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和记黄埔易主,收编家电王国第3章 )
作者:此间人雄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最新章节     
    马成坤和钟石原被判死刑,李家城锒铛入狱。

    这在整个港岛,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不但破掉了自1966年以来的无死刑记录,而且这也是第一次有李家城这样重量级别的富商,被关进了监狱。

    在港岛这座金钱都市,从来都是能用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可现在,这条隐性规定,失效了!

    这让无数富豪阶层,开始惶恐。

    不过更震撼人心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和记黄埔的再次易主。

    当李业广作为李家城的代表,亲自将象征着和记黄埔权力的印信交到邵维鼎手中的时候。

    全港都疯了。

    被更名为《朝阳日报》的东方日报,率先对其进行报道。

    而且还用最先进的摄像机将这一幕给拍了下来。

    当天的头版头条,直接取名为【和记洋行迎来了她真正的主人】

    以此宣告李家城还没有开始的,时代的落幕。

    而这一消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

    恒升指数竟然没有下跌。

    反而被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一般,快速飙升。

    重新回到了一千点大关。

    连带着屈臣氏以及斯沃琪的市值也在一路看涨。

    和记黄埔反倒是不动如山。

    因为李家城只持有63.7%的股票,所以外面有着大量的流通股。

    邵维鼎入主的消息,虽然刺激了一些散户在买入。

    但和记黄埔的英国股东却在卖出。

    而且谁都不知道和记黄埔易主之后的命运。

    毕竟港口码头完全不等同于邵维鼎以往的任何生意。

    但邵维鼎以17.5%的屈臣氏股份,换来和记黄埔的绝对控股权以及最重要的两块地皮。

    赚大了。

    随后,当天晚上。

    《星岛日报》就邵维鼎收购和记黄埔,称“犹如晴天霹雳”,“股市今晨狂升”。

    《明报》则是当即表示:“屈臣氏以17.5%股份置换得到和记黄埔的控股权,这次交易是邵维鼎先生的重大胜利……购得这两亿七千万股和记黄埔股票是邵维鼎将屈臣氏推动上市后最成功的一次壮举,较当年收购宝成实业更出色(动用较少的金钱,控制更多的资产)。”

    “邵维鼎先生如今拥有了港口码头,完善了事业上的最大一块拼图。”

    “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这将与屈臣氏斯沃琪的业务无缝连接。”

    “一旦屈臣氏家电项目启动,和记黄埔旗下的零售门店将成为对外销售的最大窗口。”

    “而其遍布南洋的港口,也将成为屈臣氏家电进入南洋市场的一把尖刀。”

    “与长江实业入主和记黄埔相比,屈臣氏与和记黄埔的结合这必将迎来更大的成功。”

    无数媒体跟风报道。

    此刻最为后悔的就是那些,看着行情不对,立马跟风抛售的散户。

    明眼人都知道,明天和记黄埔的股价铁定会涨。

    而且是狂涨。

    耶稣都拦不住。

    就在无数人哀叹,英国人害人不浅之时。

    邵维鼎则是将中华总会的人都叫到了一起。

    不过郑宇通、李钊基几个,他却是没叫。

    没错就是摆明了要排挤他们。

    邵维鼎在中华总会投放的项目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那些投机者。

    “我之前在北边的时候,听到很多传言。”

    邵维鼎环视了一圈,缓缓说道。

    “有人说广东基础薄弱,要市场没市场,要生产质量没生产质量,不适合作为家电生产基地。”

    “而且还有着政策上的风险。”

    “说我以个人好恶,凌驾于总会成员的利益之上。”

    “什么三亿投资是哗众取宠,是政治献金。”

    这些话很多人都说过,从李家城退出中华总会当众说出这些话开始,这些议论就没有停过。

    整个会议室五十多号人,这些全都是经过了一轮筛选,有潜力也有能力进入到家电项目的华商。

    但此时却也没有人敢说话。

    电视新闻刚出来,所有人都知道得罪邵维鼎的代价有多大。

    谁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还和邵维鼎硬碰硬。

    不过却也有硬骨头。

    “邵先生,那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有一个中年人站了起来问道。

    看见他,袁天帆凑到邵维鼎耳旁说道:“他叫林中桥,曾在一间日资电子公司工作,又在美国电达电子公司当过部门经理。”

    “1969年,与朋友创业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后来这家厂成为康力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业务发展不太顺利。”

    袁天帆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也足够让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听见。

    这么一个“失败者”,却敢当面质问邵维鼎。

    有些人甚至好奇,他是怎么通过筛选的了。

    “你是指广东是否缺乏生产条件,还是指我有没有哗众取宠,拿出三亿作为政治献金?”

