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曌(七)参与朝政
作者:史嗑郎王   封建历史女权人最新章节     
    “废王立武”的运动,起初李治的目的,确实仅仅只是换个皇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发展,这场原本看似简单的后宫争斗,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涉及朝廷权力格局的政治斗争。在这场复杂而激烈的角逐中,李治不仅面临着来自长孙无忌等权臣们的阻力,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各方势力的制约和影响。

    对于李治来说,他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关系,以及整个朝廷的稳定局面。因此,在推进“废王立武”的过程中,他不得不谨慎行事,并寻求更多的支持力量,来确保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这使得原本简单的“废后立后”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且充满挑战。

    与此同时,武则天作为这场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她的晋升之路,同样遭遇了重重阻碍。尽管武则天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果断手段,赢得了李治的信任,但要想真正登上皇后之位,并巩固自己的地位,她还需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考验。

    通过这件事情,李治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皇权受到掣肘,更是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登上皇位,而且时间已经长达六年。可以一展宏图,但现实却告诉他,他的权力还远远不够。这种无力感,让他感到愤怒和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掌控这个庞大的帝国。

    而那些曾经辅佐过他父亲的元老们,如今却成了他最大的阻碍。他们仗着自己的资历和功勋,对李治的决策,指指点点,甚至公然违抗他的旨意。这让李治感到自己的权威,被严重削弱,他无法忍受这些人对他的轻视和挑衅。

    然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治并没有轻易表露自己的不满。他深知,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先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他开始暗中观察那些元老们的一举一动,寻找他们的弱点和破绽。同时,他也积极与其他官员建立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李治逐渐意识到,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光靠威严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学会权谋之术,善于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掌握权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作为李治的枕边人,武则天对他的心思,可谓了如指掌。这个聪明绝顶、心机深沉的女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得知,自己可能会因出身问题,而无法登上皇后宝座时,武则天心中暗喜,因为她看到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可以与李治建立起坚固的政治同盟。

    她深知,尽管大臣们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高门士族反对,但这并非真正的阻碍。关键在于,李治的皇权,正面临着来自长孙无忌等权臣的挑战。

    如果能将自己晋升皇后受阻的事情,与李治皇权受威胁联系起来,他们便能形成一种紧密的政治默契。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隔阂,还能让他们共同对抗那些,企图削弱皇帝权威的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精心策划,准备利用这次危机,与李治一同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她要向世人证明,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更是一个有着卓越智慧和坚定决心的政治家。而这场斗争,也将决定着她未来的命运,以及大唐王朝的走向。

    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既然看到了机会,那就要果断出手。于是乎,武则天就开始给李治吹枕边风,帮他分析当前局势,并为他出谋划策。

    其实,武则天所讲的也正是李治心中所想的。从这一刻起,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局限于后宫中的亲密伴侣,更是在前朝政事上,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他们将共同面对挑战和机遇,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个转变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为他们未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冷静下来之后,李治开始仔细思考自己当前的处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彻底摆脱元老们对朝政的控制,就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于是,他决定利用废王立武这个机会,给那些元老一个沉重的打击。

    随着李治的决心坚定起来,这场原本只局限于后宫的斗争,迅速蔓延到了前朝。一时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方势力纷纷表态支持,或反对废王立武。这成为了李治登基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政治运动,不仅关乎着王皇后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朝廷的权力格局。

    而在这一系列的风波之中,武则天始终站在李治的身边,她用聪明才智和果断手段,帮助李治化解了一个个危机。同时,她也在暗中煽风点火,推动着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武则天的支持与配合,李治才能在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达成共识之后,李治和武则天,便开始着手行动。他们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拉拢人心。

    首先,他们不惜重金,用财富去诱惑那些贪婪的官员。这些人往往容易被金钱所打动,只要给足好处,他们就会成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忠实支持者。

    其次,对于那些有政治野心的大臣,李治和武则天则许下高官厚禄,锦绣前程等承诺。这些人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李治和武则天的承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中立派的官员,他们对李治和武则天的行为,持观望态度。针对这些人,李治和武则天采取了怀柔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诚意,让他们逐渐倒向自己这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廷大臣,加入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队伍。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因为各自的利益与李治和武则天,站在了一起。他们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股势力足以影响朝局的走向。

    而在幕后居中连线的李治和武则天,看到自己的队伍日益壮大,心中也渐渐踏实起来。他们知道,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长孙无忌等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还将不断扩大。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李治和武则天的策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们利用金钱、权力和政治许诺,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大臣的支持。然而,他们的对手长孙无忌等人,也不会坐以待毙,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将不可避免地上演。

    虽然,以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众多元老大臣,立场坚定,犹如铜墙铁壁,柴米不进,坚决反对废王立武。这些元老大臣,深受传统礼教和政治观念的影响,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地位稳固,不可轻易废黜。他们试图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维护旧有的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

    然而,局势并非一成不变。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反对阵营中,有一些元老开始察觉到其中的端倪,态度逐渐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李治的决心已定,而政治风向或许也即将改变。元老之一的李积,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积此人,久经沙场,政治经验丰富,深知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表态说“废立皇后,是皇帝的家事,何必问外人。”这一表态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义重大,为李治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至此,李治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他深知,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自己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于是,在公元 655 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果断出手,以“阴谋下毒”这一严厉的罪名,废了王皇后。这一罪名的提出,在当时的宫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都在揣测李治的真实意图。

