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发展
作者:灵笛道人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最新章节     
    邓儒看着这些眼神中,有了一丝清灵的青年们。
    他知道,今天的话,将如同一个火种一般。
    在他们心中,将他们干枯的心灵燃烧。
    他们的心,原本只是一个一片充满杂草,枯枝,枯叶,枯木的荒林。
    他们麻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人。
    他们只知道地主老爷说他们是牛马。
    但今天,却有人告诉他们。
    你们是人,不是狗,人要站起来,站起来,谁让你们跪下去,你就砍下他的头,让他躺下去。
    这句话好像干枯的山林迎来了一点火星。
    让整片山林,燃起了熊熊烈火。
    青年或许也会麻木,可他们麻木的心是干枯的山林。
    干枯,是能被点燃的。
    那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的麻木,是百年千年的冰川。
    他们需要山火燎原后的烈火才能融化。
    一切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
    后世历史上的所有革命,都是从青年开始的。
    不管是贵族的青年,还是平民的青年。
    青年,是热血的,是未来的象征。
    不止一位伟人说过,青年呐,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年麻木了,未来也就麻木了。
    青年热血了,未来是沸腾的。
    ........
    邓儒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可以说是十分的平淡。
    他只做了三件事。
    推行土改,鼓励耕织。
    在青年们的心中,废黜管理阶级的神圣性,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人,管理阶级也是人,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谁生来就该高高在上,压迫,奴役,是不合理的。
    也是在告诉这些青年,警告这些青年,将来他们成了管理阶级,不要忘了今天他所说的话。
    人们能为了站起来,把他们选上去,人们也能为了站起来,把他们砍倒。
    以及,发展商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鼓励百姓发明特产。
    邓儒发现,百姓们上交的发明创造,似乎已经被第一个得奖的木雕老爷子给局限住了。
    他们觉得,木雕,是最容易得奖的。
    邓儒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让二狗李荣两人又出台了对于发明的解释,告诉百姓,发明不仅仅只是木头制品。
    还有美食,生活用具,农耕用具,等等各行各业能够有用的东西。
    思路打开后。
    这些百姓们纷纷开始找了新的路子去尝试。
    他们成功的........
    做出了一堆的黑暗料理,以及全自动巴掌机这种东西。
    当然了,这个时代没有全自动的,只是类似的调侃罢了。
    其中有个黑暗料理,二狗吃了都吐了。
    足以说明很大的问题。
    要知道二狗的记忆,可是正儿八经的贫农阶级。
    他对于食物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可以说,哪怕是吃屎,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也能够面不改色。
    但,能让二狗吐出来。
    足以说明,这玩意比屎还难吃三百倍以上。
    邓儒觉得这是在对粮食的浪费,因此,他把那个做出二狗都吐了的所谓美食的家伙推出去打了五个大板。
    把食物做得这么难吃,是对食物的亵渎。
    这段时间里,国君的赏赐,和封号也到了。
    国君的赏赐非常大方,让邓儒一度想直接说一句,公若不弃,儒愿拜为义父。
    不过,邓儒只留下了封号,其他的城池,他没有要。
    因为离镇北城太远,他鞭长莫及,形成不了一个完善的版图。
    中间还隔了许多其他贵族的城池。
    一旦自立,这些贵族四面八方之下,他会疲于应对,军队会过于分散。
    一句话,地大了,不利于造反自立。
    他也没有哪个时间经营个十年二十年,把整个境内土地经营得铁桶一块。
    他最多五年就要造反。
    当然,最好国君在五年内老去了。
    如果没有的话,他估摸着会选择调转矛头去打吴国。
    毕竟国君确实对他不错。
    还冒认了人家故友儿子的身份,在他活着的时候造反,有点过意不去。
    .........
    邓儒就这样,一边经营着镇北城。
    一边发展军队。
    在等到了第一次收获粮食后,他开始招揽流民,也给流民分地。
    镇北城周围的荒地很多。
    不愁没有地分。
    等到地不够分了,邓儒就开始安排他们从事其他行业。
    邓儒的军队很快的,全部升到了满级。
    他有玄甲斥候一千名。
    大燕重装神射手,四千五百名。
    大燕先登斩马冠军,一千名。
    大燕镇国矛士,三千五百名。
    这样一支功能齐备的军队,想守下任何一座城,都是轻轻松松。
    在这个过程中,镇北城的经济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百姓们的创造力虽然千奇百怪,但也依然造出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水力锻铁装置。
    用周边河流的流速推动水车,水车带动连动装置,最终力大砖飞的打铁。
    这个装置给铁器的产量,质量都提上去了不少。
    邓儒给那个发明这个装置的工匠赏了整整一千两白银,并且承诺只要城主府还在一天,就会给他铁器销量相应的分成。
    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虽然黑暗料理很多,但也有很多百姓创造出了真正的美食。
    这些,都被作为镇北城的特产,经过那些行脚商人的手销往各地。
    当然,除了这些发明之外,还有很多的农户发明了各式各样新奇的,能够大大增加播种效率的农具。
    虽然效率提升不是特别的牛逼,但也是很大的进步啊。
    但邓儒比较遗憾,都是一些,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
    并没有出现基础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什么是基础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最开始,人们总结自然规律,发现最浅显的力的作用,发明了弓,投石机,床弩,等等这些最基础的武器和工具。
    而后来,人们开始发现隐藏在浅显的作用力下的,蒸汽,火药,电力,这些基础的力,发明了,灯泡,火车,汽车等等。
    到后来,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核能。
    而现在, 镇北城百姓的发明都停留在,更好的弓,更好的投石机,更好的床弩等等这些最粗糙的运用上。
    北宋的三弓床弩,将三条弓臂以特殊方式组合,能够打出两千米的距离,威力和力量与后世的狙击枪都有几分不相上下。
    但你如果真让北宋的军队和现代随便一个国家的团级编制的部队作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北宋军队被吊起来打。
    基础理论的运用决定文明在此处的上限。
    可全新基础的发现,能够彻底拔高文明的下限。
    当然了,邓儒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
    等到这个世界把现有基础该运用的,都运用得差不多了。
    那么,他们自然会开始寻求更好的能源,研究更深的基础知识。
    毕竟,现在的生产力,可不够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的。
    .......
    时间过去了两年。
    两年的时间,邓儒发展经济,建立学堂,招收流民,颁布税法。
    做出了很多的改革。
    大多都是摸着国家过河。
    但也做出了自己的见解,自己改写。
    变得,更符合这个生产力更加落后的时代。
    当然,还有时不时和秋缘互通书信。
    两年时间,邓儒靠着轻徭薄赋,分发土地,政府扶持创业,等等一系列措施吸引流民百姓。
    又占据天时地利,这两年时间,未有天灾人祸,田地丰收。
    将镇北城,从最开始一个饭都吃不饱的边塞小城
    发展成了一个享誉吴越,坐拥十三万人口,拥虎符精兵一万,良家子组成的精锐部队两万。
    总计三万的军队。
    拥有完善的执法机关,完善的市政维护系统,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大城。
    当然了,这么多的福利措施,当年从雁归城一役中收获的银子。
    也差不多消耗殆尽了。
    不过,还好,镇北城在这两年也创造了不下八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也算得上能够良性发展。
    那两三百万两的投入,再有个两三年,就能够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