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崇拜,最早要追溯到民国时期。
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媒体话语权的推动下,他成了享誉世界的诗人。
在那个时候,印度早已经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哪怕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也并未能改变现状。
因而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在中国文学界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在文化界很多人看来,已经沦为殖民地的印度都能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凭什么不能?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能颁给印度人,这得是多么公平、公正的评奖啊!
到了半个世纪之后,国内改革开放,西风东渐,又赶上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潮,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捧和崇拜之情更盛当年。
以至于当马烽这个文协当家人,从聂华苓口中听到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各种潜在联系之后,也难免浮想联翩。
“别走,别走啊!”
“得了这么重要的奖项,你好歹也得参加点活动。”
马烽和王濛将正要回香江的林朝阳堵在了家门口,顺便又把行李给他拎了回去,活脱脱两个拦路打劫的。
“我还得送孩子回去上学呢。”林朝阳说。
“姐夫,这个我来就行。”
陶玉墨回燕京玩了大半个月,终于想起了她在香江还有个公司,顺便也想起了外甥、外甥女的学业。
“你还挺有眼力见!”林朝阳说。
“是,这都让你看出来了。”陶玉墨笑嘻嘻的说道。
然后她便带着两个孩子跑路了。
“这回没事了。”马烽对林朝阳说,面露得意。
然后他又神秘兮兮的说道:“你就不好奇你怎么会入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吗?”
听到这话,林朝阳果然好奇了起来。
之前芦安·瓦尔特给他打电话时,只说了提名都是由国际评委们提名的,并没有提过具体的评委。
林朝阳也没问过,毕竟他又不是那种评奖油子,轻易也不会关心这种事。
“难道你知道?”
马烽的脸色更加得意了,“你说对了,我还真知道!”
林朝阳更感意外,他可不认为马烽会对一个国外的文学奖项如此了解,连哪个评委提名了哪个作家入围这种隐秘消息都能知道。
见马烽有继续卖关子的意思,林朝阳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跟王濛打起了哈哈。
“老王,乒乓球比赛看了没?邓亚萍个子小,爆发力却很强啊!”
“是啊,要不能拿三金一银嘛。”
“游泳的那个谁也不错。”
“沈坚强。”
“对,沈坚强,小伙子一人独得5块金牌,浪里白条啊!”
两人说得有来有回,有鼻子有眼,把马烽急得够呛,直冲王濛挤眉弄眼,你捣什么乱啊!
过了好一会儿,林朝阳才好似想起了家里还有个活人,(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