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离京前夕四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阳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最新章节     
    或许是因为早年在宫中的生活比较压抑,身边又没几个亲近的人,朱由校将亲情看得很重,对同父异母的弟弟更是关爱倍加。(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明朝的大部分皇子通常不由生母亲自抚养,朱由校与朱由检都是如此。)

    他带上弟弟一起来召见,主要是认为周宁懂的东西很有意思,想让弟弟也见识一下,而且詹事府的官员本就有教导皇子的职责,外廷的朝臣便不好对这次召见提出质疑。(藩王不允许与朝臣来往。)

    可惜朱由检对“奇技淫巧”并不感兴趣,根本看不上皇兄与周宁讨论的那些木匠活儿,他痴迷的还是四书五经那套玩意儿,并认为只有儒学才可称为学问。

    此次召见的时间不长,朱由校一点没提正经事,而是将自己手绘的家具图纸拿出来给周宁“品鉴”,自然得到了周正字的大加称赞,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改进意见。

    君臣二人相谈甚欢,气氛非常融洽,可一旁的朱由检却越看越不是滋味。他一眼便认定周宁是个佞臣,为讨皇兄欢心,尽说些溜须拍马的言论,恬不知耻到了极点。

    其实这就是在冤枉好人了,朱由校的手工活虽然算不得巧夺天工,至少称得上中规中矩,比起专业的木匠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几句赞许并不为过。

    朱由检毕竟还小,不善于掩饰情绪,他把不屑与厌恶的态度全都写在脸上,很快便被一直在留心观察的周宁尽收眼底。

    显然两人互相都看不惯对方,第一印象既已形成,这辈子怕是再难扭转。

    召见的最后,周宁居然还得到小皇帝的十两赏银,君臣关系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属实有点出人意料。

    要知道孙承宗作为小皇帝最信赖的师傅,最多的一次也不过得到八十两赏银,这已是为人臣的极限,由此可见十两银子的份量得有多重。

    朱由检默默注视着皇兄的荒唐之举,心中甚为不爽,但以君子自居的他并未出言阻止,只是脸上的表情变得愈发冰冷。

    他搞不懂皇兄的爱好怎会如此不堪,简直与贩夫走卒无异,哪有半分一国之君的样子;他更不明白皇兄从哪里寻来的这种小人,除了摆弄些“旁门左道”,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竟然还封了官。

    奈何他也只是臣子,决定不了周宁的命运,否则……

    哎,摊上这么个皇兄实在是无话可说。

    午时,魏忠贤领着周宁离开皇城,两人在分别前又聊了几句。

    “贤弟此去辽东一定要保重身体,朝廷的差事应付一下即可,万岁爷这么看重你,回来后肯定能加官晋爵。”

    周宁微笑道:“承大哥吉言。对了,奉圣夫人的儿子今日就该到京城啦,你也知道夫人平时出不了宫,她想找个人照看一下儿子。”

    魏忠贤直截了当的问道:“贤弟想要我怎么做?”

    “大哥不是跟昭狱里的那位镇抚使许显纯有几分交情吗?我也承蒙他关照了这么久,感觉他这人还不错,照顾夫人的儿子应当没什么问题。”

    周宁沉吟了片刻,接着道:“夫人肯定会给儿子谋个一官半职,而且多半是在锦衣卫里面做个千户。大哥能不能把许显纯调离昭狱,给他换一份轻松的差事,再把夫人的儿子安排到他手下当差。待会儿我顺路去一趟昭狱,拜托他照看夫人的儿子。”

    “小事一桩,咱家派人去给老许打个招呼就行啦。”

    锦衣卫在名义上与东厂是同级衙门,但实际上完全听命于东厂指挥,而魏忠贤兼着东厂厂公的职务,要给许显纯一个肥缺儿也就是举手之劳。

    只不过如今两人的地位差别太大,要不是冲着奉圣夫人的面子,秉笔大人才懒得搭理一个镇抚使。

    为了对客氏的儿子负责,周宁决定亲自向许显纯当面嘱托,便道:“大哥要操心的事儿多,还是我去吧。另外对付清流不易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大哥不如先从京城周边入手,命锦衣卫暗中收集材料,将朝臣之间的勾联摸清楚,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动手也不迟。”

    “咱家正有此意,不过朝臣在锦衣卫内部安插了眼线,需得先整顿一番锦衣卫才好办后面的事。贤弟放心吧,咱家知道该怎么做。”

    “那小弟就告辞了。”

    “且慢。”魏忠贤从怀里掏出一份手札塞进周宁手里,小声道:“咱家的一点心意,还望贤弟不要推辞。”

    “大哥?”

    “这上面盖了御马监的印,你到了广宁交给监军韩初命,他是咱家新认的干儿子,见到手札自会好生款待贤弟。”

    周宁忽然想起史书中记载有五位监军从辽阳逃回广宁,后来也没受任何惩处,便试着问了一句:“广宁的监军不是被召回京师问罪了吗?”

    魏忠贤轻咳了一声道:“只召回来两人,司礼监也问明了情况,说他们临阵脱逃纯属子虚乌有,战败的责任应与他们无关。”

    “哦……这样啊,那就多谢大哥了。”

    “嗨,兄弟之间还客气啥。”

    监军脱逃或许的确不是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但玩忽职守的罪责肯定是铁板钉钉的,然而司礼监却未予追究,那只能说明这几位监军已经用银子打点好了内廷,弄不好还抱上了新的大腿,比如魏忠贤这样的秉笔太监。

    周宁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好再多说什么,揣好手札转身离去。

    毕竟他兜里的三千多两银子不也是客氏给的吗,鬼知道客氏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当官还是糊涂一点好,否则就是跟自个儿过不去。

    趴在明帝国这副行将就木的躯体上吸血的官员还少吗?不多客、魏二人。何况周宁也是既得利益者,又何来勇气指责他人。

    魏忠贤仰头深吸了口气,迈步走入宫门,自打坐上秉笔的宝座,他便感觉这世道越来越好了,纵然清流们给了他一些压力,却也算不得多大事,只因他找到了自保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