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人
作者:灵笛道人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最新章节     
    “伯爵?王上,不可啊,当年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哪怕这人是望北伯之后,也不可啊。”
    一个臣子跳了出来,声泪俱下的劝阻。
    “住嘴,寡人封谁,还用你指手画脚?”
    “望北伯为国战死,他的儿子,理应继承他的爵位,他的封地,他的财富。”
    “自古如此!”
    国君一声怒斥,将臣子驳斥了回去。
    国君的态度摆了出来。
    便没有人做声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这个伯封下去。
    越国,将彻底重回王室的掌控。
    谁都拦不住的。
    .......
    镇北城内。
    这十多天的时间。
    邓儒也没有闲着。
    他真的去创办了一座学堂。
    位置就选在城主府。
    不过还没有招收学生。
    他在编写教材。
    主要是思想品德方面,还有一些对于后世来说非常基础的天文物理的数学知识。
    再深一点的。
    他教不了,这些学生估摸着也学不会。
    一口吃不成胖子。
    十天时间,跟他做交易的张忠也成功的把一百万石粮食运送到了桥头堡。
    张忠非常的有商业道德,什么小动作都没搞。
    说一百万石,就是一百万石。
    目前而言,镇北城的粮食危机已经解决了大半。
    只要保证这批粮食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烧掉,或者放些老鼠什么的东西。
    基本上,镇北城肯定能够撑到收获。
    不过很可惜,发明创造的激励措施,百姓们所上交的发明........
    邓儒觉得如果这个时代有我爱发明的话,那么大概可以给这些发明出一个合集了。
    有些是有点小用的,但大部分,都是........
    没啥用的东西。
    没有交易价值,没有推广价值。
    更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不过邓儒依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只要有一个人灵光一闪,开发出跨时代的东西,那就是赚的。
    反正,他需要付出的东西又不多。
    .......
    十二天过后。
    “大当家,城门外又来了一批人,说要见您。”
    这一次,是李荣黑虎二人充当起了传令兵的身份。
    毕竟人家二狗是三军统帅,能够很好的训练士兵。
    而李荣黑虎两个,嗯,当个传令员得了。
    “嗯?谁,你们认识么?”
    邓儒问道。
    “这,有些眼熟,但我们当时在城墙上,认不清楚,听城门的陈老说,是雁归城的人。”
    李荣说道。
    “雁归城?他们来做什么?”
    听到是自家老婆那边来得人,邓儒明显是有些疑惑。
    上次去信后,秋缘就没有回信,那个玄甲斥候也在邓儒的安排下,一直待在雁归城。
    让他作为一个信使,随时随地准备传递信件。
    “额,好像是送粮食,光我们看到的,就有很多粮食。”
    李荣说道。
    “........”
    邓儒有些无语。
    诶哟,这傻姑娘,怎么就听不懂人话呢。
    他信里说的清清楚楚,他这边能够搞定。
    还送粮食。
    他这边都一百万石粮食了。
    都够撑几年了。
    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挺暖心的,不是么?
    人家看到镇北城百废待兴,缺粮食,就立马给你送粮食过来,后面的所有话,都全部当做不看见。
    全部当做他邓儒是在强撑罢了。
    也是关心才会这样,要不关心,你镇北城没粮食关我屁事,爱咋咋地。
    啊,对了,我这边又缺银子了,提款机给点钱花花。
    当然,秋缘肯定不是这样的人。
    “把他们请进城吧,安排他们休息一段时间,然后把粮食带回去,我这边已经有一百万石了,再给他们送点粮食回去。”
    邓儒摆了摆手。
    他并没有见这批人的打算。
    他还要忙着编纂教材。
    又不是秋缘亲自来。
    说到秋缘。
    他最近又给手下士兵升级了一波。
    距离预期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
    不管是自立,还是娶老婆,都近了。
    现在只需要好好发展经济就行了。
    他最近打算减轻关税,来吸引一些行脚商人进行贸易。
    虽然说.......
