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点(15)
作者:望月铃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最新章节     
    2.1.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1是一类人类和哺乳动物幼仔腹泻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2主要引起仔猪黄白痢、犊牛痢和羔羊下痢。

    勿漏对一类情况的考虑→腹泻:

    病毒

    细菌→用抗菌素多多少少都有点效果

    寄生虫

    饲料,环境因素→无传染性

    2.1.1.1 致病物质:

    1其致病力主要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肠毒素两类毒力因子构成,二者密切相关且缺一不可。

    2初生幼畜被 EtEc 感染后常因剧烈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1)黏附素:

    1包括菌毛和非菌毛类蛋白,具有粘附于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故又称定居因子,对其抗原亦相应称作粘附素抗原或定居因子抗原。

    2动物源 EtEc 中已发现的黏附素主要有 F4(K88)F5(K99)F6(987p)F17,F41,F42,,F165。

    3黏附素虽然不是导致宿主腹泻的直接致病因子,但它是构成 EtEc 感染的首要毒力因子。

    4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肠毒素:

    1是 EtEc 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毒素。

    2按其对热的耐受性不同可分为两种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在动物 EtEc 中,只有猪源 F4+菌株能同时产生 Lt 和 St,其他菌株仅产 St。

    3肠毒素理化特性

    不耐热肠毒素(Lt):对热敏感,65c加热 30min 即被灭活

    福尔马林可将其变为类毒素

    由 1 个 A 单位 5 个 b 单位组成

    A1→毒性部位

    A2→无毒性而有免疫原性

    耐热肠毒素(St):由小分子多肽组成,通常无免疫原性。

    耐 100c加热 30min 不失活,可透析,抵抗脂酶,糖化酶和多种蛋白酶作用。

    考:肠毒素大肠杆菌免疫保护起的作用→抑制细菌黏附

    根据是否溶于甲醇分类

    肠毒素能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生一种肠

    毒素即 Lt 或 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生

    (3)其他毒力因子:1胞壁脂多糖的类脂 A 具有毒性。o 特

    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

    2大肠杆菌的 K 抗原有抗吞噬作用

    2.1.1.2 致病机制

    口腔进入宿主的小肠

    菌毛黏附素与小肠上

    皮细胞的受体相结合

    定居在肠内

    大量繁殖

    此时大量产生并释放肠毒素

    对其靶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Lt-2与 Lt-1在酶活性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方式上相似,但结合的受体不同

    1Lt-2a 的最佳受体→是 Gd1b 神经节甘脂

    2Lt-2b 的最佳受体→为 Gd1a 神经节苷脂

    St1的毒性作用

    Lt1 以其 b

    亚单位与小

    肠上皮细胞

    表面的Gm1

    神经节甘脂

    受体相结合

    分子内的 A 亚单位则经

    细胞膜孔进入细胞内

    活化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环

    单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

    使肠细胞分泌机能亢进

    大量液体从细胞溢出

    肠绒毛细胞吸

    收功能则降低

    造成在肠管内水和电解质大量积

    蓄,引起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

    能选择性地激活小肠上

    皮细胞上鸟苷酸环化酶

    刺激肠内环单磷酸鸟

    苷(cGmp)量增高

    导致肠内水盐代谢平

    衡失调而导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