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的最后一站是赵云庙灵源之地。这又是一座因为历史名人所孕育出来的灵源。
赵云(?—229 年),字子龙,常山真定(正定)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着,有勇有谋,善始善终,被后世称为 “常胜将军”。
赵云死后,为纪念他,人们建立了赵云庙。正定历史上曾多次为赵云修庙,现存的赵云庙是 1996 年在旧庙遗址上重修的,1997 年正式对外开放。
赵云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气势恢弘,由广场、一进院、二进院、后院组成,造型古朴,整齐匀称。
广场前有赵云的铜像,展现了赵云的英勇形象。
庙门是七级石台阶上面是三开间、翘角飞檐歇山顶式仿古建筑,东西两侧有憨态可掬的石狮子。
一进院,西侧有一座六角亭,亭内立有 “汉顺平侯赵云故里” 石碑,立碑时间为大清同治元年。旁边还有大型卧碑,碑面凹刻《赵云别传》。
东侧也有六角亭和大型卧碑,分别是 “重建赵云庙碑记” 和 “赵云传” 碑刻。北侧中轴线上的大殿是君臣殿,殿内供奉着昭烈帝刘备、汉寿亭侯关羽、桓侯张飞、武侯诸葛亮、顺平侯赵云。
二进院,为四合院建筑形式。
五虎殿,位于庭院西侧,供奉着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殿内绘制了几幅与他们形象和生平相关的壁画。
四义殿与五虎殿隔中轴线相对,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赵云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与刘备关系最为密切的人。
顺平侯殿是赵云庙的主殿,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 “顺平侯”,这里展示了赵云的生平事迹和英勇形象,殿前两侧是树木修剪成的将士,手持各种古代兵器。
夏先衍一行人探查完赵云庙灵源之地后,沿着滹沱河向东走,去往下一个灵源之地。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统治华夏。商早、中期在豫北、冀南一带五迁其都,今邢台市曾一度为商王朝国都。
冀州地处商朝疆域的北部地区,境内商代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其中邢台东先贤、磁县下七垣、藁城台西、卢龙蔡家坟遗址及定州北庄子墓地均为商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是商代文明在北部区域的典型代表。
考古发掘表明,冀州商代先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还在用铁、漆器、陶瓷、纺织、医药、建筑、酿酒等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接下来这座灵源之地是商朝文化孕育而生,也是夏先衍遇到的唯一一个没有在遗址上修建遗址公园,且这座遗址属于荒废状态下而形成的大型灵源之地。
这座灵源之地就是距离滹沱河三公里开外的台西商代遗址。
如果不是在这里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的台西遗址碑,不了解这里情况的还以为是一片荒地。
当然,自这里诞生灵源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源的神奇作用使得这里草木繁茂。随着灵源之地不断扩张,引起了冀州省的关注。
很快,遗址考古公园项目获得批准。这里无需再进行规划设计,因为灵源之地的扩张已然形成了与这座遗址最为契合的布局。
石家庄文旅部门直接依据这些布局,稍作休整即可。
施工速度极快,当夏先衍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初具一座遗址公园的模样。
台西商代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岗上镇分布在台西、庄合、故城和内族四村之间的耕地上,遗址以三个高大土丘为中心,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依其土丘方位,当地人称之为“南台”、“西台”、“北台”,统称为“土疙瘩”。
台西商代遗址是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遗址之后考古又一重大发现,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文化内涵看,它不是一般的村落遗址,应是商王畿以内的一个重要都邑,更是这一带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共发现房址14座,第一次发现了华夏商代的两眼水井,发掘了一批商代墓葬,发现有酿酒作坊,发现有砭镰和1973年出土的药用桃仁、郁李仁、杏仁等植物种仁及精美麻织品和陶文等。
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目前为止华夏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证实了至少在距今3400年左右,华夏的祖先已经将铁用于制造兵器。据检测,铜钺刃部的铁为陨铁。
