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蒙古人也开始不稳了
作者:二百二十斤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随着仪铭的宣传,倭国出兵助战这件事儿很快传遍了天下,也传到了李氏高丽和女真人耳朵里。
    女真人没什么反应,但是李氏高丽则是反应巨大。
    不得不说一句,李氏高丽自从太祖李成桂推翻恭让王王瑶之后,就接受了大明的册封,从此之后便一直以大明最忠心的藩国自居,即便李氏高丽爆发了癸酉靖难这种事情,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大明表达忠诚。
    没办法,女真人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对于他们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建州三卫还是在寡廉鲜耻的李满柱董山等人的统治下,没事就骚扰一下他们,抢一抢他们的商队,眼下唯一能让女真人老实一点的只有大明,他们即便是从利益上也必须靠拢大明。
    于是,都没用朱祁钰下旨,李氏高丽就主动提供了八万大军供大明驱使,还由其世子李晄亲自统率。
    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提醒朱祁钰,让大明也征调女真人一起进攻蒙古人,免得女真人趁着自己国内空虚之际过来骚扰。
    就这样,大明凭空得到了三十多万大军,喜得大军统帅武清侯石亨每天都是挂着笑容,追问着各国使臣大军的进度怎么样了,并且连番保证,大军的粮食供给都交给大明来解决,反正大明现在有的是粮食,连续几年都是风调雨顺,各地的粮仓早已塞满了粮食,这也是朱祁钰敢于发动国战的底气之一。
    对于这件事情,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是兴奋不已,不仅李氏高丽主动提供了十万兵马,就连隔海相望的倭国都派来了大军助战,这充分证明了大明的国威已经扬威海外,大明皇帝朱祁钰的圣名已经传播天下,只要大明彻底击败了草原,那大明的下一个盛世必将来临。
    朱祁钰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让石亨不要吝惜这些藩国的兵力,该用就用。
    于是,就是朱祁钰的这个态度,让整场战事向着一个谁都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而去。
    大明闹出的动静这么大,也先那面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对于这个消息,也先倒是没有什么反应,相反,伯颜帖木儿对于几个藩国的参与嗤之以鼻。
    这场大战是大明和他们大元之间的战事,倭国就不说了,以前蒙古人攻打过他们,想要趁机报复也没什么,但是小小的李氏高丽居然敢参和到这场战事之中来,难道他们就那么看好大明,笃定了大明一定会取胜吗?如果到了最后,最终的胜利者是他们大元怎么办,这些高丽人就真的没有想过吗?看来一定是之前蒙古人对他们的宽容迫使他们迷失了自我,让他们以为自己又行了。
    伯颜立刻去找了也先,明确提出要求,希望稍后对付这些藩国兵马的时候由他出战,尤其是面对李氏高丽军队的时候,他伯颜帖木儿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对方,让他们知道草为什么是绿的。
    也先对于他的要求完全没往心里去,他现在正纠结着下一步的进军方向呢。
    大同城他们蒙古人已经攻了一个多月,虽然打开了几个城墙上的缺口,但是却没有更多的进展,也不知道郭登到底有多少军队,每个缺口都塞了近万人,把缺口堵得死死的,也先派出去的人压根就没办法在缺口处站住脚。
    甚至有一次也先趁着城内守军轮换的空隙派出一支精锐亲卫突袭,成功打入了缺口处,但是却惊讶地发现,城内居然没有多少喊杀声和交战声,也先顿感不妙,连忙想让自己的亲卫撤出来,结果他还没来得及下令,城墙上的守军便立刻用弓弩和那种会爆炸的武器截断了亲卫们的退路,然后就是用大军围剿,整整两千亲卫奋战了一夜,最终还是没有突围出来,只有几个运气好的家伙从缺口处爬了出来,也先一看便知道这是逃兵,都不容他们辩解便全部拉出去砍了脑袋。
    没办法,他们蒙古人虽然打出了缺口,但是城墙却一直在守军手里,亲卫们突进去之后便立刻遭到了堵截,没了运动的空间,蒙古人射术的优势顿时失去了大半,随后便是如雨般的箭矢从城墙上居高临下地射下来,城内的明军还不停压缩亲卫们的空间,甚至他们想逃,都被城墙上的人用大石头堵住了退路,想要撤出城去只能爬上那些摇摇晃晃的石堆,但是在敌人的箭雨和火器面前,他们又怎么可能安稳地爬上石堆,越过石堆呢?
