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真相
作者:用户39256703   月明秋水最新章节     
    如果一个人连梦都不敢做,那又如何?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依然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位蜀汉后主,还残留着一丝梦境。

    尽管酒杯即将见底,他依然端了起来,装模作样地呷了一小口酒,然后说道:“尽管已然是无力回天,不过,赵姑娘,既然你还能够远道而来,足见忠义。有感于此,如今,有两件事情,寡人,寡人依然有点义愤难平!真,真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说着,他满脸诚恳地看着我。那眼眸里的光芒,恍若星辰穿破了云层。至少,也不至于就是黯然无光了。

    然而,我也觉察到了,他的眼神之中,除了真诚、恳切、期待,还带着几分无奈、迟疑、忐忑……

    果然,他也还没有完全死心。这样一来,我的这一趟,就不算白来。就算最终也上不了墙,你,你总得有那上墙的愿望吧?要不然,人家也是茫然失措,又怎么扶你呢?

    “好吧,陛下,”我微微地点了点头,“你,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

    五十多年前,为了留下先主的血脉,他的母亲,将他托付给了赵子龙将军,这才有后来的赵云将军单骑救主!而半个多世纪之后,年近花甲的他,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似乎也要有所托付了。巧合的是,他所要托付的对象,依然是跟赵云赵子龙将军有着某种渊源。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安排着、操纵着这一切。我就算不想沾先祖的光,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几许苦笑再加上几分讪笑之后,他这才缓缓地说道:“蜀汉社稷沦亡,寡人身为当朝天子,自是难辞其咎。这一切,自是不能怨天尤人的了。唉,当初,相父在初次出师北伐之际,就一再地叮嘱寡人,千万要‘亲贤臣,远小人’,只是,寡人昏庸愚昧,无德无能,竟然把相父的这番谆谆教诲,当作了耳边风……”

    我一时也是百感交集,都到了这步田地,才去想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悔之晚矣。早些时候,都干什么去了?

    心念一动,我不由得出言道:“哦,陛下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是,要属下找到那佞臣黄皓,将其绳之以法,以谢天下?”

    他摇了摇头,苦笑道:“赵姑娘,你能够如此直言不讳,为朕着想,足见忠贞。不过,这黄皓嘛,目前已然是司马氏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寡人,这几天,寡人一直有一种预感,这黄皓多行不义,到时身首异地,也将是迟早的事情……”

    “他,他已然投降,又早已是手无权柄,再也不能祸患世间了,对手为何还要赶尽杀绝呢?”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与不解。

    “赵姑娘,”他接过我的话语,“你恐怕有所不知,这种玩弄权柄、谄媚祸主之徒,祸国殃民,流毒无穷,不单单是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对手,也会看不惯他的,也会有除之而后快之心。因此,他恶贯满盈,身死人手,是迟早的事情……”

    “陛下,”我缓缓地点了点头,“你的意思,属下知悉。那,那我们就等着看他的下场吧……”

    带着一丝歉意,他接着说道:“这黄皓作恶多端,早就是恶贯满盈,自有自取灭亡之时,因此,就不必烦劳姑娘出手了。这件事情嘛,就这样了。嗯,接下来,寡人要正式交代的第一件事嘛,是这样的,试想我巴蜀大地,雄关险道,所在皆是,一向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如此一来,当初的故都沦陷,又该作何解释呢?因此,因此……”

    “陛下,陛下的意思是,”带着几分惊愕,我不由得迟疑道,“这雄关险道的失守,要有人对此负责?”

    点了点头之后,他缓缓地说道:“赵姑娘,你,你这副半信半疑的样子,你大概是有点不以为然吧?”

    “我,我是说,属下的意思是,陛下总揽全局,对于这雄关险道……”被他说中了心事之际,我一时有点难以措辞了。

    “哈哈哈,”他讪笑着,“当初相父在时,军政大事,就一向由相父临机处置,全权负责。寡人身处深宫,也就乐得逍遥自在,垂拱而治。丞相辞世之后,朕痛失左膀右臂。嗯,其后呢,对于军界之事,寡人一向也只是抓大放小,偶尔过问一下。因此,这据守雄关之事,也就自有专人负责!至于寡人,对于具体的某个关隘,一向,一向都是……”

    一听此言,我陡然心头一震:是啊,后主一向怠政,再加上久居深宫,对于行伍之事,最多也只是勾画一个轮廓而已。因此,对于边关要塞上的具体事务,尚不至于事无巨细,都要指手画脚一番的。因此,对于某些黑锅,他也是不情愿就此背上的。

    “哦,陛下的意思是,”我接过话语,斟酌着字句,“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初,那些值守边关之人,手握兵符,有临机处置之权。退一步说,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因此,对于雄关险道的失守,某些人难辞其咎……”

    “唉,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为君如此,事已至此,又何必再去苛责那些边关将领呢?”他苦笑道,“不过,正如先帝遗诏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如果能够拨开迷雾,查明真相,即便已然是无济于事,对于川蜀子民,也算是一个交代吧?”

    我暗自寻思道:平心而论,他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去冤枉别人,但与此同时,也不想被别人冤枉。因此,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换一个角度说,昔时诸葛丞相就算是日理万机,有些事情,也难免不尽如人意。嗯,就拿那失街亭一事来说吧:丞相已然是算无遗策了,街亭还是没能守住。这样一来,自然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了。于是,就有了“挥泪斩马谡”的那一幕。同样的道理,对于这雄关险道,如果此前已经有相应的安排,那么,当敌军到来之时,如果值守的将士却无影无踪,毫无作为。那么,对于这样的将领,确实是要追究相关责任的!

