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捧高踩低
梨花目光一凝,几乎想要笑出声,在心里第一千次咒骂死妖孽。
瞧,给她挑了这么个好地方,东西都没收拾就得先想着怎么收拾人,或被人收拾了。
惊鸿殿。
这是吴芳儿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从宣旨那一刻起就被众人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往惊鸿殿走。
人人笑脸相迎,恭贺道喜络绎不绝,事事有人想在前头,样样安排周到舒心。
这一刻,吴芳儿如置身梦幻之中,仿佛她是多么了不得的人物一般,一皱眉一停步就有人嘘寒问暖,经过路上有颗石子,都有人抢在前头踢开。
一路上走去,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荷池曲径,吴芳儿看得应接不暇,略微停步,便有人凑上前来为她讲解,何处是何处,哪儿是哪儿。
吴芳儿大开眼界,被宫人捧得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年,宠妃亦不过如此,再一次体会到了命格的神奇之处。
待走到惊鸿殿前,络绎不绝的赏赐抬进去。
吴芳儿看得两眼发直,有识趣的小太监立即上前,带着喜意介绍:“娘娘,那些都是万岁爷给您的赏赐,是宫里头的独一份!”
不过梨花又得了美人位份,是太后封的,宫人有些拿不定主意,干脆不去巴结,就导致了冷冷清清的场面。
“这位姐姐说的是。”刘三子顺着点头。
东偏殿的宫女颐指气使让梨花前去拜见鲁婕妤。
“姐姐名儿不错。”梨花随口夸了一句。
也因此没什么宫人去汀梨院,连尚宫局都有意无意忽略那个院子,致使院子一派萧条。
三年来的独一份,没一个妃子有过这样的阵仗!
她被人簇拥着,身边都是吹捧她的人,吴芳儿的胆子是彻底放开了,与刚进宫那个畏畏缩缩的人判若两人。
宫女鼻孔朝天,吐出两个字:“绿竹。”
他没有扫兴,笑呵呵打着囫囵:“是万岁爷特意下的旨意,旁的殿都没有。”
后面这句,小太监没有说。
她站在惊鸿殿大门前,眼神贪婪地看着这一切,属于她的一切。
吴芳儿那点顿时不悦一扫而空,惊喜问:“是万岁爷下的旨意,特意为我下的么?”
吴芳儿喜不自胜,激动兴奋得呼吸急促,心潮起伏。
其他新晋的秀女也有赏赐,不过都是规格之内的,宫人先紧着给吴芳儿送赏赐,再按位份高低给其他人送。
那太监名叫刘三子,他说:“哎哟,小丫头,不是奴才不去,实在是尚宫局有人家自己的规矩,不是咱想领就能领,奴才又位卑言轻,只怕去了也不顶事。”
梨花始终笑着,丝毫不在意绿竹的态度。
尚宫局负责修整惊鸿殿的掌事立即过来行礼,堆满笑容解释:“回娘娘的话,此乃万岁爷下了的命,派奴才等给惊鸿殿修整园子,移栽些梨花树,这些花草便是从原处空出来的。”
知春当即怒了:“没家伙不会去找么?扫帚这些尚宫局都可领用的,难不成让主子去找么?”别想欺负她不懂!
吴芳儿一下体会到了得宠的滋味,仿佛想要什么,底下的人都能满足一样。
不怪宫人上赶着巴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临走前见新分配的宫女和两个太监闲着,事不关己一般,有人甚至带了看热闹眼神。
又躬身为难地对梨花说:“武主子,奴才们今儿个跟了您,往后便是您的人了,您说什么便是什么。只是您初入宫不知这里头的规矩门道,事儿虽小,若不打通干系,不好办啊。”
只是当看到有奴才搬着些奇花异草从惊鸿殿出去时,吴芳儿良好的感觉被打断了一下。
她皱起眉头,不知不觉语气带上了些不悦:“这些花草瞧着好好的,为何要搬出去?”
吴芳儿这心更加火热起来,她就知晓她是凤命,才进宫就得了恩宠,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梨花让他们先收拾偏殿,打扫打扫。
东配殿的宫女名叫绿竹,拿着那洗脚盆,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怪笑一声接口:“可不是么,还当宫里是自己家呢,多学这些吧。”
吴芳儿感觉甚是良好,这一生从未有过一刻像现下感觉那么好。
且说到现下汀梨院。
经过的宫人,每一个都对她行礼,一口一个娘娘,十分恭敬。
梨花顺着那宫女的话说:“这位姐姐说的是,理应如此,姐姐怎么称呼?”
绿竹冷哼一声,不吃这一套,想巴结她,没门儿。
不过当看到那些花草时,吴芳儿舍不得了,这可都是惊鸿殿的花草,是她的花草!
于是吴芳儿问能不能留下,尚宫局掌事迟疑了一瞬,还是应了。
知春去掌仪司培训了那么久,宫里头各司各局的作用摸得门儿清。
吴芳儿是皇帝明确表现出自己喜好的头一个宫妃,赐的宫殿是最好的,赏赐是最丰厚的,旨意是最特别的,什么都是独一份,不趁早巴结更待何时?
与之相反的,上有所恶,下亦从之。
所以梨花被赐住汀梨院,宫人就很不看好。
尚宫局掌事眉头微皱,一闪而逝,这话他哪敢应啊,就算明人眼知道是特意为吴芳儿下的旨,但旨意里没明说,那就不能这么说。
谁知其中一个太监一脸为难:“武主子,奴才们新来,没家伙,不好收拾呐。”
梨花这头,宫人虽不确定皇帝的心意,但当初鲁婕妤从嫔连贬两级到婕妤,最后被发配去了汀梨院,这事他们可是历历在目。
态度恭敬,字字恳切,就是句句透露这事解决不了。
知春肺要气炸了,刘三子说得跟真的似的,跟那宫女一伙一样,两人一唱一和。
她叉腰正准备干架,梨花拉住她,捏了捏她的手:“知春,绿竹姐姐说的不错,咱们初来乍到,得多学着些。”
知春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垂头称是,内心燃起一丝小兴奋,她知晓这是小姐要收拾人的前兆!
刘三子心里一喜:“武主子,您看,这收拾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