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清朝广东第一位状元庄有恭
作者:想失忆迷茫的老男人   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最新章节     
    乾隆元年,庄有恭在科举里科考落榜后,心中满是失落和迷茫。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跟随邬姓同学一同前往惠州邬家学堂。据说,这个学堂的创办者曾经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在清远县考中过第一名。因此,庄有恭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沾一沾这位前辈的喜气,或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运气。

    当庄有恭走进学堂时,他立刻注意到了挂在显眼位置的邬氏家训。他好奇地走近前,仔细地阅读起来。这些家训的内容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因为它们不仅写得非常出色,而且与他自己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庄有恭不禁感叹:“如果我能成为这样的家族中的一员该多好啊!”

    就在庄有恭全神贯注地看着邬氏家训时,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临。原来,被封存在邬氏家训里的邬思道的一部分灵魂感受到了庄有恭的到来,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庄有恭流露出对邬氏家训的欣赏之情时,封印自动解开,邬思道的分灵魂从邬氏家训中飞出,直接没入了庄有恭的头颅之中。

    此时的庄有恭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等他恢复过来时,他觉得自己好像变得聪明了许多,脑海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想法和见解。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邬思道的分灵魂融入了他的身体。

    邬思道的分灵魂和庄有恭的灵魂融合后,得到了对方的一切信息。

    庄有恭自幼便有神童之称,这并非浪得虚名。庄有恭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颖才智。年仅十三岁的他已经能够通读五经,这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成就。

    庄有恭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有趣。他的爷爷原本是福建晋江人,但后来迁徙到了粤西山区居住。而庄有恭的父亲庄存斋则有着一段独特的经历——他原来是个屠夫,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然而,这个家庭却孕育出了庄有恭这样的天才少年。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乾隆三年。这一年,庄有恭(实际上是邬思道)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并成功上榜,一举考中了举人。

    紧接着,乾隆四年,拥有邬思道记忆的庄有恭又踏上了会试之路。由于乾隆皇帝正是邬思道所教导出来的,因此对于皇帝的喜好和文风,邬思道可谓了如指掌。在考试时,庄有恭答题和撰写文章时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果不其然,庄有恭在此次会试中表现出色,最终高中状元。

    庄有恭身上融合了邬思道与薛克俊两个人的灵魂记忆,而其中的薛克俊曾经在珠江流域的江河之中藏匿过宝物,但也因此遭遇不幸。所以庄有恭不禁想到,当大清入侵大明并南下的时候,必定会有许多像薛克俊这样的官员将黄金隐藏在江河之中。可以想象,在江河流域之中,肯定埋藏着大量的宝箱。尽管在和平时期可能已经有不少人发现并取出了一些宝箱,但大清当时频繁屠城,导致许多宝箱成为无主之物,仍然静静地躺在江河之中。

    这些财宝原本应当发挥其货币的价值,如果一直深埋于江河之下实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财宝挖掘出来呢?庄有恭突然灵机一动,或许可以通过挖湖储水等水利工程来改变江河的流向,一旦江河改道,旧的河道必将短暂断流,那些宝箱也将重见天日。

    然而,这个工程的规模极其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还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官位才能够有资格向皇帝提出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建议,以解决水患问题,并通过修建灌溉渠来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人们的智慧与勇气将被充分激发出来,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

    目前刚刚高中状元的庄有恭深知,此时不必过多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的官位。只有不断向上攀升,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于是,庄有恭决定先放下这个念头,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

    不久之后,庄有恭就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并进入南书房任职,还得到了“南书房行走”的赏赐。南书房最初是由康熙帝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选拔那些品行端正且学识渊博的翰林学士进入其中工作。在清代前期,南书房行走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而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职务,主要负责与皇帝一同探讨和研究古代典籍以及学术文化,同时还要教导皇子们儒家经典等知识。康熙帝当初设立南书房,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为了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措施之一,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来为自己服务。因此,能够进入南书房工作,不仅意味着皇帝对庄有恭个人品德和学识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让他拥有了比其他普通朝臣更多接触皇帝并参与政务的机会,从而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臣子。

    乾隆七年,庄有恭的弟弟庄有信在庄有恭(邬思道)指点下,高中壬戌科二甲进士,被授予翰林庶吉士。兄弟二人一同请假返粤省亲,一时间,庄家一门二进士,衣锦还乡,荣耀非常。

