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纣王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
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
须知世运逢真主,却笑贪淫有阿痴。
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话说众诸侯齐聚九间殿,只见丹墀之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多人,拥挤着排列两旁。子牙传令下去:“军士们,先速速救火,将宫中的火焰扑灭。”
武王对子牙说:“纣王无道,残害百姓,而六宫近在咫尺,宫中之人、宦官和侍从被害得更加惨烈。如今军士们救火,难免会波及无辜。相父应当首先严明纪律,以免再次造成伤害。”
子牙听后,立即传令:“所有军士等人,只许救火,不得肆意暴虐。敢有违反命令、擅自取六宫中一物或杀害一人的,斩首示众,绝不姑息!你们都应当清楚明白。”听到这个命令,众宫人、宦官、侍卫、军官齐声欢呼:“万岁!”
武王在九间殿驻足,与众多诸侯一同观看军士们救火。突然,武王抬头看见殿东边摆放着黄澄澄的二十根大铜柱。他好奇地问子牙:“这些铜柱是用来做什么的?”
子牙回答说:“这些铜柱是纣王所制造的炮烙之刑的用具。”武王听后叹息道:“真是残忍至极!不但受刑的人痛苦万分,就是我今天看到了也觉得心惊胆颤。”
子牙领着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他们看到虿盆里蛇蝎横行上下翻滚,白骨森森;又见酒池内阴风阵阵,肉林间冷露点点。武王不解地问:“这是什么缘故?”
子牙解释道:“这就是纣王所制的虿盆,那些白骨就是被杀害的宫人,那边就是肉林、酒池。”武王感慨万分:“真是令人心痛!纣天子怎么残忍到了这种程度啊!”说着心里很是伤感。
随后,武王和子牙来到摘星楼,只见还有余火没有熄灭,烟雾没有消散,烧得七零八落,还有无辜的宫人遭到了这种灾难,烧得还剩下一些骨骼,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武王心生怜悯,急忙命令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抬出去安葬,不要让他们曝尸荒野。”
武王又对子牙说:“不知道纣王的骸骨在哪里,应当另外捡出来,以礼安葬,不可以让它暴露在天地之间;我们作为臣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怎么能够安宁!”
子牙说道:“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自焚实在是他的报应。大王以礼安葬他,是大王的仁德!”于是,子牙命令军士仔细检点遗骸,不要混杂在一起;务必寻找到纣王的骸骨,备齐衣衾棺椁,以天子的礼制安葬他。”
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前往鹿台。登上鹿台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高耸入云的阁楼、飞檐画栋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宫殿、雕栏玉砌的装饰、精美的梁栋……还有无数的明珠异宝、珊瑚玉树镶嵌其中。他们不时地散发出万道霞光,顷刻间便有千条瑞彩绽放。众人看得眼花缭乱,神情恍惚。
武王点头叹息道:“纣天子这般奢侈无度,耗尽天下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会不身败名裂,死亡丧国呢!”
子牙感慨道:“古今以来,那些丧国亡身之人,无非是因为奢侈荒淫而败亡。所以圣明的君主才会反复告诫、严明纪律:‘珍视道德修养而非珠玉宝石’,这是很有道理的。”
周武王道:“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和百姓都受纣王之苦,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我想把鹿台的积货分发给诸侯、百姓,将巨桥的稻粟赈济给饥民,让他们重新获得生机,享受一天的安康之福。”姜子牙道:“大王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啊!应该赶紧行动。”于是武王命人去搬运财宝和稻粟。
后宫抓到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姜子牙下令:“推上来。”众诸侯都咬牙切齿。不久,众将把武庚推到殿前,武庚跪下。
诸侯们齐声说道:“殷纣王恶行深重,罪孽满满,已惹得人神共愤。今日应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姜尚点头赞同:“诸侯们言之有理。”
