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天皇听得眼睛发亮,出声确认道:“使臣大人是说,朕应该和那些大名联姻?只要与他们联姻之后,就可以拿到他们手里的兵权了?”
刘吉不禁翻了个白眼,说道:“怎么可能?他们又不是傻子。”
“那使臣大人具体是什么意思?”后花园天皇连忙问道。
他是真的想知道大明是如何做的,汉人是如何做的,如果能让那些大名再没有领兵的权限,那他的皇位就真的可以坐稳了。
刘吉无奈,继续说道:“方才那只是第一步,剥夺掉军中大员的兵权,让军中再没有人威胁到自己,之后的事情才是重要的,我们谓之以文御武。”
“以文御武?”后花园天皇疑惑问道:“以文官统御武将?他们能镇得住那群武将吗?”
“可以。”刘吉回答道。
“怎么做到的?”后花园天皇问道。
刘吉回答道:“宋太祖声称,赵家与士大夫共天下,将文臣的地位提高,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所指麾,如此一来,武人时时刻刻置于文臣的掌控之下,自然也就没有反抗的机会了。”
“原来如此。”后花园天皇沉吟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此法恐怕不行。”
“我倭国的士向来是文武双全,谓之武士,纯粹的文臣极少,朕想要找几个纯粹的文臣都不容易,又怎么敢用以文制武之法呢?”
刘吉却是继续说道:“天皇陛下,外臣还没有说完呢。”
“嗯?你说。”后花园天皇抬起头看向他。
刘吉说道:“天皇陛下,既然贵国文臣稀少,那就多鼓励人学文就好了。”
“据外臣所知,贵国虽然不大,但是战乱却是不少,百姓苦不堪言,如果陛下将战乱的罪责全部推到武人身上,声称就是因为他们以武乱法,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发动战乱,到时候失了民心,出征之时没有百姓响应,自然也就没有起兵反叛的余地了。”
“另外,武艺需时时练习方才有用,天皇陛下还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倡弃武习文,以文为尊,使得人人以习文为荣,天下人就这么多,没人习武了,天皇陛下还要担心有人反叛么?”
“对啊!”后花园天皇一拍大腿,惊讶说道:“使臣大人说的对,如果没人习武了,那自然就没什么人敢于威胁朕了。”
刘吉继续说道:“另外,外臣发现贵国一无孔庙,二无科举,此事也是极为不当的。”
“孔庙为儒家之基,而儒家又讲究忠孝节义,天地君亲师一道才是天下至理,人人习文学儒,人人讲究忠孝节义,自然就没人反抗皇权了。”
“至于科举,外臣不知道贵国为何没有,但是科举对于儒家也是极为重要的,是天下人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大明皇帝甚至特意设置了一个学部,统管天下儒学及科举等相关事宜,与吏部、户部并驾齐驱,赵宋皇帝同样重视科举之事,曾有人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为好男儿,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由此可见科举之事的重要性。”
顿了一下,刘吉继续道:“而且科举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网罗天下英才为皇帝所用,赵宋有范文正公、包孝肃公、韩忠献公等诸多名臣,嘉佑二年龙虎榜更是英才汇聚,主考官为欧阳醉翁,他的醉翁亭记相信天皇陛下应该听过,副主考为宛陵先生梅尧臣,此人虽名声不显,但是却可以与欧阳修齐名,至于考生之中,更是群星闪耀,汇聚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诸多青史留名之人,甚至程颐都没有中举,由此可见科举在网罗天下英才上的效果。”
刘吉说了一遍嘉佑二年龙虎榜的故事,听得后花园天皇连连点头,刘吉刚才说出的人他几乎都听说过。
欧阳修是当年的文坛领袖,大宋高官,一部醉翁亭记震惊天下。
梅尧臣虽然他没听过,但是能和欧阳修齐名,肯定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程颢程颐二人是兄弟,所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就连他这个天皇都是有所耳闻。
至于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人,有些人虽然没听说过,但是能被刘吉列举出来,想必一定是个厉害人物,例如吕惠卿和章惇就做到了赵宋宰相,而王韶则是收复五洲、拓地千里,哪一个不是当时的风云人物。
