,又去了离城里比较近的村子,听说那里专门有幼苗售卖。
去那里买了200株幼苗回来,一毛钱一株幼苗,花了20块钱,毕竟就算种下去了,也不知道最后到底能存活多少。
这次买了几株柑橘幼苗,但没种在荒山上,怕种不活。
这次还请了二爷一家和大姑爷一家来帮忙种植,毕竟树苗拿回来放的久了不种植,存活率会降低。
二爷白天上班,不过下班后也来帮忙了,二娘早晨天还没亮就来帮忙干活了。大堂哥跟着师傅在工地上干活,下班后也来帮忙了。
大姑爷是一个人来帮忙干活的。
虽然两家人经常吵架,但大姑爷也就是耳根子软,本来决定的事情,有他老婆吹枕边风就容易变卦,不过干活还是一把好手。
加上罗文跟厂里其他人调了一天班,没去厂里上班。也就一天时间就把树苗全部种下去了,也都浇水了。
忙完后晚上又请了大家在家里吃饭。中午虽然大家也是在家里吃饭的,但没有晚饭这一顿丰盛,因为中午忙着赶时间把树苗种下去。
这时候哪家有什么事情,都是请亲戚或者村里人帮忙,不需要给工钱,但都要请人在家里吃顿饭。
下次别人家有事,你也要去帮忙,大家相互帮忙才能长久。
就比如之前二爷家修房子,罗文一家人也是全都去帮忙干了一个月的。
这个年代,虽然大家都穷,村子里也会家长里短,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的,但总的来说,这个年代的村里人更团结,更有人情味。
————————————————
“老三,你们家又是包山,又是买苗,如果家里实在缺钱,你就跟你二哥说,我们家里人少,还是有些余粮的。”
罗文排行老三,所以罗叶的二娘吴淑芬都称呼罗文为老三。罗叶二娘也是想表个态,免得这两口子,还有个娃要读书,又没钱,死要面子,不好过日子。
二爷和二娘很恩爱,二娘是个很贤惠,很持家的妻子。
在二爷经常隔三差五帮助罗文一家这事情上,二娘也没说过什么抱怨的话。
尽管罗文家每次借的钱都还了,但在你困难时,愿意不求回报的帮助你的人,是值得感恩一辈子的。
罗叶也一直记得二爷一家对自己家的恩情。
前世在罗叶毕业后打工赚钱的那一年开始,每次逢年过节回去见着二娘,都会给她一些钱。
尽管二娘说她不需要钱,但罗叶还是给了。虽然这些钱不能做什么,但也是罗叶的一番心意。
二爷在罗叶上大学期间就去世了,没能来得及弥补的遗憾,罗叶在毕业后自己能赚钱了都倾注在了二娘和二爷的家人身上。
“谢谢二嫂,我们之前把家里欠的债还完了,这两年也攒了一些钱,虽然承包荒山花了一些钱,但我们还是有些钱的。
我们想着,这么大一片山,我们种些冬瓜南瓜,或者种些红薯也可以多养些猪和鸡,卖点钱。”罗文给二嫂说着自己一家人的想法。
“种点红薯也好,那土地贫瘠,虽然产量低了些,但有比没有好,种点南瓜也行。南瓜结的多,保存的时间长,也可以拿来喂猪”。
罗国贵也跟着说道,虽然种这些不值什么钱。在后来大家生活条件好了,红薯和南瓜才卖得起价。
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有红薯和南瓜,除了自家留着吃些,剩下的全部拿来喂家畜了。
“是呀,老三,红薯和南瓜的产量还是很高的,种这两样好。种玉米就算了,那土地太贫瘠,怕种不出来,浪费种子。”大姑爷李清也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