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杆菌(xx 病原是细菌不是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1 形态与染色
1本菌为直或稍弯菌的细杆菌,两端钝圆,大小 0.2~0.4umx0.8~2.5um。
2单在或呈 V 形、堆状或短链排列,易形成长丝状。
3革兰阳性菌,在老龄培养物中菌体着色能力较差,常呈阴性。
4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
1.2 培养与生化特性
1呼吸类型:
本菌为微需氧型,实验室培养时兼性厌氧。
2生长温度:
最适温度为 30~37c,5~42c可生长。
3营养要求:较高
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中生长不良。
加入 0.2%~0.5%(w\/V)葡萄糖或 5%~10%血液、血清则生长旺盛。
麦康凯培养基(基本都是用来培养肠道杆菌)不生长。
1.3 生长表现
1在血琼脂平板上经 37c 24h 培养可形成湿润、光滑、透明、灰白色、露珠样的圆形小菌落,并形成溶菌环。
2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24h 长出菌落,用显微镜反光观察:
光滑(S)型:菌落小呈蓝绿色,荧光强,毒力强。
粗糙(R)型:菌落大呈土黄色,无荧光,毒力低。
中间(I) 型:呈金黄色,荧光弱,其毒力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3明胶穿刺生长特殊,试管刷状生长。
1.4 抵抗力
1本菌对腐败和干燥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在饮水中可存活5d,在污水中可存活 15d,在深埋尸体中可存活 9 个月在病死猪熏制的火腿中 3 个月后仍可在深部分离出活菌。
2对热和直射光较敏感,70c经 5~15min 完全杀死。
3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不强,0.5%甲醛数十分钟可杀死。用10%生石灰或过氧乙酸涂刷墙壁和喷洒猪圈是目前较好消毒方法。但对石炭酸抵抗力较强(在 0.5%石炭酸可存活 99d)。
4对青霉素很敏感
补:猪场不允许场外肉质带到场内食用+一个月屠宰两次
1.5 抗原结构与血清型
1经酸或热酚水抽提菌体胞壁耐热肽聚糖抗原高免兔血清,作琼扩试验是血清分型基础。
2用阿拉伯数字为型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亚型。目前共有 25 个血清型和 1a、1b 及 2a、2b 亚型
3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 1a 型
4从亚急性及慢性病病例(疹块型)分离的则多为 2 型
5我国主要是 1a 和 2 型
2.致病机理与致病性
1本菌通过消化道感染(表面蛋白如 RspA、Rspb 黏附作用),进入血液,而后定殖在局部或引致全身感染。
2毒力因子:神经氨酸酶(未发现外毒素),酶的存在有助于菌体侵袭宿主细胞
3致病机理:
在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下,宿主组织黏蛋白、血纤维蛋白原等被除去 N—乙神经氨酸,从而减弱了黏蛋白等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感染动物能产生神经氨酸酶抗体,已证实实验动物通过对该酶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可获得保护。
4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于哺乳动物、禽和鱼类。从健康猪扁桃体、禽及水生动物体表均可分离出不同血清型菌株,已从 70 多种动物中分离到本菌
→宿主谱广
(1)猪分离率最高,可引致 3~18 月龄猪猪丹毒。
(2)3~4 周岁的羔羊可致慢性多发性关节炎。
(3)鸡与火鸡感染后呈现衰弱和下痢。
(4)鸭可出现败血症,并侵害输卵管。
(5)小鼠和鸽子最易感,实验感染时皮下注射2~5d 内呈败血死亡;家兔和豚鼠抵抗力较强。
(6)人可经外伤感染,发生皮肤病变,称“类丹毒”,带菌率和发病率与饲养条件、气候变化及猪龄大小有密切关系,是一种“自源性传染病”。
5分离培养
(1)分离培养时葡萄糖或血清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2)为提高分离率可采用含有 1\/100 万结晶素、1\/5 万叠氨钠的 10%马血清肉汤及琼脂平板。
(3)也可在马丁肉汤中加入新霉素(400ug\/ml)或万古霉素(70ug\/ml),抑制某些杂菌生长。
6细菌鉴定
(1)主要考虑与李氏杆菌的区别
(2)琼脂扩散试验
7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培养凝集试验(EScA),又称生长凝集试验。
第十一章 革兰阳性产芽孢杆菌
概述
产芽孢的细菌是一群差异很大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阳性并能运动的杆菌,包括 6 个属:
芽孢杆菌属
芽孢乳杆菌属
梭菌属
脱硫肠状菌属
芽孢八叠球菌属
颤螺菌属
(在兽医和医学上重要的是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
本属菌种类繁多,大多数广泛持久分布于自然界,绝大多数为自然界的非病原菌。
炭疽芽孢杆菌是人和动物的病原菌(人畜共患病病原)。
蜡状芽孢杆菌的某些种可引起食物中毒,有些种为条件性致病菌。
炭疽芽孢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惯称炭疽杆菌,是引起人类、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炭疽的病原,在兽医学和医学上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炭疽是 oIE 规定的通报疫病。
1.生物学性状
1.1 形态及染色特性
1本菌为 G+大杆菌
2无鞭毛,不运动
3芽孢椭圆形,为中央芽孢,芽孢囊不大于菌体
4可形成荚膜
5在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此菌单在或呈 2~5 个相连的短链,菌体矢直,相连的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此特征本书只有炭疽)。
6菌体包有丰厚的荚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败能力,当菌体因腐败而消失后,仍有残留荚膜显示,称为“菌影”。
7在猪体内的此菌形态较为特殊,菌体常弯菌或部分膨大,轮廓不清。动物体内的炭疽杆菌只有当暴露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之后,方能形成芽孢。
考:为什么严禁剖检→抵抗力提高
1.2 培养及生化特性
1炭疽杆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24h,长出灰白色、干燥、表面无光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的粗糙型菌落。
2在血琼脂平板上,早期无溶血环,24h 后有轻微溶血。
3在肉汤中生长后呈絮状卷绕成团地沉淀生长,表面稍混浊,无菌膜。
4有菌株在碳酸氢钠琼脂平板上,置 5%co2 环境中孵育 48h,由于产生荚膜而形成黏液型菌落。
5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
(1)含 0.5IU \/ ml 时,幼龄炭疽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形成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称“串珠反应”或“串珠试验”。
(2)若培养基青霉素含量加至 10IU \/ ml,则完全不能生长或轻微生长
→这是炭疽杆菌所特有的,可与其他需氧芽孢杆菌鉴别
细菌各论中名词解释没几个:巧克力培养基、卫星现象、串珠反应 、爆裂发酵
1.3 抵抗力
(1)本菌繁殖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160c 30~60min 或 75c 5~15min 即可杀死
2常用消毒剂均能于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3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高度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
4在未解剖的尸体中,细菌可随腐败而迅速崩解死亡患该病动物严禁解剖,防止细菌形成芽孢,污染环境
→耳缘静脉采血
(2)但芽孢有坚强的抵抗力
1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 32~35 年。实验室干燥保存 40 年以上的炭疽芽孢仍有活力。干燥皮毛上附着的芽孢,也可存活 10 年以上。
2牧场一旦被其污染,传染性常可保持 20~30 年。
3需经煮沸 15~25min,121c灭菌 5~10min或 160c干热灭菌 1h 方能被杀死。
4堆肥中的炭疽芽胞,需温度升至 72~76c经过 4d 方才死亡
→堆肥(最佳处理粪便方法):通过一定温度让 xx 形成繁殖体→加速死亡
5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0.04%碘液 10min 即将其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