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此子.......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好在身处图书馆,最不缺的就是书,走几步就是伤寒区,几个人去随手就抽出来几本伤寒论,大家凑在一起,看起来了条文。

    一条一条的对应来看。

    12条是,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刚刚阿宾说什么?12条是变证?而13条是正治?

    13条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过了两遍脑子,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老刘则是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这小子讲的还挺中肯。

    “第14条举出桂枝汤证而有项背拘急症状者,为桂枝加葛根汤证,提前提示了太阳中篇出现的葛根汤证。”

    几人连忙查书,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第15条提示太阳病下之后,如果有气上冲者,可用桂枝汤,呈现了桂枝汤的活用法,并在此基础上与第八条的坏病进行对比。”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第16条,太阳病误治,变成坏病,因而不能以论治正证的方法而论治之。本条告诉我们,对于这部分坏病,应当根据其脉证,随其证而治之。”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加附子汤证作为太阳病误治变成坏病的例子,展示了少阴病的萌芽。”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的萌芽,什么意思?几人不解其意,之前李介宾讲的条文,似乎与其他老师教授讲的也没什么不同。

    但从这一条开始,老刘脸色变了。

    《伤寒论》的珍贵之处在哪里?

    一者,经方,113方,皆是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

    二者,指南,张仲景建立而成的辨病体系,得以指导整个疾病的变化,以及治疗方法,就好像兵与将帅的关系一样。

    经方如精兵,但没有指挥,兵再精也是匹夫之勇。

    有将帅之才,统领三军,方为万人敌。

    在这些学生还懵懂的时候,老刘却通过李介宾的一句话,听懂了他的意思。

    从第20条开始,太阳病误汗,导致大汗出,四肢痉挛,加附子以复阳,其实就是少阴病治疗思想的前奏。

    伤寒论很多条文,是需要反复品味的。

    用了桂枝加附子汤救了这庸医误汗的坏病,假如没救到呢?

    四支微急,难以屈伸.......发展成四肢厥逆,那不就是少阴病四逆汤证嘛!

    现代解读伤寒论的医家,有坚持要按条文顺序解读的,比如说刘渡舟、胡希恕。

    也有将条文拆分附在方子下面的,比如说郝万山。

    各有优劣,但假如不按照顺序学习,则无法领会仲景的一片心意。

    “太阳病,下之,脉促胸满的桂枝去芍药汤证,与太阳病误下,变成的阴病桂枝加芍药汤证,进行对比展示,并且还可以看到朝向太阳病中篇,桂枝甘草汤证的移行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老刘心中清楚:“微恶寒”,恶寒前加“微”字,是幽微之意,为了区分表证恶寒发热所设,这里的“微恶寒”其实是里证恶寒,所以加附子用来治里。

    他已经把握住了李介宾的思路,接下来就是.....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为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举出在太阳病中类似少阳病往来寒热状者明确其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以此为中篇出现的小柴胡汤证之前哨。”

    如果说太阳为表,少阳为半表半里,那么这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在表与半表半里之间了。

    你以为病人生病按照六经来生,不是在这经就是在那经,但实际上生病是个连续变量,1与2之间是有小数点的,病人不是1,那也不一定是2,有可能是1.1,也有可能是1.9。

    那么面对这种快到了,还没到的情况,张仲景举例,那就一半一半两掺儿呗,一半桂枝汤加上一半的麻黄汤。

    话说回来,胡辣汤掺豆腐脑简直有毒,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种掺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提示对桂枝汤证给予桂枝汤,然而药力不及时,采用并用针术的方法,教予临机应变的处置方法。”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用桂枝汤后,即使出现大汗出洪大脉等,但如果无口渴者,依然使用桂枝汤,与接下来的白虎加人参汤证进行对比。

    另外还提示了对于疟疾样寒热往来者也有适用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场合,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进行对比。”

    桂枝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鉴别很是有趣,临证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一热一寒,不知道医师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举出桂枝汤服用后,烦渴甚,成为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例子,展示了阳明病的萌芽。”

    太阳病误汗,汗出不止,四肢发紧而欲转化为少阴病。

    太阳病大汗,烦渴而欲转化为阳明病。

    张仲景写书也是挖坑的,而且前面挖的坑,后面也埋了。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这条论述到太阳病,热多,寒少,为表虚证而挟有里热,举出桂枝二越婢一汤,以此为中篇大青龙汤的前哨。”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 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芍药。

    大青龙汤:桂枝、 麻黄、甘草、大枣 、生姜、石膏、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