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科研定位与剧组杂事
作者:吃酒不吃菜   工科生的华娱最新章节     
    这事情,王旭和姜主任聊过,虽然和他的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但依旧和他聊过。

    王旭现在彻底把姜主任当成垃圾桶了,有什么看着不顺眼的东西,转头就跑去姜主任那里聊上一阵,一面吐槽,一面建议。

    他甚至连报告都不用打了,如果上面有人觉得这个建议不错,自然会有秘书把建议书写好,然后王旭签字就行了。

    还是学生的时候,王旭还故意藏着掖着的,现在编制到手,教授我有,未来院士可期,他简直可以说是放飞自我,什么有的没的都会和姜主任瞎聊。

    别的不知道,反正姜主任换笔记本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姜主任有记笔记的习惯,好像这会儿的政府工作人员大多有这个习惯。他总是随身带两本笔记本,一本记日常工作的,另一本那就是专门记录王旭的各种牢骚和吐槽的,或者说专门记录王旭的奇思妙想的。

    王旭的这个计划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是有着充分的底气的,而底气,就来自于水木专利池中几乎源源不断产生的各种新技术。

    技术池是有扩散效应的,从开始的自动化系材料系,到后来加入的机械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再后来,化学系,化工系,甚至建筑系,土木系,水利系都加入了进来。

    在王旭已有的各种项目基础上,各种开枝散叶,更有好多,那是和现有项目几乎就没啥关系的,

    但在可能申请到经费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的思路可比小说作者还要清奇,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可不是只有做粽子的大师会干的。

    比如新型的水泥,新的空心防火砖,各种新型钢材,陶瓷材料,各种人造石,聚酯材料,泡沫材料,都有项目立项。

    其中不少还得到了王旭的批准,当然还有一些则推荐给了相关企业,让他们投资,总不能啥事都王旭自己干不是,这些工作,有姜主任代劳。

    很多未来大概知道些方向的,或者在某音某站上有过科普视频的,王旭还都给出了研发意见,那就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会获得成功。

    其中有不少都是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久,无毒无害,适合大范围推广的产品。

    别的不说,如果新型大尺寸瓷砖能研发成功,就可以解决不知道多少楼宇的装修问题。

    这可不是九十年代那种廉价感十足的白瓷砖,而是那种大尺寸看起来像大理石石材的地砖墙砖,王旭屋里铺的就是,两百来平的房子,光地砖就花了几十万,两千多块一平米的瓷砖,你敢信?

    但偏偏这就是真的,王旭知道后都心疼了半天,那会儿他还没现在这么有钱,还是王霏贴钱才装修完,她还假装不知道,住进来的时候还一脸惊喜,这姑娘,真是惹人疼。

    王旭要是早知道这么贵,他就不要这东西了,他是后世见惯了两百块一平米的大瓷砖,总觉得没多少钱,当时脑袋一热就设计了。

    这么贵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会儿这东西几乎全靠进口,国内那就没哪个厂子能生产出来的,那挣你钱你就得忍着,谁让你没有来着。

    当然,这些项目从立项到研发,到设计方案,到实验验证,到小批量验证,最后完成结项,然后再到商业化大批量生产,最后再到上产能做成白菜价,其中的路途真心还挺漫长,可能十年都打不住。

    但总得有个开始不是,现在搞,十年后还能赶上华夏建设的高潮,不是正好嘛,未来可期。

    其中最受王旭期待的两个项目,看起来和建筑没啥关系,甚至现在的感觉都是实验室内才用的着的东西。

    但王旭却有一种感觉,这些东西恐怕才是最好的建筑材料之一,这些材料就是纳米材料,和气凝胶。

    其实,很多气凝胶本身也是纳米材料,这两个领域是分开的,但似乎又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气凝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微观尺度上也是纳米级的。

    所以,王旭这里干脆合并了一个大研究项目,给了一笔初始经费,大概描述了一些纳米材料可能的途径之后就抛给金教授了。

    纳米材料是建筑涂料的最佳替代品,别的不说,光是疏水,不沾污渍,不长霉的这一特性,就足以让建筑的维护成本下降几个量级,嗯,特别是南方的家庭,恐怕没谁没被霉斑困扰过。

    而气凝胶恐怕是目前最好的隔热保温材料,作为房屋的隔热层存在,那才真是环保又轻便,甚至可能让建筑的结构设计理论都进行重大的改变。

    所以,王旭也给建筑系了一个课题,那就是研究在一些假想材料存在的情况下,建筑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能不能做到十天盖一栋30层的大楼,还得至少抗八级地震。

    当然,这些假想也都有一定的假设基础,肯定不能凭空乱想,其参数基础,就来自于其他的那些科研项目。

    这是把未来的整体设计提前进行了布局,除了刷论文之外,更能够对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样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扩大投资,狂堆钢筋水泥了。

    前世三十年后的华夏,建筑靠的是钢筋水泥,王旭相信,即便这一世,也不会逃脱这一框架,毕竟那是成熟可靠,经历了百年验证的方案。

    但同样,王旭也希望,这一世,至少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世界是多样的,科技都需要新的概念来补充,更何况是房子呢。

    气凝胶和纳米材料的种类非常多,多到王旭哪怕听过前世的科普也说不清楚,至少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可能形成气凝胶,各种气凝胶的功效却又各不相同。

    有些特别脆,有些特别软,性质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部分大概就是结构都是纳米尺度的纤维支撑整体结构,中间则是空洞。