武王急忙阻止:“不可!纣王肆行无道,全是那些小人和妖妇迷惑他的缘故,与武庚有什么相干的?再说,纣王炮烙大臣,即使是像比干、微子这样的贤臣,都不能匡救其君,更不用说武庚这个幼稚的孩子了。如今纣王已灭,和武庚有什么仇恨?何况‘罪人不孥’,这是上天好生之德,我愿与各位大王共同体会,切不可枉行杀戮。待新君即位,封给他土地,以存续商朝祭祀和成汤血脉,才是报答商朝先王的办法。”众人都感到武王的仁德。
东伯侯姜文焕挺身而出,说道:“元帅在上,如今大事已定,应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况且天不能无日,国不能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如今武王仁德昭着于四海,天下归心,正应当即大位,以安天下民心。何况我们一众诸侯入关,辅佐武王讨伐无道,正是今日的大事。望元帅鼎力担当,不可迟滞,以免辜负众人之心。”
诸侯们齐声赞同:“姜君侯言之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姜尚还未及回应,武王惶恐地逊谢说:“我德薄位轻,名誉未显,每日只求能勤于修身,无愧于先王之业。怎敢妄想天位!何况天位如此重要,只有仁德者才能居之。我请求各位贤侯共同选择一位有德者继承大位,以免辱没职责,为天下所耻笑。我与相父早早归隐故土,以守臣节而已。”
一旁的东伯候严肃的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间道德至高之人,有谁超过大王的?如今天下归心于周,已非一日,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难道不是因为大王的教化之恩吗?这是大王能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况且天下诸侯景仰云集,随大王讨伐无道,这是他们对大王的敬爱和拥戴。大王又何必固执辞让呢?希望大王能顺应众议,不要令众人失望。”
武王道:“我有何德何能,希望贤侯不要坚持这个决定。还应当访询众人意见,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东伯侯姜文焕说道:“昔日帝尧以至高无上的道德赢得了上帝的信任,得以继承大位;后来舜生丹朱不肖,帝尧求人而逊位,众臣举荐舜。舜以重华的德行继承了尧的天下。后来帝舜生子商均也是不肖,舜便举荐天下给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朝命脉,故而相继而传十七世。直到桀王无道而失去了夏政,成汤以至高无上的道德将桀放逐到南巢,代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到了纣王,大肆无道,恶贯满盈。大王以至高无上的道德与众诸侯恭行上天的讨伐令。如今大事已定,继承大宝的如果不是大王还有谁?大王又何必固执谦让呢?”
武王道:“我怎么敢和禹汤这样的贤哲相提并论呢?”姜文焕说道:“大王不兴兵戈之灾,以仁义教化率领天下百姓。民俗美好,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故而凤鸣于岐山之地时万民安居乐业。这是天人相应的道理所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大王的政德与夏禹、商汤两位君王相比有何差距呢!”
武王说道:“姜君侯素有才德,理当为天下之主。”
忽然间,两旁的众诸侯齐刷刷地向前靠近,大声呼喊道:“天下归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王您为何还要固执地拒绝呢?这实在是违背了大家的心意!想当初我们结盟,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无非是希望能拥立大王,再次见到太平盛世。现在大王您却舍弃了这个机会,不居于此位,那天下诸侯就会瓦解,从此生乱,这会让天下再无太平之日啊。”
子牙急忙上前劝阻道:“各位贤侯不必如此激动,我自有名正言顺的说辞。”子牙制定了一个计策,最终成就了王业,让众诸侯拜倒在圣君的脚下。
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齐聚九间殿,见武王谦逊推辞,纷纷争辩不已。姜子牙忙制止他们,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领诸侯讨伐他的罪恶,天下无不心悦诚服。大王应当正位,号令天下。何况当年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这是上天垂下的吉兆,绝非偶然!现在天下人心里乐意归向周,正是天人相应,机不可失。如果大王今天固执推辞,恐怕会冷了诸侯的心,他们各自回归自己的国家,没有统御而涣散,使天下的势力四分五裂。如果这样,日后就会各自为政,生出祸乱,这绝不是大王您吊民伐罪的初衷,也使民心失望。那不是爱民,而是真正的危害。还请大王明察!”
