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步...”
陶培轩在后头叫了一声,并且快步走过去,追上李成林,“李大人,您今日,可真是出尽了风采。就连吴王殿下,都对您赞誉有加呢。”
这一段话,“李大人”、“您”,这样的尊称,让李成林不由得一愣,心里犯起了嘀咕。
陶培轩笑呵呵的拉住李成林的手,两人一块儿走到一边的花圃旁。
看一下四周无人,陶培轩丝毫不掩饰对李成林的奉承,“李大人,您的那些话,可真是振聋发聩。即便是我听了,也是感慨不已。”
认真看着对方的表情,李成林轻轻挣脱开陶培轩的手,脑子里有了自己的计较。
如此大的态度转变,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朱允熥,对陶培轩说了什么。内容虽然不得而知,但朱允熥一定是对李成林赞誉有加的。
至少,陶培轩是能从话里话外听出,朱允熥是要起用李成林的。
李成林虽然是朝鲜人,但他自幼长在辽东。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大明的一个省。
成年之后,李成林才跟着李成桂,进了朝鲜。再之后,跟在李成桂身边,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这成了李成桂颇为信任的身边人。
直到后来,蓝玉与朱棣,打进了开京城,彻底打破了朝鲜的格局。
李成桂受封了,自然也是得有一个李成桂的亲信留在大明,以作人质的。彼时,李成桂无子,李成林便是最佳的选择。
虽是朝鲜人,但也有许多朝鲜人,参加大明科举。
上榜的虽然寥寥无几,二十多年来,只有不到十人。但这也是足以证明,大明朝是认可朝鲜人的身份的,是允许朝鲜人在大明做官的。
再加上李成林的特殊身份,在大明朝,做个一官半职,也是极好的。
想到这儿,李成林一下子来了精神。
“陶大人,可是吴王有话要说?”
陶培轩心里骂了一句,脸上却是笑呵呵的,“不错,吴王对您痛斥交趾使者,那是大加赞赏。临走前,还向我打听,您是不是有功名在身。”
“果然...”李成林也在心里嘀咕一句。
“陶大人,下官说的好,那也是您教的好。若不是您让下官,在吴王殿下面前,说这么几句,下官哪有这个机会。若是日后收回交趾,这里头可是也有陶大人您的一份功劳。”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在心底却又把对方当成老狐狸。
“李大人,吴王说了,您可有在朝廷为官的想法。如今朝廷缺人,尤其是吴王身边,就缺这么一个,熟知交趾事宜的。您若是肯,本官自当引荐。”
李成林暗啐了一口,他一个朝鲜使者,怎么可能熟知交趾事宜。
这分明是明摆着告诉他,想要在朝廷为官,即便是不熟知交趾,那也得熟知。
再就是,这明明是吴王的意思,到了陶培轩嘴里,却成了对方的引荐。虽然不齿,李成林还是按下性子。
“陶大人,您是知道的,下官是朝鲜人。即便是去朝为官,也是不能在东宫的。吴王殿下抬爱,下官只能是恕难从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