商朝的台西人通过实践已经对铁的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铁是比铜硬度更高、更耐磨、更锋利的金属,预示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铁刃铜钺是在铸造过程中将铁刃包嵌于青铜器身中。两种金属的浇铸包嵌技术的出现是华夏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冶铁实物,它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商朝台西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凿井术发明之前,远古人只能依河湖而居。使用水井之后,人类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台西遗址发现有水井,井口近圆形,井底有四层圆木搭成的“井”字型井盘。这就是“井”字的原形,是真正意义的水井。
作为盛放、贮存、炊煮和饮食等日常用器,陶器在商代各阶层社会生活中仍被广泛使用。成形工艺以轮制和模制为主,也有手制。在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79件刻有文字或符号的陶器残片,对于华夏古文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台西遗址多件青铜器上残留有纺织品缠裹痕迹,在其中发现了迄今所见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标本——縠(hu),证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台西先民就已熟练掌握了纺织绉丝的技术,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
欲使平纹起绉,必须在相反方向强拈经纱和纬纱,并在织物纱线间保留一定空隙,经煮练后,因组织应力之故,使加拈的经纱、纬纱退拈,从而引起收缩弯曲,在织物表面呈现绉纹。这种丝织品的捻度达到每米千拈,人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利用了机械加工,例如纺车加拈技术。
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麻布残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利用人工脱胶技术纺织的麻织品。这些麻布的纺织水平已相当于千余年后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麻织品的脱胶纺织技术水平。
商代,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占据权威地位,他们在用祈祷、逐鬼等方法除病的同时,兼用一些药物来治病。台西先民也从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定的药物治疗经验。
原始瓷在制陶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瓷的前身。台西发现的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其表层在高温下与胎体结合形成牢固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
它的出现是制瓷史上的一个伟大起点,代表着华夏古代陶瓷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可与同时代的青铜器相媲美,所保留下来的漆器残片或朱地黑漆,或黑地朱漆,表面有饕餮纹、蕉叶纹、云雷纹、夔纹等精美图案。
漆地油亮,施彩细匀,花纹线条明快。有的器物上嵌有绿松石,有的贴着金箔片,装饰富丽。这一切表明,漆器在当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业,工艺技术相当发达。
在台西遗址发现了目前所见华夏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镰,即是3400多年前的手术刀。台西先民用原始的手术刀清除疮胰,解除病痛。
商代台西地区的房屋建筑技术出现了重大的革新,建筑房屋时有一套精心设计的固定程序。
先平整地基,然后填土夯打,地基夯成后,按照设计好的尺寸划线挖槽,在墙基两侧竖夹板,再层层填土夯打,建成下半部墙壁。
墙壁上半部用土坯砌筑,采用错缝叠砌法,缝间用黄土草泥粘合。墙壁筑成后,内外均抹草泥,再用火烧烤加固。营建过程中用人和牲畜作为牺牲祭祀。
台西先民的房屋建筑已经从“木骨泥墙”发展到“土坯混筑墙”。在几处房屋遗址墙壁上,还发现了专门留置的风窗,解决了人类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通风、防潮问题,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存质量。
商代人嗜酒成风。台西先民不仅铸造大量的酒器,还建造了制酒作坊。在作坊里发现了成套的酿酒用具和重达8.5公斤的酒曲。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酒曲实物,证明至少在3400多年前,华夏已经使用酒曲酿酒。
酒曲酿酒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世界公认,用人工酵母(酒曲)酿酒,加速酿酒过程中的糖化和醇化是华夏古代对世界文明的一大杰出贡献。在当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业,工艺技术相当发达。
