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惊喜连连
作者:灵笛道人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最新章节     
    【老登......(划掉),尊敬的王上,臣邓儒,已到达了您册封的封地镇北城,镇北城中百废待兴,百姓民不聊生,外有吴军时不时劫掠良田,百姓根本无法耕种,臣想着,数日后打造攻城器械,将他们打秋风的桥头堡拔除,但无奈镇北城武备松弛,百姓民不聊生,缺少粮草.......臣请王上拨些粮草兵器,好为王上拔除敌人。】
    邓儒将信吹了吹,将其装入信封,交给一旁等待的三名玄甲斥候。
    三名玄甲斥候得了命令,便轻装简从,离开了城主府。
    做完今天要做的事情,邓儒两眼一闭,往床上一躺,就是睡个天荒地老,地老天荒。
    不行了,两天两夜没睡觉,自从出来后就没有睡过一个舒坦觉。
    如今到了城主府,他一定要好好的,睡个安稳觉。
    真巴适。
    .........
    一觉睡醒,邓儒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只看见,天边依然是日出正好。
    就是.......这日出他怎么,有点红过头了。
    忽的,邓儒感觉自己的虎符有些异动。
    虎符带兵的上限在疯狂的增加。
    给百姓施粥时,上限已经增加到了三千。
    而此刻,虎符的上限好似坐上了火箭一样,一路飙升。
    三千,三千五,四千,四千五,五千.........
    足足八千之数,才略有减缓的势头。
    真就八千子弟出江东了属实是。
    邓儒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之喜弄得有些茫然。
    自己只是施粥,应该不至于涨这么大的声望吧?
    要知道在国君面前扬名,也才涨了.......
    涨了多少来着?
    他忘了,但也就三位数。
    在那些贵族们面前露脸,露了一堆贵族,也才涨到两千五。
    而此刻,他竟然从三千,直接飙升到八千的兵马上限。
    而且势头还在以几十,几十的涨。
    估摸着如果一直涨下去,突破一万大关,只怕就在今天,或者明天。
    思来想去,能够造成这样大声望的。
    只有一战覆灭十万大军这种传言才能够达到了。
    也就是说,秋缘那边开始发力了。
    估摸着,在知道虎符和声望的绑定之后,秋缘就开始更加卖力的书写他邓儒的传奇事迹,并让情报人员宣传。
    “主公,城外来了个老者带着一大队的车队,说自己是国君的人。”
    忽的,二狗大步走来说道。
    “?我穿越了?”
    邓儒有些懵逼。
    他不是才把给国君的信封交给三个玄甲斥候么?
    怎么今天就来人了?
    他不记得自己领悟了什么玄幻小说里的时空法则啊?
    “那他带了什么东西没有?”
    邓儒问道。
    如果没有带东西那就扔出去。
    “有的,有很多粮食,装在大袋里,运在驴车上,很多,很多,很多,数不清的多。”
    二狗夸张的形容着。
    “那还等什么,快快请他们进来。”
    邓儒激动道。
    好吧,他收回之前的不敬。
    国君老爷子还是爱他的。
    感动。
    “是,主公。”
    二狗领了命,快步向着城外走去。
    .......
    不多时,之前在雁归城见过的老者,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邓儒清晰的看到,老者的脑瓜顶上没有数字。
    显然,老者的好感度并不高。
    不过也正常,毕竟,他跟这老登并不熟。
    “又见面了,老人家。”
    邓儒拱手行了个礼。
    “见过子爵大人。”
    老者象征性的回了个礼。
    “国君让老夫给子爵大人送来一批粮食,小麦,粟米,等一干五谷,共计三千石。”
    老者的话让邓儒感到惊喜。
    三千石粮食。
    听起来不太多。
    但是按照唐代的一石来计算,一石粮食够一个现代必须把米煮得满满当当的普通人吃上三十五天。
    而若是换成较为浓稠的粥,则可以吃上五十,甚至六七十天。
    而此刻镇北城里.......
