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佑三年,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本应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但却有一股暗流涌动。李岐山的手下果然冒险趁着这个特殊时期潜入开封府探查。
而就在这一天,那位以脾气暴躁着称的法曹参军恰好也在府衙之中。当他听闻有贼人闯入南衙企图图谋不轨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他立刻转身回到自己的廨舍,取出了那把已经放置多日未动的宝剑。
从理论上来讲,南衙六曹的官员皆应属文职范畴。然而,此一时非彼一世,当今朝堂之上的文官们并非后世所想象那般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这些文士们对于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均有所涉猎,可谓是多才多艺。平日里,他们不仅能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就连骑马射箭这样的技能也不在话下,法曹参军自然也不例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法曹参军自幼便对诗仙李太白心怀敬仰,将其视为偶像。或许正是受此影响,他在研习剑道方面亦是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懈怠。久而久之,其剑法竟然也练就得像模像样,颇具一番风范。
西夏探子扮作飞贼在被围追堵截时,犹如惊弓之鸟般四处逃窜,慌乱之中却不巧撞到了那位心怀正义、手持长剑欲守护正道的法曹参军面前。
贼人眼见前路被阻,又瞧这人竟敢只身挡路,顿时火冒三丈。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伸手一拽便将腰间暗藏的短刀抽出,二话不说朝着法曹刺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法曹参军虽有些吃惊,但反应倒也迅速。只见他侧身一闪,避开致命一击后立即挥剑还击。刹那间,刀剑相交,火花四溅。
尽管法曹参军自身武艺不凡,身形动作颇为矫健敏捷,但相比于这些凶狠残暴、毫无顾忌的亡命之徒而言,还是稍逊一筹。经过数个回合的激烈交锋,法曹身上已然挂彩负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衙的公差们终于及时赶至现场。他们蜂拥而上,贼人见事不好情急之下将短刀朝法曹参军掷了过去,法曹参军堪堪躲过一击。
那人本想趁着这个绝佳的机会,纵身一跃跳上旁边那堵稍低一些的墙壁然后趁机溜走。然而,正当他的一只脚踏上课墙头时,说时迟那时快!任毅如同鬼魅一般迅速出手,用他那双粗壮有力的大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了探子另一只脚的脚踝。
本来任毅就是那种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之人,此刻更是怒发冲冠,恨不得把全身骨头里的力量都迸发出来。只见他咬紧牙关,双手猛然发力向下狠狠一拽!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贼人猝不及防,身在半空之中根本无法使出力气,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反抗之力都没有。就这样,探子毫无防备地被硬生生拉了下来,身体失去平衡后径直朝地面砸去。
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探子的面部结结实实地与地面亲密接触,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由于冲击力实在太大,探子被摔得七荤八素,眼前直冒金星,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此次深入南衙刺探情报的细作一共有三名,余下那二人见同伴成功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便趁机寻机逃窜而去。
望着眼前倒地不起、不省人事的敌贼,法曹参军心中的愤恨并未平息半分,只见他迈步上前,抬起脚对着贼人的小腿猛地跺下,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贼人的小腿骨竟是被硬生生地踩断!
这突如其来且异常猛烈的剧痛使得原本昏迷不醒的西夏探子顷刻间苏醒过来,但紧接着却又因无法忍受这般剧痛再次昏厥过去。
看着法曹参军那令人毛骨悚然、心狠手辣的手段,周围的人们无一不感到胆寒和畏惧。他们瞪大眼睛,惊恐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恐惧所笼罩。
而此时此刻,法曹参军是在场地位最为尊崇的官员。他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指示其他人员将已经昏厥过去的贼人迅速地带往牢狱之中关押起来。
完成这一安排后,法曹参军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即转身离去,脚步匆匆,准备直奔府尹府邸,准备向上级详细禀报此次事件的经过与处理情况。
就在临行之际,法曹参军走到任毅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认可和赞赏。这一举动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深的鼓励与肯定。任毅感受到了法曹参军的信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倍感鼓舞。
包公得到消息也立时来到开封府查看,但是那个贼人始终没有苏醒,无法审问只得暂时作罢。
实际上,从客观角度来看,李岐山所领导的这次行动对西夏来说毫无价值可言。然而,对于李岐山个人来说,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下达这样的指令纯粹是为了彰显自身实力。
倘若那些潜伏于东京城的密探们,能够在他的悉心调教下,如入无人之境地穿梭于戒备森严的开封府,并成功地带回一些诸如户籍册之类的关键物品,那么这无疑将充分证明他的才能和手段远远超越了张雷生。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更能巩固他在西夏军中的地位与威望。
毕竟,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权谋的时代里,拥有卓越的能力才是立足之本。而通过这次行动,李岐山恰好有机会向世人展示他真正的实力。或许,这也是他迈向更高权力巅峰的一个重要契机。
倘若李岐山能够成功地在东京城制造出一定规模的恐慌情绪,这无疑将会充分展示出大白高国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即便敌人远在千里之外,也依然能够轻松抵御。
如此一来,李岐山必将声名远扬、永载史册。
然而,对于李岐山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李谅祚并不知情。在他的计划成功之前,他是不会禀报的,而李谅祚也不会事事都垂问。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道理,李谅祚自然也是明白的。
否则,如果李谅祚真的了解到了这些事情,恐怕他也顾不得自己身为一国之主的尊贵身份,直接破口大骂起来了吧!时至今日,若还有人试图挑拨大白高国与大宋之间的关系,那简直就是在变相地协助没藏讹庞啊!
自打没藏讹庞使得宋夏两国交恶之后,西夏国内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看起来似乎是在战场上占了便宜,但是西夏的损失其实更大。
民间贸易所遭受的冲击和影响自不必多言。在此前,当那些来自西域各国的商人得知宋夏关系恶化之后,曾经前往宋国做生意的西夏行商便很少再踏足西夏的土地。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贫穷落后的西夏唯一的吸引力就在于它能够充当一个连接富裕大宋的中转枢纽。一旦失去了这个功能,即使西夏控制了大部分的河西走廊地区,那也只不过多出了数百里荒芜贫瘠的沙地罢了。毕竟,对以逐利为生的商人而言,没有利益可图之地自然不会引起他们太多兴趣。
年仅十一岁的李谅祚,却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和洞察力。他深知自己的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而这不仅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更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计福祉。同时,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重大。
目前来看,解决问题的途径似乎只有两个。其一,向宋国施压,要求增加每年的岁币供奉。这种方式曾在宋辽之间有过先例,即庆历增币事件。然而,如今的局势已大不相同,想要复制当年的成功几乎毫无可能。
那么剩下的唯一选择便是自行谋求经济发展之路。可这条道路同样充满挑战,因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回避与宋国的关系。宋国作为一个强大的邻国,其经济实力对周边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想实现本国经济的崛起,就必须巧妙地处理好与宋国的经贸往来,甚至要在某些方面借鉴宋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