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大郎家回来,天已经黑了。
苏娘子还在院子里忙活。
她正把今天放在院子里晒的辣椒收起来。
今天给村民做吃的,她也忙够呛。
晁冷扒拉两下看了看。
“这天收潮挺快,才一天就晒个半干了。”
空间里突然多吃那么多作物,没道理不吃。
今天她从空间里拿几样蔬菜出来。
其中就有好几斤的红辣椒。
让苏娘子晒了一半。
另外一半剁成辣椒碎,装在小坛子里用盐腌制做剁椒。
“这些辣椒怎么吃?”苏娘子问道。
“我想吃剁椒鱼头,麻辣兔丁,水煮肉片。”小a又小声跟她报菜名。
之前晁冷背包里只有十几个辣椒,一直舍不得吃。
现在可以放肆吃了。
“行,满足你,明天就给你做。”
“阿姐,家里还有胡豆吧?”
“还有一点,你要做什么?”
“拿几斤出来泡着,如今有辣椒了,我要做点豆瓣酱。”
上次炒回锅肉,就想着这事了,可惜没有辣椒。
“像做面酱那样做吗?”
“前面的步骤差不多,后面不一样,得多花些时间。”
上次做了豆腐之后,晁冷煮了些黄豆,做了点面酱,苏娘子已经学会了。
“那你跟我说,我来做。”苏娘子道。
“行的,正好我过几天还得去郡城,也不能待在家里做酱。”
天黑了,晁冷拿出一个太阳能小马灯,挂在厨房门口。
院中顿时亮堂起来。
空间都跟苏娘子说了,其它小东西就更必要再遮掩。
小菜地边上,还放了一捆从空间里剪出来的红薯秧子。
她也去翻看了一下。
经过半天的日晒,已经蔫巴巴的了。
这是她打算栽种在菜地里的。
“小郎,这个苗晒成这样还能活?”苏娘子问道。
“稍稍晒过的红薯苗,栽下去更容易成活。”
她拿了把剪刀,把红薯秧子剪成段,每段约二十公分。
“大九,现在迁插不会结红薯了吧。”
“结不了了,但红薯秧子还可以生长,茎叶可以当蔬菜吃。红薯秧子长得快,半个月就能长很长,天冷还可以移栽在大盆里,放在屋里生长,到时教给村民,好歹也能有口绿菜吃。”
“你真是为他们操碎了心。”小a叹道。
“谁说不是呢,我这是来救苦救难了。”晁冷笑道。
剪好红薯苗,两人把小菜地撒了些草木灰,翻了遍土,起好地垄。
“好了,先这样吧,明早再栽。”
第二天早上,栽红薯苗的时候,把二婶娘也叫了过来。
晁冷教她和苏娘子栽种红薯苗。
小a拿着锄头,在地垄上刨出一个个小坑。
晁冷负责栽种。
苏娘子一手提桶,一手拿着水瓢,负责浇水。
“栽红薯苗不能竖直,要斜着栽,埋于土中的节位多,便于红薯苗生根,结果也多。”
“小郎,这栽得会不会太浅了?”二婶娘问道。
“不浅,红薯苗洗浅不喜深,太深了不结果。”
虽然现在这个季节也结不了果,但方法还是要教给她们正确的方法。
“知道了,我来吧,你歇会。”二婶娘道,说着卷起袖子,麻利地开干。
“二婶,你家的小菜地,要不要也栽些?”
“苗有多的吗?”
“还不少呢,我还打算给族长送些去。”
“行,那就栽些,正好地里的南瓜秧子都拔了。”
这些苗,二婶娘也没问哪来的。
问也不怕,问就是山里寻来的。
也不过十来平方的小菜地,一会功夫就栽完了。
晁冷拿过一个深盆,在盆里也栽种几棵。
然后又去二婶娘家,把她家的菜地也翻种了。
走时,晁冷道:“二婶娘,我从郡城买了些鱼回来,中午你和二叔还有哥哥们过来吃饭,今天我做点新菜给你们尝尝。”
还没等她拒绝,晁冷又嘻嘻笑道:“自家人你可别推脱啊,要是你觉得过意不去,就过来帮我一起做饭。”
“二叔婆,你一定要来。”小a也道。
“行,我来,过会我就过来,真拿你俩没办法。”二婶娘笑道。
回到家,晁冷和苏娘子开始处理泡发的胡豆。
泡了一夜,胡豆皮已经很软,很好剥。
所有的豆子去皮洗净,上锅蒸熟。
放在瓷盆里,倒入面粉,裹匀。
苏娘子在簸箕里垫了些草,把豆瓣放在上面,稍微晾干水气后,放到一边捂上等它起霉。
“差不多也要个五六天。”
“起霉后晒干,再搓搓去掉些霉,加入盐,姜末,少量干辣椒面和花椒面,和剁碎的鲜辣椒,搅拌均匀下到酱缸里……盖子封紧,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搬到阴凉的地方发酵就行了。”
“记得加水要用凉开水,辣椒也不用剁得太碎,跟剁椒差不多就行,放在太阳下晒的那几天记得搅拌……”
说了半天,晁冷想,没电话就是不方便。
要不然出门在外也可以随时指导。
“行,我知道了。”苏娘子点点头。
晁冷相信苏娘子能做好,都是做家务做惯的了,这些事学起来很快。
做完这些,晁冷又去砖窑工地上去监督指导。
苏娘子和二婶娘在家,帮村民做饭。
做砖坯这些活,二叔和金银铜铁很快上手了。
这次大全和二全也在里面干活,他们干得也很好。
也不需要晁冷一直在那盯着。
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
傍晚,太阳还没落山,就散工了。
晁冷回到家,二婶娘也过来了。
“小郎,我来了,要弄什么你说。”
晁冷从厨房里提出来两个大竹篮,里面有各式蔬菜。
水芹,黄豆芽,黄瓜,红薯叶子,白菜,番茄,香橼……
红薯叶和番茄,是空间里的。
水芹是山里采的,黄豆芽是晁冷教苏娘子发的。
黄瓜和白菜是本地常见蔬菜。
香橼是鱼脊山那边采来的。
空间里其它的蔬菜,晁冷没拿出来。
一次性拿出太多,以免二婶娘生疑。
空间里的鱼,晁冷早就拿出来放在井边的瓷盆里了。
有胖头鱼,鲤鱼,鲫鱼,黄辣丁……
苍屏郡城,靠近风苍江,鱼类品种很丰富。
古人也并不像现代人以为的那样不爱吃鱼,不会吃鱼。
大闵人不仅爱吃鱼,会吃鱼,甚至吃出花来了。
名菜“切脍”,就是他们最爱吃的菜式。
古话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指的切脍。
历史上,孔子以“食”“脍”对举,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提到切脍,唐人特重切脍,杜甫诗里也屡次提到。
可见古代吃鱼很普遍。
大闵人比较常吃的切脍鱼类为鲈鱼。
鲈鱼晁冷也买了,打算以后练练刀工,看看自己能不能切出薄如蝉翼的生鱼片。