既然这么多人都是科举中走出来的,那就说明科举在网罗人才方面实打实有奇效,后花园天皇不免心动起来。
刘吉又是说道:“天皇陛下,科举之事并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作用,其更大的作用则是让天下再无豪门世家。”
“再无豪门世家?这是什么意思?”后花园天皇立刻出声问道。
刘吉缓缓解释道:“不瞒天皇陛下,其实我汉人以前也是有权臣世家存在的,例如周朝的周公,大汉的霍光,都是行过废立皇帝之事,他们也差点成为世家,而自从三国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后,世家更是强大无比,晋朝的时候曾有司马与王共天下,李唐初期也有过五姓七望之事,屡屡盖过皇家之名,但是如今这些世家基本上都已经烟消云散,其根本就在于这科举。”
“科举可以网罗天下人才,而人才并非只有世家才有,天下寒门百姓更多,所以人才也就更多,天皇陛下如若推行科举的话,不仅可以让手底下的人才更多,还可以用这些人才占据朝堂之上更多的位置,世家没了位置,自然也没办法安排手下亲信,渐渐地也就只能消弭无踪了。”
后花园天皇的眼睛更亮了,立刻催促着问道:“使臣大人可否助朕推行此事?”
刘吉沉默了一下,摇摇头说道:“抱歉,天皇陛下,外臣此来是助天皇陛下复位的,方才说的那些已经多了,陛下权当闲话就好。”
“别啊!”后花园天皇当即就急了,立刻说道:“这事儿怎能当做闲话呢?使臣方才所说的,对于朕可是千年大计啊!”
刘吉却是仍旧拒绝,他说这些话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后花园天皇坐稳王位,牢牢掌控住倭国,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将儒家传播到倭国来。
刘吉来了倭国才发现,倭国虽然从大明购买了不少书籍,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有不少,但是因为无人讲解,故而还未形成儒家体系,如果他能将儒家传播到倭国,实行科举制度,那他在大明的声望将再高一层,天下士子和儒生都会将他奉为大儒,有了这层身份的话,那他在官场之中必然会更加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不过开启儒学传播没什么问题,真要将儒学传播到整个倭国,那刘吉可就不愿意做的了。
开启传播,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要他说服倭国天皇答应,那事情就算是成了,所有人都会称赞他的所作所为。
但是传播儒学,那就要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传播下去,因为刘吉已经发现,倭国的佛教比较昌盛,到处都是佛寺,许多高官甚至天皇在继位之前或者退位之后都会选择出家,佛寺有独立的税收,有独立的地盘,甚至还有独立的武僧,俨然是一个割据地方的节度使,熟读历史的刘吉知道,想要在这种地方传播儒学,肯定是会遇到很多助力,甚至自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刘吉想要青史留名不假,但是却不想早早就做到青史留名,那样就真的是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不过后花园天皇第一次听说这么好的方法,哪里肯放过刘吉,天皇失权已经数百年了,历代天皇都在想方设法地夺回权力,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成功的,他后花园天皇眼看就可以真正夺回皇权了,而且如果实行刘吉的建议,还有可能彻底消弭掉武人乱政,他怎么允许自己轻易放过,那可是有机会成为天智天皇那样的存在啊。
经过后花园天皇的坚持不懈,外加上许诺出去了无数条件,刘吉被他烦得没办法,最终只得点头答应下来,不过这事儿他可不愿意干,而是答应回去见到大明皇帝之后,亲自向大明皇帝转达天皇陛下的请求,全力说服大明皇帝陛下派遣几位大儒过来帮忙传播儒家学说,开设私塾,授业解惑。
当然,刘吉也提醒后花园天皇,如今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击败足利义政,夺回平安京。
如果后花园天皇不能够重登大位,手握大权,那现在谋划的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