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伤寒论的语法知识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桂枝去桂?你是这样认为的?”老刘一直静静地倾听着,当李介宾讲述时,他始终保持沉默,没有插话。

    作为一名文化人,尊重他人发言、不轻易打断是一种基本素养。

    然而,当李介宾结束对太阳上篇的讲解后,老刘终于开口了。

    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桂枝是否应该保留。

    这个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和医者的争论,成为伤寒论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伤寒论》第28条中提到:“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一条文中的“去桂”引起了后世医家的广泛讨论。

    字面意思理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桂枝汤去桂枝,然后加茯苓白术。

    有医家大怒:桂枝汤加减,把桂枝减了?那还叫桂枝汤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结合当下时事,大概就是裁员竟然把领导给裁掉了!这简直就是大动脉啊!怎么会有这样荒谬的事情发生呢?

    没有了领导,那医院该怎么办!嗯……等下,没了领导对医院有什么影响吗?突突了他!

    李介宾想到有意思的地方,忍不住笑了出来。

    老刘看李介宾没有马上回答,就继续讲道:“徐灵胎在《伤寒类方》中认为去掉桂枝有疑问,主药不能去,其次认为即使这个去了桂枝,但是这个方仍然‘不离乎桂枝也’。”

    李介宾点头同意:“汤本求真也是这个想法,他说桂枝汤去桂枝是不对的,认为是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有医家认为应该去掉的是芍药而不是桂枝,因为桂枝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与茯苓、白术配伍是必要的。而去芍药是因为误治导致表邪内陷,需要用桂枝来解表。

    “但是他的学生大塚敬节对此并不赞同,他在《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里面讲道,这一条讲的是平时肠胃不好的患者遭受外邪侵袭,出现了疑似桂枝汤证、疑似结胸证的治疗方法。

    出现头项强痛、发热、无汗等症状,如果是太阳病表证,那就肯定要有恶风或者恶寒,但是这既没有恶风、也没有恶寒,所以并非表证。

    而桂枝本为解表,这里就把桂枝去掉,然后加了治疗里水的茯苓、白术......”

    吃瓜群众能听懂的不多,但是这个大塚敬节真是个好汉呀!自己老师汤本求真说去桂枝,他居然不同意——不过日本自古以来有道场出师的传统艺能,倒也不稀奇。

    这跟中国尊师重道,亦步亦趋,师长之言不能质疑的习惯,大相径庭。

    老刘反问:“既然服用了桂枝汤,你怎么知道患者没有恶风恶寒?”

    李介宾回答:“这就涉及到张仲景行文的习惯,伤寒论在定下太阳病的提纲后,后面称呼太阳病的,等于省略了太阳病‘恶寒’的主症......”

    这一语出,许多听众当场愣住,然后马上开始翻看伤寒论条文。

    太阳病,发热......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太阳病,头痛发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所以,每个太阳病开头,其实都隐含了,这条符合太阳病主症:脉浮、头痛、项强、恶寒等症状。

    如此以来,之前很多觉得莫名其妙的条文,居然畅通了不少!

    虽然伤寒论有各种讲解,但是许多讲解有个毛病很烦人,就是每一条的讲解方式不一样,这就让人觉得跟个结巴一样,坑坑巴巴的。

    “即使脉浮、头痛、项强三项都具备,但是没有恶寒或者恶风时,都不能称呼为太阳病。”李介宾继续讲道,这是很多学习伤寒论者察觉不到的,就是从条文本身去解答,而非用别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条文(尤其是用内经解读伤寒论,大湿认为极易误入歧途)。

    “类似的行文还有很多,比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这里的‘反’字,反是反常的意思,那么正常来说,就是不该汗出的,但是却是出现了.......”

    有没有一种突然好像听懂了的感觉?反正学习小组里好多突然感觉自己有种错觉,如醍醐灌顶一般,那本来枯涩难懂的条文,就这样变得生动了起来!

    所以之前看不懂,不是因为知识储备的问题,纯粹是因为语文没学好?

    有学生脑海里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这样的念头。

    李介宾又连续说了几个伤寒论常见“语法”知识。

    “太阳病,下之后......”指的是用承气汤类的泻下,但是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症状有变化了,“......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重点来了!“下之”与“下之后”意思是不一样的!

    重点再强调一遍!在《伤寒论》里,如下之后、发汗后等尾词加有“后”字的场合。

    此处重点!加“后”字,表示因泻下、发汗等原因,目前的证已经发生了变化!

    重点需要反复强调!如果有“后”字,代表之前的症状已经消失,后面是新出现的症状。如果没有有“后”字,则表示原来的症状仍然存在。

    ????

    阿宾,你一个姓李的,又不姓张,你怎么知道张仲景这样写是这个意思?有学生还是有疑问的。

    但是老刘额角已经开始冒汗了。

    浸淫伤寒金匮数十年,条文倒背如流,所以李介宾刚说出来,他就马上在心中一一对应了一下。

    结果令他骇然!

    太阳病,下之后.......

    太阳病,发汗.......

    太阳病,下之后.......

    服桂枝汤,大汗出.......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

    服桂枝汤,或下之.......

    大下之后,复发汗.......

    下之后,复发汗.......

    发汗若下之.......

    发汗后,恶寒者.......

    太阳病,发汗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