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手炮
作者:南国平民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最新章节     
    刘道深擅长兵器打造,但对于火药这一块,却是门外汉。上次在知州大人府上听闻其对火药的评价如此之高后,刘道深仍是一副将信将疑的态度,而作为“火药专家”的雷横,同样对李芗泉的各种解述存在半信半疑,于是,为打消这两名作头的疑虑,方有此番的“验证”。

    火药乃中国的四大发明,刚一发明就使用到战场。伊始,一方却多是利用其产生的火焰、烟雾来惊吓敌方,基本未用到火药的巨大杀伤作用,究其原因,是古人对火药的爆炸威力没有掌握透,一直到近代,才逐步掌握如何将火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这已经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

    这段时间来,李芗泉利用库存的火药,命雷横粗粗打造了数斤颗粒火药,然后装入一个坛中,密封将其埋入地下,再用引信点燃而已。

    他必须快速超越蒙元的军事技术水平,使之形成代差,颗粒火药的使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据《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二年即公元一四零零年,白沟河之战时曾将地雷“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

    这份史实充分证明后世的1400年,明军就能成熟的使用地雷了,完全可以推测,以中国人的才智,在此之前,地雷也运用到了战争当中。

    雷横站在深坑前一言不发,似乎在沉思,良久,他才拱手向李芗泉道:“大人,至此,在下方知天外有天,还望大人于百忙之中拨冗教导!”

    现场中,只有李芗泉的眼里流露出遗憾。虽然在其余人看来,这火药的威力已经是相当不俗了,但作为后世来人的李芗泉明白,这次试验的结果,其实并没有达到他想象中要的效果。

    那块大石只是被抛到半空,而不是被炸成粉碎或炸成数块,就说明等重量的火药在爆炸的瞬间,威力比后世的黑火药要差上太多,要知,这可是足二十来斤火药啊。

    再一个,火药爆炸的声音似乎能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但与理想的声音差距颇远,这也从侧面说明火药的威力其实还是很值得怀疑的。不过听雷横所言,这个试验火药比起那个什么火球而言,威力已经大上“十倍不止”,总算这段时间没有白费工夫。

    比较可能的原因是,这硝的成份还是没有掌握好,毕竟原始工艺制出的硝里面,含有不知比例、成份的杂质,没有科学的检测手段,李芗泉断无法测量具体的含量。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和尝试,才能找到最佳的配比和制作方法。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更接近成功。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调整配方,观察三种原料不同成分之间的效果。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个关键的平衡点,制造出理想的火药。

    自犯炮运用了颗粒火药、然后是使用了金属外壳,李芗泉相信,这两点已经让朱雀军的地雷形成了优势。只要在火药的配比上、引信的改造上再提升一个层级,就可以实现代差。

    李芗泉对已回到梅硐城的张靖道:“立青、雷作头,吃了大亏的鞑子,一定会组织强大的兵力再次攻打梅硐城,吃过几次瘪的乌日吉呼,也一定会小心谨慎,要对付这样的敌人,弱小的朱雀军既要有正面硬撼的能力,也要有出奇制胜的手段。

    “因此,雷作头,就算是这种还没有达到我满意状态的‘自犯炮’,也要抓紧时间赶制,造出几十枚出来,特别要注意用要放在布有石灰的罐子中防潮、涂蜡的引信要埋在中空的、连接成线的竹筒中,同样防潮是关键。立青,你在城外观察一处地势,看哪里适合鞑子大军扎营,哪里适合放置鞑子主帐。在关键的时候,能让鞑子好好吃一壶。”

    但是,对于第二个对象--手炮的试验,却并非一帆风顺。

    雷横兴冲冲的递上一枚手炮,此物乃是上次李芗泉在观看霹雳火球的使用效果后,命雷横制作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霹雳火球外面的纸质壳体改为了铜铃。

    说到这铜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梅硐城的工匠按李芗泉的要求打造开口小的长柱形铁罐,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李芗泉偶尔发现正将府内用于祭祀、作乐的铜铃竟然就是内部空心,外面只有半道细缝的物体,马上就拆了下来,并四处搜寻这种款式的铜铃。不过搜遍全城,也只得到四个铜铃,州作院正以此为蓝本,容积增大一倍,大力打造。

    将火药、铁片罐入其中后,留出引信,再用蜡封口,就成了一枚外形虽丑陋但也算得上具备手雷造型的所谓“手炮”了。

    方才的“自犯炮”算是成功了一半,差强人意吧。对这枚手炮,李芗泉可是寄予厚望,要知一旦成功--哪怕威力只有后世手雷的一半甚至二三成,他也满意。一旦批量装备朱雀军,那么。。。。。。嘿嘿,直接跨入热兵器的门槛,比后世的明军提前整整一百年。

    “点燃吧!”李芗泉下令道,不知何故,他又一把拉住就要开始点燃引信的雷横:“让你的手下去干吧!”

    远远的看着一名工匠将手炮引信点燃,李芗泉心中期待,不要让自己太过失望。在他还在思索之际,前方突然传来“轰”的一声,那名工匠似被空气中的铁拳猛烈一击,整个身子飞出数步,紧接着就是半声惨叫。

    李芗泉内心猛的一沉:md,大事不妙!他再看雷横时,对方脸色惨白,刚才正是雷横要上前去,却被自己叫了下来,否则现在倒地的将是雷横无疑。

    待众人奔至倒地工匠跟前,其已经没有了多少意识,整个身体做着无意识的痉挛、抽搐,他的右臂已经被冲击波扯断,右眼被炸飞,只留下一个黑洞洞只顾冒血的窟窿,从脑袋到腹部的右半部分整个一片,全是血肉模糊,显然没得救了!

