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回京
作者:小眼睛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最新章节     
    庞大的使团车队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缓慢地朝着进京方向行进,最终抵达了这漫长旅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此时,南国京城的上空,一片奇异的云彩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神秘的故事。

    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辛勤耕耘的百姓们低着头,专注于眼前的农活。他们无暇顾及头顶那片变幻莫测的云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趁着老天爷赐予的片刻阴凉,抓紧时间多干一些活儿。毕竟,今年的雨水异常充沛,尤其是皖南地区,洪水泛滥成灾,堤坝多次决口,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

    对于这些朴实的百姓来说,他们更为担忧的是明年大米价格是否会上涨。因为粮食是生活的根本,如果米价飞涨,那么一家人的生计将会面临巨大压力。所以,他们必须努力劳作,争取让家里有足够的存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局面。

    偶尔,可以看到几只胖乎乎、圆滚滚的田鼠,大摇大摆地从正在忙碌的百姓脚边窜过。它们似乎并不惧怕人类,而是大胆地在农田里搜寻着那些不慎掉落的谷粒。农夫们手中握着锄头,但此刻却懒得去驱赶这些小小的“不速之客”,只是一心一意地继续锄地。

    沿着宽阔的官道两旁,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绵延不断的肥沃田地。在这里,此起彼伏的锄地声响彻云霄,宛如一首激昂奋进的交响乐。每一次锄头落下,都伴随着泥土的翻滚和禾苗的颤动;每一声吆喝,都传递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期待。这种充满力量感和韵律美的声音,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一群赤裸着上身的农夫们,正弯下腰辛勤劳作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耘着这片大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从贫瘠的土壤中获取生活的希望。他们那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的肌肤,犹如古铜色一般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勋章。然而,这些质朴的人们并未留意到,在不远处的官道上,一支规模宏大、宛如长龙般望不到尽头的车队正徐徐驶来。

    这支车队正是南国的使团。经过漫长的旅程,他们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与出发时相比,此刻的车队显得更为壮观和庞大。不仅带回了北方国家丰厚的回赠礼品,一同前往北国的官员们还纷纷购置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物品,以便回到京城后用于人情往来和社交活动。

    当吴晴的目光落在最后一个驿站前精心布置的仪仗和威严阵势时,此时此刻,礼部和太常寺的众多官员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所有进京所需的仪仗筹备工作,并依照惯例安排好了后续事宜。通常情况下,使团成员会在此处先行沐浴净身、更换衣物,而诸位大臣则需换上与之相应的官服。随后,众人将遵循礼部规定的仪仗顺序,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京城进发。毕竟,此番归来的乃是郡主殿下,所有流程皆须严格依照皇家礼仪执行。

    而在驿站之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望向吴晴时,脸上流露出各式各样的神情。有的带着谄媚讨好之色,有的则是充满敬佩之意,还有一些人眼中闪烁着羡慕和嫉妒的光芒。时不时地,还能听到从人群中传出的阵阵奉承之声:“小吴大人辛苦了!您此番出行真是劳苦功高啊!”、“小吴大人此行声名远扬,想必这次回到京城,定然能够得到重用吧?”、“小吴大人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呐......”

    在这一连串令人飘飘然的阿谀奉承话语声中,吴晴被众多官员团团围住,前呼后拥地走进了驿站。甚至连冷弃和巧珍也受到了礼遇有加的款待。此时此刻,萍郡主正于内室休憩。然而,相比之下,迎接吴晴的场面却显得更为盛大庄重,仿佛他才是这里最为尊贵的客人一般。驿站中的众人不禁心生疑惑,为何南国的诸位大臣们,竟会对这位坐在轮椅之上的年轻官员这般敬重呢?实在是令人费解不已。

    吴晴脸上洋溢着笑容,不停地向周围的官员们拱手作揖、回以礼数,但内心却有太多厌烦之情,只是对于这般虚伪谄媚的氛围略感不适罢了。然而,现实所迫,他又不得不去顺应这股潮流,这种矛盾的心境让他颇为无奈。

    目光扫视一圈后,吴晴惊讶地发现,前来迎接的众多官员之中,绝大部分都是他熟悉的面孔。其中一部分乃是来自礼部的同事,还有一些则是曾因公务事宜与太常寺有所交集的官员。而从这些官员们的眼神里,除了流露出应有的敬重之外,似乎还隐隐夹杂着一丝敬畏之意。对此,吴晴心知肚明,他们所敬畏和尊重的并非她本人,而是他身为同知的显赫地位。

    终于,吴晴抓住一个稍纵即逝的空当,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香茗,随后转头向身旁的礼部同僚发问:“接下来,具体会有怎样的流程安排呢?使团预计何时能够抵达京城?”那位礼部同僚一直苦盼着能与吴晴搭话,此刻见他主动开口询问,自是喜出望外,岂肯轻易错失良机。于是赶忙答道:“小吴大人请放心,所有相关仪仗等事务皆已由礼部妥善筹备完毕。陛下深知使团诸位大人离乡背井已久,归心似箭,故而……”

    话尚未落音,只见一名身着白袍、袍上绣着金龙纹路的翩翩少年自门外踏入室内,那股与生俱来的贵气令人无法忽视。屋内的官员们见状,纷纷匆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而这位不速之客却仿佛对旁人视若无睹,他步伐坚定地直接走向吴晴所在之处,并极为自然熟地拍打着吴晴的肩膀。

