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陪父母回老家
作者:哺恩堂主   江汉朝宗最新章节     
    记忆中,一大家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塘旁。
    长辈们不止一次地给他们讲述过,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下浜、有关三姓寨、有关杨氏宗族的故事。
    那些故事,也都随着岁月而变得陈香,久远,模糊。
    而对于杨浩宇来讲,老家,似乎也已经变成了记忆中的一个故事而非真实的存在。
    但对于杨浩宇的父母来讲,老家却成了他们永远的牵挂。
    在搬离老家后的每一年,他父母都会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专程回一趟老家,这是他们雷打不动的行程。
    他们回老家去祭奠先祖,去看望那些依然还留在深山老林里的乡邻、好友们。
    或者是应邀去参加婚礼、葬礼等一些重大的仪式。
    许多年过去了,杨浩宇在距老家一千多里以外的武汉结了婚安了家还有了儿子。
    十多年过去了,杨浩宇始终觉得自己还没有达成当初离开老家时定下来的目标,不够“衣锦还乡”的标准。
    因此,他执意不回老家去。
    父母一如既往地不断提醒他,要他无论如何都得尽快回老家去一趟。
    要他带着老婆、孩子回趟老家,去走走,去看看。
    让他们去祖宗山,到爷爷及祖先的坟前,慎终追远。
    让祖辈们知晓他不仅娶了媳妇儿,还很漂亮贤淑。
    更重要的是要告知他们,作为长房长孙,他业已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杨家的香火已然有了传续。
    可杨浩宇对父母的敦促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就推说从武汉回老家一趟太远,说来回起码得一个礼拜,而自己实在是太忙抽不出时间来。
    亦或说路况太差,老家那种挂壁的盘山公路他不敢开车等等诸多理由,刻意地把回三姓寨老家的事情再三地往后无限期地拖延。
    见他每次都如此推诿,父母后来也就不再强求了。
    但这一次,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反复催促。
    她从老家县城打来好几次电话,絮絮叨叨地罗列出一大堆杨浩宇非得回去不可的理由。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他们家曾经的恩人——曹家伯娘的老儿子李精诚要结婚了。
    母亲对他说,人是要懂得感恩的。
    当年如果不是你曹家伯娘时不时悄悄地给我们家一点接济,帮助我干些活,你们姐弟三个,甚至包括我,都有可能活不下来。
    母亲说,这么多年,我们都没有机会好好去感谢她们。
    现如今你堂哥李精诚好不容易要结婚了,就算是她不请我们,我们也得去。
    更何况她还那么抬举你,请你去做主婚人!你若还是不去,合适吗?!
    母亲还说,从小我就告诉你们,人不可以忘本。
    纵算是我们从老家搬到了县城,大部分的亲戚朋友也都离开了那里,就算是你在那里有许多不好的回忆,有许多你不喜欢的人,但那个地方毕竟是生你、养你、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
    不要忘了,你祖先人的坟都还在那里的嘛!
    那里可是你的根哟!
    她刻意地补充道。
    母亲还“威胁”他说,你若嫌老家太穷条件太差不愿回去,那我就和你爸爸自己坐班车回去。
    我们年纪越来越大,越往后越难得坐这趟车,再想回去就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了。
    母亲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杨浩宇内心那根脆弱的弦。
    并不是他背恩忘义不愿回故乡,他在故乡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回忆亦或不愿见到的人。
    他只是一直都觉得时机还未成熟。
    母亲的话语中有着对自己深深的误解,还有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与固执。
    倘若母亲因他的不顺遂而不开心,那就罪大莫焉了。
    再者说他委实不放心让年迈的父母独自乘坐着颠簸拥挤的客班车去到那么遥远、路况那么差的老家。
    杨浩宇最终选择了妥协,应允了母亲。
    他回复母亲说:“我和你们一起回去!”
    “带柳青和杨哲他们一起回去。”
    “但老家还有哪些亲戚和朋友需要顺带着去看望与拜访的,我一时也想不齐全,您二老就要操操心帮我列个名单了!”
    母亲自是欣然同意。
    回老家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竟然前前后后地折腾了好几个月,最终才算是确定下来了。
    杨浩宇带着妻子柳青和儿子杨杨从武汉驱车先到了庐陵县城的父母家,歇息一晚准备妥当后第二天一大早又从县城出发。
    一路上开开停停,下午两点多钟才抵达三姓寨乡政府所在地葵花井。
    杨浩宇本想把车子直接开到目的地下浜,不在镇子上逗留的。
    可母亲说,人都走到这儿了,不给原来的老街坊、老朋友们打个招呼不太妥当。
    于是她喊上杨浩宇,拉着柳青,抱着杨杨,从后备箱里拎出一提又一提事先准备好的礼物,让他老父亲像随从一般提着礼物跟在后面,挨个儿地去拜访。
    每到一家,就是一阵惊叫、一阵欢呼、一阵寒暄、一阵挽留……
    家家户户都是毫不做作的热情与欢喜,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夸赞母亲和父亲。
    说她们俩保养得好,都还是那么年轻,像小伙子大姑娘。
    说他们俩是好人所以有好报,有福气;
    说她们的儿媳妇长得漂亮穿得洋气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
    说她们的孙子长得怎么这么排场还那么聪慧像他爸爸小时候;
    说他们的儿子杨浩宇有出息,是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了不得……
    每家每户都是夸赞完毕就立马要张罗着杀鸡子烧腊肉炖猪蹄子,说什么也要留他们在家里吃一顿饭。
    母亲的原则是曾经熟稔的每一家都必须要去。
    去了以后必须得坐下喝上一杯别人家的热茶,家长里短地唠上几句,问问别人的近况,再笑眯眯地听完别人家对她一系列的夸奖以后就会起身告别,是断然不会在别人家吃饭的。
    “来得仓促!贸然打搅!下浜老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我们开席了!今天就不麻烦你们了!下次再来多谢你们!”
    母亲会恰如时机地起身答谢作别,在与主人的拉扯中又去到下一家。
    杨杨早就趴在他爷爷的背上睡着了。
    柳青却依然饶有兴致,她说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姓寨的人们竟然如此地热情好客、如此淳朴真诚,像极了她陕南老家的习俗。
    母亲听儿媳妇这么说,心中满心欢喜。
    倘若只有她们老俩口回三姓寨,她一定不会这么开心。
    如此这番折腾下来,一条街拜访完,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从三姓寨政府所在地葵花井出发抵达老家下浜时,阴峪河峡谷两山之间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只剩下峡谷顶端的山顶上还有一溜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