    纳米材料那就更多了,纳米球,纳米管,纳米粉末,纳米金属,数不胜数。后世哪怕到了后疫情时代,纳米材料依旧主要还在实验室中。

    有太多的东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该怎么用,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对于王旭来说,科学的储备永远都不嫌多。

    当然,这些东西的成果,可能要几十年才能真正走入生活,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仅仅是实验室产物,最多斥巨资建一两个样板给大家看看。

    但那又怎样,高端的装杯不就是玩的这个嘛,买个车,买个表,在王旭的眼里可能都不如一块轻如鸿毛的砖头来得拽。

    工业是个整体性的东西,至少在九十年代,皇冠上的明珠,嗯,别说明珠,那顶皇冠都还戴在别人的头上呢。

    王旭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对这一进程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完全可以为条件成熟的时机准备更加充分的储备,这种储备就是未来一飞冲天的底蕴。

    水木的定位本来就是技术的底层研究,并不应该把力量过多地消耗在应用研究之上。

    但人才匮乏,经费短缺,让至少在九十年代,这样的理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王旭依旧想把研究的方向往这个方向引,让水木,帝大回归他应有的定位。

    至于应用研究,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国内嗷嗷待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远不止水木帝大两所,适当分润出去一些项目,让所有的高校共同发展。才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铁人王进喜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的王旭就是试图在创造这个条件。

    尝试性地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出一些不那么重要,但有所突破的成果,至少在王旭看来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基础研究非常烧钱,即便是以王旭现有的财力也不可能完全支撑。

    他现在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才,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小的项目,形成小小的突破,让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形成发自内心的自信。

    自信其实就是科学家最根本的素质,哪怕你失败了一万次。他也依然会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用另一种话说,那就是科学家的性格大多有点儿轴。

    如果你和理工科的很多学者打交道,会发现他们有时候非常难以沟通,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建议。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各种诈骗活动的受害者中,理工科的高学历者通常只占极少数,但受骗金额特别巨大的人群中却往往不乏他们的身影。

    因为他们一旦相信,那是真的信啊,真金白银都敢往里砸的那种。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是神是鬼,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科学的边界很大,技术的边界更广,王旭海边挑挑拣拣,到处都是金矿,这才是重生者最大的财富,即便很多东西他不了解,但他知道这条路可行,就了不得了。

    比如最近传出喜讯的“爆轰发动机”,嗯,才两个月就有喜讯了,有了图纸,快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材料还不是很过关,导致发动机在运转了几十秒后出现裂纹,可能直接都能算是实验成功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足够验证这一设计的可行性了,然后就是姜主任带来了话,打算开一个研讨会,几大数字所都会参与,和航空航天相关的,王旭也被邀请去发言。

    虽然他一直说这东西是航模,但谁家航模用“爆轰发动机”的,大家也都想认识一下这个神人。

    王旭答应了,会议会在年后,开了这个会,他估计就要正式开始拍电影了。年前,所有的人都放羊回家了,丑国来的人也就有了一段不短的假期,他们坐着飞机全国旅游去了。

    王旭自然无所谓,他们是新线的员工,过来配合先期工作的,剧组没开之前,他们的工资是由新线支付的,只有剧组正式开始运作,才会由剧组和新线进行结算。

    剧组就是这么麻烦,一个剧组其实比一个普通的公司运作还要复杂得多,人事,财务,法务,后勤,一般的公司真没这么齐全的配置。

    王旭虽然有一堆的技能,但真正操作,还是第一次,难免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亏这一次有了罗伯特·沙耶,干净利落的短短时间里就理顺所有关系,让一切快速踏入正轨,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真心不是盖的。

    罗伯特·沙耶已经回丑国了,回去后,他还会和科幻出版社商量配合宣传,电影宣传从来都是从规划就开始的,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王晶花直接把张大军安排跟随罗伯特,嗯,其实是去偷师,也得近距离观察影片的宣传到底应该怎么搞。

    这么说吧,香江那帮子人都不清楚真正的商业大片该怎么宣传,嘉禾自己连续赔了好几部片子之后,才慢慢地站稳脚跟,可不仅仅是片子合不合口味的问题。

    更大的原因其实是全方位的落后导致的,香江的宣传十分套路化,弹丸之地,用不了几个成本就能做到尽人皆知。

    大明星,大卡司,这都是香江的说法,但其实你观察好莱坞的电影宣传就会发现,明星卡司在大部分的电影中的重要程度真的只占一小部分,对于大制作而言,更是近乎可以忽略。

    只有极少数顶级明星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票房号召力,但即便如此,翻车失手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堆砌明星,在小地方是可以的,但是真正到了大市场里,不仅仅没啥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比如,一个明星你可能会为了这个明星的号召力去拍片,但一堆明星,你还会如此嘛,如果里面有一个你特别讨厌的演员,你会不会因此干脆不看这部片子了。

    这就是小市场和大市场本身质的区别,大市场中的选择注定是多元化的,绝对不是一两个明星能够左右的,用一个大明星吸引一些粉丝来观影是可行的。

    但依靠堆砌明星来出票房,那就纯粹是一种奢望,当然,堆砌过气明星玩情怀捞一笔钱还是可以的,比如后世的《敢死队》就是一群老头子的捞金片。

    总之,香江那种作坊式做法,在好莱坞真心很难玩得转。王旭就没有舍近求远,直接派出人手跟着罗伯特·沙耶偷师去了。

    罗伯特·沙耶居然还就认了,这也是挺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倒不是为了张大军这个人,而是为了维持和王旭的关系。

    他是一个制片人,更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通过他的观察,虽然未见得通晓全貌,但他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就是结好这个人,对未来大有裨益。

    ——

    (明天见,万字更新达成,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