武王说:“大家固然是一番好意,然而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胜任这个重任,我担心会给先王带来羞耻啊。”
这时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谦虚退让,元帅自有主张。”然后他对姜子牙说:“请元帅速速行动,不要迟疑,以免人心涣散。”
姜子牙急忙传令:“命令工匠画图建造高台,撰写祝文昭告天地社稷。等以后有大贤人出现,大王再让位也不迟。”众诸侯已经明白姜子牙的用意,齐声应诺。旁边有周公旦自告奋勇去建造祭台。
这祭台高三层,按照天、地、人的三才之象来建造,将八卦之形分布其中。正中设立“皇天后土之位”,旁边树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帜,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插在地上;前后有“十干”的旗帜,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插在本位;祭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间是皇帝轩辕的牌位;祭坛上陈列着祭祀用的器具,包括笾、豆、箫、簋、金爵、玉斝等,还有生刍、炙脯等祭品,分别摆放在案桌和几席上;鲜鱼、酱肉、鲜果等也一一陈列在案桌上。
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请武王上坛,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登上祭坛。
周公旦宣读了祝文,祝告天地之后,只见香烟袅袅升腾,笼罩在天空中,瑞气弥漫满地。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光明媚。这正是昌运应期、太平景象的时刻,与往日迥然不同。朝歌城内的百姓们拥挤着围观,满地欢呼。
武王接受了册封和宝印,正式即位为天子。他面南而坐,庄重肃穆。音乐奏响了三次,众诸侯行礼致贺。山呼万岁之后,众人拜见庆贺完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
众人簇拥着武王下坛,回到殿廷。武王命令摆设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同乐,众人酒过数巡后欢声笑语不断。百官觉得已经夜深人静了,便纷纷告辞谢恩离去。
第二天,武王设朝,众位诸侯纷纷前来朝拜。武王对姜子牙说:“商纣王因过分动用土木,耗尽了天下财富,荒淫无道,导致覆灭。朕有幸得到众位诸侯的拥戴,成为君主。朕想把鹿台的财物分发给天下诸侯,赏赐各族王室衣裳费用。建立五等爵位,分割三等领土,选拔贤能的人才担任官职,按照才能任命职位。重视五种教化,认真对待百姓的饮食、丧葬和祭祀。朕要坚定信念,明确道义,崇尚德行,报答有功之臣。现在命令各路诸侯率领人马返回自己的国家,以便安定地享有他们的土地。”
接着,武王又下令拆除摘星楼,散鹿台的财宝,打开巨桥的粮食仓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筑比干的坟墓,装修商容的府邸,释放宫女,大力赏赐四海之内的人,使得万民归心。然后他停止征战,致力于文化修养,把马匹放归到华山之阳,让牛群散养在桃林之野,以表示天下大定。
武王在朝歌待了半个月,万民安居乐业,人物平安,祥瑞的草长出来,凤凰出现,甘甜的泉水涌出,甜美的露水降临。景星和庆云都出现了,天下一片太平景象。
话说武王当天子的时候,天人感应,百姓安居乐业。天上降下吉祥的征兆,万民都心悦诚服。这时天下诸侯都来朝见武王并辞别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姜子牙进入内宫拜见武王。
武王问道:“相父有何事要奏?”姜子牙奏道:“如今天下已经平定,老臣请求陛下任命官员镇守朝歌。”武王问道:“都听相父的意见。应该任命什么官员?”
姜子牙回答道:“如今武庚已经被陛下赦免不杀,让他守住本土、延续商朝的祭祀,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来监督他。”武王说:“那我们明天早朝时商量吧。”姜子牙退朝后回到相府。
到了第二天早上,武王早早地举行朝会,众位大臣朝见完毕后。武王说:“朕想让武庚世世代代守本土、延续商朝的祭祀,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来监督他。各位大臣有什么建议?”
大臣们商议后认为:“非亲王不能胜任。”于是决定让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位亲王充当监国来监督朝歌。武王同意了这个建议,命令两位亲王镇守朝歌。
武王宣布明天要返回西岐。武王圣谕发出,朝歌军民都商议挽留圣驾。
第二天,武王吩咐了两位亲王监国后,大驾随即起行。只见朝歌城里的百姓,扶老携幼,拜倒在道上,大声说道:“陛下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一旦归国,又让百姓没有倚仗了。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居在朝歌,我们不胜感激庆幸!”
