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5)
作者:望月铃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最新章节     
    1掩埋法:将一至数千只动物尸体埋葬在未处理或半处理的坑中。经过长时间作用使多数病原体被动灭活。

    优点:初始费用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可在短时间内处理中小量动物尸体,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缺点:许多环境因素(地下水位高,土壤疏松,存在岩床),土地所有人可能不愿接受这一处理方法。尸体总量增加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环境安全。

    2垃圾填埋法:将尸体封闭在批准使用的具有防渗漏衬垫、沥出液处理系统的专设场所,该系统可收集垃圾分解所产生的的沸水,并导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长期被动灭活效应。现代化填埋场来完成。

    优点:初始费用不高,可处理中小量动物尸体。对处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缺点:需要运输动物尸体,增加处理工作的复杂性。专门设施,设计和建设耗时较长。

    3焚毁法:通过高温将动物尸体烧成灰烬,持续可靠的销毁除海绵状脑病以外所有外来动物病原。

    优点:病原体灭活彻底,灰烬处理比较容易。

    缺点:需要大量燃料,受天气和尸体类型的影响,格外引人关注,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疫病扑灭工作的反对。

    4化制法:将动物尸体或部位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分解为脂肪、蛋白和水的过程。除tSE和耐热芽孢。可连续分批处理。

    优点:可处理大量尸体,终产物有潜在利用价值(用作燃料)。缺点:化制厂通常只能处理特定类型的原料(畜禽肉类),一般不接受羊和鹿等原料,化制产物无法正规处理(可能面临二次处理)。

    5碱解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处理,使有机物裂解为肽、氨基酸类和脂肪酸盐。能杀灭包括tSEs在内所有病原体。

    优点:过程高度可控,终产物无菌。

    缺点:成本高,容量有限,终产物处理比较困难。

    6堆肥法:动物源性产品在有氧条件下发生生物学降解的过程,堆肥温度54.4~60c持续1~2d,可杀灭大部分病原体(除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tSEs)。

    优点:堆肥可就地进行,终产物可用于土壤改良。

    缺点:大规模堆肥处理需要人员具备相当的知识和技能,维护可能需要大量人力。

    7屠宰法:本质上是一种安乐死或预处理方法。屠宰的动物有三种处理方式。人类消费、非人类消费和其他方式(化制)。屠宰后不会灭活病原体。

    优点:可屠宰大量动物,操作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形进行修改。

    缺点:屠宰场担心正常生意被打断,可能不愿意参与。适用于大规模安乐死和预处理。

    七、传染病患病动物的治疗

    目的:挽救病畜,减少损失,消除传染源。

    淘汰原则:病畜无法治愈;治疗需很长时间,医疗费用超过病畜痊愈后的价值;病畜对周围的人畜有严重的传染威胁时;当地传入危害性较大的新病时。

    治疗特点:治疗需在严密封锁或隔离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流行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此不同于一般普通病。)

    用药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勤检节约的原则。

    治疗应全面考虑;既考虑针对病原体,消除其致病作用又考虑考虑针对机体的综合措施。

    治疗应及早进行,尽量减少诊疗工作的次数和时间。

    用药原则:依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一)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1、特异性疗法: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卵黄抗体。

    2、抗生素疗法: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敏感性G+G-);用量、疗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价值;不要滥用(耐药性、休药期);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交替使用)(兽用抗生素)。

    3、化学疗法: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磺胺增效剂);硝基味喃类药;隆诺酮类药;其他(异烟耕治疗结核)。

    4、抗病毒药物:甲红硫服;金刚烷胺盐酸盐(不得用于动物);利巴韦林;黄多糖;板蓝根和大青叶;干扰素。

    (二)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增强机体的一般抵抗力,调整,恢复生理机能。

    1.加强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严隔离,冬防寒保暖,夏防暑降温。安静,干爽清洁,随时消毒充分饮水,新鲜高质量的饲料,少喂多添。注射葡萄糖、多维、营养物。

    2.对症疗法:退热、止痛、止血、镇静,强心,利尿、止泻,手术,局部治疗。

    3. 针对群体的治疗:紧急注射疫(菌)苗、血清等。

    八、生物安全(biosecurity\/biosafety)

    biosecurity:养殖生产中疫病防控方面的生物安全;

    biosafety:实验室方面的生物安全和基因工程领域的生物安全;

    (二)、基因工程领域的生物安全(biosafety)

    指对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养殖生产中疫病防控方面的生物安全(biosecurity)主要指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结构性生物安全措施

    理念性生物安全措施

    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

    养鸡场生物安全重要事项一览表(30项)

    1、场址及周围环境

    2、鸡场设计

    3、交通管制(人员、车辆)

    4、警示牌

    5、出入登记

    6、车辆消毒

    7、淋浴与更衣

    8、手的清洗消毒

    9、工作服及靴鞋消毒

    10、野鸟\/鼠类\/害虫

    11、庭院家禽及宠物

    12、鸡舍、设备及车辆清洗程序

    13、水质及消毒

    14、饲料品质及消毒

    15、料线及水线卫生

    16、通风及控温

    17、死淘鸡处理

    18、鸡粪处理

    19、全进全出制

    20、混养家禽种类

    21、垫料管理

    22、空舍期及其管理

    23、养鸡设备维修及保养

    24、鸡群的健康状况

    25、病原体性质

    26、疾病传播途径

    27、家禽免疫系统的状况

    28、免疫程序及免疫接种

    29、药物使用

    30、疾病监控体系

    1、结构性生物安全措施

    1养殖场选址:区位定位,便于隔离,水源水质情况,排水方便;背风向阳,地势高燥;

    2养殖场建筑与分布:有围墙,应设消毒池,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

    3良好的排水系统

    4无害化处理:粪便堆肥、鸡粪发酵沼气发电

    5饮水系统

    6温湿度控制系统

    7通风系统:一侧进风,一侧排风;天花(屋檐)进风,屋顶排风;地沟进风,中央排风。

    2、观念性生物安全措施

    1自繁自养,引种隔离。

    2全进全出,不同日龄不同舍混养,空舍期。

    3卫生消毒,内外环境,人员车辆。

    4人员控制,员工,供应商,来访。

    5养殖模式。

    3、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充足营养,根据不同发育阶段;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

    防止有害物质摄入,污染、霉变、虫蛀,控制原料品质。

    做好防鼠、灭蝇、防鸟工作,

    2重视免疫接种:合理的免疫程序,合适的接种途径。

    3减少应激:优良的环境,降低应激,保证非特异性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