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至京,灵王在位八年,问久游何事?王子伏地不语。王命扶起,见其真脉逸,已无气息。王大惊,呼从人问之,答以其故。
王曰:“一去十余载,何得诳言!”
欲治其罪,齐声曰:“道人号瑶丘,现居尸乡,拘问便知。”王哀恸敛葬,使人同从者往擒瑶丘。
晋已九九丹成,服之跃跃欲舞,同上山谒仇生。至山半,汗喘交作,勉力而上,仇生夫妇款待尽礼,越宿而返。
浮丘曰:“子体尚未脱尽肌肉,但能轻健自如。历炼多年,使形有而似无,无而原有。与天地同呼吸,可乘云气往来。今欲游行名山,须得仙禽乘坐,方能与我偕行。我且先纵群鸡,任其自去。”瓮中倾出米谷,拌以红黄药末,散播于地。群鸡攒食,各扬翅飞去。浮丘曰:“子善吹笙,吾和以五弦琴,珍禽必集。”
是夜,鼓吹月下,弦吟似凤哕高冈,簧翕如鸾鸣古涧。少顷,百鸟来集于侧。浮丘令晋选之。
晋曰:“鸾凤之文彩,何似白鹤之高洁。”
浮丘曰:“素审其性情形状,曾着《相鹤经》,以记其概曰:‘鹤,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乘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鹤七年一小变,十六年一大变,百六十年变止,千六百年形定。
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
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家之骐骥也。
鹤之上相,隆鼻短口,则少眠。高脚疏节,则多力。露眼赤睛,则远视。凤翼雀毛,则善飞。龟背鳖腹,则能产。轻前重后,则善舞。洪髀纤趾,则能行。’”
即于鹤班中,呼出二只,对之嘱诵。二鹤昂首以听。
浮丘谓晋曰:“子好律吕之学,嵩山君相精明音乐,当往访之。但汝父必令人来寻,惊扰乡民,奈何?”
晋曰:“可寄语土人。”即步入村中,谓曰:“有人来问汝等,可代我云,好谢天子,勿寻瑶丘,吾从游嵩山甚乐,不必怀念也。”
土人云:“言之不信,将何为据。”晋向怀中取出玉笙,于斗口洒出珠玑细唾,如金石之坚,形同黍米,香比蕙兰。列帛裹好,递与收取,曰:“愿延圣寿,一岁服一丹。”
土人请问姓名,曰:“当今霸主齐名。”言毕疾去。
傍晚,有吏至村,寻问瑶丘。土人细述其语,以唾珠呈上。吏回覆命。王悟曰:“晋为盟主,果我子晋也。”欲使人发冢视之,不忍而止。王视唾珠,数有十九粒。每岁依法服食,果觉精神坚固。
晋传语回,茅舍器皿全无,惟二鹤梳翎,浮丘束缚袍带。问其故,曰:“我将有形之物,都付虚无。”
与晋各控一鹤,东飞片时,见高岭特拔。浮丘指曰:“此中岳也。”下鹤步至阙前,悄然无声。
松林有二人对坐,外有数从者散立,听山顶鹤唳。入林报知,二人起迎。
浮丘曰:“真君在宫养静耶?”
答曰:“为五岳佥议政事,约往空同请法旨矣。故令宋伦权摄,此位即道友太阳子。敢问二真道号?”浮丘语以姓氏,述相访之故。
伦殷勤邀入少室。浮丘问:“五岳所议何事?”
伦曰:“五百年有王者兴,周襄王癸巳岁,正当肃豫十四劫,已过七十余年,无应运者出,故往老君处,拟一降世之人。”
浮丘曰:“空同一大都会,可往观瞻。”遂同晋告别,上岭跨鹤,展翅搏风,顷过几重峦障,早至空同。
方欲下鹤,有二童曰:“仙翁想欲会吾道君,昨晚众仙真来问应运王者,请往赤城宫去也。”
浮丘笑曰:“如此难遇。”复飞起摩空。至赤城下院,见许多从卫驾鞯乘舆,或虬龙,或鸾风,或牛马,俱停于山下,乃下鹤入宫,群真济济一堂。
浮丘行礼,引晋参谒,谓众曰:“议论政事,亦可与闻乎?”
南岳真君曰:“何必远寻,宛丘已应劫出治,今次定是仙翁。”
浮丘曰:“我赖实真,不耐复染尘嚣。观周数未终,焉得遽生王者。”
老君曰:“周德甚盛,祚自绵远,气虽渐弱,天命犹存。所议应运者,乃万世文教之宗王,非有天下之君主也。
东岳真君举大庭赤松之道德,北岳真君举长桑之才略,西岳真君曾举祝融与吾子之仁义。
诸人皆以才德浅薄为辞,今吾子亦为是言,吾思广野水精道君,渊博不可窥测,庶克当此,故约赤精、木公、金母三老,往须弥质诸黄老。然后入北海敦请。”
浮丘曰:“此老南来,何国方能化育?”
