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本应带着些许温热的惬意,可那风一旦吹进吴王府,却仿佛被染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炽热之中透着说不出的阴森,恰似那从九幽地狱吹来的阴风,呜呜作响,让人心头莫名地笼上一层寒意。
朱樉面色阴沉地从坤宁宫出来后,便径直奔向了王府的书房。
一进书房,他便迫不及待地坐在书桌前,那平日里就透着几分霸气的眼眸此刻更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芒,心中关于罢黜儒家、兴复百家的想法如同决堤的江水,迫不及待地要从他的笔下宣泄而出。
只见他提起笔,蘸了蘸墨,便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那一笔一划间,仿佛都带着他的决心与快意。
至于那具体的想法内容,他只顾着一股脑儿地往纸上落去,根本无暇去细细思忖该如何润色,只是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
其实啊,对于这兴复百家之事,朱樉心里可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最看重的,无非就是百家之中墨家、农家和医家的那些技艺了。
在他看来,墨家那精巧绝伦的机关术,妥妥能点亮大明科技的进展,况且,自己上一世虽是个社畜,但好歹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一些科学最基本的知识,还是了解一二的!
届时,西方那些什么工业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农家对于农事的丰富经验以及那能让庄稼茁壮成长的秘诀,还有医家那可以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无比珍贵且极具实用价值的东西。
至于其他百家嘛,在他这儿,也就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头罢了。
而那百家的思想,里面的糟粕太多,自己没那些精力去一一筛选。
那些玩意,朱樉提出来,更多的是想用它来好好地恶心一下,那平日里总是高高在上、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罢了。
他贵为王爷,而且还是大明朝最尊贵的王爷,有仇不报?还等隔夜?想都别想!
在他心里,要是当王爷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为自己讨个公道,那这王爷当得还有个什么劲儿啊,简直就是徒有虚名嘛!
~
就这样,朱樉沉浸在自己的书写之中,一笔一划,全神贯注,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那橙红色的余晖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进来,在地面上拉出一道道长长的光影,仿佛在提醒着时光的流逝。
而朱樉呢,直到那太阳都快完全落下了,才堪堪写完手中的奏折,他长舒了一口气。
可就在这时,那一直被他强忍着的右臂的疼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猛地袭来,那感觉就像是有无数根尖锐的针在狠狠地刺着骨头。
剧烈的疼痛,让他面容瞬间扭曲起来,额头也止不住地冒出豆大的冷汗,一颗颗顺着脸颊滑落,可他硬是咬着牙,没哼出一声来。
没办法,本来右臂在北伐时就受了重伤,不能多用力,此番早上,又从马上摔下来,能不疼么?
现在又写了一下午的奏折,疼,就好歹说明没完全废了!
···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略显沉闷的寂静。
秦一和秦二这俩兄弟,此刻前后脚回到了吴王府,急匆匆地来到书房门前,抬手敲响了门。
“进来!”
朱樉听到敲门声,瞬间像是换了个人一般,一秒就收回了面容上的扭曲,强忍着那钻心的疼痛,努力恢复了王爷该有的威严,冷冷地出声道。
只是那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只要稍有忤逆,就能让人吃不了兜着走。
即使猜到了门外是秦一秦二他们,但不装威严,一会在他们面前露馅了,那就皇宫那几位也知道了。
自己的伤势,自己明白,左右治不好了,没必要让别人担心。
~
秦一和秦二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了进来,他俩心里可是忐忑得很呐。
朱樉只看了一眼二人那副畏畏缩缩的模样,心里就明白了个大概,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淡淡说道:
“怎么,一点踪迹都没有?”
那语气里已经隐隐带着几分火气了,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让人胆战心惊。
秦一和秦二这俩兄弟一听,顿时面面相觑,那脸啊,一下子涨得通红,羞愧得恨不得直接找个地缝钻进去,哦不,甚至都差点没把脑袋塞进裤裆里去了。
两人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脑袋重重地磕在地上,带着无尽的愧疚自责请罪道:
“殿下,我等无能,还请殿下责罚!!”
那声音里满是懊恼和自责,他们心里清楚,王妃在爷心里的分量,哪怕平日里跟兄弟一般,但那也是王爷!