    也就是说,如今,后主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不算过分。而作为他的臣民,我为君排忧解难,也算是义不容辞吧?

    “好吧,这件事情,属下记下了。”我不再迟疑,就此表态道,“那么,那第二件事情是——”

    “哦,是这样的。”他斟酌着字句,“当初,军情告急,那黄皓带了一个师婆来,装神弄鬼的,说什么敌方不会到来,还说什么多年之后,连曹魏疆土也都将尽归我蜀汉。寡人昏庸,竟然信以为真,就此失去了防守御敌的最好时机。然而,一旦敌军压境,寡人再想着去找那师婆之时,已然是杳无踪迹。哼,如此蛊惑君主、妖言惑众之辈,倘若再任其留在世间,只怕是后患无穷……”

    霎时,我的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好笑:堂堂的一国之君,而且已然是年过半百了,人家信口胡诌几句,你就轻易相信了?唉,先帝和相父的谆谆教诲,你但凡能够听得进千分之一,也不至于如此吧?当然,那个师婆有心作恶,祸害社稷苍生,自然不能让她逍遥法外,一走了之。

    “哦,陛下的意思是,”我试着这样说道,“让属下找到那个师婆,当面对质,戳穿她的谎言,还世间一个公道……”

    “嗯,”他眨了眨眼,点了点头,“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这样了。哦,赵姑娘,你赤胆忠心,寡人深感钦佩,欣慰不已。不过,话也要说回头,寡人如今已然沦为阶下囚,又是无权无勇的,对你,自然不能再提出什么要求,下达什么命令了。因此,这两件事情,你,你就看着办吧?”

    我心头一怔: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也有点激将的意味呢?

    是啊,雄才大略的姜维姜伯约大将军,最终也只能是无力回天、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叹息。本姑娘一介弱女子,又没有三头六臂,又还能再指望什么呢?

    只是,如果现在我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数十年之后,垂垂老矣,多半也会懊悔莫及的吧?

    人于天地之间,恰似那白驹过隙,总是要找点事情来做的吧?嗯,正如先帝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情,对自己,对巴山蜀水的父老乡亲,对时人后世,都将是某种交代。后主多半也想到了这一层,深知此事甚是艰难,于是,就含糊其辞起来,那“看着办”云云,说得颇为含蓄委婉,甚至包含着某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味儿,暗示我凡事适可而止,不必强求……

    是啊,事情既然已经开了头,答应了前面的那第一件事情,接着揽下这第二件事情,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哦,当初诸葛丞相北伐之时,也只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勉励自己。是啊,有道是“见贤思齐”,在这件事情上,我确实是要跟诸葛丞相学一下的。又或许,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时,说不定在办妥第一件事情之际,那第二件事情,也将迎刃而解了。那一句“势如破竹”,一直以来,都是大有道理、自有深意的。

    既然来了,再去讲什么条件,再想着退路,再想着拈轻怕重,又有什么意思呢?假装什么都不知晓,一开始就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我就不会到这洛阳来了!

    既然走出了第一步,还能够再回头吗?

    在这种事情上,我还能再含糊吗?

    那种贪图安逸享乐之辈,我一向都是不以为然,继而是深恶痛疾的。而此时,我却要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醒醒吧,不能再妄自菲薄了!

    “请陛下放心,”我神情凝重,慷慨陈言,“这两件事情,属下铭记于心,定当尽力而为!”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之后,他这样说道:“赵姑娘,此事艰辛坎坷,前途叵测,吉凶难料,还需谨慎而行。在此,寡人先行谢过……”

    说着,他弓了弓身子,就要抱拳致谢。

    我连忙伸手挡住,颤声道:“陛下,这,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陛下?”他痛哭失声,“你,你还叫寡人‘陛下’?”

    “这,这也是习惯了,”我解释着,“再说,如果属下心中没装有陛下,也就没必要到这儿来了……”

    “赵姑娘,如今,”他感慨着,“如今寡人已经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

    烛影摇曳,一时半会儿之间,我也想不出该怎么劝慰于他了。

    或许,让他唏嘘感慨、痛苦懊恼一番,也自有道理吧?因为,只要还能感受到痛苦、悲戚、耻辱,他才会某些正常人的思绪和感受,才不至于就是那个任由别人摆布的傀儡。就算已然是无济于事,真正地冷静下来,进而看清自己,也是自有其意义的。

    “哦,陛下,属下既然已经受命,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到此复命……”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此前,诸葛丞相出师北伐,曾写下众口称道的《出师表》;我虽不才,却也想着,此去经年,也将是某种不同寻常的“出师”!

    “复命?”他凄然道,“到了这种地步,寡人还能再去奢求什么呢?嗯,按照常理,既有‘受命’,就有‘复命’。这样吧,这一切,就按赵姑娘的心意,只要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回来复命都可以。哦,赵姑娘,你出征在即,寡人本不该说什么灰心丧气的话语。哦,赵姑娘,如果到时真有那么一天,你,你就过来吧……’”

    “嗯,但愿,”我的声音,也有点哽住了,“但愿会有那么一天……”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分明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语气,就像那茫茫沙海中艰难独行的路人,饥渴无比,那嗓子带着几分嘶哑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