老君曰:“遍观列国,五霸桓、文为盛,而齐桓卒用三孽以乱国,其愚极矣!晋文多以阴谋取胜,其谲甚矣!
秦穆所憾以贤臣从葬,不足取也。至于楚庄灭小国以自丰,何足道哉!
宋襄才略不如桓、文,强暴不如秦楚,其兴师不擒二毛,以姑息为仁义,实为可悯!
先为殷汤后,周封微子于宋,仲衍之子稽嗣之,稽生丁公申,申生潜公共及炀帝熙,熙生弗父何,何让国于弟厉公方祀。
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世为宋卿,佐戴武宣三公。考父生孔父嘉,为国之五世亲,已别为公族大夫,遂以孔为氏。
嘉生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世有懿德。防叔避华氏祸,出奔于鲁,鲁为礼乐之邦。
水精托生,将在鲁之孔氏矣。先命苍龙神女守其户,五岳之君迎其真,四元之老卫其神,以俟诞生之期也。”
老君言毕,同赤精驾车御风而去。四岳邀南岳早去东鲁迎真。
浮丘告辞,注生真君问挈来新客为谁?浮丘曰:“即今髭王之子晋也。”
真君意欲款留,以政事迫促,传命夫人设宴,内堂款待佳客,遂登车别去。卫夫人甚贤而能,肴核丰丽,斟奉琼苏绿酒。
浮丘称劳君夫人赐饮,即谢退出,玩南岳山景。有二人趋拜于地,曰:“吾师久别,可往峡山少坐?”
浮丘扶起,乃黄帝二子清与、万阳也,执手问其近贶。
二人曰:“前蒙寄赐金桃,又将五百余年,不意西王母侨居此山之东,托姓缑氏,山曰缑山。聘山下真静好道之女配其九子中三人,更托赤松道长启知我父以长女华林、次女媚兰妻我兄弟,已勉从之矣。”
浮丘曰:“此良姻也。汝妹女华与桐君亦系有缘。如回仙华,可为我申之尊严,成全此事。”二子唯唯,因请问晋姓氏。
浮丘曰:“此亦黄帝之后,周王子乔也。”晋拜见,二人答礼。
浮丘曰:“我与子乔游过嵩山,再来晤汝。”遂跨鹤向北飞去。二子亦回。
浮丘径至嵩山。有官吏在山顶,曰:“真君已回,令在此祗候。”遂下鹤而行,真君趋迎。
至宫前,有五位仙真恭立,乃南岳真人彭宗,因太阳子以卢全、卢纪认为己女,浼宋伦为媒,议配与武夷兄弟。故宗率二子至中岳谢婚,当时宋伦设宴款待。
浮丘曰:“吾道侣子乔内丹未就,安得有根器,好道女配之,成功不难矣。”
晋曰:“既离俗,先生何必言此。”浮丘以乾坤坎离之理喻之,晋俯首沉思。
太阳进言曰:“予有同门师弟太玄女,母子居于衡雉山中,广有道术,实为佳耦。若请吾师玉子之命,自然成就。”
浮丘曰:“敢以相烦。”太阳终席便行。彭氏父子亦即辞去。
翌日,老君降临,谓浮丘曰:“知吾子在此,故来一会。”浮丘问水精道君之事。
老君曰:“五老必欲我同去,直送至鄹(zou)邑,候其降诞,始回。黄老又托我资益其道学,警省其本来,再得一善乐者入周,庶可维持礼乐,不使崩坏。”
浮丘曰:“老师此去,仍寄迹于周京否?”
老君曰:“然,鬼臾区谓晋为盟主,乞我泠伦作伴同去,续后赤松大庭亦投晋国,观其气运。惟玄女与岐伯所向不同,言五霸兴后,运在吴越,欲往观二国之行事,施抑强扶弱之力。诸子各已先去,余亦将兴矣。”
未几,太阳子至,知是师祖老君,伏地再拜。
老君命起问之,太阳曰:“太玄之母,赖吾师赞襄,约吉期在乙卯岁,迁至此间完姻。”
老君曰:“如此。吾且入周。”
适太容、荣援奉应元命来见浮丘,报允桐君姻事,即在后月成婚。
老君大喜,召容援至前曰:“知汝善乐,孰能伴我一游?”