    庄有恭(邬思道)从自己家人那里得知,乾隆皇帝已经派专人前来调查他们家的情况。这让庄有恭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安。乾隆皇帝对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乾隆原本以为,像广东这样偏远的山区里能够出现状元之才,庄家必定是世代书香门第,可调查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庄有恭的父亲庄存斋竟然只是一个屠夫!如今,庄有恭成为了状元,而现在家里又出了一个举人。庄有恭(邬思道)担心乾隆会联想到曾在惠州隐居过的邬思道,毕竟邬思道曾经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于是,庄有恭(邬思道)开始编造一些故事,并让家里人四处传播。这些故事的主题是他家祖上心地善良,曾经救助过一位老神仙,因此得到了回报,使得庄有恭得以高中状元。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对此津津乐道,都相信庄有恭一家确实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与此同时,乾隆皇帝也听到了这个传闻,但他并没有轻易相信,而是继续暗中调查庄有恭的背景。

    庄有恭为了让故事更完美,更是请风水师去看飞鹅岭的一处风水宝地,这个风水宝地就是老神仙为了报答庄有恭爷爷而点的状元山,风水大师看过后,就说只要先人葬在此地,后代必能出九个状元。

    由粤返京后不久,庄有恭便被传召入宫面圣。而负责调查庄有恭家庭情况的人早已将其家世背景呈报给乾隆。庄有恭的父亲确实是一名屠夫,但却曾有一段传奇经历——救过一位老神仙。乾隆对此自然是难以置信,但还是把庄有恭叫来当面询问。庄有恭恭敬地说道:“皇上,祖上的确救过一位邬姓老爷爷,他并非神仙,只是一位普通老人罢了。但我有幸看过老爷爷家的家训,从中领悟到为官之道,即不贪图私利。恰巧皇上正在寻觅为民请命的官员,因此我才得以获得皇上的青睐。”

    乾隆皇帝听完之后,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知道,这邬氏家训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人,而他的老师邬思道也是邬家的一员,对于邬氏家训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此时此刻,乾隆皇帝心里已经非常清楚,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官员们,让他们都能够以庄有恭为榜样,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于是,乾隆皇帝决定给予庄有恭一个重要的职务——翰林院侍讲学士,并将其擢升为光禄寺卿,位列九卿之一。这样一来,庄有恭不仅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更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楷模。从此以后,庄有恭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对于风水先生的话庄存斋是深信不疑,庄存斋原本只是个屠夫,每天都吃着猪油,生活艰苦。然而,自从他的儿子庄有恭考上状元之后,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饮食也变得更加丰盛。庄存斋不再从事屠夫的工作,转而享受起了美食。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有一天,庄存斋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无法起身。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平日里吃得太好,导致血管堵塞而引发的疾病。面对这样的病情,庄存斋感到十分绝望和无助。

    不久后,庄存斋想起了飞鹅岭状元地的传说。他坚信只要将自己葬在此处,就能保佑子孙后代最少能考上九个状元。于是,在一个夜晚,庄存斋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并留下遗书要求家人将他安葬在飞鹅岭。这个决定让他的家人痛心不已,但他们还是按照庄存斋的遗愿行事。

    乾隆九年,庄有恭正在朝中忙碌地处理政务,突然得知父亲庄存斋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与弟弟庄有信一同告假归家,守孝丁忧。

    庄有恭深知父亲一生乐善好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而如今,他要以最高规格的葬礼来送别父亲。在守灵期间,庄有恭想起了当年风水师在状元山上的说法——那座神奇的状元山据说能够孕育出九位状元之才。

    庄有恭担心这个传说会越传越神乎其神,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决定亲自登上状元山,换上九套状元服,向庄存斋的墓穴祭拜九次。他这样做并非迷信,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世人,这座状元山已经出过九位状元了,他的父亲虽然并非状元,但他的墓地却按照状元墓的规格建造。如此一来,既能让父亲安息,又不会给后人带来困扰。

    丁忧期满后,庄有恭(邬思道)回到朝廷,他想官位更进一步,就想到给皇太后送礼,送礼要送到心坎里才有用。他知道皇太后想长寿,邬思道曾给皇太后讲过赵佗长寿,是因为他在龙川当县令时,经常喝三四月出产的龙川新田的高山绿茶。于是,庄有恭给皇太后进贡了龙川新田的长寿茶,皇太后知道这茶叶的珍贵,得知他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在乾隆皇帝面前大力夸赞庄有恭的孝顺。乾隆皇帝也对庄有恭的行为表示赞赏,很是顺理成章就把他他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在广州府城一间装修得极为奢华的包间内,摆放着一张比普通床铺更为豪华的大床。床上正躺着一名身着锦衣华服、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男子,他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一种特殊的乐趣——吞云吐雾。他手中拿着一根精致的烟具,嘴里吐出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而他正在吸食的正是被称为“鸦片”的毒品。