    仅仅七天之后,李治便迫不及待地下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一迅速的举动,充分展示了李治的决心和果断,也标志着唐朝宫廷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

    在公元 655 年,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初一日,正值青春年华,32 岁的武则天,在庄重而肃穆的仪式中,正式登上了后位。这一时刻,无疑成为了大唐宫廷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再次入宫仅仅 4 年的时间,武则天便以其非凡的智慧,果敢的手段和独特的魅力,成功登顶后宫。她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的明争暗斗和艰难险阻。每一次的危机,都被她巧妙地化解。每一个对手,都在她的谋略下黯然失色。

    随着武则天成为皇后,这场惊心动魄,备受瞩目的废王立武的政治运动,最终也以李治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激烈的政治博弈中,李治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果敢的决策力。

    虽然,这次运动对元老的打击,却不是致命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元老们的势力,让他们在宫廷的话语权,有所减少。

    元老们曾经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和功勋,在宫廷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这次运动中,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可是,它所带来的政治风向标,方向却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皇帝要开始绝对集权。这一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大唐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历代帝王,都在追求权力的高度集中,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岁月悄然流转,局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元老们逐渐步入暮年,精力与斗志渐渐衰退,新朝的舞台上,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人才。这些新锐之士充满朝气与活力,怀揣着雄心壮志和创新理念,为朝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此期间,皇权势力的团队,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日复一日地日益壮大。他们紧密团结在皇帝周围,为巩固皇权,推动国家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公元 659 年,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精心的筹谋,时机终于成熟。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元老派,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正式被李治以坚决的态度,请出了朝廷。长孙无忌,这位曾权倾一时的重臣,最终也无法抵挡时代的洪流。

    至此,李治终于正式摆脱了,李世民留给他的这套辅佐班子。这对于李治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李世民留下的班子,固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治施展个人的政治抱负。

    如今,摆脱了这一束缚,李治得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和策略来治理国家,开启属于他的全新篇章。每一代君主都渴望拥有能够完全贯彻自己意志的班底,李治的这一举措也不例外。新君更替旧臣,也是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适时更新政治团队,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变革的动力,推动国家朝着更繁荣昌盛的方向迈进。

    值得一说的是,这些被提及的元老,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唐朝建国的关键时期,伴随李世民一同浴血奋战,驰骋沙场,为开创大唐盛世,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他们也被统称为关陇集团。

    要知道,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正是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凭借着卓越的才能,深厚的功勋,以及与皇室的紧密关系,在关陇集团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废王立武事件,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演变成为了皇帝集团和关陇集团之间,激烈的权力争夺战。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关陇集团的成员皆是历经风雨,经验丰富的功臣,他们在政治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堪称老谋深算的老油条。他们凭借着过往的功绩和深厚的根基,试图维护和巩固自身的权力与地位。

    而与之相对的皇帝集团,其核心成员,只有李治和武则天。他们在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斗争中,显得势单力薄。然而,他们拥有着坚定的信念,果敢的决策以及对权力的强烈渴望。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正统新鲜血液,战胜了那些曾经功勋卓着的元勋老臣。这一结局并非偶然,新的力量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变革精神,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需求。这种新与旧的交替,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进步和变革的追求。

    其中,武则天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宛如李治身旁的一盏明灯,不仅时刻给李治打气,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勇往直前的能量,而且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能够为李治出谋划策,指明方向。

    也正是通过这个意义非凡的事件,让武则天深深地折服在了,绝对权力带来的那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快感中。或许,也正是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事件中,她真切地感受到了绝对权力,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和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从此之后,她便身陷权力的泥沼,欲罢不能。那种对权力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愈烧愈旺,难以熄灭。此刻的武则天惊觉,原来政治之事,说来也就是这么回事,她凭借自身的才能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在这复杂多变的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地驾驭其中。

    所以,在成为皇后之后,武则天已然不甘心,仅仅在后宫之中,处理那些琐碎的,关于莺莺燕燕的事情。她的内心深处,萌生出了更为宏大、更为广阔的志向。

    她渴望的不再是,局限于后宫的狭小天地,而是一个能够让她充分施展抱负,展现才华的更大的人生舞台。

    之后,武则天就如同一只敏锐的猎鹰,无时无刻不在寻觅着,紧盯着任何可能走向前朝的机会。她的目光坚定而炽热,内心充满了对权力舞台的渴望与向往。

    当然,通过废王立武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全力协助李治的武则天,不仅在明面上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在暗中巧妙地积累了一些前朝的人脉。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在政治的漩涡中周旋,让一些原本对她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得不折服于她的能力。

    可以说,这个事件给武则天带来的政治帮助,是超乎想象的巨大,具有极其关键的转折意义。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武则天打开了通往前朝权力核心的大门。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许多重大事件,往往成为一些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废王立武对于武则天便是如此。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女性涉足前朝政治是充满挑战和争议的,但武则天凭借此事件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那么,走上前朝的武则天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局面呢?是群臣的质疑与反对,还是各方势力的暗中算计?又会有什么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呢?是激烈的权力争斗,还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或许,她将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境,但以武则天的性格和能力,她定不会轻易退缩。又或许,她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化解一次次危机,开创出一番全新的政治局面。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令人充满期待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