    他镇北城确实没什么特产。
    但是降低过路的商税,就是最大的特产。
    毕竟,这年头贵族们的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各种苛政杂税。
    ..........
    两天后,邓儒成功的编纂好了教材。
    他向镇北城的百姓发出了公告。
    凡是家中有十四,十五岁的适龄青年,都可以送入学堂。
    在入学期间,学堂学子及其家庭的伙食由城主府承包。
    若有优秀学子,可以直接进入城主府管理体系担任管理人员,或者留任学堂当个先生。
    这个条件对于镇北城的百姓毫无疑问是无比诱人的。
    尤其是城主府承包伙食这一条。
    他们纷纷把家里符合年龄的孩子送进了邓儒的学堂。
    但,很可惜。
    哪怕全城百姓积极性很高。
    也只凑出了四十来个适龄青年。
    四十二个人。
    就是这个新开的学堂的全部学子。
    邓儒给这个学堂取名薪火。
    这是他的希望,他希望,一些东西,能够随着学子们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下去。
    .........
    看着学堂里,这一个个面黄肌瘦,头发干枯,一点也没有读书人气质的青年。
    邓儒觉得,自己好像。
    设置的年龄依然偏大了。
    十四岁,他们也已经被这个世界打磨的麻木了。
    只是没有二十来岁的人那么深刻罢了。
    他们应该属于初入社会,碰了些壁的那一类。
    大概相当于,后世二十五到二十六岁刚毕业的大学生。
    刚入社会,碰了个满头包,但远远没有四五十岁的人碰得包多。
    属于,开始被打磨,但还没有彻底被打磨的那一批。
    邓儒叹了口气,他拿起毛笔,写下了一个人字。
    似乎从古至今,人这个字的变化,一直不大。
    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了。
    他将这张写了人字的字沾到墙上,对这些青年说道。
    “来,孩子们,今天,我教你们识字。”
    “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字念什么?”
    对面的四十二个青年整齐的摇了摇头。
    “大人,我们不识字的。”
    一个青年说道。
    他们不识字,说的,也都是一些带着地方口音的地方话。
    “这个字啊,就是人,你们叫我大人,我是人,但你们也是人,你们看它,一撇一捺,就是人了。”
    “天下的安定,由人来决定,人过得好了,天下就安定了,人过不好了,天下就乱了。”
    邓儒给这些青年讲解道。
    “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我们这些人的责任,就是让其他人把日子过好,让天下安定。”
    “可是大人,之前的大人说,我们不是人,说我们不如他们手底下养的狗。”
    还是那个青年,提着他的问题。
    他不是要抬杠,他只是单纯的认为,邓儒教给他的,似乎和之前的贵族教给他的不一样。
    听到青年话,邓儒摇了摇头,指着人字道:“你看这个人,他像什么。”
    “他像一个站着的人,为什么只有站着,才是人字?跪着,坐着,不行么?不行的,只有站着,顶天立地的站在天地间,挺起脊梁,才能够被称为人。”
    “他们说得或许也不无道理,你们见到他们,膝盖便弯了下去,跪了下去,自然是狗都不如,因为狗,它也不跪着。”
    “要想成为一个人,就要站着,不准跪下,谁让你们跪下,你们就要捏紧拳头,握住一切能够反抗的武器,告诉他,你不是狗,你是人。”
    “然后,砍死他。”
    “把一切不让你们当人的人打倒,消灭,让他们跪下当不成人,让你们,成为人。”
    邓儒的话,深深的刺入这些还未被社会彻底打磨的青年心中。
    十四五岁,正是热血的年纪。
    也是叛逆的年纪。
    这番话,很叛逆。
    他们,很喜欢。
    “那,大人,可以带着我们成为人吗?”
    那青年继续问道。
    “当然,但在我带领你们之前,你们需要自己先握紧拳头,不做牛马,要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