    邵维鼎淡笑着说道。

    兴许是这个笑,冲散了林中桥的畏惧,他问道:“两件事都有。”

    “那我告诉你,这两件事都不是真的。”

    邵维鼎的视线落在他的身上,而后逐一投注到每一个人身上。

    “我知道这也是你们想问的,现在我回答了你们的问题。”邵维鼎看着他们问道:“还有人坚持要离开吗?”

    有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咬牙站了起来,直接走了出去。

    “邵先生抱歉了,我是小本经营,也没有野心要扩大生产。”

    说话的人是港岛一家电视公司的老板,他来这里完全是冲着邵维鼎来的。

    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把钱扔进无底洞。

    最后可能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对于这里的很多人而言,投资内地,就和将钱扔进水里差不多。

    根本就没想着回报的事情。

    有他带头,很快又有几个人站了起来。

    慢慢的,会议室内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

    “比我想象的要多一点。”

    邵维鼎淡淡道。

    “为了感谢你们能留下,那我就多说几句。”

    “家电是一个大项目,屈臣氏主要负责的是销售,是品牌。”

    “至于产品,则需要依靠大家分工合作来生产。”

    “屈臣氏不干预,只会和总会进行控股,你们完成我所需要的产品。”

    “至于其他,比如你们需要资金支持总会给你资金,你们需要技术,总会来引进技术。”

    “内地的生产基地,将会完成基础部件的生产。”

    “港岛的部分,则是对核心部件进行把控,并且负责质量把关和最后的组装。”

    “目前,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箱,这是我和鲍爵士一起搞得,生产线和技术都已经有了,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些零部件生产。”

    “至于其他项目,比如电视、洗衣机,除了三洋的技术协助之外,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发力。”

    “就拿林中桥来说,他有着电视机电子元件的研发经历,就可以负责这个项目,专门生产电视机的核心部件以及最后的组装工作。”

    “邵董!”林中桥皱了皱眉问道:“按照您的说法,这哪里是一个项目,而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同时上马啊!”

    “这是不是太过冒险了,市场都还没得到反馈,万一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而且,他们如果接受了邵维鼎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实际意义上,不就成了屈臣氏下面的子公司了吗?

    至于总会的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和邵维鼎的投资没什么两样。

    “不用担心市场销售问题。”

    邵维鼎语气平淡,“屈臣氏在海外有多少家门店,你们也都清楚。”

    “而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接到了一笔订单。”

    “订单?”林中桥惊愕。

    这项目都还没落成,就有了订单?

    开玩笑吧?

    可是当袁天帆,拿着一张盖上了大印红章的文件传递到他手中的时候。

    他猛地瞪大了双眼。

    “一百万台洗衣机,一百万台电视机,一百万台冰箱…这这。”林中桥不敢置信道:“邵董这是真的?”

    邵维鼎淡淡一笑:“上面的印章可做不了假。”

    “怪不得啊,怪不得要放在广东。”

    林中桥连连惊叹:“这个选择太好了。”

    听见他的话,众人大跌眼镜。

    这怎么就转风向了,这个林中桥到底看到了什么。

    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纷纷向林中桥那边挤了过去。

    而后便看到了红头文件,与订单上一连串的数字。

    嘶!

    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内地竟然直接就下了这么一大笔订单。

    连厂房都没有,质量都不清楚的前提下?

    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这......谁还敢说内地没市场的。

    走运了,走大运了。

    这么多订单,总价值起码超过十几亿。

    就算是分摊下来,他们在场每一个人,都能大赚一笔。

    成为人家的子公司又怎么了,这是超级大靠山啊!

    那些走了的人,如果要是知道这个消息,肯定要后悔死。

    林中桥敢保证!

    (第三章完成,求发电,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