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书六礼,上门提亲
作者:闪开要发光了   五旬老太守侯门,杖打糊涂忤逆儿最新章节     
    新科进士们的官职刚刚尘埃落定,喜讯便接踵而至,传遍京城。

    内阁侍读学士家在贡院放榜那一天,就迅速为自家女儿定下了二甲传胪为佳婿。

    而京都守备与太仆寺少卿两家,更是因争抢同一位进士为婿,带着媒婆不期而遇,两家随从当街起了争执,甚至还大打出手,最后还惊动了京兆尹出面协调,方得平息这场风波。

    与其他高门大户目光都集中在进士出身的才俊上不同,都转盐运使则是眼光独到,不争不抢,早早便相中了一位即将外放扬州的同进士。

    他果断为自家小女定下婚期,打算在吉日成亲后,便让女儿随夫婿一同前往任上。

    而国子监祭酒姜家,此次出了新科状元,更是引得无数媒婆争相踏访。

    不过二夫人乔氏对门房管事严加叮嘱,对所有提亲者一律婉拒,只称状元郎的婚事已经定下了。

    这一消息令得京中众人好奇不已,纷纷猜测新科状元究竟会花落谁家。

    而姜家上下对此事守口如瓶,直到提亲之日,三书六礼齐备,方才揭晓答案。

    原来状元郎定的竟是兴远侯府家的大小姐,两家早已暗中商议妥当,只待吉日良辰,便为这对佳人缔结良缘。

    姜家此次提亲,礼数之周全,可谓是无微不至。

    聘书、礼书、迎书一应俱全,纳采、问名、纳吉等礼仪也均按部就班,两家为孩子们合了八字,是多子多福、百年好合的上上良配。

    当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姜家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前往兴远侯府。队伍最前方的家丁,各个精神抖擞,他们抬着装满聘礼的箱子,上面盖着鲜红的绸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箱子里的聘金、聘饼、海味、三牲以及四金果、四色糖等礼品,随着他们的步伐微微晃动,仿佛也在为这桩喜事而欢欣鼓舞。

    沿途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议论声此起彼伏,姜家的下人则沿街发放喜饼,那些接到喜饼的百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自己也沾到了这份喜气。

    随着队伍的不断前行,兴远侯府的大门渐渐映入眼帘。

    侯府门前,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兴远侯府的家丁们更是早早地列队两旁,恭候着姜家提亲队伍的到来,薛家二公子薛仲复、三公子薛季延,更是亲自站在大门前迎候,无疑显示出了侯府对于姜家的重视。

    迎亲队伍一到侯府,就把整条东兴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两家的家丁便齐心协力,将一箱箱聘礼抬进侯府。

    姜家大夫人孙氏与二夫人乔氏优雅地从装饰华贵的马车上步下,身姿端庄,气质非凡。薛仲复与薛季延见状,立刻迎上前去,态度恭敬地行礼问安。

    “大夫人、二夫人,万福金安。”薛仲复微笑着开口,声音里透露出对两位夫人的尊敬,“母亲和大嫂已在内厅等候二位了。”

    孙氏今日前来,心中所念不仅是为侄儿提亲的大事,更牵挂着身怀六甲的女儿姜书秀。

    自从得知女儿有孕的消息,她每日都虔诚地向佛祖祈福,祈求佛祖保佑女儿母子平安。

    尽管清楚侯府内衣食无忧,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她依然坚持每日派人送来精心挑选的补品,期望这些补品能够滋补女儿的身体,同时也寄托着她对女儿深深的关爱与呵护。

    “有劳两位公子费心了。”孙氏温婉地回应着,脸上洋溢着和煦的笑容。

    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行人前往祥云厅,洪映蓉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见到姜家两位夫人到来,她热情地迎上前去,与她们相互问安、寒暄。

    孙氏紧紧握住女儿姜书秀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与关怀。

    她仔细打量着女儿今日的装扮——桂子绿云锦襦裙衬得她肤色更加白皙细腻,小腹微微隆起,已显出怀,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模样让孙氏心中倍感欣慰和喜悦。