武王见百姓挽留,于是安慰百姓说:“已经命令两位亲王镇守朝歌,他们两个会像他自己一样,一定会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至于流离失所。你们只需要奉公守法,自然可以安居乐业。”
但是百姓们还是舍不得他离开,纷纷拦在路上哭着挽留他,震动天地。
武王见百姓们如此悲伤便安慰他们说:“现在朝歌已经有了像朕一样的亲王来镇守,你们不必担心流离失所了。你们应该遵守法律、安居乐业。不必因为朕在这里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百姓们还是无法接受他的离开,放声大哭起来。武王也感到十分悲伤和凄凉。
他对两位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能虐待百姓,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如果不理解朕的意思、虐待百姓的话,朕自有国法在、不会包庇任何人的。”两位亲王接受了命令。
武王当天起驾启程往西岐。百姓们哭着送行了一程,然后百姓们返回了朝歌。
话说武王离开了朝歌,一路行来,经过了数日的路程,终于抵达了孟津。想起往日渡孟津的情景,白鱼跃舟,兵马刀枪纷纷嚷嚷,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武王不禁感慨万分。
武王同姜子牙一起渡过了黄河,经过渑池,走出了五关。姜子牙一路上思索着曾经跟随自己出征的阵亡将官,心下感到十分悲痛。
一日,大军行至金鸡岭,越过首阳山,忽然被两位道者拦住了去路。他们要求姜子牙答话。左右将此情况报告给中军,姜子牙急忙出辕门观看,原来是伯夷和叔齐两位贤人。
姜子牙忙躬身问道:“两位贤侯找我有什么指教?”伯夷说:“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将何去何从?”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天下共弃之。我军进了五关,只见天下诸侯已大会于孟津。到了甲子日,纣王率御林军,妄想和我师决战,军民倒戈打开城门,纣王眼见大势已去自焚于摘星楼上,天下大定。我主武王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修好比干之墓,修复商容的府邸,诸侯无不悦服,尊武王为天子。今日的天下,不是纣王的天下了。”姜子牙说完后,只见伯夷、叔齐仰面涕泣,大呼道:“伤心啊!伤心!以暴易暴,你们意欲何为!”之后拂袖而回,进入首阳山,作了“采薇”的诗歌,七日不吃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话说姜子牙大军离开首阳山后,到了燕山。在这段路程中,周民们纷纷拿出美食和美酒来欢迎武王。终于有一天,大军抵达了西岐山,忽然有上大夫散宜生、黄滚前来接驾。他们带领众官在道旁俯伏迎接。
武王在车中看到众位弟弟和黄滚老将军后随的孙子黄天爵,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对散宜生说道:“朕东征五年,今日再见到卿等,不觉满腔凄惨,愁怀勃勃也。”
散宜生近前启奏道:“陛下如今登上了大位,天下太平,这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臣等能够再次见到陛下,正是龙虎重逢之喜。陛下与万姓同乐太平,又为什么凄惨不悦呢!”
武王说:“朕因为会诸侯而伐纣,东进五关,一路上损失了许多忠良之士,他们没有共享太平之福,却先归了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没者,都不同往日了,这使朕不禁感慨今昔的变幻。因此感到郁郁不乐。”
散宜生启奏道:“臣等以死尽忠、以身尽孝,都是为了报答君父之恩情。他们的芳名留在了史册上,自是美事。陛下您封爵禄于他们的子孙,使他们世受国恩,这也是一种报答的方式啊!陛下又何必如此不乐呢?”
武王与众臣并辔而行。西岐山距离岐州只有七十里路程,一路上万民争看,无不欢悦。武王的车驾在笙簧嘹亮、香气氤氲之中被簇拥着进入了西岐城。来到显庆殿前停下后,武王下辇进入内庭,首先拜见太姜、太妊两位长辈夫人,随后会见了太姬。武王设筵宴在显庆殿上款待文武百官。
次日早朝,文武群臣齐聚朝堂,向武王朝拜完毕。武王说道:“有奏章的官员出列上奏,若无要事,早早退朝。”
话语未毕,子牙即刻出列奏道:“老臣奉天之命征讨叛逆,灭纣兴周,如今大势已定。然而,那些多年来阵亡的将士和仙人,还未得到封职。老臣打算近日向陛下辞行,前往昆仑山拜见师尊,求取玉牒、金符,以封赠众人,使他们各自安居其位,不再感到无依无靠。”武王闻听此言,深以为然。
正当此时,午门官来报:“商朝的旧臣飞廉、恶来请求面见陛下,在午门等候旨意。”
武王疑惑地问子牙:“今日商的旧臣飞廉、恶来到这里,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事?”
子牙奏道:“飞廉、恶来是纣王时的奸佞之臣。当初破纣之时,他们两个人隐匿了行迹。如今见天下太平,便来蛊惑陛下,企图求取爵禄。这种奸佞之徒,岂能容忍他们在天地间多留一日!然而,老臣倒有一个利用他们的计策。陛下可将他们宣入殿廷,待老臣略施小计,自会处置妥当。”
武王依从了子牙的建议,传令将两个人引入殿前。飞廉、恶来拜见完毕后,向武王说:“愿陛下万岁!”