朱樉闻言,冷哼了一声,却并没有立刻理会二人,只是依旧低头看向手中的奏折,仿佛那奏折比眼前这俩跪在地上的人重要多了。
在沉默的这段时间里,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无比压抑,静得只能听到几个人的呼吸声。
秦一和秦二俩兄弟的额头,那冷汗跟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别提多忐忑不安了。
良久,朱樉这才缓缓抬起头,看向跪在地上的二人,接着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叹气声里透着一丝无奈,口中缓缓道:
“起来吧,孤自是有法子!”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
“此番饶恕你二人,但倘若再办事不力,就滚回王府,给孤做好亲卫吧!哼,到时候可别怪孤不讲情面。”
他的眼神里透着警告,让秦一和秦二心里直发毛。
秦一和秦二一听这话,顿时如蒙大赦,赶忙又重重地叩首道:“谢殿下不罚之恩!”
这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就等着听候朱樉的命令呢,那模样,活像两个犯了错等着挨训的小学生。
朱樉把手中的奏折仔细地整理了一番,随后看向秦二,眼神变得严肃起来,说道:
“秦二,去拿着孤的令牌,即刻进宫,把这些奏折,亲手交付于陛下或者太子手中,莫要经过他人之手!!”
“若有人非要靠近,不必顾忌,就地格杀!”
“对了,出门时候,再派人守在书房三十米外,不得让任何人靠近!!擅自靠近者,斩!”
说着,他便毫不犹豫地从腰间摘下一块令牌,随手就朝着秦二丢了过去,那令牌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带着朱樉的命令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喏!”
秦二赶忙俯身,伸手稳稳地接住令牌,一脸郑重地领命,随后便小心翼翼地抱着那些奏折,转身快步离去,那脚步都透着紧张,生怕一个不小心把这重要的奏折给弄出个好歹来。
~
等书房门紧闭,门外不久后那悉悉索索的声音也渐渐停下,朱樉这才看向秦一,眼神里透着审视,问道:
“秦一,你也接手锦衣卫这么多年了,此番事情,可有怀疑之人?!”
秦一犹豫了一下,偷偷地抬眼看了看朱樉那严肃的面容,咬了咬牙,还是直言道:
“回殿下,有!属下怀疑儒家那些读书人,尤其是亲近孔府一脉,以及曾经倾向前元之人!!”
他说得斩钉截铁,显然是心里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顿了顿,又继续补充道:
“至于探马军司的余孽,属下以及锦衣卫,一直追查的紧,他们此刻不敢有大动作!再则,探马军司的人要动手,这些弟兄,根本就没有时间,拉响信号弹!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多人,敢让他们这般肆意将自己手下之人灭口!”
他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着朱樉的脸色,心里也有点打鼓,不知道王爷对自己这番分析满意不满意。
朱樉听闻后,微微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轻轻地点点头,“嗯”了一声,随后道:
“说的不错!孤此番已经上奏父皇,罢黜儒家,兴复百家!”
他这话一出口,语气里透着几分快意与阴狠,仿佛已经看到了儒家被打压下去的那副场景。
可这话落在秦一的耳朵里,那可就如同平地一声雷啊,惊得他半晌没回过神来,此刻秦一满脑子都是愕然,心里想着:
“怪不得刚刚王爷让秦二亲自送奏折,而且还在书房外,设下阻拦,原来如此啊!”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没等秦一说话,就听朱樉继续道:
“此事,父皇大抵已经同意。接下来要靠锦衣卫了,你可莫要再给孤拖后腿了!”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直直地盯着秦一,那眼神里的压迫感让秦一心里一紧。
秦一一听,当即单膝下跪,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口处,一脸坚定地说道:
“殿下放心,属下定当竭尽全力,绝不再有半分差池,若有违背,愿受锦衣卫家法处置!”
那表情严肃得就像在立下生死状一般,透着十足的忠心和决心。
锦衣卫家法,可比军法狠的多了,一个左右不过是打板子,最多杀头而已;但另一个,啧啧,就是你赌八字硬不硬,能否够让你撑下来。
不过活下来,不疯,也得残!
