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两代专情皇帝,五台出家和尚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最新章节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同样是恭顺地躲在床下,如果如九二爻一样,能听取和采纳正确的建议,吉利。如果因此丧失财产和物资,那么坚持下去就很凶险。

    公元1651年正月,十四岁的顺治帝终于摆脱傀儡地位,开始亲政。因为多尔衮的对汉恶政,当时社会动荡,内地反清斗争此起彼伏。为巩固皇权,顺治帝下诏废除圈地等恶政,放宽逃人法,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民族矛盾。

    顺治帝努力推行教化以安抚汉人,他明确表示“朕所服膺者,尧舜周孔之道”,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为此,他遣官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子,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下令表彰各地忠孝节烈之人,并规定满洲官员与汉人官员一样实行离任丁忧制。这些举措对安定汉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提高汉官权力方面,顺治帝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满清此前仿明朝设三院六部制,但未设内阁。顺治帝则去三院而另立内阁,满文称为多尔吉衙门,又设翰林院,满文称笔帖黑衙门。

    顺治帝并不具备其父的雄才大略。他虽然颇为向往中原汉文化,并试图在汉化方面有所作为,终因才具缺乏,无法构建强有力的辅臣集团而未能深入推进。

    但他和皇太极一样专情。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有关董鄂妃的身世,迄今有流传着多种说法。

    有人说,董鄂妃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所谓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名妓,她们分别是柳如是、顾眉生、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和董小宛。这八位女子才貌双全,在家国危难之际也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

    相传洪承畴是位好色之徒,极为秦淮八艳之美名,尤其对董小宛垂涎欲滴。他率军攻占江南后,将董小宛掳至府中,企图占为己有。谁知董小宛誓死不从,洪承畴无奈,把她献给了顺治帝。

    这个说法过于离奇,所以小说和野史如《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武侠董小宛》等等,尤其喜欢采纳使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博取读者的关注。

    实际上,此董非彼董。

    公元1656年,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的儿女董鄂氏(1639年-1660年)被迎入宫,册为贤妃。仅仅一月,顺治帝晋封其为皇贵妃,并为她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依立后之礼大赦天下。满清三百年历史,因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董鄂氏,是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大姓,满语的意思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她的父亲鄂硕长年驻扎在江南苏杭一带,董鄂妃自幼受到江南文化的熏染,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温润风韵和娴静气质。她的才学在满族世家女子中,更显得出类拔萃。

    十九岁的顺治帝与十八岁的董鄂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个如江南风物一般水润饱满、才貌双全的满族女子,毫不意外地得到了痴迷汉文化的顺治帝的喜爱。

    第二年,董鄂妃便为顺治帝生下了一个龙子。

    顺治帝欣喜至极,颁诏天下称“此乃朕第一子”。他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并宣布大赦天下。这个待遇,一如当年海兰珠生下孩子,皇太极对其子的待遇。

    然而,两个孩子的命运何其相似?董鄂妃的孩子出生不过数月,也夭折了。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经此打击后一病不起,终至香消玉殒。顺治帝悲恸万分,追封她为皇后,谥曰孝献皇后。

    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帝因悲伤过度,身体日益衰弱,最终染上天花而驾崩。

    也有人说顺治帝并没有死,而是金蝉脱壳出家为僧了。董鄂妃的死让顺治帝心灰意冷,而政治上的苦闷更让他看破红尘。

    顺治帝一度胸怀大志且富于进取,因此性格显得浮躁易怒,刚愎自用。这使他对待臣下颇为苛刻,稍有冒犯或不遂心意,便严加惩处。如此急切浮躁,自然不能培养出忠心为己的文臣武将。

    他在前期受多尔衮钳制,后期则饱受满清王族、贝勒、旗主的掣肘。尤其诸多藩王拥兵在外,一个个虎视眈眈觊觎皇权,顺治帝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为此,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操碎了心。

    尤其在对待汉化的问题上,母子两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孝庄太后则从全盘考虑,认为大清立国未稳,当务之急是在满、汉、蒙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宜加快汉化进程。

    而顺治帝则一心推进汉化,严加制裁满族官员。但他却无力制定与意图相适应的大政方针,而是基本沿袭多尔衮的治国方略,对汉人并不宽厚。

    顺治帝为寻求长治久安,一再向臣下求言,多次命满汉文武官员陈述革除积弊的办法。但他发现自己越努力听取意见,施政越困难重重,到后来在内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在外也得不到满、汉两族的民心。

    辛辛苦苦图治却搞得前后受气,两头受堵,顺治帝为此郁愤难消,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以董鄂妃离世为由,自削其发,决心出家。

    因为孝庄太后的拼命阻拦,以及他信任的禅师苦心劝导,顺治帝这才勉强重新蓄发。康熙登基以后,曾多次陪母亲巡游五台山。这两个史实拼凑在一起,便渐渐衍生出了顺治黯然出家,康熙五台寻父的传说。

    传说只是传说,多为野史和小说家所喜,却绝非史实。顺治帝终究还是病死的。他临终之前,原本想让次子福全继位。孝庄太后再次与他意见相左,她理想中的继位者是顺治帝的第三子,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

    这一次,顺治帝英明地听取了母亲的建议。他命人提前草拟遗诏,立玄烨为皇太子,又托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以防亲王摄政,威胁皇权。

    看来多尔衮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