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集 儿女长大
作者:智静   乡村小吏在大明最新章节     
    “一半是去年来时,我和蒋通判提供的,一半是他自已查的,像常熟知县贪污棉农的税收,用小田充大田租给农民的事。”

    “那,常熟的知县该黄中做喽。”

    “对,可能你家亮亮也会提拔,太仓的县丞也被他斩立决了。”

    “斩了几个,没人敢冒犯他了吧?”

    “这是肯定的,别说一般官吏,严松也只能乖乖的跟他回北京,一路上屁话也不敢放!”

    “皇上会砍严松的头吗?”

    “没,皇上说严松是朕钦定的,砍他头等于砍朕的头,就让他去开原当个小吏吧。”

    张小舍与金通判说的起劲,章伯来报:“苏州知府况钟大人求见。”

    小舍急忙迎出去,

    况钟穿红色大襟、斜领、袖子宽松的麒麟公服在阳光下显得红光满面,原本清瘦的脸上留着细长的胡须,黑色的官靴擦得铮亮,小舍一看便知刚从宫中出来:“况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况钟双脚一并,作个揖道:“张詹事,况某有礼了。”

    小舍一拍他肩:“哈哈哈,咱们一本正经,演得是那一出啊,快请进。”

    三人重新排好座次,如意便亲自端上茶来,致礼道:“况大人,小女这厢有礼啦。”

    “弟妹,愚兄还是头一回拜见,果然名不虚传的美。”

    一番寒喧过后,况钟道:“兄弟,你也在苏州呆过,苏州府负担的夏税秋粮有二百八十多万石,而全国的夏税秋粮总数才为三千石左右,是不是事实?”

    “是啊?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一的苏州府,却要承担全国税赋的百分之九点四。这是几朝人都知道的!以前汤宗大人为此还差点丢了乌纱帽。”

    “所以苏州百姓经济负担过于沉重,便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逃亡和土地抛荒等现象。虽然朝廷也曾下宽恤诏,减免租税,现在苏州府的税粮征收已经困难重重,苏州府拖欠赋税已有四年之久了,户部的人一直在催。”

    “所以你把严松当敲门砖,实际是要皇上免税?”

    “这也不瞞你,我和金通判核算了一下,向皇上提出减官田税粮共计七十二万多石的方案。”

    “四分之一,皇上应该能恩准。”

    “可是户部认为核减数额过大,会对朝廷的财政收支产生影响,皇上还没恩准。”

    金通判道:“况大人,昆山有不少沿长江,靠阳澄湖的田,由于水涝,经被水淹灌、无法种植,这部分的田地至少占该县原来面积的六分之一,李知县以前曾经多次提出,严松即不上奏,也不催收,拖在那不办。”

    “好,明日我去宫中等皇上回复时,再面奏。”

    小舍道:“户部的黄福不如李昶了解苏州,你可以提醒皇上召请他作证。”

    “如果你在,皇上一定会听你的建议,可惜你是当地人,应该回避。”

    月月回家了,饭菜端上来了。

    况钟笑道:“苏州人说我是况青天,我怎么能随便吃下属的宴请。”

    “胡说什么,都分得那么清,清官都饿死了,谁还帮百姓说话?”

    “不过也是,我已经向皇上提出,撤换亮亮太仓县丞的要求!”

    红瑶急道:“凭什么啊,亮亮不贪不嫖的?”

    “朝廷早有规定,本地人不能担任本县官职。”

    “你是知府,你定吧,亮亮是进士,饿不死了。”小舍的口气有些僵硬。

    “张鑫,你的儿子,了不起,在太仓造船,连皇上都知道,会亏了他吗?我已经向皇上举荐,让亮亮去南京工部任职。”

    小舍拍了一下况钟的肩膀:“老兄,你有眼光,亮亮性格偏软,管人有些缩手缩脚,但做事肯动脑子,以前老师也说他,想法多。”

    红瑶的脸上露出了喜色:“去南京太好了,他从小在南京长大,喜欢那儿,再说他丈母娘家也在南京。”

    “是啊,南京有现成的房子,太好了。”如意像小孩似的拍着手。

    囡囡夹了块红烧肉给况钟:“况伯伯,囡囡也想去南京了,南京的盐水鹅不咸。”

    “你就喜欢盐水鹅,脖子都细成这样了,我看你以后怎么嫁人。”红瑶瞪了女儿一眼。

    况钟对囡囡笑道:“等你爹公差到苏州,让他带着你去,况伯伯请你吃苏州松鼠桂鱼,甜滋滋的粘人。”

    “况伯伯,我好久没去苏州了,我想奶奶,想亮亮哥哥,想阳阳弟弟。”

    “你就不想外婆?”红瑶歪过头去看着她

    “想,可是她为什么不来北京,偏要一个人回乡下。”

    “她不习惯出远门。”

    况钟接嘴道:“囡囡,朝廷有规矩,不让当官的长辈长久随自己的儿女赴任。”

    况钟和金通判走了,听说自已亲生儿子亮亮要去南京,红瑶又发愁了,他对小舍说:“如果亮亮去南京,婆婆怎么办?”

    如意道:“这倒是个问题,又不能一直随亮亮去南京,如果来北京吧,来回几千里,快六十的人了,捣腾不起。”

    小舍双手交叉握着:“亮亮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别瞎操心,如真成,船到桥头自会直。”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急,自从到了明朝,张王氏对他的恩情,真是比海还深,他无论如何也要报恩,那怕辞了官差,也要回家照顾老娘。

    红瑶看出了他的心思:“红瑶看,实在不行,我带囡囡回苏州,也好兼带照顾囡囡的外婆。”

    一家人突然都没了声音,油盏灯的火滋滋的响着,屋里静的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清清楚楚。

    月月说话了:“我看,还是让奶奶来北京,我来照顾她,奶奶对我最好了,我都没尽到孝道,以后会被人指脊梁骨的。”

    小舍站了起来,都别说了,明天和王一飞提一下,先把月月的婚事办了,人家玉儿十五岁了。”

    张小舍的嫡子月月终于成家了,亲家又是朝廷命官,双方官宦子女,门当户对,婚礼办得十分隆重,王玉长得像王一飞,标致的脸蛋,硕长的身姿,比如意高了整整一个头,穿着大红对襟大袖衫,加上凤冠霞帔,八人抬的大轿上下来,轻移寸莲,款款而来,把个如意喜得,赶紧把见面礼送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