    与此同时,薛慧春和薛善秋也闻声赶来给两位姜家伯母请安。

    今日对于薛慧春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因此特意换上了牡丹色彩绣妆花裙,以彰显喜庆氛围,发髻上别致地别了根红珊瑚珠子双结如意钗,更增添了几分华美与贵气。

    此刻的她宛如一朵盛开在人间的富贵牡丹花一般,光彩照人、令人瞩目。

    “哎呀,看看我们慧春今日真是光彩夺目啊。”孙氏夸赞着,眼神中透露出对薛慧春的喜爱。

    薛慧春羞涩地低下头,声音微颤:“伯母过誉了。”

    “呵呵,好孩子。”孙氏笑着点头,又转向一旁的薛善秋,“善秋也是出落的越发标致了,老夫人,你们薛家的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出众。”

    在众人欢声笑语、气氛逐渐升温之际,洪映蓉温婉地提醒道:“大夫人、二夫人,吉时已然到来,我们是否应该着手进行今日的重头戏,正式开始议亲了呢?”

    孙氏闻言,微微颔首:“瞧我高兴的都把正事给忘了,我们这就开始吧。”

    赵嬷嬷应声退下,不多时便带着一群丫鬟婆子回来,手中捧着各种礼单和婚书,在双方家长的共同见证下,议亲仪式正式开始。

    姜家提出的聘礼极为丰厚,不仅包括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各类珍稀药材,足以彰显姜家对这门亲事的重视。

    而兴远侯府也不甘示弱,洪映蓉表示,薛家将会为新娘准备一份同样丰厚的嫁妆,以确保她在婚后的生活中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双方都希望能够在一个黄道吉日举办婚礼,以讨个好彩头,经过一番讨论,最终选定了一个既符合两家心意,又适合办喜事的吉日。

    议亲仪式进行得十分顺利,两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亲事已定,最为欣喜的莫过于姜纶的母亲乔氏。

    今日出门之前,姜纶也曾表达过想要同行的愿望,只可惜他新近在翰林院担任要职,不便轻易休沐。

    想象着儿子此刻或许在翰林院中焦急地坐立难安,乔氏便忍不住心中暗暗发笑。

    看到坐在一旁的三公子薛季延,举止文雅,气质彬彬。

    乔氏想到,那些尚未成婚的进士们都是众人争相追捧的对象,于是她带着几分调侃的笑意,向洪映蓉询问道:“侯府这几日可曾有人上门提亲?听说榜眼彭昭都被媒人纠缠得不得不躲到书院去清静了。”

    洪映蓉闻言,目光转向自己的小儿子,眼中的骄傲之情难以掩饰。

    她轻声回答道:“季延小时候身体羸弱,有位癞头和尚为他占卜,说是需得过了二十四岁方可议亲。”

    “哦?”乔氏听闻此言,目光再次落在薛季延身上,见他如今已是丰神俊朗,真看不出幼年会多灾多病。

    陪坐在旁的薛仲复回想起往昔的岁月,感慨地说道:“二夫人,您有所不知,季延四岁那年曾一病不起,高热不退。当时,有位癞头和尚提出一个建议,说是要让三弟身处阳刚杀气之地,以此来破除他身上的病气。于是父亲当时就决定将他带去军中,整整住了一年。回来后,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大为改善,康健了许多。”

    薛季延听闻这段关于自己的童年往事,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轻声说道:“小时候的事情,我记得不太清楚了。”

    想不到薛家三公子,小时候还与佛家有如此一段因果缘法。

    乔氏不禁打趣地说道:“人们常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我看呐,侯府的探花公子,难道还愁找不到佳人相伴吗?”

    洪映蓉笑着点头称是,心中却已有了些许打算,小儿子性格内敛、心地善良,需要一个能与他互补、相互扶持的伴侣。

    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定要好好为薛季延挑选一位合适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