    然而,这名男子对自己所吸之物的本质一无所知。在当时,贩卖鸦片属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甚至连雍正皇帝也亲自下令,大力宣扬鸦片的危害,并严禁其流入大清境内。由于数量稀少,价格昂贵,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和尝试。那么,为什么富人们明知道鸦片有害却依然选择吸食呢?原因在于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真相。在那个时代,鸦片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福寿膏”,这个名字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吸食它可以延年益寿,带来好运。许多人被这种虚假的宣传所迷惑,认为只要吸食了福寿膏,就能实现长寿的愿望,同时还能获得无尽的财富和快乐。

    因此,这些富人在追求所谓的“福寿膏”时,完全忽视了它的危害性。他们沉迷于短暂的快感和幻觉中,无法自拔。当他们沉浸在虚幻的满足感中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轻易得到。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吸食鸦片不仅摧毁了人的身体健康,更导致家庭破裂,社会秩序混乱。

    甚至在一些书院里,也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庄有恭能够考上状元,完全是因为他吸食福寿膏。这个传闻让许多文人雅士对福寿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认为福寿膏可以激发人的灵感,让人写出更好的文章。而这些高档场所因为保密性极好,外界根本无法得知里面正在发生什么。

    书院里面其实就只有两种人而已,要么是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要么则是家境富裕、靠家中财力和人脉来打通关节、走捷径以求更上一层楼的富家公子哥。所以说,书院里染上吸食福寿膏陋习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富家子弟。

    而那位神秘人呢,他曾经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去打点关系,导致无法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他甚至为此大闹贡院,结果却遭到了皇帝的通缉。一个穷酸秀才哪里有闲钱去享受那所谓能够开启智慧的福寿膏呢?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智慧”,反而促使了一些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寒门子弟逐渐崭露头角,得以崛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尔会有人因为过度吸食福寿膏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当这样的悲剧发生时,那些贩卖福寿膏的人却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他们告诉那些还在吸食福寿膏的人们,福寿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使用方法不当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钱财来继续购买福寿膏,那么一旦停止吸食,就会面临生命危险。相反,如果有足够的金钱支持,持续吸食福寿膏,活到一百岁都不成问题。

    这种荒谬的言论,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福寿膏的泥沼之中。原本应该以学业为重的书生们,开始沉迷于福寿膏带来的虚幻世界;本应养家糊口的男人们,也渐渐变得颓废不堪。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福寿膏的存在。

    这个世界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轮回之中,每一次循环都让人痛心疾首。那些吸食鸦片的家庭,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然而,有人贫穷便有人富裕,而这些富有的人们却也染上了毒瘾,再次重演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如此循环往复,就像一把无情的镰刀,将人们的生命和财富收割殆尽。

    这把“镰刀”就是鸦片,它成为了那个神秘人的专属工具,专门用来收割富人的财产和生命。这种恶性循环似乎永无止境,让人心生绝望。自此以后,因为富的人都不长久,极少有富过三代的人。

    乾隆十六年,庄有信南阳知府期间发生了一件奇事。当时,一些贩卖福寿膏的人为了积攒功德,打算在南阳建立一所书院。然而,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地点却始终无果。正当他们陷入困境时,一个神秘人物悄然现身,并与庄有信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

    会谈结束后,庄有信兴奋地竖起大拇指,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真是天衣无缝!”原来,他认为这个计划不仅能让自己名利双收,还能在建设书院时省下一大笔费用。

    在这个计划中,庄有信只需将书院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之上,就能得到各方的赞誉和支持。而那些贩卖福寿膏的人则会暗中提供所需的资金,确保书院顺利建成,而书院的建设经费,又可以名正言顺向朝廷申请拨款,一件事情两方付款,简直妙不可言啊!这样一来,庄有信既能赢得声誉,又能在建设过程中节省大量资金。

    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庄有信是否意识到其中的风险?他能否在这场利益交织的游戏中保持清醒?而这座即将建立的书院,究竟会给南阳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南阳一座非常有名的佛寺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群年轻的姑娘前来寺庙上香,但过了一段时间,她们却在寺庙失踪了。自然而然地,有人向知府庄有信报案。经过仔细审查,庄有信发现庙里的和尚竟然都是淫僧,他们拘禁了那些失踪的姑娘。庄有信迅速破获此案,并将所有和尚都埋在沙地里,然后让受害者家属用牛耙像耕田一样,将和尚们全部以这种方式处死。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百姓们对庄有信的行为拍手称快。由于这件事,这座寺庙被废弃了,于是庄有信便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在寺庙原址上修建了南阳书院。