    面对这样的境况,他们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两千人最终全军覆没,人头被郭登全部砍了下来,就堆在几个缺口处,仿佛是在警示,又是在挑衅。
    这场原本微不足道的败仗却给也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军中士卒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士气虽然谈不上一落千丈,但是对他们的战意却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他们还从未有过攻打一座城池这么长时间的,以往他们蒙古人与其说是攻打城池,不如说是偷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趁着对方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夺取城门后直接从城门杀进去,哪像这次,几十万人围着大同城一个多月了,伤亡了上万人,却仍旧没打进去,只是在城墙上打出了几个小小的缺口,每天也先大汗还要派他们去攻打大同,试图从这几个小缺口杀进去,这不是开玩笑呢么?
    当然,有人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也先倒是没有说什么,但是让他们提出靠谱的计划的时候,他们却全都哑口无言了,大同城的坚固易守他们知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有可靠的办法能攻下大同城,他们早就提出来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
    他们说服不了也先,只得按照也先的想法继续进攻,但是却耍了个滑头,只攻城,不卖力,也就是以佯攻为主,慢慢消耗城内守军的精力和士气。
    无奈定襄伯郭登也是沙场老将,对于这种事情完全不看在眼里,他手里的粮食多着呢,甚至还能给刚刚轮换下来的将士们提供一点酒喝,守军低落的那点士气转眼之间就涨了回来,蒙古人的小伎俩对守城来说完全没有影响。
    原本这一仗会一直按照这种节奏打下去,不过这时候成功围歼三万明军的伯都王回来了,他携大胜之势向也先建议,派遣亲卫组成一支敢死队,趁着守军换防的时候来一下狠的,兴许能打进去。
    对于这个建议,也先自然是不愿意的,无奈伯都王有功在先,底下的酋长们抱团逼宫,也先这才不得不答应下来,结果便让自己的两千亲卫全军覆没,被郭登建了京观。
    这一仗的后果是,不仅让军中士卒们看到了守军的强悍,还让他们看到了反抗也先的机会,毕竟大汗麾下最强的亲卫都全军覆没了,那他们再继续攻打,也只是白白消耗性命。他们不怕死,但是怕白白死掉,因为蒙古人不像汉人,战死是没有抚恤的,他们死掉了,有可能连带着一家人都没了活路,难道要让自己的妻儿去给别人做奴隶求生吗?
    所以,蒙古军中第一次出现停止攻城撤回草原的呼声,而且还是军中士卒发出的,这和酋长们发声可完全不是一回事,酋长们说不想打,很多时候是因为利益原因,但是军中士卒说不想打,那可就是真的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
    如果只是几个人说不想打了,那有可能就是发发牢骚,被也先听到了,抽几鞭子就好了,但是这次是军中士卒集体说的,就连也先都听到了不止一次,还是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来的,这可就太吓人了。
    军队是有组织的集体,讲究的是听从号令统一指挥,整支军队只听一个人的,那个人怎么说,整支军队就会怎么做,令行禁止这个词极为符合军队的特点。
    不过这支军队的声音不是那个被他们奉为主帅的人发出的,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儿了。
    俗话说,天命不足畏,民心不可违,不过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在统治者眼里并非是什么真理,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军心不可违,因为统治者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们知道,民心违了也就违了,只要军队在统治者手里,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但是军心不可违可是真的,因为这是保障他们权力的最有力手段,军心一旦违了,那到不了第二天,统治者就会被推翻。
    也先是蒙古大汗,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现在的军心就是不想继续打下去,希望撤回草原休整,来年再南下。
    但是也先不能啊,以大明的底子,今年他们能聚集起五十万大军,那来年大明有了准备,百万大军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大明已经有了几种高产作物,实力要不了几年就可以翻翻,到时候他们极有可能就要真的面对浩浩荡荡杀出长城的百万大军了,那他们蒙古人还打个屁啊,赶紧逃到漠北的苦寒之地躲着,然后向长生天祈祷明军不会杀过来吧,否则他们就真是要没入那极北的茫茫雪原中了。
    也先身为大汗,这点眼光肯定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