援应声曰:“既承提挈,敢不随侍。”
老君令太容回仙华复命,与援入周,仍就史职,援为乐官。
浮丘回曲阜故乡,密探水精消息,留晋在山修静。
先是宋之孔防叔奔居鲁源村,生伯夏,夏生叔梁纥,勇而好礼,在偪阳城斗勇,手托悬门救将,威震列国,仕鲁为邹邑大夫,娶鲁之施氏,多女而无子。其妾生一子,曰孟皮,病躄(bi,足跛)。
纥更求婚于颜氏。有三女俱未聘,颜父疑纥年老,问曰:“邹大夫父祖虽为士,然圣王之后,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也。三子孰能事之。”
幼女徵在出应曰:“女子之义,惟父所制,将何问焉?”
父曰:“即尔能矣。”遂以许配。
既归纥,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私祷于尼丘之山以祈焉。
徵在升山,草木叶皆上起,及毕而下,叶皆下垂。
是夜,徵在梦游大泽之陂,有使者云,“黑帝见召。”
往见帝,嘱曰:“汝有圣子,若产必于空桑。”觉而若感有娠。
一日,异香绕室,恍惚五老人降于庭,狎一兽,似小牛而独角,文如龙鳞,向徵在而伏,口吐玉尺,上有文曰: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徵在知其异,以绣绂(fu,系印章或佩玉的线带)系其角而去,以告纥。
纥曰:“此必麟也。”怀十一月,及产期。徵在问地名有空桑者乎?
纥曰:“南山有石窦(石穴),俗呼为空桑。”乃携卧具于窦中。
其夜,有二苍龙自天而降,附守山房之左右。又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以沐徵在。
钧天闻奏乐声,空中有人言曰:“天感生圣子,故降之以和乐笙镛之音。”良久乃止。
遂产一子,石门中忽清泉流出,自然温暖,浴毕即涸。
时灵王己酉戌月十五丙辰日也。
生有异质,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凡四十八表,顶门状如反字。
纥曰:“儿首类丘,秉尼山之灵也。”因名丘,字仲尼。
生三岁而纥卒,葬于鲁东防山,母不以告。居阙里昌平乡,年六岁,与群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群儿效其所为,父老奇之。
有红衣道者诣其门,与语立身行道。讽之曰:“知子有安济心,何不从我学医?且古之圣君贤辅、孝子仁人,靡不留心于此,为能体天地之德也。”
孔子曰:“医固仁术,然小道耳。济施岂能周遍。”道者问其所愿。
孔子曰:“法尧舜尽君臣之道,由仁义为万世之宗,是予所欲也。”
道者叹曰:“吾子之道至大,然天下莫能容,奈何?”遂飘然去。
浮丘见其不昧本来,回嵩山完晋之姻。太阳已订乙卯二月吉日,届期王子亲送太玄至,借缑山石室与晋结?。
西母曾离于此,动用毕具。官吏设席于太室,含真真君邀群仙畅饮喜酒。
玉子席散回方山,太阳夫妇归汉阳,太玄母留居缑山,浮丘亦就嵩山静养。
晋在石室傍,复开一池,为饮鹤池。几欲回都一省,转恐启父之戚。
前辛亥年,晋曾潜游京师,北至谷城山,循视瀑水,入洛复出,似相冲状,谓二水络绎,出纳和平。今谷洛分斗,其兆必凶。乃借乡人笔砚,草成一简,欲倩人上达,未得其便。
游于沔阳,适大夫桓良使楚,路遇太子,惊问所从,晋以简章授之曰:“吾因浮丘公接上嵩山学道。汝将此简达之天子。可于申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勿误也。”言讫隐去。
良回都复命,呈上简章具告。灵王怡然曰:“儿既仙去,我何憾焉。”
是秋,遣良及老臣至缑山候之。欲寻路而登,周围松柏郁葱,岩崖峻险,无可攀缘以上,俱拱立守候。
至七夕,土人集望银河,初见新月微明,隐隐笙簧声响,宛若凤鸣。果见太子乘鹤驻山颠,可望不可即。
太子俯首,遍举手以谢时人,复向葫芦倾丹药一丸,于山上涧泉浴之。其泉飞流直下,赤如猩血。
众掬饮,顿觉瘴湿消除,溽燔涤去。再睹山头,惟白云如幕矣。徘徊数日,不能复见,回奏。敕立祠缑山及嵩高山下。
晋窥众人散后,只一人端坐不去,见其体有神光,知非俗士,乃召与相见。
问其从来,其人曰:“太原周亮,字泰宜。母尝宵寝,见五色流霞覆宅,经十五月,于定王壬戌九月二十三日生。长即师事平阳姚坦,坦字元太,得尹真人喜之秘。耽于僻静,不事驰骛,能拔后进,愿荐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