    想不到这手炮的威力如此之猛,已远超那只有烟花作用的霹雷火球,当然,比后世的手雷还是差上一截。

    李芗拉抱住这名垂死工匠,悲痛的大呼:“兄弟,真是对不住啊,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啊!”

    。。。。。。

    此番打击,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皆是一个教训,火器的制作,绝对不可掉以轻心,而安全生产重要性,更将提到了首位,否则无人敢制、无人敢试验,最后倒霉的还将是自己。

    当然,李芗泉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改进,“手炮”不可能成功,可以预见的是,期间还需要付出多人的伤亡才能达到目标。但,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是自己领导朱雀军,李芗泉就必须要进行下去,否则,他拿什么去跟拥有一国资源的蒙古大军拚命。

    刚才的手炮,很可能是引信燃烧过快所致,看来,引信技术的提升,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大宋祥兴十年丙午月丁酉日(1287年6月19日),午间时分,知了正在树间拚命嘶叫,毒辣的阳光灸烤着大地,白茫茫一片,连树叶都耷拉着提不起半点精神。

    梅硐城外,正在进行一场对战,他们皆来自选锋营的扰寇都,四个没有满编的队,将在此处密林中“激战”至午后,最终以“毙敌”、“自损”分别计分进行统计,决出优胜队。

    扰寇都作为朱雀军的尖刀,在整个训练阶段,李芗泉参照后世侦察兵的训练方式,教导他们如何潜伏、侦察、偷袭、抓活口、破坏等,按他的设想,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将扰寇都打造为一支神入鬼没、能上山擒虎下江捉龙的利刃。

    曾被李芗泉用十两银子以立木为信“收买”的都头周志高,擅使双刀,一长一短,长攻短守配合倒也有些水平,不过扰寇都集中了朱雀军诸多好手,于是他的功夫倒不是最好的,但其人能从数百新附军中脱颖而出,自然有些不一样。李芗泉能看中他,除了当初他毛遂自荐之外,更是周志高表现出来的执行力。

    朱雀军草创之初,需要改造的地方多了去了,李芗泉不是神,也没有神的潜质,没有办法做到让朱雀军如臂使指,指哪打哪,只有依靠组织起来的各级队都营头,进行层层控制,因此,他的命令传达下去,下面阳奉阴违倒不多,但说到贯彻执行,实在不敢恭维。

    譬如导入“背摔式”拓展训练,这本是加强团队信任的一种手段,李芗泉要求每什每天必须背摔三次,但实际执行下来,开始还能做到,到后来便三次两次一次的都有,有些只是走走过场。

    但周志高的扰寇都却不一样,他能将上司的各级命令真正执行到位,首先,才开始识字的他,就开始将一条条的要求以自己能理解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日早中晚进行三次确认,其次,以都中的十将、将虞侯各自监督他队,确保无一疏漏,最后,他将特别配给的物资进行统筹管理,对表现突出的军兵或什进行格外奖励,加强执行效果。

    正因为如此,扰寇都便渐渐斩露头角,开始表现出与其它都不一样的风格,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在周志高的带领下,已初具稚形,有了点“精兵”的味道。

    “大人,刘作头来了!”秦良臣走到近前,带来了喜气洋洋的刘道深,自上次雷横的“自犯炮”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其又在李芗泉的指导下,正在改良“霹雳火球”,将其改制为手掷式的“手炮”,这大大的刺激了刘道深,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竟然不分昼夜,火急火燎的仿制复合弓。

    “上回大人指导有方,如今复合弓已成,请大人过目!”刘道深恭恭敬敬的双手捧上一把弓,呈到李芗泉面前,其眼里带着深深的期待。

    “哦?!”

    李芗泉小心翼翼的接着这把纯手工打造的刘氏复合弓样弓,还是有点沉,怕有七、八斤重,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七把了,这把弓的外形已经有些模样了,但是,他们对偏心轮与定滑轮的制作仍然没有找到感觉,尤其是部件与部件之间的铆接,由于材料限制的缘故,尚无法用小型的铁制部件替代,因而需采用大块的硬木替代。

    省力比也比较低,大约只有四、五成,以李芗泉的臂力,调至最大的省力比,这把弓的射程也只有达到后世的二百二三十米左右,当然,弓弦的材料与后世有天壤之别也有相当的关系。

    除了神臂弩外,这把原始的复合弓,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弓弩,关键指标的省力,这个要求基本达到。

    原先李芗泉将复合弓的制作想像得很简单,认为只有依葫芦画瓢就可以制出来,但当刘道深的作院工匠实际制作时,每一个部件都要反复试验,所耗材料与时间极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把外表丑陋、耗费了作院十一人三天打造出来的复合弓,其射程超越了普通的弓,已经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他看着眼睛里布满血丝的刘道深道:“刘都作头,辛苦辛苦!这支弓已经具备了复合弓的一部分基本功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表扬。以这把弓为原型,再继续进行改造,我建议你们可以开始考虑将部分零件用铁制取替木材。

    偏心轮与定滑轮这两个部件,还需要继续打磨,你看,这个位置需要形成一个圆润的弧形,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制作锻烧模具吧!”

    失败六次之后,总算听到了统领的认可,刘道深欢天喜地,也对如何打造模具投入极大的热情,二人始一交流,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