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忠心耿耿霍子孟
作者:小说h   大将军1V2LH有孕最新章节     
    忠心耿耿霍子孟

    昭帝年幼,朝堂上真正掌权的乃是霍光。

    霍光生年不详,字子孟,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十几岁时跟随哥哥霍去病来到京城。

    霍光之父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手下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归家后娶妻生子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二十一岁时,霍去病已经立下战功。他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仅十多岁。

    霍去病把霍光带去长安,安置在自己的帐下,并保举他入朝做了郎官。后霍光被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皇帝很快就开始注意这个忠厚可靠、端正严谨的青年,并逐渐重用他。两年之后,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已经封霍光做了他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出则奉车,入侍左右”,以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

    霍光做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所谓“伴君如伴虎”,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残忍好杀的汉武帝身边笑到最后。据传,他每次出宫、下殿时,起止步都有固定的点,有人曾暗中跟随做出记号,事后再算量丝毫不差,可见他的审慎。他这些品质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逾古稀,一日,武帝将霍光找进皇宫,给了霍光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图画的涵义,直指古代周公曾背着小成王临朝,会见诸侯继承大统、最终辅佐年幼成王时的故事。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霍光将来像周公辅成王一样来辅佐幼主弗陵。

    霍光临危受命,自然感到责任重大。一方面,霍光要负责辅佐少主,不能够让他犯下大的错误;另一方面,霍光还需要治理国家,维持旧帝驾崩、新帝继位之时天下的稳定。尤其是要防止一些心怀不轨而又拥有反对当朝的实力的人或者家族。

    汉代特别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天降祥云,人们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会以为国家幸甚,皇帝有道,未来一片光明;但如是天降异象,则普天之下都会认为,一定是皇帝治国不当,灾异将生。恰好这一天,天上出现了不一般的怪异现象,于是,百姓纷纷议论,连群臣百官也对此惶恐不安。如此下去,宫中定然会出现祸端,霍光当机立断,召见保管皇印的郎官,要他把皇印交出来由自己保管,以防不测。但是,这位郎官也忠于职守,皇印乃是代表着天子号令,霍光此举,不得不让郎官担心,怕他有图谋不轨之心,遂不肯把皇印交给霍光。霍光眼见此人竟然如此迂腐,便决定强夺皇印,哪知这郎官也是一个狠角色,他见势不妙,遂手握剑柄,按住皇印,对霍光说:“头可断、血可流,要皇印绝不可能。”

    霍光一怒之下,当即转身离开,心中不禁暗想,自己位居第一辅政大臣,对皇室的忠心天地可鉴,此人不过一个小小的郎官,竟然不信任自己,真是气煞人也。但是事后,霍光也觉得,换了自己,也肯定不会将这个皇印献出,如果真的遇到了心怀不轨的人,实在非社稷之福,从这个层面讲,郎官非但无过,反而有功。第二天,霍光就下令给这个郎官连升两级。霍光这种不计私怨、秉公办事、赏罚分明为朝廷的精神,受到朝中官员的敬佩,威望日渐提高。

    霍光公正严明,即使是对自己交厚或者亲近的人,也一点都不例外。当时的辅政大臣除了霍光以外,还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太仆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三人。其中,尤其以金日磾和霍光关系最好。昭帝继位第二年,金日磾因病逝世,留下两个儿子金赏、金建。此二人是和汉昭帝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霍光也比较喜欢这两个人。于是,汉昭帝决定封这二人为侯。

    按规矩,长子应该继承其父亲的爵位,次子金建就不能再被封侯了。于是,霍光直接对皇帝提出反对意见,皇帝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堂堂天子,封侯拜将不过是小事一件,不需要考虑什么规矩。

    这时,霍光性格中刚性的一面便显露出来,他正色道:“臣和金氏家族相熟,陛下和他二兄弟亲厚,然而臣深刻地知晓,不能以私废公,否则就会遭到天下人的诟病,此外,无功者不能封侯,此乃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皇上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也不可以因为一己之私,而擅自废黜规矩,否则,天下定会大乱。”皇帝闻言,感到霍光一片赤诚之心,遂决意罢了封侯之事。霍光遂乘机教导皇帝道:“百姓至今还在想念着汉孝文帝、汉景帝以及先帝,每逢清明时节,都有很多人在家中将其奉若神明的祭拜。”汉昭帝不大明白,好奇地问道:“何以百姓会如此爱戴他们呢?”

    霍光欣然一笑,转身拱手说道:“因为他们爱民如子,对百姓之事,从不推脱责任,他们驾鹤西去,百姓自然会心有不舍。”于是,皇帝心中暗自决定自己也要励精图治,和前任的各位皇帝一样,成为受万民景仰的皇帝。

    在霍光的提议下,二人遂联合商议出四条安抚百姓的措施:第一,查办失职的官员;第二,要各郡县推荐贤良的人才;第三,为受诬陷的人申冤;第四,安抚孤独疾苦的贫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每当春耕时,霍光就派人到各地去查看生产情况,政府把种子和粮食贷给缺粮少子的贫民。

    秋天还下诏:“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令年田租。”“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

    昭帝为了改革吏治,选拔任用有才德的人,皇帝下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赐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霍光自辅政开始,就一直很在意处理好自己和君主的关系。否则,不但会败坏自己的声名,为政敌所乘,更会贻害天下。

    霍光当政之时,其最大的政敌,就是左将军上官桀和燕王刘旦。本来,按照上官桀和燕王的计划,如果霍光在当政之时,有什么不轨的行为或者过激的举动,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清君侧”,然后废帝自立。可惜,这霍光最大的长处,就是为人谨慎,他们想尽了办法,却依然抓不住霍光的任何把柄。

    上官桀觉得,如此下去也终非长久之计,要成大事,就要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他们便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昭帝之姊盍长公主。此人年长于昭帝,自幼便得到武帝的喜爱和恩宠。而公主此人虽然智谋上不比上官桀等老奸巨猾之辈,却也是素有野心。于是,上官桀和燕王决意,先与公主打好关系,然后一步步逼近皇朝的至高权力。当然,直接和公主接洽,太惹眼了,很容易使霍光有所防范,而且也难保公主会理睬他们,所以上官桀首先去巴结公主之近亲丁外人,并极力为丁外人求官晋爵。公主得知此事大为高兴,于是日益亲厚上官桀,上官桀遂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在第一步完成之后,通过与公主的关系,上官桀遂紧锣密鼓的布置其孙女入宫的事情,最终其孙女被封为婕妤。明眼人一下就能够看出,上官桀此举,是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

    太子刘据死后,燕王刘旦本以为,天子之位定然非自己莫属,岂料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昭帝抢了先机,遂心怀不满。无独有偶,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时理财有功,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想推翻昭帝,赶霍光下台,由自己和上官桀主持国家大事。如今上官桀已经找到了长公主这样一棵大树作为靠山,撇开了自己,桑弘羊遂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

    而眼下霍光手握天子,实力上较他们任何一方,都要强上半分,于是,这两股势力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便联合成为一股势力,以谋取政权。自然,要谋取政权,首要的绊脚石就是霍光,因此,上官桀制定了以下计划:一者,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二者,在政变成功之后,除去燕王旦,废掉长公主的权力,由他一人独立掌握朝政。一时之间,京师长安的局势,恰如搭弦之箭,一触即发。

    一场政变,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十分繁杂,来自下层的支持必不可少。所谓下层就是那些普通官员,他们如果支持一方,一方就能够充分利用许多的资源,从而增加政变成功的可能性。于是各方势力集团都开始着手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