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合作社
作者:文刀三石73   抗战,奋斗在晋察冀最新章节     
    张浩知道,将日军彻底赶走后,国共必有一战,而我军必胜。

    所以,很多事情就要提前考虑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浩便是选择了这个位置,作为未来的政治中心开始进行建设。

    当然了,很多事情不能明说,需要迂回一下。

    所以,张浩上报的内容是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工业中心,而丝毫没有提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的我军的上层,还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一番考察后,所有人也都是认为这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周围都是平原,未来城市扩大也很方便,交通发达,发展潜力不错。

    最终,上级便是批准了在这里建造一座工业中心的决议。

    上级下发决议后,张浩立刻开始找到人员开始对雄县、安新、容城、任丘等地的辖区进行了分割。

    新城市,将以雄县、安新、容城三座县城的全部地区,加上任丘的部分地区进行合并,取名为雄安。

    雄安的设立,以张浩的规划为主。

    前期工作,便是要把主干道先进行划分,把雄安的南北中轴线和东西分界线进行划分。

    整个城市分为内城居民区以及外城工业区两部分。

    按照张浩的先期规划,雄安城如果按照平房为主的话,光是内城区,未来就可以容纳150万-200万居民。

    如果未来进行旧房改造的话,就算是千万人口,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尤其是一座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

    光是先期的城市规划,就不是三两个月可以决定下来的。

    所以,张浩计划,明年开春再开始正式动工,今年的工作,则是以规划为主。

    而据张浩所知,44年,是一个大变之年。

    当时间进入到44年以后,世界的局势基本上就已经很明朗了。

    日德等国的败亡,所有人都已经能够看出来了。

    所以,要想上桌吃饭,很多事情,必须要在44年做好。

    这一年,整个盟军将会转入反攻,所以,八路军或者说中国军队,也要做好对日反攻的准备。

    而挺进东北前线的山海关一线,八路军也是要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了。

    而南方的新四军等部队,也要陆续对日军展开反击,并且和华北的八路军根据地彻底的连成一片才行。

    很多东西都要提前进行布局了。

    44年注定是更加忙碌的一年,但张浩知道,只要做好了,未来的中国,将会更早的完成复兴。

    这是张浩做梦都想看到的东西。

    就在张浩畅想着未来之际,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一个名为耿长锁的中年人,因为年纪已经40岁了,所以没能加入到主力部队之中,但他却是饶阳县的民兵队长,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整个华北都在打大仗的缘故,很多人家的人员都参了军,所以存在缺少劳动力,没有办法进行耕种的问题。

    于是,耿长锁便是联系了地方上的同志,希望能够让一些家里劳动力存在富余,但想要额外增加收入的人员,和那些缺少劳动力的人家结对子,帮助缺少劳动力的人家耕种,从而获取一些地里的产出。

    当时的饶阳县委的同志也没有多想,便是同意了这个事情。

    随即,耿长锁便是将村子里的总计9家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和总计13家劳动力有富余的人组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组织。

    结果到了秋收之后一算账,村子里的每亩地平均比去年多了接近一百斤粮食的收成。

    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获得了更多的粮食,家里有富余劳动力的人家,也是获得了更多的收成。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是喜欢上了这个组织。

    农民们尝到了甜头,更多的人想要加入合作社了。

    结果这个事情便是惊动了县委。

    县委立刻察觉到了这个事情不简单,向上级逐级进行了汇报。

    而很快,汇报便是被报到了张浩这里。

    张浩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叫耿长锁的中年人搞的,就是比较初级的合作社。

    这个东西很有搞头啊。

    张浩思索一番后,便是立刻召集了地方上的同志进行会议。

    五公村遇到的问题,在整个华北地区,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因为战争的缘故,整个华北地区,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年人员参加了部队,很多战士的家里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合作社能够帮助战士们解决后顾之忧,又能增加根据地的粮食产量,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张浩便是让人前往五公村进行详细的采访,同时召集地方上的同志,对合作社的事情进行分析。

    张浩深知一个道理,强迫的事情,是干不好的。

    而现如今的人民群众,碍于受教育水平的不足,受到思想的局限性,对于很多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容易被人蒙骗。

    所以,张浩规定,虽然要搞合作社,但全凭自愿,不愿意的千万不要强求。

    张浩是最烦一刀切的。

    一刀切是最省时省力的政治治理手段,但却是祸害最大的一种手段。

    原时空,无论是合作社,亦或者人民公社,再到后面的承包责任制,都是一刀切。

    这是我党尚且稚嫩导致的。

    张浩认为,凡事还是要因地制宜,要让老百姓自己明白,要怎么做才能好。

    哪些地方合适什么情况,就要实行什么情况,不能搞一刀切。

    一刀切,归根结底是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罢了。

    而伴随着会议结束后,整个华北地区,便是开始涌现出一批批的农村合作社。

    合作社不一定非要种地,还可以合作搞养殖,合作搞一些手工业工厂来创收。

    如此种种,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河北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上级的,对于合作社这个事情,所有人都认为符合我党的章程,要好好搞。

    张浩也是想着,趁着现在一些人还没有混进队伍里,把前期的工作做好,并在未来合适的时候,推向全国。

    【今天就到这了,还要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