台西F14遗址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酿酒作坊遗址,在遗址内出土了46件酿酒用的陶器,在酿酒作坊遗址残翁内出土的8.5公斤酵母残骸。
经华夏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抽样鉴定,证明这是人工培植的酒曲酵母,台西酒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的酒曲实物。
夏先衍经过了解后才知道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土了如此重要的文物。这样他明白了为何这里孕育出了灵源,并且形成了一座大型的灵源之地。
冀州博物院的冀州商代展厅大多数介绍的都是台西遗迹的文物,这也就造成了,虽然这座遗址在考古挖掘完成后并没有修建就这样一直荒废着,但是因为博物院的展览又让很多人认识了这里。
所以,此地孕育出了灵源。
人乃是关乎灵源能否孕育而生的关键因素。
当一个文明失去传承,无人再记起之时,它便仅仅是一处单纯的遗址,断不会孕育出灵源。
这是历经四个月对灵源进行研究所达成的共识。各地因历史名人纪念馆而诞生的灵源便是极好的证明。
那些历史名人被记录在华夏史书之中,一直流传至现代,他们的故事也始终被传颂着。
调查完这座灵源之地后,看着天色渐黑,一行人返回了石家庄。
自从灵修计划正式向民众公布以来,博物院四周一直聚集着前来修行的民众。为了让人们能够安静地修行,博物院周围的停车位全部取消,并且划出了指定的修行位置。
博物院除了例行周一闭馆外,也已经 24 小时不间断地开放。即便如此,能够容纳的人数也是非常有限的。
没办法,石家庄属于近代建立的城市,历史遗址少,并且大多数历史遗址都在城市周边。市区内除了冀州博物院的灵源之地,剩下的都是近现代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
这就使得作为冀州省省会城市的石家庄灵源十分稀缺。觉醒灵觉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段时间石家庄市政府把能够利用的灵源之地发挥到了极致。
尤其是遗址公园诞生的灵源之地,该修缮的修缮,该扩张的扩张,让这些灵源之地能够全天 24 小时接待修行的市民。
夏先衍一行人来到冀州博物院之际,便立刻感受到了人们对于修行的高涨热情。整个博物院周围人山人海。
周围的人在下班后第一时间便来到此地,查看是否有可供修行的空位。这些人整齐地排列成队,坐在博物院指定的位置上进行修行,犹如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尽管此时正值隆冬时节,但灵源之地的结界为这些人提供了温暖的庇护,在结界范围内温暖如春日。
由于博物院展览馆对市民的游览时间和人数进行了限制,所以里面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拥挤。不少幸运预约进来的人正在借助文物补习历史知识。
冀州省政府也了解石家庄市的情况,按照规定年龄段统一组织进入灵源之地修行的青年群体,被安排到了各烈士陵园之中进行修行。
其他统一组织的人员则被协调进入了其他地市的灵源之地进行修行。就连当地军分区的战士与武警都前往了其他地方进行修行。
夏先衍也期望更多地了解这边市民的修行状况,于是在周边转了一圈。只见有的人坐在自己带来的小凳子上,正与周围的人聊天;有的人在阅读关于历史文化的书籍;还有的人则运转功法,在吸收灵气。
他们所修行的是夏先衍从《引气诀》改造而来的修行功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快身体对灵气的吸收。
而决定紫府开辟的造化之气,是否能够快速吸收全然凭借修行者自身对华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虽然灵气并非决定性因素,但是若没有灵气将身体调理至最佳状态,也是无法觉醒灵觉的。两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夏先衍望着灵源之中诞生的造化之气源源不断地落入人群。有的人收获颇丰,有的人收获较少,而有的人则丝毫没有收获。
很快有人认出了夏先衍,向他挥动着手打招呼道:“夏部长好!”
夏先衍也不停地挥手回应:“你们好!”
随着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夏先衍加快了脚步,这些市民实在是太热情了。
随后,一行人走进了冀州省博物院。他们在商代文明展览厅里看到了从台西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在燕国展厅里,见到了燕国故都 —— 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真正亲眼见到这件文物,方才理解它为何能成为冀州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其造型精准且生动传神,布局错落而有致,线条婉转且细腻流畅,艺术风格严谨庄重,散发着浓重的历史厚重感。
铺首为宫殿大门的门环,兽首衔环形。兽首是传说中的怪兽一一饕餮。宽眉阔鼻,圆眼吊睛,两颗 利齿突出唇外并.上卷,两条粗须尾稍下钩。
面部结构紧凑、清晰,层次鲜明。饕餮额上站立- -凤鸟。凤鸟头顶高冠,双翅展扬。凤爪踩两蛇身,蛇头于凤翅两边探出。铺首两侧各有一条曲身向上攀爬的龙,龙鳞片片,龙爪尖利,龙身奋力盘绕,两龙头居高临下,虎视眈眈。
兽首长鼻高卷下收,衔一-宽环。环上也有两龙,龙头高扬回探,龙身蝤劲,盘踞环之两侧。铺首采用浮雕、透雕和阴刻相结合的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