武王说:“两位卿家今日来到这里,不知道有什么心愿?”
飞廉奏道:“昔日纣王不听忠言,沉湎酒色,致使社稷倾覆。如今闻听陛下仁德布施四海,天下归心,真可以说是尧舜之治。所以微臣不辞辛劳,千里来朝求见陛下,愿效犬马之劳。若蒙陛下收录,得以侍候陛下,实在是臣的荣幸了。谨献上玉符、金册,愿陛下容纳。”
子牙听后笑道:“两位大夫在纣王时都为忠诚之臣,无奈纣王不察,以致有败亡之祸。今日归顺周朝,是弃暗投明之举。愿陛下重用两位大夫,正如舍弃石头而选用美玉一般。”武王听从了子牙的建议,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两个人谢恩退下。
话说当年马氏笑子牙不能成就大事而离他而去。如今时过境迁,武王继位,天下归周,四海升平。即使是茅屋竹舍、深山幽谷之中,凡有人烟的地方,都知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建立了大功。今日一统,姜子牙出将入相,享人间无穷富贵,位极人臣,古今罕有,天下人无不感慨赞叹:“当年子牙穷困的时候,隐居在磻溪,原以为他会在渔樵的生活中老去;没有想到八十岁的时候被文王聘请,今日做成了这样的大事业。”
此事传颂日久,终于有一天传入了马氏的耳中。她此时已嫁作乡村农妇。有一天邻家一位老婆子对马氏说:“你过去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已成就了多么宏大的事业……”言罢又唏嘘不已。马氏听得面红耳赤,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羡慕。那老婆子又激她两句:“说到底还是大娘子当初想错了,如果你当初随了姜某,如今也能享这无尽富贵,比在这里守着这清贫日子强多了。看来还是你命中注定没这福份啊!”
马氏听了心如油煎火燎,悔恨不已。愤怒与懊恼交织,令她痛苦万分。她告别了老婆子,独自回家,坐在房中,思绪万千:“我当初怎么会看不上他呢?我这双眼睛,究竟是怎么长在世上!”她思考着:“就算能活到一百岁,又能如何?这么一个大贵人错过了,以后还有什么好的!”又想:“刚才那个老婆子说我没有福气,我不知该有多么羞愧,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不如寻个自尽算了!”于是,她大哭了一场。心里又想:“恐怕不是他。假如我听错了,天下也有同名同姓的人,那岂不是白白死了?”她又自我安慰道:“且等到晚上,等我的丈夫回来,问他个明白,再这样做也不迟。”
夜幕降临,农夫张三老从城里卖菜回来,马氏接进屋里,做好了晚饭一起吃了。她问道:“如今姜子牙,听说他出将入相,百般富贵,真的如此吗?”
张三老听后,满脸堆笑地回答:“你若不问,我也不好说,但确实是真的。前些日子姜丞相在朝歌时,是多么威风!所有的诸侯都听从他的命令。那时我想告诉你,让你去见见他,或许能讨个富贵。但我怕他的地位太高,会惹出事来,所以一直没告诉你。现在你既然问了,我就告诉你。可是现在太迟了,姜丞相回国已经很久了。当时他在朝歌的时候就好了。”
马氏听完丈夫的话后默然无语。张三老担心妻子难过,又安慰了她一番。马氏假意劝丈夫去睡觉,自己则收拾干净,整理好衣衫,哭了几声后,在房梁上自缢身亡。她的灵魂飘往封神台去了。等到张三老发现时,天已经亮了。马氏已经气绝身亡。张三老只得买来棺材将她埋葬。
话说子牙入朝拜见武王。他奏道:“昔日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安抚百姓、讨伐罪恶,原本是顺应天命而行动。无论是人还是神仙都遭遇了杀劫。先前已经在封神台上设立了‘封神榜’。如今大事已定,人、仙的魂魄无处依托。我特向陛下请旨,准许我去昆仑山见师尊。请他赐予玉符、金册来封神安位。我希望能早日安顿众神的灵魂,请陛下批准我的请求。”
武王道:“相父这些年来劳苦功高,应当享受太平之福。但此事也是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相父可以尽快施行,不要久留仙岛。让朕盼望,牵挂啊。”
子牙道:“老臣怎么敢辜负圣恩而乐于游山玩水呢!”子牙忙向武王告辞,回到相府后沐浴更衣。他驾起土遁前往昆仑山而来。
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