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可曾记得,武侯之约
作者:福气泥娃娃   大唐之国舅纵横最新章节     
    五尺三寸的布竹汉。

    却是手握着一把七尺长的轻型陌刀。

    这时,树顶上传来萧枫的喊声:“左边,那片石头后面,像是他们的首领。”

    布竹汉带着人就杀了过去。

    萧枫站树顶上喊,布竹汉带人杀。

    八百唐军,立即分成数个小队,只是一接触,装备精良的唐军就击败了敌军。

    可曾记得,武侯之约!

    这消息传的比风还快,原本各自安静生活,相互不太联络的无数寨子、部落,开始有人往这里汇聚。

    六诏。

    以蒙舍诏最强。

    因为在最南边,所以被称为南诏。

    那些不愿意依附六诏的小部落,因为萧枫一人,而重新汇聚起来。

    在窦乐的时空,六诏中的蒙舍诏,也就是南诏。

    被大唐朝堂认为是最忠心的,所以唐一直在扶持,一直到南诏统一六诏,然后反唐,击败唐军二十万。

    在这个时空,窦乐不会扶持任何人。

    要么,被文明同化,和我们一起种田。

    要么,被我们华夏文明所抛弃,变成肥料。

    萧枫在树顶上那声高呼:南蛮诸部,可曾记得,武侯之约。

    已经将大唐摆在道德的至高点上。

    要打仗。

    唐军写檄文都不需要再找借口。

    更何况,蜀军眼下想打仗都想疯了,日思夜想希望出兵滇池。

    那个孩童。

    是九濮一个寨子少寨主,寨子的男人几乎死光了,活下来的不足三十人。

    妇孺躲进了深山里。

    可又如何?

    那怕只有一个人活着,也能重建寨子。

    萧枫一来,只字不提什么打仗呀,要复仇呀。

    先画图。

    “从这里往北,到大理、再到丽江,然后再往北,一直到芒康。这时,可以往东,经理塘、康定、雅安,到成都府。或者往西,到林芝。”

    “书中有记载,吐蕃人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这可是好生意,用不了多久,就能让这里富足起来,还可以用这里的药材,去换成都府的货物。”

    “茶马互市、南丝路、铜铁羊牛……”

    萧枫毕竟是在国舅府认真学习过的。

    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光靠男耕女织,要多少年才能存下钱,只有展示商品的交换,才能快速的积累财富。

    就拿铁锅来说。

    放在长安城,根本不值什么钱。

    可在草原上呢,绝对是奢侈品。

    还有草果。

    在岭南,都不需要人工种植,野生的眼下就采不完,无数、无数的。但炮制之后送到草原上呢,贵到离谱。

    莫说是草原,就是送到长安城,价值翻几十倍。

    还有岭南的无数香料。

    南诏这边,吃了点亏。

    一边派人往长安去,希望能在长安朝堂之上,找点说法,一边积极的备战,准备再打一次。

    然而。

    李道宗带的主力,到了。

    南诏立即派出使者,献礼、认错、请降。

    八百唐军不可怕。

    八千就不同了。

    装备精良的唐军,哪怕是岭南军,也相当的可怕。

    李道宗:……

    沉默。

    长久的沉默。

    李道宗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个郡王,怕是没办法靠功勋升为王爵了。

    喝一杯吧。

    说不定醉了,心情会好一点。

    李道宗独自一人喝酒的时候,萧枫来了,带着一捆文书。

    “郡王,劳烦用印。”

    用印?

    李道宗心说,这事你不去找中军司马,或是中军主簿,你来找我干什么。

    可当李道宗把文书翻开,只看了两页。

    再看萧枫的眼神就变了。

    有才。

    太有才了。

    萧枫就算家里不给补贴钱粮,他也不靠俸禄活着。

    头一份文书。

    九濮某个部落,酋长携全部落,成为大唐子民,其部落所在的领地,依大唐律法……等等。

    李道宗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萧枫。

    萧枫回答:“郡王,我可没有强迫他们,是他们自愿的。我最多就说了一句,身为大唐子民,若受了欺负,自然有唐军护着。大唐的户籍,若是谁不认可,不给几份敬意,唐军会来和他们讲,什么叫大唐的户籍。”

    李道宗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接话了。

    依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安排,他带兵过来,护着九濮,展示一下大唐的军威,然后保证九濮有自保能力了,就撤退回去。

    绝对,不是来占地盘的,也不是来入侵南蛮的。

    可萧枫这么干。

    自愿归附。

    那么,九濮各部落所占据的土地、山岭、河谷、湖泊……,就不是臣属地,而是大唐的直属领地。

    李道宗又翻了几页,问:“不说多,就是三千精锐兵马,就是三千战兵,三千辅兵,六千杂役。这就是一万两千人,在这里地方,拿什么养活他们。靠岭南补给,这一路过来,一石米路上就能吃掉九斗。从蜀地过来,怕也差不多。”

    萧枫笑了。

    笑的极是诡异。

    李道宗轻轻在桌上一拍,萧枫赶紧说道:“国舅可以点石成金,岭南这么多年,有多少人真正南下过。因为南下,就是郡王所说的困难,兵马无法养活。可是国舅能,红河三角州,就是不种米,只种甘蔗就能养活至少六万户。”

    李道宗:“继续。”

    萧枫:“俚僚的兵马还是回去的,留下的也是极少数,还是要训练九濮兵。而后请蜀军派兵,俚僚兵留在这里没用。”

    “没错。”李道宗明白。

    要教这里人种田,要识字,要知礼。

    靠的,还是中原的兵马,岭南的俚僚兵,眼下能认识二百个字的,都没多少人。

    大多数人,也只是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

    然后知道,米、布、粮、钱等日常能用到的字。

    真正打动李道宗的,是萧枫接下来的一句话:“郡王,敌军闻风而降又如何?开疆扩土,守土之功,教化之功,也是功勋,而且未必比攻城、斩将低。再说了,南诏请降反正下官信不过,早晚还要打。”

    “写信,立即写信。”李道宗拿出自己的统兵印信、郡王印信、私人印信。

    第一封,先写给国舅窦乐。

    第二封,写给剑南道总管窦轨,喊一喊在这边有可怜,四面皆敌,赶紧准备五千兵马,只等长安那边有公文发来,就赶紧带兵过来。

    接下来,才是给长安写的。

    礼部、民部、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