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送藕粉的来了
作者:云上空灵   异路高歌最新章节     
    小唐眼见小女娃的愁云立时散去,心疼的道:“歌儿,我家爷说,你一个小娃娃,人生地不熟的,有什么事儿尽管说。”

    “嗯。”高歌点头,“我也就不客气啦!盘炕你家爷出人出力,我出银子。”

    见小唐似有反驳之意,不待他开口,高歌忙道:“唐大哥,若你家爷不同意,那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高歌的态度小唐早已料到,便道:“我会与爷讲的。”

    翌日午后,小唐带着盘炕负责人来找高歌。他们要测量炕的长宽,以便算出需要的土坯数。

    高歌一眼便认出负责人是大树,笑着打招呼:“大树哥,是你呀!”

    大树也笑道:“小高歌,没想到你都买大宅子啦!”

    高歌摇头,苦着小脸道:“我这铺子是买的李家的,李公子想让他家的产业在一处,恳求我买,我只好硬着头皮买下来。”

    高歌不露富也不哭穷。

    “大树哥,你们先测量吧,完了给你看看图纸,这次盘炕与上次不同。”

    “哦?”大树饶有兴味的看看高歌,这娃子又有新点子啦?

    大树带人去测量了。

    这个大难题解决了,高歌便心无旁骛的设计她的装修。

    用毛笔写字高歌勉强能应付,可是用毛笔画图就要了她的老命。一画就哆哆嗦嗦,画出来的线条都是颤抖着的。

    “哎呀——”高歌一声长叹,原以为她一个现代人到了古代,还不是如鱼得水吗?万万没想到啊······她多么怀念书写流畅的碳素笔!

    想办法!想办法!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远远传来“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高歌笑了,是母鸡告诉她可以去捡鸡蛋了。高歌喜滋滋的去捡鸡蛋。

    这几只母鸡真是招人喜爱,一天一个蛋,从不间断。随便炒几个,那香味是激素饲料催的鸡蛋无法比的。

    高歌捡了两个鸡蛋,见地上有一支鸡毛,高歌捡起来,敢情鸡也脱发呢。

    她像捏铅笔一样捏住鸡毛,戳了戳自己的手指,真硬呢······鸡毛信,鸡毛写信······

    哈哈哈,高歌一蹦三尺高,飞进屋里,放下鸡蛋,用鸡毛蘸了墨汁在纸上画了一道线,那样流畅;她又写了几个字,和用铅笔水笔一般无二。

    在鸡毛笔和高歌自己做的竹尺的配合下,一张张装修图纸很快画出来。高歌又修修改改,两天后定稿。

    高歌从潘大顺那了解到,做工的都是自己带上足够的干粮,主家愿意给熥熥就吃个热乎的,不给熥就啃凉的。也没有菜,啃干粮喝凉水。

    天热还好,天凉就受罪了。高歌哪里看的了别人受苦,和泥鳅商量能不能在草庐的灶旁再垒个临时的小灶,大灶做饭,小灶炒菜。

    潘大顺的话泥鳅也听见了,他猜高歌一定会想办法让做工的吃上热饭热菜。果然,他猜对了。

    泥鳅想一想道:“还要有棚子,不然下雨就做不了饭了。那块地方,嗯,够用。”

    “泥鳅叔,煮颜料的大锅做不了饭,咱得买口锅,再买口小锅用来炒菜。”

    “明儿我找车拉石头,再弄些搭棚子用的木棍子、茅草。”泥鳅盘算开了。

    一会儿,又问高歌:“小东家,木料是拉到草庐还是拉到新宅子?”

    高歌想一想,“拉到草庐吧。干活也在草庐,吃饭方便。木料裁好,组装的时候再去新宅子。”

    泥鳅记下了。他要做到心中有数。

    下午,泥鳅拉石头去了。

    高歌拿着图纸再次核对数据。

    林凤玲快步走进来,“歌儿,有人来,说是送藕粉的。”

    “送藕粉?”高歌的脑子快速转了几圈,确定自己没有定藕粉,不但没定,她早将藕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这真是想吃冰下雹子,省得自己去找货源了。

    赶紧随林凤玲到了大堂门外。一辆驴车旁站着两个人。一个三十岁左右穿长衫的男子见出来人了,还是个小女娃,不禁疑惑的看看林凤玲。你不是说去叫东家吗?怎么领出来一个小女娃?

    林凤玲已经锻炼的不那么社恐了,但是一和男子说话脸还是红,急促的道:“这是东家。”说完扭头回去了。

    又不放心歌儿一个人,就叫了泥鳅出去。

    男子忙脸上堆笑道:“没想到竟是位小东家。我是来给李家糕点铺送藕粉的,谁知李东家将铺子卖与小东家了。那位娘子让我等着,小东家可是需要藕粉?”

    原来是供货商,太好了!

    “能否看看货?”高歌微笑着问,语气中没有欣喜若狂。其实心里高兴的不得了。

    “可以可以。”男子打开车门,对高歌道:“小东家请。

    ”高歌走过去,见车厢内是六个大坛子。

    男子使劲将塞子拔开,“小东家请看。”

    高歌凑近细看,一股淡淡的甜香。拈了一撮,一捻,细腻得很。颜色、味道与李东家留下的无异。

    心中狂喜,依然不动声色,问道:“李东家每次留多少?”

    男子察言观色,见小女娃沉稳老道,弄得他心里没底,也不知要不要。又寻思包子铺用不上藕粉,左不过是买点儿自个儿吃。

    便道:“李东家是大户,每次都要五升。”

    对于“升”这种称量工具,她陌生的很。快速换算,一升大概二斤,五升最少十斤。李东家留下的那满满一坛子,估计得有十斤。

    “什么价呢?”

    “李东家是多年主顾,按的一两九钱银子一升。”男子实话实说,犯不上欺瞒一个小女娃。

    唐记糕点铺是一两银子一斤,果然批发比零售合适。

    “我先要五升,吃吃看。”高歌道。

    犹如被打了一闷棍,男子道:“小,小东家,五升,这一瓮是五升,你你,吃不完的,会生虫子的。”

    这人还挺实诚的,是个好人。

    高歌笑道:“敢问怎样称呼?”

    男子道:“姓洪。也没有铺子,主顾们还是叫我洪东家,呵呵。”

    “洪东家,我是真心要买。在哪里能找到您?”高歌道。

    住址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