    能不能有一万百姓都不一定了。
    徐老头他们在两三年前身体还特别硬朗的时候还统计过,那个时候城里的百姓就已经只剩下三千多户了。
    也就是三千家人,根据这个时代一家四五口来算,一万多人。
    那还是两三年前,这两三年后不知道又饿死了多少。
    已经足够解决现在镇北城粮食紧缺的危机了。
    撑过这段时间,去把桥头堡打下来,把粮仓搞过来,这样又能让镇北城百姓吃饱饭。
    正好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在让百姓休养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恢复生产。
    该种地的种地,该做手工的做手工。
    “还请老先生替在下谢谢国君,这三千石粮食,来得非常及时。”
    “不知道国君现在过得怎样了。”
    邓儒询问着国君的近况。
    他在想要不要把刚刚交给三个玄甲斥候的信让他们再拿回来。
    嗯,拿回来算了,但是打桥头堡这件事,必须要让面前的老者知道。
    打桥头堡这么大的事情,不让国君知道,那就亏了。
    三千多人的桥头堡,要知道雁归城在没有收编吴军俘虏之前,也就才三四千人。
    这相当于要把雁归城打下来。
    野战比拼的是精锐程度。
    而攻城,就是要比拼谁更有耐心,谁填线的人更多了。
    要打下一座坚城,都是围,用石头砸,用攻心技劝降。
    想要靠精锐速通一座城,除非那座城是草原上的帐篷群落,不然基本上别想。
    哦,某个女真人兵临城下搁那打开城门跳大神的某皇帝也得另算。
    “国君现在一切很好,你们守下雁归城后,重创了乐武伯一脉的力量,听说他们的最近家主都换了,老夫出来许久,也不知道真假,但如今看到你,想来是真的,毕竟你失忆前,对这些同为贵族的人也没有手软过。”
    “国君以乐武伯一脉无故对雁归城用兵为由,收拢了乐武伯的残余势力,那些贵族当然不愿意,他们搬出了那位秋姑娘弑父之事,说乐武伯讨伐雁归城乃是讨伐不道,用来驳回国君的行动,但国君只用了一句话便将贵族们的驳回给驳回了回去。”
    “国君说了,秋姑娘弑父,虽于道德败坏,但那是人家家事,而乐武伯一脉,却发兵讨伐,兴师动众,所犯之事,便不再是家事,是国事,如今乐武伯因为私心导致我越国损失八万好儿郎,自当收回其所有封地权力。”
    “那些贵族们一个个都哑口了。”
    “而后国君又不计前嫌的拉拢了另一脉伯爵,你失忆了,就不说他的名号了,现在国君的势力已经压过了另外两家,也正因此,才能抽得出这三千石粮食出来,运给你。”
    “出发前还交代老夫,一定要好好看看你有没有缺胳膊少腿的,过得好不好,那秋姑娘有没有少了你的吃穿。”
    “国君对你可是喜欢的紧。”
    老者说着越都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总而言之就是,国君非常快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政局逆转了过来。
    他再次的成为了一个拥有实权的国君,他封的爵位,再次拥有了效果。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时势造英雄。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抓住时势给的机会,乘风而起成为英雄。
    如果雁归城没有守住。
    这个不做考虑。
    如果国君当年没有保存自己的力量和三千精兵。
    那么怕雁归城守住了,乐武伯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他也只能坐看其他伯爵们瓜分乐武伯。
    如果国君没有果断出手的心性,在乐武伯大败后依然畏手畏脚。
    左思右想,想自己的三千兵能不能应付得了贵族,那些贵族会不会听自己的话,手底下的兵会不会被收买,这会不会是乐武伯联合雁归城做的局等等乱七八糟的。
    那他也只能坐视乐武伯被架空。
    甚至他自己本身的王权也会被再次削弱。
    哪怕好一点,也断然恢复不了如今的实权,最多生存空间上因为贵族们互相争夺乐武伯的遗产,而获得一丝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