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隧在宁易耳边小声道:“范泽民好像和鞑子打起来了!”
宁易也看出来了。
他不想再生变故,便喊道:“范泽民,投降吧!”
顿了顿,他又喊:“只要你投降,我可以放过其他人。”
范泽民本人肯定是不能放的。
估计这会儿,范泽民在京城的家人们已经被下狱,就等着问斩了。
范泽民看了看前面的宁易,转头看了看身后的突竭斯人,又扫视了一遍身边的追随者。
然后,他默默地拔出了佩剑。
“宁易!”
他用剑指着宁易,大声嘶吼道:“我范泽民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岂能居于你这黄口小儿之下。”
他又仰天长叹:“苍天啊!你何其不公,此等小人都能身居太保,我为何不能位居九五?我不服!”
说完,他将长剑架在脖子上,用力一抹,鲜血喷射而出。
须臾之后,便倒地而亡。
楚军士兵倒还好,突竭斯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个突竭斯将领嚷起来:“怎么回事?他为什么要自杀?他为什么不逃过去?”
谁也没法回答他。
突竭斯首领道:“此地实在邪门,我等不宜久留,还是快快退回草原,以后再不来这个地方,再也不和南人打交道了。”
说完他就率先调转马头。
其余突竭斯骑兵纷纷跟着他撤走。
范泽民死后,剩下的几十人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随着突竭斯首领的撤退,突竭斯人再无斗志,竟连大营都不管了。
不到一个时辰,近两万突竭斯人竟走了个干干净净。
宁易命右军打扫战场,并亲自去安抚中军将士。
两军在此地休整一天后,开始朝甘州进发。
三天后,宁易等人到达甘州。
他本来还担心河西卫左军比他先到。
结果是他多虑了。
他顺利进入甘州城,接管河西卫大提督府。
他立刻派人去打探河西卫左军的消息。
探马的回报让他大吃一惊。
吐蕃人出现了,兵锋直指瓜州。
左军本来奉范泽民的命令回防,准备和中军合战右军。
但走到半路,听说吐蕃来袭,左军将士便都不走了,嚷着要回去抗击吐蕃人。
军司马古安道派人弹压,结果引起全军哗变。
最后古安道率领少数亲信出逃。
左军各旅则返回各自驻地,自发阻击吐蕃大军。
不过由于各自为战,左军无力阻挡吐蕃人南下。
目前吐蕃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了瓜州城下。
情况紧急,宁易立刻率领手里的全部骑兵出发,全速赶往瓜州。
两军的步兵主力则随后跟上。
五天后,他和四千骑兵终于赶到了瓜州城。
还好,瓜州城依然在左军的手里。
城外的吐蕃军队并不多。
他们见楚军有援兵到来,便主动后撤,放宁易等人进城。
驻守瓜州城的是河西卫左军甲旅。
甲旅旅帅周世良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不仅他,左军的其他旅帅和营指挥都是。
此前,古安道也想将这些人换下。
但他的威望不够,军中反对的声音太大,最后只得作罢。
周世良告诉宁易,吐蕃人之所以没有大举南下,是因为丁旅至今仍扼守在青云关,牵制住了吐蕃人的大部分兵力。
“丁旅前几天还不停派人求援,这两天毫无音讯,应该是被吐蕃人彻底围困住了。学生一直想去救援,只是其他人不听我的。不过既然校长来了,那一切都好说了。”
河西卫的左军和其他两军不同。
军司马古安道不像范泽民和童闫杰那么强势。
他的统军之道就是分而治之,在部下中制造矛盾,他自己好从中平衡拿捏。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等他逃走之后,四个旅帅谁也不服谁,只能各自为战。
丁旅在青云关苦战,乙旅之前就被打散了,甲旅坐镇瓜州,丙旅在后方的嘉峪关。
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但宁易也不能怪他们。
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都是古安道造的孽。
宁易当即下令,让丙旅立刻赶来瓜州城。
他的威信真不是盖的。
两天后,丙旅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两个旅,加上乙旅残部,再加上他带四千骑兵,人数超过了一万。
人数虽然还是有点少,但他不能再等了。
他一刻也没耽误,立刻带着这一万人,北上去救援青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