    都说钱能通神,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庄有恭深知其中的道理。他在兵部右侍郎任上与同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对待上司更是礼数周全。每逢佳节或特殊场合,他都会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后来,庄有恭转任户部右侍郎,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在日常工作中,他仔细查阅各地的财务资料,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全国各地水灾严重,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钱粮用于赈灾和修筑堤坝,但奇怪的是,这些年来,尽管投入巨大,灾害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面对这一情况,庄有恭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这些投入只会成为无底洞,无法真正改善民生。于是,他决定向乾隆皇帝进言,希望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庄有恭向乾隆皇帝呈上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详细地说明了当前水灾的严重性以及治水的必要性。他表示自己曾经有过治水的经验,可以借鉴前朝的治水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此外,他还绘制了一些详细的图纸,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利设施来减轻水患。

    然而,乾隆皇帝对于水利工程却是一窍不通。但他看到庄有恭如此认真且充满信心,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于是,乾隆皇帝让庄有恭先去治理一处水灾严重的地区,看看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治水会取得显着的效果。

    乾隆十五年七月一日,天气炎热无比,钮钴禄常宝的府邸内却是一片欢腾。就在这一天,钮钴禄常宝喜得贵子,夫人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可爱的男婴。钮钴禄常宝兴奋异常,对这个孩子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自从在惠州抓住了邬思道之后,钮钴禄常宝仿佛时来运转,不仅与皇太后搭上了线,还开始走好运。然而,尽管他常常取出邬思道赠送的那本无字经书仔细研究,却始终未能参透其中的奥秘。他甚至将这本经书拿给庙宇中的和尚观看,但同样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如今,儿子的降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奇迹。当孩子哭得声嘶力竭、眼泪汪汪时,钮钴禄常宝无意间将无字经书放在孩子身边。令人惊奇的是,孩子似乎得到了某种启示,立刻停止了哭泣。钮钴禄常宝不禁开怀大笑,心想:“看来我与此书无缘,倒是这孩子与之有缘!”于是,他决定为儿子取个特别的名字。

    考虑到无字经书中蕴含着宝贵的意义,又与邬思道结下了善缘,钮钴禄常宝最终将儿子命名为钮钴禄善宝。从此,这个名字伴随着孩子成长,成为了家族中的一份荣耀。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开始了他的首次南巡之旅。当时,江南地区正遭受着频繁的水患之苦。一路上,乾隆皇帝目睹了各地受灾情况极其严重,百姓们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然而,当他来到庄有恭治理水利工程的地方时,却发现这里成功地抵御住了洪水的侵袭,与其他地方形成鲜明对比。而其他地方则因为冲垮了堤坝导致粮食歉收。这使得乾隆皇帝对庄有恭的治水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他表示赞赏和肯定。

    庄有恭奏请道:“皇上,臣以为,可以在江南以治水为题材,举行一场考试。”乾隆微微颔首,表示感兴趣,庄有恭继续说道:“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从中选拔出一些真正有才能、对治水有所见解之人。这些人或许能为江南治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乾隆思索片刻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欣然采纳了庄有恭的建议,并下令让他提督江苏学政,负责主持这场江南乡试考试。

    庄有恭治水初显身手,他所修筑的堤坝必须坚固无比,绝不能有丝毫的偷工减料之举。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和声誉,更关乎着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堤坝质量不佳,一旦被洪水冲垮,那后果不堪设想——他将受到朝廷严厉的降罪处罚,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而他精心策划的引水断流计划也会化为泡影,那些隐藏在江河水底的神秘宝箱将永远无法浮出水面,与世人相见。因此,庄有恭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务必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尽善尽美,以保无虞。

    这一次的治水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庄有恭在治理江河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好几只宝箱,这些箱子看起来像是某位王爷留下的遗物,极有可能是明末时期的物品。

    在其中一个宝箱中,庄有恭惊喜地发现了一顶由黄金打造而成的凤冠以及一支精致的金钗,此外还有许多女子佩戴的饰品。这些珠宝璀璨夺目,价值不菲,让庄有恭不禁感叹不已。

    恰好此时,皇太后即将迎来她的寿辰,庄有恭心想:“这不是天赐良机吗?”于是,他精心挑选出一批最为珍贵华丽的金饰,并通过钮祜禄常宝之手,将其进献给皇太后,作为贺礼。

    皇太后收到这份礼物后,心情大悦,对庄有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庄有恭也因此备受太后的青睐,甚至还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然而,对于庄有恭来说,这一切都只是他仕途生涯中的一部分。尽管他现在深得太后的欢心,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确保能够继续得到朝廷的认可和重用。

