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子
作者: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华夏名人录最新章节     
    一、简介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物生平

    1、出生苦县

    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一说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的差异,古今学者对老子籍贯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楚国、陈国、宋国三种说法。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因楚国攻宋时在守彭城督战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老佐眷属在逃难过程中,老夫人于陈国相邑早产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且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又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儿”便传为了大名“李耳”。

    2、效力周室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在守藏室任职期间,老子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然而,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时,孔子前来助葬,时孔子17岁,向老子问礼。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再次拜访老子。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老子再次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来,老子去往秦国,但确切年代不详。

    3、着书出关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败,决定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云游四方。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学识和品德,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但当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时,尹喜又觉得很可惜,便设法留住老子,请求他留下一部着作。

    老子在函谷关住了几天,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即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骑着大青牛离开了函谷关,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

    4、死后加封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庄子·养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的记载。胡适则认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岁。

    在后世,老子被不断加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主要影响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道德经》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以下将详细阐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影响。

    1、天道理论的影响

    老子的天道理论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清静自正。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石。

    哲学领域:老子的“道”论打破了传统宗教神学的束缚,提出了一种超越宗教的神秘主义哲学。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是化生万物的根源。这种思想为后来的道家、道教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老子的天道理论也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领域:老子的天道理论强调自然无为、顺应自然,这种思想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作家都追求自然、清新的文风;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许多画家、书法家都追求自然、简约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许多医家都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

    2、辩证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辩证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领域:老子的辩证思想强调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观念。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这种思想为后来的中国古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例如,《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就受到了老子辩证思想的影响。

    思维方式:老子的辩证思想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注重矛盾分析、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许多政治家都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在中国古代军事中,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制定战略、指挥作战。

    3、社会理论的影响

    老子的社会理论主张自然无为、小国寡民等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治理:老子的社会理论强调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多的干预和强制。他认为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让百姓自然发展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来干预他们的生活。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成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强调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政治思想:老子的社会理论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过度的权力和权威认为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和行为来影响百姓。这种思想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德治”等观念就受到了老子社会理论的影响。

    4、美学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美学思想推崇素朴、稚拙之美强调“大巧若拙”。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领域:老子的美学思想打破了传统美学的繁琐和华丽追求一种简约、自然的美。他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质朴和纯真。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美学逐渐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精神追求简约自然之美的风格。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许多画家都追求水墨淋漓、意境深远的画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都追求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的文风。

    艺术领域:老子的美学思想也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许多画家都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境界;在中国古代书法中许多书法家都追求“意在笔先”“书为心画”的境界;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许多音乐家都追求“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5、文学成就的影响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着作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文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和对句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富有哲理又易于理解。这种文学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风格:《道德经》的文学风格简约而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善于运用比喻、对句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形象生动又意蕴深远。这种文学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一种注重内涵和意境追求简约而深邃的风格。例如在中国古代散文中许多作家都追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文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人都追求含蓄隽永、意境悠远的诗风。

    文学创作:《道德经》的文学创作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形式都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许多作家都借鉴了《道德经》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形式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哲理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戏曲中许多剧作家也借鉴了《道德经》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形式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戏曲作品。

    四、轶事典故

    1、老子降生

    老子的父亲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军暗箭射中身亡。老佐眷属在逃难过程中来到陈国相邑。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早产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且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儿”便传为了大名“李耳”。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好学,常缠着家将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请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老聃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江海等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不断向先生提问。先生虽博学多才,但也被老聃的深邃思考所难倒。老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华。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老聃三年后,认为自己的学识已无法满足老聃的求知欲望,便推荐他入周都深造。老夫人虽舍不得儿子远行,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先生的建议。老聃在周都太学博览群书,学习了天文、地理、人伦等各方面的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后来,他又被推荐入守藏室为吏,负责管理周朝的典籍。在守藏室工作期间,老聃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4、孔子问礼

    老聃在周都久负盛名,孔子曾多次向他问礼。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陪同孔子前往。孔子向老聃请教礼乐之道老聃以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离开周地时老聃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没有财宝送您愿以数言相送。”孔子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谨记在心。

    5、高论生死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期间数次归家省亲。一日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然而经过几天的沉思冥想他逐渐明白了生死之理。他认为人生于世有情有智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他养他恩重如山今母辞他而去他之情难断。然而难断而不以智统则背自然之理也。于是老聃逐渐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6、青牛吼峪

    据说老子八九岁时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现一青牛凶猛异常见物咬物见人吃人。老子与青牛斗智斗勇最终降服青牛并教它们拉犁拉车。青牛也成了老子的坐骑。在洛阳城北有个下清宫以前名叫青牛观传说是老子拴牛处。老子拴了青牛后上翠云峰炼丹青牛就在此等他。后来老子决定西去传道化胡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

    7、函谷着书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在函谷关老子应守关长官尹喜之请着《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骑青牛西去不知所终。

    8、点化杨子

    一日老子骑牛行至梁之郊外遇弟子阳子居(即杨子)。阳子居向老子请教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老子以自然无为之理点拨他使他明白修身何需深宅居家何需众役的道理。阳子居听后惭愧不已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老子又教导他要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阳子居深受启发对老子的教诲感激不尽。

    9、论养生经

    老子隐居宋国沛地时有一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庚桑楚以自然无为之理教化百姓使民风大变百姓和睦世间太平。然而庚桑楚却心生厌倦欲迁居他处。老子闻讯后前来点化他使他明白保身全生之道在于敛形藏影顺应自然。庚桑楚的弟子南荣闻讯后前来求教养生之道老子以自然无为之理点拨他使他明白养生之道在于神静心清动静自然。南荣听后如释重负身心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

    10、再遇孔子

    孔子至五十一岁时仍未获得大道。听说老子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老子以自然无为之理点拨孔子使他明白仁义之害以及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孔子听后深受启发对老子的教诲感激不尽。老子又教导孔子要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听后恍然大悟对老子的教诲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五、后世纪念

    1、祠庙宫观

    为了纪念老子,后世在多地建立了祠庙宫观。其中着名的有鹿邑太清宫和涡阳天静宫。

    鹿邑太清宫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东五公里的太清宫镇东北隅,是祭祀老子的祠庙。据《后汉书》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名老子庙。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历代帝王都曾对太清宫进行扩建和修缮。太清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涡阳天静宫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天静宫街道郑店村,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初称老子庙。明成祖朱棣曾在此养兵并扩建重修天静宫。天静宫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2、文化遗产

    2014年11月11日,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申报的“老子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5月24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申报的“祭典(老子祭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文化遗产的入选不仅体现了老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后世对老子文化的传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