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冬役(2)
作者:平安的平平   赵氏发家记最新章节     
    村里除了林子娘一时受不住,其他人也感觉两眼一黑。

    身子骨不行的,还有缺胳膊少腿的,平日下地割个麦子都费劲,更别说服徭役了,因此在大家伙心中,这就是县令找个由头要钱来了。

    赵二郎被唬了一跳,见众人都要急冒烟了,只得干巴巴的安慰,“这身子骨不行也干不了活啊,说不定跟杨叔说说,能免役呢。”

    蓉宝想说纸上写了,但被赵二郎挡住,人总是贪心的,要是知道能免役,那就会想方设法的撒泼打滚了。

    他的声音虽然小,但落音后大家伙的氛围就不同了。

    几个妇人抹去脸上的泪,在众人的宽慰下渐渐心安。

    “杨叔呢?”

    “去城里了,这几天都没看到人。”

    老杨头最近很少在村里,在家住几天就进城去钓鱼了,从早坐到晚,第二天也是一样,就算下着下雨,也穿个蓑衣坐在河边,一天不落。

    他的钓鱼技术越来越好,但鱼也越来越精明,经常空着鱼篓回家,有时候老伙计不在,他就转去市集买两三条。

    不过老杨头的好心情很快就没有了,冬役在整个花溪县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城门口的告示隔天就被撕下,贴一张新的上去。

    上面没有的消息,衙门的人私底下跟村长讲了,村里有病弱、伤残的汉子都带到衙门登记。

    这从另一方面杜绝了村长贪污,不过这油水还在,从村里转到了衙门,所有经手的人,上头的官,都要分一点。

    大头还在县令手上,代役钱可不是笔小数目,十份里面拿一份买粮食就够了,剩下的基本都到了县令的口袋里。

    他吃了肉,汤也得往下分分,所以聪明人就会拿钱去走衙门的关系。

    赵大和最近忙的头昏脑涨,还是为了徭役的事,从花溪县到南阳府的官道七八年没有修缮了,有些行车少的地方还长出了杂草小树。

    他得带几个兄弟把那条路跑一下,几路要修缮平整的路段。

    赵大和是捕快,主要负责抓贼巡街,这种活不归他干,但衙门忙啊,现在连门口的两个石狮子都恨不得长手帮忙。

    “老忖,行不行?”

    赵老头探头去看,只见一条黑线周围标了好几个点,旁边写着工整的小字。

    赵大和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写的啥,他进衙门那么多年,光学骑射武艺去了,书是一本都没摸过,自然也不识字。

    年过半百的老忖低着头回道:“年轻人急啥啊?这活又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赵大和吐出嘴里的尘土,把手里的狗尾巴草放嘴里叼着,“不急啥啊,我都好几天没睡个好觉了,这屁股疼,腰也疼,啃干粮啃的脸都快干巴了。”

    老忖闻到他身上的酒味,一边写字一边说,“年纪轻轻,闭门酣歌。”

    赵大和不太喜欢跟读书人拽文咬字,他更喜欢村里汉子的直来直往,因此听不懂就直接问了,“啥意思?”

    老忖没有回答,只说,“你们都觉得累,我这把老骨头没有散架就算好了。”

    赵大和双手枕在脑后往地上倒,他唉声叹气道:“零嘴钱没咯。”

    谁都知道这是个捞油水的好机会,赵大和也不傻,挣几笔都够花用好一阵子了。

    老杨头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立即把村里一些体弱缺胳膊缺腿的带到衙门里占个名。

    但不乏有些无理取闹的妇人在家门口撒泼。

    老杨头也算是个读书人,一些粗话他说不出口,不过赵老四没这个顾虑,他早上出门瞅到老丈人家里有人,中午吃饭看到人还在,下午就没去山上。

    一共四个妇人,何二婶领头坐在地上哭嚎,硬要老杨头把她家大儿子的徭役给免了,其余几个人也怀着这样的心思,不过没有直白的吐出来。

    “杨叔,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指望这几个人干活呢,要是都走了,家里咋办吗?这地里没活,但山上的柴火总要拾掇吧?”

    主要还是舍不得挣钱,去找老四家帮工,一个月能有一两多银子呢。

    老杨头沉着脸,“这是干啥?衙门定下的事找我有啥办法?你们要是谁觉得自家男人不行就带去衙门,我没有半句话说。”

    “杨叔,这一个村里的人,你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刚成丁不到一个月,媳妇还没娶呢……”

    赵老四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到了,他咳了两声,声音洪亮喊道:“爹。”

    老杨头忙拿起自己的包袱,“老四,我进城有点事,你帮我看着点,到时有人送粮来了,记得开门啊。”

    赵老四点头,“行,爹,我送你去吧。”

    “用不上,我搭车方便。”

    何二婶见老杨头要走,忙扯住他尖声道:“村长啊!这事你一定要帮帮忙啊,我家大狗子聪明,到时出息了一定报答你。”

    “干嘛呢?”赵老四把自己老丈人解救出来,“咋了,何二婶仗着一把年纪欺负人呢?大白天的,拉拉扯扯,你不要脸,我老丈人还要脸呢。”

    何二婶冷脸道:“没教养的东西,嘴巴这么臭。”

    赵老四“哼”了一声,“婶子要是个好东西,我就不这么讲话了。谁家没男人,就你家何俊是个软蛋?来来来,问问村里人,要是大家伙都觉得何俊不行,我帮你家出了这钱。”

    他扭头问,“麦婶,牛婶,你家小子也不行啊?这样,等村里男人回家了,咱把人喊过来问问,要是大家伙都点头,我也帮你们家出了。”

    妇人嘴角一僵,村里人咋会同意,谁家都有男人有小子,偏你家的不能去?

    至于老杨头帮忙的那几家,那是真没办法,就像林子,村里出了名的病秧子,三十多岁连一捆麦子都抱不动,这样的人服役,地方还没到,人先死路上了。

    其他人也都是缺胳膊缺腿的,命已经够苦了。

    老杨头当天下午就进城了,至于达不到目的的何二婶甘不甘心,没人管他。

    大家伙自己都心烦着呢,尤其是在外挣钱的汉子,几天都没个笑脸。

    赵老四比他们更愁,原本打算十月底把桑树种上,十一月浇水施肥,可数来数去,村里就剩几个老骨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