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廷顿时鸦雀无声。
一道道眼神皆是看向黑夫。
他们是既期待,又担心。
这些年来黑夫虽然未参与廷议,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两全其美的好法子,在咸阳城素有及时雨乌鸟的美名。有些想法的确稚嫩了些,经他们的完善后则更符合秦国国情。
他们不愿承认黑夫的才能,而是更愿相信所谓的神女受书。将黑夫的种种表现全都归咎于无字天书,如此他们心里也能好受些。他们不如黑夫,那是因为这家伙就不是人!
可黑夫表现的越出众,他们就越危险。秦始皇素来是个喜欢新鲜感的人,新书新字新政……都很对他胃口。而黑夫却始终能捯饬出各种新鲜玩意儿,这就显得他们这些老臣相当无能。
现在黑夫已经爵至大上造,完全能位列九卿,而后再朝着三公高位发起冲击。若他有朝一日为相,秦廷之上还能有他们的位置?
一个黑夫就足够头疼了,而学宫有着诸多富有才能的弟子。现在想要入学还得送礼托关系,关系不够硬还进不去。就算他们不愿承认,因为学宫的缘故,他们其实已经与黑夫变相的绑定了。
黑夫自信从容的踱步走出,执一尺二寸的黄玉圭。他看向位列中间的扶苏,神秘一笑。他既然已经与扶苏绑定,那他自然得在关键的时候扶他一把。
“禀上,臣的确有些想法。”
“说。”
“此策并非臣一人所想,还有长公子的功劳。”
“扶苏?”
秦始皇蹙眉看向扶苏。
他的好大儿还能有这本事?
廷臣们也都是有些诧异。
别说他们,扶苏自个也蒙。
这和他有关系吗?
蒙毅捋着山羊胡,似笑非笑。甭管是否有扶苏的功劳,黑夫此举明显就是当众表态,他是扶苏的支持者。有此助力,恐怕很多宗室朝公都得转变心意。有黑夫这等治世贤臣辅佐,就算坐在帝榻上的是头猪也不会出乱子。
在众人注视中,扶苏同样踱步走出。而黑夫则是趁势一笑,解释道:“臣昔日不知公子身份,屡有冒犯,以至于公子还欠臣笔钱呢。”
“咳咳……是……”
知足吧!
他欠的算少的了!
按黑夫对胡亥的高利来算,现在就是把秦国卖了都没法还清债务。不断的利滚利下,债务是呈几何倍增。
后来黑夫还以此教育胡亥,他是这么说的:小猪,我这么做是想要你明白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初或许只是件小事,可做的多了就会积攒起来。
胡亥抬起懵懂期待的眼神。
“所以,能不还钱了吗?”
“做梦!”
……
“不必绕弯子,说。”
秦始皇蹙眉拂袖。
你瞧,又急!
黑夫暗自在心中默默吐槽,但还是握着玉圭缓缓说道:“臣说这些,只是想告诉诸公。其实秦国公室遇到难题,同样能向民间借贷。长公子,你可还记得南征前曾说过钱庄什么”
“额?”
扶苏眉头紧蹙,模样与秦始皇则有几分神似,而后就像是想到什么,低声道:“吾记得了……彼时云梦有豪商名牉,因为想去岭南收购战利品,故向云梦钱庄借了数十万钱。所以吾当时问你,若南征缺钱可否向钱庄借钱?”
“这就对了!”黑夫顺势接过话茬,笑着道:“臣就是因为长公子所言,想到此事。吾秦纳粟千石,便可得公士爵位。既是如此,何不以重利向民间借贷?”
“就如此次缺钱缺粮,秦国可发起北伐短期公债,也就是国债。三年利息以百分之五计,不足三年的不给利息。三年时间,我想足以让秦国筹措出足够的钱粮。如此民间黔首得利息,秦国亦能解决钱粮开疆拓土。”
是的,这就是国债。
国债的利弊不必去在意,只要在恰当的时候用合适的办法就好。就像现在情况摆在眼前,秦国没钱支撑数年的大型战役,要么于边郡增加口钱要么从各郡县调粮。但不论何种办法,都会劳民伤财。
“国债?”
“嘶……”
“如此是否会有损吾秦威名?”
“大上造可知各县不如泾阳,各乡亦不如云梦。他们并无大上造生财的本事,无法承担这所谓的国债。”
冯去疾握着玉圭,不住摇头。
“右相此言谬矣。”少府建成侯赵亥踱步走出,抬手道:“臣以为黑夫所言国债,甚好!秦廷发布国债,筹措粮草辎重。各郡县则以乡为准,由啬夫做好统计。不论闾左闾右皆可出资,出的越多届时分的就越多。汇编成册于上计考核时,各郡守派遣使节送至咸阳。待三年期满,再凭契卷分利。”
“对!”蒙毅也是连忙走出,附和道:“吾以为钱越多,这利息就应当越高。”
“如此做,恐怕会打消闾左贫户的积极性。他们虽然钱少,但胜在人多。故只要出资购买,皆可得利。”
秦廷顿时热闹起来,议论纷纷群策群力。秦始皇始终没有发言,而是仔细聆听他们的这些想法。但黑夫所提国债,的确是个好法子。具体落实的时候若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也不迟。
黑夫则是笑呵呵的重新坐回去,丢给扶苏个你懂得眼神。这回他可是帮了把扶苏,回头必须得请他喝酒。算了算了,还是折现吧……
望着朝臣们各抒己见,黑夫则是继续默默吃瓜。古人其实并不傻,他只需要稍微点拨,他们就能想通其中利害。就比如赵亥作为少府,他所提的理念就有点类似农村公社的味道。集体投资集体分配,保不齐也能搞出个天下第一村。
权力是肯定会滋生出腐败,黑夫对此是深有体会。但也要相信,这世间不仅有黑也有白。秦国恰好是以法为主,秉持的理念就是明法重刑。只有重刑方能让黔首知法畏法,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
他作为引路人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后面便是这些朝公集思广益制定出合适的国债律令,再由无数基础秦吏奔赴各地宣扬国债。
这就是秦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