“嗯,”
朱樉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厉声道,
“秦一!”
“属下在!”
秦一赶忙应道,腰杆挺得笔直,就等着王爷接下来的命令。
“即刻起,散出锦衣卫可靠之人,去大明各地,四处搜罗百家后裔书籍,孤不指望你们搜罗到正统百家后裔,只要是懂一些思想,懂技术的,皆可!”
朱樉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说道,那神情透着几分急切,甚至能叫做疯狂,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到这事儿顺利开展了。
“锦衣卫之人,凡是搜罗到一人,赏银三十两;一本古籍,赏银五十两!!”
“并,将所有搜罗到之人,秘密送往应天,告诉他们,孤会给他们每月俸银最少百两,房屋等,孤皆将不吝赏赐!!”
语毕,秦一当即俯身领命,大声说道:
“属下领命,定不辱使命!”
那声音在书房里回荡,透着满满的干劲。
朱樉踱步间,缓缓走到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那已经快要落下的夕阳,那橙红色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却仿佛没能给他增添一丝暖意,他只是淡淡道:
“下去吧,切不可走漏风声,不然你就滚回王府来吧!”
那语气虽然平淡,可里面的威慑力却让秦一不敢有丝毫懈怠。
“喏!”
秦一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领命,随后起身,快步离去,那脚步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很快就消失在了门外。
朱樉独自站在窗前,那原本挺拔的身形此刻却瞬间落寞不少,刚刚强撑着的那股劲儿仿佛一下子都散去了。
额头的冷汗此刻顺着发际,缓缓流下,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冰冷的光,那光里,似乎藏着他诸多的心事与谋划,让人看不透,也猜不着······
·~·
秦二怀揣着朱樉交予的奏折,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上风风火火,凭借着吴王的令牌,倒是顺顺利利地穿过重重宫闱,径直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宫殿。
而太子朱标呢,早在晌午时就听闻了朱樉的事儿,心里放心不下,赶忙进宫来了解情况。
这一待呀,就和朱元璋讨论到了现在,那宫殿里的气氛时而凝重,时而又透着几分无奈,父子俩都在为朱樉的种种举动而忧心着。
老朱和朱标坐在那略显庄重的书桌前,看着秦二呈上的奏折,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随后便沉下心,缓缓翻开奏折,逐字逐句地翻阅起来。
一时间,屋里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一般,只剩下这父子二人沉浸在朱樉所写的内容之中。
时光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流逝着,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然降临。
宫人们早就准备好了晚膳,可那饭菜摆在桌上,都已经渐渐没了热气,散发着丝丝凉意,可这二人却像是丝毫没有察觉到一般,依旧没有丝毫动作,眼睛紧紧地盯着奏折,眉头时而紧皱,时而又微微舒展,那神情随着奏折里的内容不断变化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炷香在角落里静静地燃烧着,那跳跃的火苗映照着周围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终于,那炷香堪堪燃烧殆尽,只剩下一小截冒着最后一缕青烟,缓缓飘散在空中。
这时,朱元璋才像是从一场漫长的沉思中回过神来,轻轻地放下手中的奏折,长舒了一口气,那口气里透着几分庆幸,转头对着一旁同样专注的朱标道:
“还好老二没真发疯,要将儒家置于死地,不然咱今日可还真不知道该不该同意了!”
想着自家这老二对那儿媳的呵护在意的性子,老朱话语里不由多了一丝感慨。
这兔崽子虽然看着行事莽撞,幸好关键时候还是心里有数的呀,也晓得这事儿的严重性,没有不管不顾地一棒子就要把儒家给打死,好歹还是留了几分余地,这让老朱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
朱标听了父亲的话,也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终是露出了一丝笑容,那笑容里有着对弟弟的欣慰,轻声说道:
“老二向来聪颖,自不会做那种事。”
说着,朱标看向随手放下的奏折,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苦涩又感慨,微微摇了摇头,苦笑着又继续道:
“这小子,比他大哥有本事,要是……”
可话到这儿,朱标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赶忙闭上了嘴,神色变得有些心虚。
忌惮,不至于,最多感慨要是老二当皇帝···
不过他明白自己那爹的脾性,也明白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