    来人正是徐潇,乃是凉王府的世子爷。想当初,正是他首次领着吴晴前往流銮河畔尽情享乐。如今再度相见,两人之间似乎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默契。

    \&怎会劳烦世子您亲自前来?\&吴晴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众人观其情形,心下了然,知晓这二人定是有要事相商,于是纷纷识趣地退出房间,留下一片宁静给他们。待到众人皆离去后,徐潇方才缓缓开口道:\&老三常年离京在外,太子又远赴闽南,老四则被派往守护皇陵。如此一来,若我不出面,这京城之中还有何人能够担当重任呢?\&说话间,徐潇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吴晴,眼神中似蕴含着某种深意。

    面对徐潇这般凝视,吴晴并未退缩,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直直地回望着对方,语气坚定地回应道:\&你无需用这种眼光看我,此事与我毫无干系。\&

    “当真毫无关系?”见徐潇才说道:“你这次跟随使团出使,假银票案,镜湖县盐案。早已传遍京城。京畿处从创建之初,没设立同知。而你突然成为了这第一任同知。这两个案件又是你一手侦破,现在京中盛传,你是奉陛下密旨行事。现在的你是当下京城里最红的人。”

    吴晴听到这里也无奈的笑了笑。他没有想到,一趟出使,竟然让他成为了京中家喻户晓的人物。

    徐潇警觉地环顾四周,待确认周围并无他人之后,他刻意压低嗓音,轻声说道:“太子命我传话给你。关于柳生家族之事,他宣称自己毫不知情。想必你对此定然心存疑虑,但有一事你务必深信不疑——他从未指使柳生家族之人加害于您。某些事情或许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他深知与您难以成为挚友,但亦不愿与您结下仇怨。”

    吴晴嘴角微扬,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对于太子所言,他心中自是了然。四皇子虽贪污工部用于修缮河堤的银两,但就个人情感而言,吴晴与他之间并无无法调和之仇恨。然而,太子却截然不同,柳生一族与吴晴之间的血海深仇已然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太子显然担忧吴晴会将这笔账归咎于自己身上。

    眼见吴晴迟迟未作答复,徐潇也不再追问下去。他只是郑重其事地向吴晴传达道:“陛下口谕,待到使团入京之后,吴晴需入宫面圣。”。

    今日乃大朝会之良辰吉日,所谓大朝会者,乃京城各部门诸位官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的重要时刻也。黎明时分,天色尚早,已有众多朝臣纷至沓来,于宫门外静候多时。更有甚者,为彰显其勤勉忠诚之心,不惜彻夜未眠,提前于夜半三更之时抵达宫门之外,只为亲耳聆听那象征着宫门开启的清脆声响。

    当今圣上,英明睿智且心怀天下苍生,实乃一代明君。此点单从其后宫仅有区区三位嫔妃便可略窥一二。正因如此,众大臣们皆心知肚明,万不可迟到半分。久而久之,每逢大朝会之际,便有精明之士在新街口感知附近的茶楼上预订一间雅致厢房,并遣派随从前去镇守宫门处,密切留意那里的一举一动,好让自家主人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并赶去排队。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准时参加朝会,又可避免因迟到而遭受责罚或引起圣心不悦。这种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众人纷纷效仿之。

    京畿之地的同知一职,依照常理而言,乃是正儿八经的从四品大员。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吴晴竟是南国自开国立朝以来首位获此殊荣之人。只可惜,并无正式的皇命诏书下达,亦无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官印相授。故而,就实际情况而论,吴晴目前仍仅为区区五品之礼部员外郎罢了。这般品级对于寻常人士而言,已然堪称光耀门楣、足以告慰先祖之举。但于这庄严肃穆的大朝会之上,若非当今圣上亲自聆听使团回禀述职,以他的身份地位,决然是绝无登上朝堂之可能的。正因如此,他也唯有身着那套礼部专属的朝服前来上朝了。

    由于使团入城后所举行的一系列繁琐仪式延误了不少时间,待到他们姗姗来迟抵达大朝会时,诸位朝中大臣们早已在此苦苦等候了足足半个时辰之久。

    正所谓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一个人的名声和地位变得显赫起来,那么各种麻烦事也就接踵而至,很容易招来他人的嫉妒和怨恨。这位刚刚踏入仕途、身负出使北国重任的年轻人,仅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先是因为他查的银票案,导致太子被调离京城,去闽南历练;接着又因为镜湖县盐案,和河堤贪腐案,又迫使四皇子前往看守皇陵,远离权力中心。不仅如此,他还果断出手,一举擒获了两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一品总督。就连六部尚书之中,也有两人不幸折在了他的手中。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朝中众人对这位看似温文尔雅、毫无杀伤力的少年产生了一分的警惕,与三分的厌恶,毕竟在朝堂之中,关系网错综复杂,而这四人,每一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物。

    而身处其中的吴晴,自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氛围的异样变化。就在这时,只见三名身形挺拔的太监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出,他们动作优雅地引导着使团正使鹤远以及礼部员外郎吴晴来到与之对应的位置。

    对于初次参与朝会的吴晴来说,内心难免会感到些许紧张不安。毕竟,这样庄重严肃的场合并非寻常可见。他被引领至文官队列的最后一排,距离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可谓遥不可及。若不是因为自身听力过人,恐怕连朝堂之上的只言片语都难以听清。既然是首次参加朝会,且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吴晴干脆放松心情,开始仔细端详起宫殿内精美的装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