    成也金饰凤冠,败也金饰凤冠。话说这日,乾隆皇帝来到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闲聊间,乾隆突然发现皇太后头上戴着一顶金光闪闪、极其精致的凤冠,那凤凰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要展翅高飞一般。乾隆不禁眼前一亮,赞道:“皇额娘,您今日所戴之凤冠真是精美绝伦啊!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所作?”

    皇太后听后,心中一惊,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道:“哦,这个呀……是庄有恭进贡的金饰。”她本以为自己回答得滴水不漏,可没想到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破绽。

    乾隆皇帝何等精明,一听便察觉出其中的异样。他回到寝宫后,立即命人去调查这顶金饰凤冠的来历。经过一番追查,真相终于大白——原来,这金饰凤冠竟是明朝皇室的风格。

    这下子,乾隆皇帝彻底明白了,庄有恭所谓的“金饰”竟然是从明朝皇室坟墓里盗来的宝物!想到这里,乾隆皇帝勃然大怒,立刻传旨将庄有恭宣进宫里询问。

    乾隆怒不可遏地指着庄有恭,眼中闪烁着怒火,大声呵斥道:\&庄有恭,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欺骗朕!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从坟墓里挖出的凤冠献给太后?你究竟是何居心?\&

    庄有恭脸色变幻不定,额头上更是冷汗直冒,嘴唇也在微微颤抖着,显然内心十分挣扎。毕竟,眼前可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啊,一旦答错,那可就是掉脑袋的大事。

    然而,庄有恭心里清楚,如果不坦白交代,自己这条小命怕是保不住了。人都死了,还要钱干什么?想到这里,他咬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皇上,请息怒!这金饰并非来自于坟墓中的出土文物。事实上,当年您的祖上打败明朝的军队后,那些来不及逃跑的王爷们将大量的金银财宝藏匿在了江河之中。微臣负责水利工程事务,机缘巧合之下,在干涸的河床中偶然发现了这些宝藏。尽管这些财富并无明确主人,但如今毫无疑问它们都属于皇上所有!”

    说这话时,庄有恭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一丝激动和紧张,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皇帝,似乎在期待着对方的反应。

    乾隆皇帝听完庄有恭的汇报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随即开怀大笑起来。那笑声如洪钟般响亮,在整个宫殿内回荡着,久久不散。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仅仅只是下令追查皇太后凤冠的来历,居然能得到如此意外而又丰厚的回报。心中不禁暗暗感叹道:“原来皇太后才是朕的福星啊!连她的一个小小凤冠都能带来这么大的收获,朕这次真是鸿运当头啊!”

    乾隆皇帝一脸兴奋地看着庄有恭,语气中充满了赞赏之情:“庄爱卿,你这次做得实在太出色了!按照你所说的情况来看,其他河流区域或许也藏有同样的宝箱。哈哈,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庄爱卿,你是否可以把这个技巧传授给其他人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这些珍贵的宝藏了。”

    庄有恭有些无奈地回答道:“皇上,您真的放心让其他人来做这件事情吗?毕竟打捞宝箱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宝箱受损甚至丢失。依臣之见,还是由您的心腹大臣亲自去处理更为妥当。他们不仅忠诚可靠,而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可以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庄有恭的意见。他认为庄有恭说得有理,于是决定亲自派遣自己信任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庄有恭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

    乾隆皇帝高兴地宣布:“既然如此,朕决定任命你为江南各省的巡抚,负责治理当地的水利工程。希望你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也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庄有恭感激涕零,连忙跪地谢恩。他深知这次任命对于自己来说意义非凡,也是乾隆皇帝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与期望。他决心不辜负皇上的重托,全力以赴做好这份工作,以报答皇恩浩荡。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金饰凤冠,让庄有恭辛辛苦苦得到的宝箱,最后做了嫁衣,全都给乾隆没收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庄有恭心里很明白,一旦他完成了治水和打捞宝箱的任务,那就是他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刻。因此,他故意拖延治水工程的进度,按照最慢的速度推进。然而,尽管进展缓慢,但治水的效果却异常显着。短短几年间,全国的耕地面积竟然翻了一番还多!这无疑给乾隆皇帝带来了巨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